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尖晶石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尖晶石,锂离子电池,正极,结构,材料,纳米材料,负极。
尖晶石型论文文献综述
段玉珍,朱金玉,郭俊明,向明武,刘晓芳[1](2019)在《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LiNi_(0.01)Co_(0.03)Mn_(1.96)O_4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固相燃烧法制备了具有多面体形貌的Ni-Co共掺杂尖晶石型LiNi_(0.01)Co_(0.03)Mn_(1.96)O_4(LNCMO)正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LNCMO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循环稳定性,在25℃,1C或5C倍率条件下,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0. 6和102. 3 m A·h/g,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75. 7%和78. 3%;在10C和20C高倍率下,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78. 8%和54. 2%;即使在高温(55℃)和1C倍率下,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为76. 6%. LNCMO具有较大的Li+扩散系数(4. 77×10~(-11)cm~2/s)和较低的表观活化能(23. 37 k J/mol).(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罗学英,卢瑶,刘晓芳,郭俊明,向明武[2](2019)在《镁掺杂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尖晶石型LiMn_2O_4具有锰资源丰富、成本低、环境友好和安全性能高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综述了2000年以来国内外镁掺杂对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晶体结构和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及镁掺杂尖晶石型LiMn_2O_4的制备方法,并展望镁掺杂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刘清,段玉珍,刘晓芳,向明武,郭俊明[3](2019)在《碳包覆改性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因其高电压、低成本、高安全性等优点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但其充放电过程中Li~+的嵌/脱会伴随着锰的溶解、电解液的腐蚀和Jahn-Teller效应等问题,使得电化学性能变差.表面包覆和离子掺杂是有效改善LiMn_2O_4容量衰减和提高其循环稳定性的主要方法.其中,表面包覆材料通常有各类碳材料、氧化物、氟化物、金属单质和磷酸盐等.综述了不同碳源和方法对LiMn_2O_4进行碳包覆后的性能影响,展望了碳包覆对LiMn_2O_4正极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付威,袁志,陈开远,刘来君[4](2019)在《尖晶石型CoAl_2O_4蓝色色料高温固相法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尖晶石型CoAl_2O_4蓝色色料是蓝色陶瓷墨水中使用最广的色料,本文利用氧化铝、氧化钴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尖晶石型CoAl_2O_4蓝色陶瓷色料,采用XRD、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方法,考察原料的不同质量比、保温时间以及煅烧温度对CoAl_2O_4晶化程度和呈色效果的影响,从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达到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耗的目的。结果表明:当m(CoO):m(Al_2O_3)=0.540,煅烧温度为1200℃,保温时间2 h,制备了色泽较好的钴蓝色料。同时该色料有很好的可见光响应性能和荧光效应。(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马志军,高静,翁兴媛,程亮,关智浩[5](2019)在《不同钴原料制备尖晶石型钴铁氧体及吸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硝酸钴、硫酸钴、氯化钴和乙酸钴分别作为Co2+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尖晶石型纳米钴铁氧体吸波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对制备的钴铁氧体进行表征和分析。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晶化温度为180℃、晶化时间为8 h,通过对比不同原料制备的钴铁氧体形貌、粒径、电磁损耗和吸波性能可以得出结论:以硝酸钴和氯化钴为原料制备出的钴铁氧体存在杂质峰,以硫酸钴和乙酸钴为原料可以制备出纯相纳米钴铁氧体,晶面距离分别为0. 25246 nm和0. 25730 nm,平均粒径为35 nm和28. 5 nm。以乙酸钴为原料制备的钴铁氧体吸波反射率最小,为-8. 3dB,电磁波吸波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朱帅[6](2019)在《尖晶石型Li_4Ti_5O_(12)的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Li_4Ti_5O_(12)(LTO)由于具有突出的安全性能、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而被认为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锂离子电池钛基负极材料。