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山陵风景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山陵风景区,旅游干扰,生长力,物种多样性
中山陵风景区论文文献综述
夏天宇,杨志群,李斯妤,张民侠[1](2014)在《南京中山陵风景区旅游干扰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景区环境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以中山陵风景区为例,重点研究了旅游对中山陵风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旅游影响了乔木的生长力(包括胸径、树高、生长缺陷),严重影响灌木、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其中对于高大乔木影响相对较小。提出了中山陵景区仍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保护、管理机制,维护生态稳定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4年09期)
郭益力[2](2013)在《风景区视觉形象设计研究——以中山陵风景区视觉形象提升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风景区,人们活动的环境都需要引导、指示、说明、提醒、警告或介绍,以便人们很快熟悉适应环境,尤其高速发展着的现代社会。风景区视觉形象作为整体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被研究了很久,但在国内真正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仅仅刚刚开始。风景区环境景观需要发展有特色的视觉形象设计,视觉形象设计是风景区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立"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标志。(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S2期)
梁廷敬[3](2012)在《中山陵风景区环境问题调研与治理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集山、水、城、文为一体,以“博爱之都”闻名海内外。它不仅是江苏省的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长叁角地区重要核心城市之一。中山陵风景区作为南京城的“绿肺”和“后花园”,不仅对整个南京地区的气候调节、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南京生态城市建设中也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保护好中山陵风景区,对于中山陵风景区和南京市生态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中山陵风景区对于南京城市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考虑,本文以中山陵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山陵风景区环境保护的初步研究,概括出多年来南京市对中山陵风景区的整治情况;同时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到中山陵风景区内游客、从业者和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等状况。然后通过实地调查、调查问卷收集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发现中山陵风景区目前存在着的很多问题,如行政管理与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旅游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等。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探讨在南京生态建设背景下中山陵风景区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2-03-08)
廖南,王毅,谢臻[4](2009)在《坚持在保护中求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通讯员 廖南 王毅 谢臻)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各大景区客源出现不同程度下滑。面对市场的压力,中山陵园管理局提出,要在“坚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前提下,谋求景区的产业提升和发展。 市委市政府2004年启动了中山陵风景区的环境(本文来源于《南京日报》期刊2009-05-04)
黄世旺,陆琪,杨涛,陈阳[5](2008)在《中山陵风景区路权管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大型风景区路权管制的研究,提出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的近远期路权管制方案,从而更好的保护风景区的环境与游客的安全。这对于我国其他风景区开展此类项目可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森林工程》期刊2008年05期)
袁玲玲[6](2008)在《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中山陵风景区景观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3年的SPOT-5和2006年Quickbird影像作为信息源,结合地学信息,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技术手段,通过图像融合、几何校正、正射校正、纹理提取、图像分类、目视解译等步骤,提取出分类矢量图,再使用景观分析软件对中山陵风景区景观的构成、景观的形状、景观多样性、景观的破碎化进行分析,共分析了16个景观指标,并利用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对两期数据进行分析,并预测来了2009年和2012年的景观状况,最后提出措施和对策。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果归纳如下:(1)景观格局分析:阔叶林、苗圃地、竹林、其它土地的面积增加,针叶林、针阔混交、农地、乔灌面积减少,水域面积基本不变。林业用地面积增加,说明生态环境维系良好。(2)景观形状分析结果:几种类型形状越来越复杂,但分维数都不高,有必要提高景观单元的分维数,减少人为对景区的干扰。伸长指数都有增加,表明景观形状在缩小,边缘效应在减弱。(3)景观多样性分析结果:多样性、均匀度降低,优势度变高,这表明研究区景观的阔叶林的优势性越来越明显。(4)景观破碎度分析结果:整个研究区的破碎度增加。其中,阔叶林的破碎度减少;针叶林、针阔混交,苗圃地、农地、竹林、其它土地、破碎度增加。(5)马尔柯夫模型得出结论:①对阔叶林面积增长贡献的是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乔灌、其它土地;而针叶林主要转化为其它土地、竹林、针阔混交和阔叶林;由于道路建设、景区扩建、黄马水库附近的树木砍伐等原因使得其它土地增多;②从针叶林过渡到针阔混交林、直至向阔叶林的转移,自然演替是中山陵风景区植被类型变化的主要驱动力。③阔叶林面积将会持续增加,2012年将超出总面积一半,但增长速度变慢;针叶林减少速度也有所减缓。(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8-06-01)
