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制度论文_张玉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放牧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制度,土壤,多样性,植被,荒漠,草原,入渗。

放牧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萍[1](2019)在《不同放牧制度对荒漠草原恢复效应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荒漠草原因其特殊的生态地理位置,在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但是当前,由于不合理的放牧等原因使得草地退化严重。而且近年来,对于植被恢复的研究较多,但对不同放牧制度下荒漠草原土壤恢复的研究较少,对于不同放牧制度下植被恢复与土壤恢复之间关系的研究欠缺。基于此,参考相关文献,分析不同放牧制度对植被、土壤的影响,并研究了恢复荒漠草原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21期)

王科鑫,沈艳,李阳,马红彬[2](2019)在《放牧制度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放牧制度对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群落多样性以及稳定性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地利用与管理干旱、半干旱区荒漠草原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二区轮牧、四区轮牧、六区轮牧、连续放牧和围栏封育制度对比的方法,常规测定植物群落特征及生物量。结果表明:轮牧区和连续放牧区植物α多样性指数中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较高,但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无显着差异(P>0.05);围栏封育区的β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制度下的草地群落(P<0.05),荒漠草原群落的均匀度指数与其他多样性指数无显着相关关系,其余指数间均存在显着相关性;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在描述群落多样性时无显着差异(P>0.05);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指数间不存在显着相关性;几种放牧制度下植物群落均处于不稳定的演替阶段,二区轮牧拟合曲线交点坐标为(34.45,65.55),在五种放牧制度中距(20,80)点欧式距离最短。说明二区轮牧植物群落最稳定,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植物群落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8期)

吴雨晴,田赟,周建琴,张克斌[3](2019)在《不同放牧制度草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放牧是人类对草地资源管理和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研究不同放牧制度下的草地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可为草地植被的可持续利用和放牧制度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4种不同放牧制度(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常牧)的草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和土壤碳(C)、氮(N)和磷(P)3种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4种不同放牧制度下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禁牧条件下,植被生长状况较好.碳氮磷含量均呈现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常牧的变化趋势;在不同的放牧制度下,土壤碳氮含量集中分布于0-10 cm,且显着高于下层土壤(P <0.05);4种放牧制度下土壤C/N无明显变化,而常牧区的C/P和N/P均显着低于禁牧区;此外,土壤碳氮磷含量均与p H值呈极显着负相关(P <0.01),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与C/P和N/P呈极显着负相关(P <0.01).本研究表明磷是该地区主要的限制性养分元素,且磷含量受土壤深度的影响较小;与常牧相比,禁牧、休牧及轮牧均有利于植物生长、土壤理化性质改良以及养分含量积累.(图2表3参39)(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玉萍,宋乃平,王兴,随金明[4](2018)在《不同放牧制度对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宁夏中部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样本量野外调查和室内样品分析,研究了禁牧、轮牧和放牧3种不同放牧制度对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为解决荒漠草原面临的生态与生产协调的社会与科学问题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放牧区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大,分别为2.48、0.80和14,轮牧区植被Pielou均匀度指数为1.42,显着高于禁牧区和放牧区(P<0.05)。轮牧和禁牧区土壤黏粉粒含量显着高于放牧区(P<0.05),轮牧区土壤有机碳和氮含量分别为4.30g·kg~(-1)和0.24g·kg~(-1),显着高于放牧区和禁牧区(P<0.05)。轮牧显着改善了土壤质地,增加了黏粉粒含量,从而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该研究认为,在禁牧恢复了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之后,应采用轮牧制度打破禁牧的单优群落结构同时恢复土壤质地。(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19期)

朱顺云[5](2018)在《祁连探索放牧制度改革助推草地生态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祁连讯(朱顺云)近年来,祁连县坚持一手抓农牧产业提档升级、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不放松,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为平台,全面探索推行放牧制度改革,形成了 “春季休牧,夏季游牧,秋季轮牧,冬季自由放牧”的天然草地全年放牧模式,在“暖季放牧+冷季补饲”两个放牧方式上实(本文来源于《祁连山报》期刊2018-09-20)