然而,LTO本身电子导电性差和锂离子扩散系数低,这两个缺点严重抑制了其电化学活性,并制约其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与推广。rGO具有较好的导电性、TiO_2表面活性高且具有较高的比容量,采用rGO、TiO_2改性LTO,便于锂离子和电子在LTO中快速的嵌入/脱出,显着增强其电化学性能。此外,尺寸小、形貌规整的LTO可以为电化学反应提供充足的活性位点,且能加快锂离子和电子的传输速度。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强LTO的电化学性能,本文主要通过纳米结构的构筑、与rGO、TiO_2复合等途径对LTO进行改性研究。首先,我们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地合成了Li_4Ti_5O_(12)2 quantum dots/rGO(LTO QDs/rGO)复合材料。首次将LTO以量子点(QDs)的形式均匀嵌入到二维的rGO纳米片结构中,利用了LTO量子点的超小颗粒尺寸和rGO的良好电子导电性,提供了更多LTO表面的活性位点可易于锂的嵌入,极大地促进了Li~+和电子的迁移,进而增强材料的储锂能力。在1.0-2.5 V(vs.Li~+/Li)的电压范围内,LTO QDs/rGO在1 C的倍率下具有188.9 mAh g~(-1)的可逆容量,即使在高倍率30 C的条件下,仍具有约156.1 mAh g~(-1)的可逆容量。LTO QDs/rGO复合材料将作为一种新型钛基材料在满足高功率能量存储的需要上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另外,我们还首次在一缩二乙二醇-水复合溶剂体系中,采用简单的溶剂热、热处理方法成功合成了多孔二氧化钛修饰钛酸锂复合材料(LTO/TO-R)。将LTO/TO-R作为负极应用到锂离子电池时,由于TiO_2的理论比容量较高且相界面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由此该材料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0-2.5 V(vs.Li~+/Li)的电压范围下,该LTO/TO-R复合材料在1 C的倍率下具有177.5 mAh g~(-1)的可逆容量,且在高倍率30 C的条件下,仍具有约140.8 mAh g~(-1)的可逆容量。我们相信该LTO/TO-R复合材料将在新一代锂离子电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在前期的基础上,以CTAB为结构导向剂,我们通过溶剂热、热处理的方法成功地合成出LTO/TiO_2-Rutile Nanosheets/rGO复合材料(LTO/TO-R NSs/rGO)。在1.0-2.5 V(vs.Li~+/Li)的电压范围内,LTO/TO-R NSs/rGO在1 C的倍率下具有186.5 mAh g~(-1)的可逆容量,即使在高倍率30 C的条件下,仍具有约146.8 mAh g~(-1)的可逆容量。本部分采用了一种多相复合的策略,丰富的相界面与晶界可以存储额外的Li~+,这会明显提升LTO的高倍率性能。LTO/TO-R NSs/rGO复合材料将作为一种高性能电极活性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应用上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6-01)
耿彤彤[7](2019)在《尖晶石型锰基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及容量衰减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长寿命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电化学能量存储设备之一。容量衰减是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充电截止电压是影响电池容量衰减的一个重要因素。系统地研究电池在不同充电截止电压下的容量衰减机理,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电池电化学性能并抑制电池容量衰减的方法。论文探究了锂离子电池常用的尖晶石型锰基正极材料锰酸锂(LiMn_2O_4)和镍锰酸锂(LiNi_(0.5)Mn_(1.5)O_4)在不同充电截止电压下的容量衰减机理,通过恒流-恒压充放电、电化学阻抗等测试手段对电池的循环性能、库仑效率、阻抗等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比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方法对正极材料颗粒变化和正极表面电极-电解液界面膜的生长进行了分析。首先,分别对LiMn_2O_4/Li半电池在4.3、4.4、4.5、4.6、4.7和4.8 V vs.Li/Li~+下进行长期充放电循环测试,以探究LiMn_2O_4材料在不同充电截止电压下的电化学性能和容量衰减机理。结果表明,在电池充电截止电压低于4.6 V时,锰溶解和姜泰勒效应将造成LiMn_2O_4材料体相结构发生扭曲甚至坍塌,电极颗粒粉化严重,进而使锂离子在材料中的扩散受阻,锂离子扩散系数(D~+_(Li))的数值不断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电解液会受锰催化和高电压的影响而加速分解,致使电极表面界面膜随充电截止电压增加而不断增厚。因此,当充电截止电压到达4.7 V和4.8 V时,界面膜加速生长,导致锂离子在界面膜中和界面间移动困难,引起膜阻抗(R_(film))和电荷转移阻抗(R_(ct))增加。正极材料结构坍塌和正极表面界面膜的生长都会使电极极化增大,可循环锂离子数量降低,从而导致LiMn_2O_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和容量的衰减。