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到达角起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气,湍流,洛夫,误码率,激光,模型,光学。
到达角起伏论文文献综述
梅杰,袁仁民,王显,吴徐平[1](2019)在《近地面层湍流大气中光传输到达角起伏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气象条件下近地面层湍流大气对光传输到达角起伏的影响,在校园内一块较平坦草地上开展了光传输实验。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传输60 m至接收端,使用焦距为1.300 mm的望远镜接收后由CCD相机采集光点灰度图片。根据灰度图片上光点位置计算传输路径上的大气湍流折射结构常数C_n~2以及垂直、水平两个方向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起伏方差的比值。同时测量了传输路径附近的温度、风速等气象数据,计算稳定度参数Richardson数。结果表明,Richardson数大于临界值0.25时,垂直、水平到达角起伏方差比值均大于1.0;Richardson数小于0.25时,垂直、水平到达角起伏方差比值在1.0左右起伏。由此可以看到,稳定层结条件下,湍流表现为各向异性特征;不稳定层结条件下,湍流表现为各向同性特征。(本文来源于《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黄凯,曹进,肖啸,李语强[2](2019)在《一种激光导引星自适应光学系统中激光上行到达角起伏测量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导引星波前倾斜测量问题是限制自适应光学技术在天文领域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测量并改正激光上行到达角起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统计平均算法而不依赖自然导引星和辅助望远镜的测量方法,可以有效地测量出激光上行到达角起伏。利用具有子孔径阵列的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对激光信标进行探测,选择部分子孔径进行倾斜量的统计平均以获得激光上行到达角起伏。仿真了统计平均算法的误差随子孔径数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最小算法误差相对于望远镜全口径倾斜误差的下降比例与大气相干长度无关,而与望远镜口径有关。望远镜口径越大,算法误差相对于全口径倾斜误差下降越多。当望远镜口径为10 m时,最小算法误差下降为望远镜全口径倾斜误差的33%。(本文来源于《天文研究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王怡,王运敏,马晶[3](2018)在《到达角起伏对上行星地激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Kolmogorov湍流模型下,建立了到达角起伏对星地激光通信误码性能影响的理论模型。基于该模型,推导了星地激光通信系统误码率的闭合表达式。综合考虑光强闪烁、光束漂移和到达角起伏,推导出叁者共同作用下,星地系统上行链路的接收光强概率密度解析式以及误码率的闭合表达式。文中采用的调试方式是适合星地激光通信的相干探测圆偏振调制。针对上行链路,仿真分析了弱、中、强湍流下,叁者共同作用时,星地激光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并与不考虑到达角起伏条件下进行了比较。还分析了到达角起伏与误码率的变化关系,以及在考虑发射功率受限的条件下,叁者共同作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光强闪烁和光束漂移以外,到达角起伏也是通信性能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吕恒胜,赵恒凯[4](2017)在《高速铁路环境下到达角起伏对电波通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电波在传播时,由于大气湍流的作用其相位会发生起伏,这是在高速铁路环境中无线通信常常遇到的问题。大气湍流造成不同部分大气的折射率起伏,使得不同部位空间电波具有不同的相移,这些相移导致随机起伏形状的等相面,这种相位形变导致波前到达角的起伏。到达角的起伏会影响通信的质量,尤其是在列车行驶时,到达角起伏会使得有用信号在传输给列车时产生偏移,从而丢失有用信号,既造成通信质量下降也造成能量利用率降低。研究到达角起伏对无线通信的影响,得到了用于描述强弱湍流条件下含有到达角起伏的信噪比的理论模型。同时数值模拟了到达角起伏信噪比和误码率的关系,对实际工程中提高无线通信系统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董婷,吴毅,侯再红,靖旭,谭逢富[5](2017)在《利用闪烁和到达角起伏测量横向风速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湍流冻结假说,利用时空相关函数分析了使用大气相干长度仪(DIMM)测量横向平均风速的原理,并通过闪烁和到达角起伏测量风速的路径权重函数确定风速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在弱湍流条件下,根据水平1 km传输实验测量的到达角起伏和光强起伏数据,分别计算横向风速并与风速传感器同时测量的参考风速对比,发现利用到达角起伏计算的风速与参考风速有一定的相关性。该实验拓展了大气相干长度仪的使用功能。(本文来源于《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沙洋[6](2017)在《差分到达角起伏测量大气相干长度的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相干长度(Fried参量r0)是衡量大气湍流强弱的一个重要物理参量,准确测量r0值对地面天文观测、激光大气传输以及激光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自Fried于1965年提出r0的概念以后,大气相干长度的测量理论经过了 50多年的发展。其中,由于差分像运动法(DIMM)对仪器自身的抖动以及跟踪误差不敏感,成为现阶段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优良的大气相干长度测量方法。差分像运动法虽然有着优异的性能,但是测量误差也是不可避免的。从理论和仪器方面存在较多影响大气相干长度仪测量精度的因素,包括仪器的噪声误差、统计误差、曝光时间和采样时间、子瞳大小和间距引起的误差、截止频率引起的误差等。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信噪比对大气相干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气相干长度仪白天通过换星选择合适星等来连续测量全天大气相干长度,在切换不同星等时信噪比有数量级变化。我们采用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改变天空背景噪声的强度来改变图像信噪比,得出r0的相对偏差随信噪比的变化曲线。结果显示,r0的相对偏差随着信噪比的降低逐渐增大。虽然不同的减背景阈值下相对偏差的值有所差异,但曲线的整体趋势保持一致。仿真和实验结果显示,在采用阈值法处理背景时,对于信噪比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分信噪比阈值和湍流强度采取不同的减背景阈值为较合理的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4-22)