申波,马青青,程云湘,常生华,李悦[6](2018)在《不同放牧制度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藏高原玛曲地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暖季牧场与冷季牧场不同放牧强度的比较分析,探讨了可萌发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1)暖季牧场土壤种子库中,轻度放牧有12种,种子密度为2 307.66粒·m~(-2),重度放牧有6种,种子密度为1 065.08粒·m~(-2),禁牧有5种,种子密度为828.38粒·m~(-2),轻度放牧的物种丰富度及密度都显着大于重度放牧草地(P<0.05);冷季牧场轻度放牧有12种,种子密度为3 786.88粒·m~(-2),重度有8种,种子密度为5 621.15粒·m~(-2),禁牧有5种,种子密度为532.53粒·m~(-2),轻度放牧种子密度小于重度放牧。2)无论是暖季牧场还是冷季牧场轻度放牧土壤种子库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大于重度放牧,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在不同的放牧强度下都小于0.3,其中不放牧时的相似性最小,轻度放牧时的相似性最高。而暖季牧场和冷季牧场的轻度放牧和重度放牧两种放牧强度之间的相似性系数都最大,分别为0.63和0.67。3)土壤种子库在不同处理间随着土层的加深数量都呈现迅速减少的趋势,大部分集中在0-5cm。(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王玉琴,鲍根生,王宏生,曾辉,李继鹏[7](2018)在《不同放牧制度对高原鼢鼠活动区高寒草地群落结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不同放牧制度对高原鼢鼠的生物调控机制,本研究以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危害严重的天然草场为研究对象,通过网围栏设置禁牧区、季节性放牧区及自由放牧区,分析草地群落结构及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与单子叶、阔叶类植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禁牧区禾本科植物重要值两年均高于季节性放牧和自由放牧区。3个样区的多样性指数在第二年都有所增加;同时,自由放牧区第一年的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季节放牧区和禁牧区;季节性放牧第二年草地群落多样性指数高于禁牧区和自由放牧区,同时季节性放牧区的优势度指数显着高于禁牧区和自由放牧区(P<0.05)。另外,禁牧区单子叶植物地上生物量最高,季节放牧区阔叶类植物地下生物量最高。高原鼢鼠相对鼠群密度表现为:季节性放牧区>自由放牧区>禁牧区,且禁牧区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与单子叶植物地上生物量、阔叶类植物地下生物量呈正相关;季节性放牧区的相对鼠群密度与地上生物量呈负相关,与地下生物量呈正相关;自由放牧区的相对鼠群密度与单子叶植物地上生物量呈负相关,与单子叶植物地下生物量、阔叶类植物生物量(地下、地上)均呈正相关。综上所述,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可以改善高寒草甸草地群落结构,进而调控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樊才睿,李畅游,孙标,史小红,杨芳[8](2018)在《放牧制度对草地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放牧制度草场水土流失过程,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不同放牧草场为研究对象,设置选取叁种放牧制度草场(自由放牧、轮牧、休牧),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进行0.74mm/min和1.5mm/min雨强的降雨模拟试验,测定径流量,含沙量,径流和泥沙中总氮,总磷浓度,并探讨植被截留对径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植被截留对减少降雨径流具有明显的作用,休牧草场径流系数减小最多,自由放牧草场减小最少,产沙量显示为自由放牧草场>轮牧草场>休牧草场。降雨强度对径流中的氮磷浓度影响显着,自由放牧草场总氮浓度和休牧草场总磷浓度受雨强影响最大,氮磷流失过程浓度变化曲线更符合幂函数分布。休牧草场泥沙氮含量和泥沙磷含量均为最高,自由放牧草场与休牧草场的总氮富集率基本相等且均大于轮牧草场,总磷富集率为自由放牧>休牧>轮牧,叁种放牧草场氮磷和泥沙流失主要影响因素为径流量和含沙量。因此,适当的将呼伦贝尔草原自由放牧草场向休牧和轮牧草场转变,将有利于减少草场水土营养元素流失及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樊才睿[9](2017)在《不同放牧制度草甸草原生态水文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呼伦贝尔草原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天然草原,草地水草肥美,与大兴安岭共同构筑了我国北方的生态屏障。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草原上超载放牧现象严重,草原上牲畜-植被-水之间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草原的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以呼伦贝尔草原不同放牧草场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测试和模型模拟,调查不同放牧制度草场生态特性及土壤剖面特征,选定相应草场试验场,测定不同放牧制度草场利用方式对植被、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在试验场模拟降雨试验、土壤蒸发试验、蒸发入渗试验,测定相应的土壤流失量、营养元素流失量、植被截留量和土壤蒸发量等参数。利用有效混合深度模型、改进王彦辉模型、作物系数模型与飞利浦入渗模型等对不同放牧草地的土壤水文状况进行模拟,采用模糊数学法对草地土壤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探讨草地在不同放牧制度影响下土壤水文循环及其生态效应的变化规律,为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叁种放牧草场0-80cm深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差异显着(P<0.05),叁种放牧草场土壤物理性质变化无明显规律。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含量变化差异较大,总体显示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脲酶活性退化程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且休牧草场<轮牧草场<自由放牧草场。(2)叁种放牧草场土壤入渗率为休牧草场>轮牧草场>自由放牧草场,有压入渗速率高于无压入渗速率,无压入渗和有压入渗均符合幂函数拟合关系。利用Horton模型、Philip模型、Kostiakov模型模拟不同放牧制度草地土壤入渗过程,其中Horton模型模拟效果最好,Kostiakov模型效果最差。休牧草场土壤蒸发量为0.884mm/day,轮牧草场土壤蒸发量为0.817 mm/day和自由放牧草场土壤蒸发量为0.794 mm/day。土壤含水率与土壤蒸发量相关系数最高为0.503-0.558,参考作物模型计算不同放牧制度草地土壤蒸发量,叁种放牧草场土壤蒸发量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基本变化趋势吻合,自由放牧草场相关系数为0.95,纳什系数为0.76,轮牧草场相关系数为0.92,纳什系数为0.71,休牧草场相关系数为0.91,纳什系数为0.63。(3)休牧、轮牧、自由放牧草场通过水浸泡法测得的截留量分别为0.675mm、0.413mm、0.287mm,降雨模拟实验测得的截留量分别为1.110mm、0.734mm、0.497mm。叁种放牧草场整体植被截留量与植被覆盖度和叶面积、降雨量相关性较好,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对数相关关系,与降雨强度间的关系呈抛物线。利用植被的盖度、株高、生物量、叶面积指数与截留量间的关系,建立整体植被截留非线性回归模型,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89以上。在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改进王彦辉模型,对整体植被截留量进行模拟,模拟效果较好相关系数均达到0.9以上。(4)叁种放牧草场在相同降雨强度下产流量和产砂量均显示为自由放牧草场>轮牧草场>休牧草场。降雨强度对不同放牧草场的泥沙流失量影响明显,并且随降雨强度的增加,流失土壤中粘性粒及粉性粒所占比例上升。叁种放牧草场总氮流失量为高雨强时自由放牧草场流失最多,轮牧草场次之,休牧草场流失最少,中低雨强时轮放草场与自由放牧草场流失量相近,休牧草场流失最少。叁种放牧草场总磷流失量为自由放牧草场最多,休牧草场次之,轮牧草场最少。混合深度模型模拟叁种放牧制度草场氮磷流失过程,不完全混合模型的模拟结果优越于完全混合模型,氮流失过程模拟精度小于5%,磷模拟精度小于10%。(5)从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和草地生态水文特性出发对草地进行健康评价,得出休牧草场处于健康状态,轮牧草场处于亚健康状态或健康状态,自由放牧草场处于不健康状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赵福忠[10](2017)在《美国肉牛放牧管理和放牧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1改良牧地引进牧草品种的牧场在整个美国分布广泛,它们为肉牛群提供了比本地牧草质量更好的牧草。在美国南方,全年生的黑麦草(冷季)有效地满足了肉牛冬季的营养需要,并且减少了蛋白质补充料的使用。在堪萨斯州,建议在肉用母牛饲养中使用引入品种与本地品种为1:3比例的混合牧草。一般建议,6~7月份采用高粱、苏丹草混合草场,秋季和早冬利用天然草原,而后在深冬季节,则选择在谷物籽实类饲料作物地块上放牧。美国西部地区广泛采用有冠冰(本文来源于《饲料博览》期刊2017年04期)