王楠楠[7](2008)在《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中山陵风景区生态环境满意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AHP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建立的中山陵风景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山陵风景区游客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样本,进行了评价打分.获得中山陵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结果。结合客源市场调查结果和中山陵风景区所具有的城市生态效益,并针对中山陵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利用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国际旅游与世界和谐高层论坛论文集》期刊2008-02-01)
徐雁南,徐超[8](2007)在《中山陵风景区城市森林生态旅游综合效益分析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森林已逐步成为城市绿化建设的主流,由此产生的城市森林生态旅游也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之余的消遣方式。为了了解城市森林生态旅游对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并公正客观地评价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需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技术来进行判断。本文从城市森林生态旅游的特殊性出发,尝试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中山陵风景区提出了由15个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杨统一[9](2007)在《中山陵风景区复层林抑菌功能和光合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中山陵景区不同复层混交林为对象,研究了其抑菌能力和复层混交林下层主要引进树种的光合作用特点,以便为城市森林建设的生态绿化模式配置提供有关抑菌功能依据和引种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上午10:00,含有秃杉、香樟和阔瓣含笑的混交林的抑菌率超过80%;九种不同混交林空气中细菌菌落数比对照减少1328~1817个/m3,抑菌率为64.4%~88.3%。下午15:00时,含有阔瓣含笑、乳源木莲、香樟、深山含笑和秃杉的混交林的抑菌率也达到80%以上;九种不同混交林空气菌落数减少1398~1975个/m3,抑菌率达65.5%~92.7%。(2)复层混交林一年的抑菌功能波动较大。含有乐昌含笑、深山含笑和乳源木莲的混交林的含菌量比对照减少2018.2~4246个/m3,抑菌率为21.3%~91.8%。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模式混交林抑菌率差异极显着。(3)叁树种叶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深山含笑和乳源木莲的高峰出现在中午12点;而乐昌含笑的高峰出现在上午10点。相关性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与有效光照强度、温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有极显着的正相关;而与胞间CO2浓度有极显着的负相关,与空气湿度有显着的负相关。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有效光合辐射、温度呈极显着的正相关,而与胞间CO2浓度和湿度呈极显着的负相关。与深山含笑和乐昌含笑相比,乳源木莲的光饱和点最高,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光补偿点最低,暗呼吸速率最小,说明乳源木莲的适应能力更强。(4)在气候因子中,相对湿度与深山含笑的Tr和Gs呈负相关,与水分利用率有显着正相关;乐昌含笑的水分利用率与PAR有显着正相关;PAR与乳源木莲的Pn呈极显着正相关。叁树种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中乳源木莲的光系统(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 Fm)为0.82,PS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为0.64均高于深山含笑和乐昌含笑。(5)综合上述分析,所引种的3个树种在光合作用方面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性,其组成的复层混交林表现出了较强的抑菌能力,因此,可以进一步在南京扩大引种。(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7-06-01)
谢臻,刘晓[10](2007)在《东部城市绿色中心建设今年将投13亿》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建委有关负责人昨天在全市旅游发展推进会上透露,今年南京将加大投资,实施东部城市绿色中心、明城墙的建设和修复工程,推进中山陵和秦淮河风光带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保护和修缮一批以民国建筑为核心的优秀近代建筑。$(本文来源于《南京日报》期刊2007-05-31)
中山陵风景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风景区,人们活动的环境都需要引导、指示、说明、提醒、警告或介绍,以便人们很快熟悉适应环境,尤其高速发展着的现代社会。风景区视觉形象作为整体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被研究了很久,但在国内真正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仅仅刚刚开始。风景区环境景观需要发展有特色的视觉形象设计,视觉形象设计是风景区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立"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标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山陵风景区论文参考文献
[1].夏天宇,杨志群,李斯妤,张民侠.南京中山陵风景区旅游干扰调查[J].防护林科技.2014
[2].郭益力.风景区视觉形象设计研究——以中山陵风景区视觉形象提升设计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3].梁廷敬.中山陵风景区环境问题调研与治理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
[4].廖南,王毅,谢臻.坚持在保护中求发展[N].南京日报.2009
[5].黄世旺,陆琪,杨涛,陈阳.中山陵风景区路权管制的研究[J].森林工程.2008
[6].袁玲玲.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中山陵风景区景观动态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8
[7].王楠楠.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中山陵风景区生态环境满意度研究[C].国际旅游与世界和谐高层论坛论文集.2008
[8].徐雁南,徐超.中山陵风景区城市森林生态旅游综合效益分析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9].杨统一.中山陵风景区复层林抑菌功能和光合作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
[10].谢臻,刘晓.东部城市绿色中心建设今年将投13亿[N].南京日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