柯熙政,薛瑶[7](2016)在《部分相干光在大气湍流中的到达角起伏》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部分相干高斯谢尔光束在大气湍流中的到达角起伏.主要采用湍流内外尺度的修正Von Karmon谱模型及广义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和交叉谱密度函数推导出了部分相干光在大气湍流中的到达角起伏表达式.对比分析了湍流内外尺度、湍流强度、传输距离、源相干参数以及波长等参数对部分相干光在大气湍流水平路径上传输时的到达角起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到达角起伏越来越小;随着大气湍流内外尺度和源相干参数的增加,到达角起伏也越来越大;与部分相干光相比,完全相干光的到达角起伏受湍流影响很小;随着波长和湍流强度的减小,到达角起伏越来越小.(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黄凯,周钰,李荣旺,翟东升,熊耀恒[8](2015)在《激光收发望远镜的几何布局对光束到达角起伏相关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湍流的倾斜扰动会导致光束在通过大气后到达角发生起伏。对于激光测距、激光导引星等应用场合,激光分别在发射和接收时两次通过了湍流大气。激光收发望远镜几何布局方式的不同会引起激光发射和接收光路中的倾斜相关性出现差异,最终影响接收望远镜探测到的激光到达角起伏。从激光收发望远镜布局的一般几何模型出发,利用Zernike多项式波前展开,给出了受大气湍流影响的分离孔径倾斜相关函数。分析了收发共光路与非共光路情况下,不同的几何限制导致的光束到达角起伏相关性变化。最后,讨论了不同的激光收发望远镜的几何布局对接收望远镜探测到的光束到达角起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都文和,杨婧翾,刘剑[9](2015)在《强联合大气湍流下到达角起伏时间频率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折射率结构常数和传输距离对星地链路激光通信质量的影响,本文在修正Rytov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星地链路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强联合大气湍流模型;并采用谱分析法,得出适用于强湍流区的到达角起伏时间频率谱表达式;最后,分析了对流层Kolmogorov湍流和平流层Non-Kolmogorov湍流对星地链路瞄准捕获跟踪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大气湍流对星地链路激光通信具有显着影响,且对流层的影响远小于平流层;适当增大接收孔径和频率,可以有效降低大气湍流对星地链路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从而提高星地链路的通信质量。(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5年04期)
都文和,周志明,刘道森,蔡成江,堵秀凤[10](2013)在《非柯尔莫哥洛夫湍流对星光到达角起伏影响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S.Gurvich等人所提出的非柯尔莫哥洛夫湍流功率谱密度模型,推导了弱起伏条件下的到达角起伏方差,得到了一个解析的结果;然后,利用该结果分析了对流层柯尔莫哥洛夫湍流和平流层非柯尔莫哥洛夫湍流对星光到达角起伏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星光到达角起伏主要是由对流层柯尔莫哥洛夫湍流决定;对于不同的接收孔径,到达角起伏5%~14%是由平流层非柯尔莫哥洛夫湍流引起的。此外,非柯尔莫哥洛夫湍流对到达角起伏还取决于接收孔径、湍流外尺度及非柯尔莫哥洛夫湍流起伏强度。(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3年10期)
到达角起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激光导引星波前倾斜测量问题是限制自适应光学技术在天文领域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测量并改正激光上行到达角起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统计平均算法而不依赖自然导引星和辅助望远镜的测量方法,可以有效地测量出激光上行到达角起伏。利用具有子孔径阵列的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对激光信标进行探测,选择部分子孔径进行倾斜量的统计平均以获得激光上行到达角起伏。仿真了统计平均算法的误差随子孔径数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最小算法误差相对于望远镜全口径倾斜误差的下降比例与大气相干长度无关,而与望远镜口径有关。望远镜口径越大,算法误差相对于全口径倾斜误差下降越多。当望远镜口径为10 m时,最小算法误差下降为望远镜全口径倾斜误差的3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到达角起伏论文参考文献
[1].梅杰,袁仁民,王显,吴徐平.近地面层湍流大气中光传输到达角起伏实验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9
[2].黄凯,曹进,肖啸,李语强.一种激光导引星自适应光学系统中激光上行到达角起伏测量方法的研究[J].天文研究与技术.2019
[3].王怡,王运敏,马晶.到达角起伏对上行星地激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
[4].吕恒胜,赵恒凯.高速铁路环境下到达角起伏对电波通信的影响[J].微波学报.2017
[5].董婷,吴毅,侯再红,靖旭,谭逢富.利用闪烁和到达角起伏测量横向风速的对比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7
[6].沙洋.差分到达角起伏测量大气相干长度的误差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7].柯熙政,薛瑶.部分相干光在大气湍流中的到达角起伏[J].光子学报.2016
[8].黄凯,周钰,李荣旺,翟东升,熊耀恒.激光收发望远镜的几何布局对光束到达角起伏相关性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5
[9].都文和,杨婧翾,刘剑.强联合大气湍流下到达角起伏时间频率谱分析[J].激光与红外.2015
[10].都文和,周志明,刘道森,蔡成江,堵秀凤.非柯尔莫哥洛夫湍流对星光到达角起伏影响研究(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