放牧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不同放牧制度对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群落多样性以及稳定性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地利用与管理干旱、半干旱区荒漠草原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二区轮牧、四区轮牧、六区轮牧、连续放牧和围栏封育制度对比的方法,常规测定植物群落特征及生物量。结果表明:轮牧区和连续放牧区植物α多样性指数中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较高,但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无显着差异(P>0.05);围栏封育区的β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制度下的草地群落(P<0.05),荒漠草原群落的均匀度指数与其他多样性指数无显着相关关系,其余指数间均存在显着相关性;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在描述群落多样性时无显着差异(P>0.05);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指数间不存在显着相关性;几种放牧制度下植物群落均处于不稳定的演替阶段,二区轮牧拟合曲线交点坐标为(34.45,65.55),在五种放牧制度中距(20,80)点欧式距离最短。说明二区轮牧植物群落最稳定,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植物群落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放牧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玉萍.不同放牧制度对荒漠草原恢复效应研究综述[J].南方农业.2019

[2].王科鑫,沈艳,李阳,马红彬.放牧制度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3].吴雨晴,田赟,周建琴,张克斌.不同放牧制度草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

[4].张玉萍,宋乃平,王兴,随金明.不同放牧制度对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8

[5].朱顺云.祁连探索放牧制度改革助推草地生态修复[N].祁连山报.2018

[6].申波,马青青,程云湘,常生华,李悦.不同放牧制度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为例[J].草业科学.2018

[7].王玉琴,鲍根生,王宏生,曾辉,李继鹏.不同放牧制度对高原鼢鼠活动区高寒草地群落结构影响[J].草地学报.2018

[8].樊才睿,李畅游,孙标,史小红,杨芳.放牧制度对草地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8

[9].樊才睿.不同放牧制度草甸草原生态水文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10].赵福忠.美国肉牛放牧管理和放牧制度[J].饲料博览.2017

论文知识图

) 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同一土层不同放牧制度土壤速效...不同放牧制度主要植物种的蒸腾...不同放牧制度土壤呼吸速率及生...同一土层不同放牧制度土壤全氮...同一土层不同放牧制度土壤速效...

标签:;  ;  ;  ;  ;  ;  ;  

放牧制度论文_张玉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