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增收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理,农民增收,合作社,规模,农民,农村,产业。
增收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赵斌杰,李春园[1](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内蒙古农村产业融合对农牧民增收的影响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农牧民增收与农村产业融合紧密联系在一起。基于内蒙古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情况,研究发现内蒙古地区产业融合的困境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经营主体发展缓慢、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和科技水平人力资源素质低。进一步探究内蒙古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农牧民增收的作用机理,即内蒙古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可以从农村产业链的延伸、农村多功能性的拓展、农牧民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等方面有效促进农牧民增收。(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冯双生,关佳星[2](2019)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促农增收作用机理研究——基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发挥促农增收作用的叁个机理:一是在合理组织入社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集聚和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以提高生产效率;二是为入社农户统一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使其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叁是延伸农业产业链、将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相融合、与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与二叁产业融合,使农户分享二叁产业增值收益。为充分发挥合作社促农增收作用,必须从人才、资金、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着手,解决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合作社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臧丹[3](2019)在《多元主体共治贫困的协同机理及对农户增收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扶贫工作的持续开展,全国脱贫攻坚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些绝对贫困地区摘掉“贫困帽”步入贫困缓冲期。但是这并不是贫困问题的终结,缓冲期贫困户仍有返贫的可能性,且东部富裕地区相对贫困问题突出,农村贫困将会进入一个以转型性的次生贫困和相对贫困为特点的新阶段,转型贫困群体和潜在贫困群体将具有新的特征,并会成为新的扶贫工作的目标群体。从2013年开始,国务院就着手在东部6个经济发达省份设立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以期探索出开放式扶贫新路径。江苏省作为扶贫工作开展的示范省,早在2011年底就完成脱贫攻坚工程任务,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2300元标准),但是全省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还比较大,尤其是宿迁,已经成为了江苏省经济发展的短板,而宿迁也于2015年4月正式获批成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为了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推进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江苏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意见》、《江苏省“十叁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的通知》和《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见》,要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为此,宿迁市政府出台相关工作条例和考核细则,探索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做法,摸索出一条多元主体共治贫困的扶贫新路子。为聚焦扶贫战略转型这一大背景,本研究选取了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宿迁,通过实地调研获取一手资料,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探析多元主体共治贫困的协同机理,并利用调研数据建立调节效应模型,以期分析多元共治贫困的增收效应。案例分析表明,随着贫困梯度渐进和动态演化,多元扶贫主体职能也在相应进行调整,宿迁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基层嫁接、社会参与、市场活跃的多方位、立体型的共同治理贫困体系。在政策设计中,政府一方面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和社会帮扶工作机制激励作用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扶贫开发,另一方面从教育、医疗、救助、民政等方面构建了社会安全网;以政策为指导,基层组织、企业和社会分别从整村提升、“家门口”就业工程和社会帮扶等路径助力贫困治理,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户收入同步增收。实证分析表明,多元主体共治贫困模式通过引导农户参加土地流转和“家门口”就业项目来发挥作用,而农户的参与深度影响家庭收入水平。此外,社会经济机会、政治自由和透明性担保都会正向影响农户家庭收入,但是只有社会经济机会对参与深度与农户收入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针对调研情况和研究结论,文末提出了宿迁多元共治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方面,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杨增旭[4](2019)在《分工视角下农业“新六产”的农民增收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农业"新六产"是山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构成内容之一,在本质上就是推动农村一二叁产业融合发展.本文基于分工的视角从理论上探讨了农业"新六产"的农民增收机理,然后结合山东省农业"新六产"试点地区的经验,从实践上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未来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枣庄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汤庭兰[5](2018)在《浅析旱育秧栽培技术及其增产增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旱地育秧是目前大竹县最主要的育秧方式。本文介绍了旱育秧的优点和技术上应重点注意的问题,与水育秧比较对旱育秧的增产增收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23期)
杨艳丽,李永飞[6](2018)在《农户增收视域下农村一二叁产业融合机理研究——以“以绥化市东禾联合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一二叁产业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绥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研究案例,提出通过分工与协作、形成稳定的契约关系、实现规模经济、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探索农村一二叁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以期为当前我国农村叁产融合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田泽浩[7](2018)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机理,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研究进行综述,并界定农业产业化与农民收入的内涵;分析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机理,提出了构建利益分配机制与运转约束机制、运用农业科技降低农业成本、延长产业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等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经济》期刊2018年04期)
熊红军,谢小蓉[8](2016)在《家庭农场增收机理与实现路径——基于四川省遂宁市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家庭农场的概念给出了清晰的定义,对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区别于传统小农户经营模式的典型特征进行剖析。从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以及政策扶持5个方面对家庭农场助农增收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四川省遂宁市的大量成功与失败案例进行佐证。指出遂宁市和全国在上述5个方面存在的不足,相应地提出了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实行专业化经营、提高农场主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强化金融服务等家庭农场助农增收的路径与对策。(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26期)
龙飞扬,王超[9](2016)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农民增收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其发挥作用的机理才是更加令人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交易费用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等经济学视角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的机理,然后基于农业生产环节提出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路径,这对于丰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理论,促进合作社惠农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企业导报》期刊2016年18期)
王艺潼,周应恒,张宇青[10](2016)在《工商资本进入种植环节促进参与农户增收的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能够将其经营过程中积累的资金、人力、经营理念、营销渠道、品牌资源等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带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文章按是否由工商资本独立进行种植生产将工商资本进入种植环节分为直接模式和间接模式,分析了两种模式的组织方式和促进参与农户增收的机理及潜在的风险,直接模式增加参与农户的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非农收入,间接模式增加参与农户的农业经营收入。因此,得到结论,对于农业经营能力低、非农就业能力强的参与农户鼓励工商资本采用直接模式进入种植环节;对于农业经营能力强的参与农户鼓励工商资本采用间接模式进入种植环节,同时通过加强农户教育培训、建立农户利益保障机制、加强工商资本流转行为监督等方式防范工商资本进入种植环节存在的潜在风险。(本文来源于《改革与战略》期刊2016年05期)
增收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发挥促农增收作用的叁个机理:一是在合理组织入社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集聚和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以提高生产效率;二是为入社农户统一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使其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叁是延伸农业产业链、将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相融合、与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与二叁产业融合,使农户分享二叁产业增值收益。为充分发挥合作社促农增收作用,必须从人才、资金、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着手,解决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合作社可持续健康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增收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赵斌杰,李春园.乡村振兴战略下内蒙古农村产业融合对农牧民增收的影响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
[2].冯双生,关佳星.农民专业合作社促农增收作用机理研究——基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理论视角[J].商业经济.2019
[3].臧丹.多元主体共治贫困的协同机理及对农户增收效应研究[D].江南大学.2019
[4].杨增旭.分工视角下农业“新六产”的农民增收机理分析[J].枣庄学院学报.2019
[5].汤庭兰.浅析旱育秧栽培技术及其增产增收机理[J].农业与技术.2018
[6].杨艳丽,李永飞.农户增收视域下农村一二叁产业融合机理研究——以“以绥化市东禾联合社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8
[7].田泽浩.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机理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8
[8].熊红军,谢小蓉.家庭农场增收机理与实现路径——基于四川省遂宁市的调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6
[9].龙飞扬,王超.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机理分析[J].企业导报.2016
[10].王艺潼,周应恒,张宇青.工商资本进入种植环节促进参与农户增收的机理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