同样,还探究了长循环过程中,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在不同充电截止电压(4.0、4.3、4.5、4.6、4.65、4.7、4.8、4.9和5.0 V vs.Li/Li~+)下的电化学性能和容量衰减机理。结果表明,在电池充电截止电压低于4.8 V时,正极材料释放的容量很低,但容量保持率很高。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在长期充放电过程中保持了很好的结构稳定性且电解液分解反应不明显。当电池电压到达4.8 V及以上时,材料虽可以释放出正常的容量,但容量衰减比较严重。在电池电压达到5.0 V时,容量衰减程度进一步加剧,且电极表面P、F、Ni、Mn等元素的明显增加,表明电解液分解形成的电极表面界面膜对材料容量损失的影响也更加明显。综上,电极材料结构劣化和电解液分解程度加剧是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因素。这两种因素的提出能为其他正极材料容量衰减的研究提供清晰的研究思路和合理的判断依据。相较于其他研究,论文更注重电极动力学过程分析,对金属离子在材料中的脱嵌或反应过程的研究也较为详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杨曼[8](2019)在《尖晶石型钴酸镍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等问题,能源转换和储存装置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特别是电催化析氧反应(OER)。虽然OER是产生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其缓慢的动力学严重地限制了它的应用。选择一种高效的电催化剂可以促进四电子氧化过程,使OER过程在低过电位或起始电位下平稳进行,以降低其活化势垒。众所周知,RuO_2和IrO_2是活性最高的OER催化剂。然而,贵金属的高成本和稀缺性阻碍了其广泛应用。因此,寻求廉价、高效的OER电催化剂已经成为提高能源生产技术效率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尖晶石型钴酸镍(NiCo_2O_4)作为一种双金属过渡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因其成本低、制备简单、组成复杂、氧化态丰富、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高等优点,使其成为电催化研究领域中的热点材料。但其作为OER电催化剂时仍存在比表面积较小、活性位点较少以及导电性较弱等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本论文针对尖晶石型NiCo_2O_4所存在的缺点,尝试通过元素掺杂、与Ni泡沫和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并调控形貌等不同方法对其进行合理的改性,以提高其在电催化OER中的性能,从而进一步促进NiCo_2O_4基电催化材料在能源转换和储存领域的实际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一种简单的溶剂热反应成功地制备了一系列叁维介孔花状结构的Zn掺杂NiCo_2O_4电催化剂。再通过OER测试和多种技术手段对所获得产物进行表征和电催化性能评估,结果表明Zn_(0.15)Ni_(0.85)Co_2O_4(ZNCO-0.15)纳米花显示出比Co_3O_4、NiCo_2O_4和ZnCo_2O_4纳米花更低的过电位、更小的塔菲尔斜率、更大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和更高的转换频率值,表明引入最佳锌离子含量对提高OER电催化性能有重要的作用,Zn离子的引入增加了活性位点(Co~(3+))的数量、加快了动力学反应速率,并且提高了导电性,从而使ZNCO-0.15电催化剂的OER性能得到改善。(2)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和溶剂热法成功地制备了具有多级结构的NiCo_2O_4/ZnFe_2O_4(NCO/ZFO)复合纳米材料。由于NiCo_2O_4纳米片均匀的生长在ZnFe_2O_4纳米纤维上,提供了大的比表面积、增多了活性位点的暴露并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而且二者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导电性、加速了电子传递速率,从而提高了NCO/ZFO复合材料在OER中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10 mA cm~(-2)条件下,NCO/ZFO复合纳米材料显示了340 mV的低过电位和连续50 h反应后81%的电流密度剩余值,其催化活性分别优于NiCo_2O_4纳米片和ZnFe_2O_4纳米纤维的活性。(3)通过在NiCo-LDH纳米片改性的Ni泡沫(NF)表面上原位生长ZIF-67,随后将其氧化,成功地制备了具有多级结构的Co_3O_4/NiCo_2O_4/Ni foam(CO/NCO/NF)复合材料,并且其表现出优异的OER电催化性能。在0.1 M KOH电解液中,CO/NCO/NF复合材料在电流密度为10和50 mA cm~(-2)下分别显示出320和407 mV的低过电位,并且在60 h持续氧化反应后仍有88%的电流密度保留值,表明其具有良好的OER活性和耐久性。且CO/NCO/NF复合材料的OER活性分别优于NCO/NF和CO/NF,表明Co_3O_4纳米笼与NiCo_2O_4纳米片的界面相互作用较强,有利于增加活性位点的数量、提高导电性、增强结构稳定性以及促进电子转移并减少界面处的可逆离子累积。此外,具有多级结构的复合材料不需要使用粘着剂,有利于增强传质、促进气体的消散以及在OER过程中暴露活性位点。(4)线穿笼多级结构NiCo_2O_4/NiCo_2O_4/Ni foam(NCO/NCO/NF)复合材料是通过水热法在NiCo-LDH纳米线改性的Ni泡沫(NF)表面上原位生长双金属MOFs和随后在空气中氧化煅烧来制备的。在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和OER性能评估后,NCO/NCO/NF复合材料在10 mA cm~(-2)条件下表现出320 mV的低过电位和在100 h氧化反应后91%的电流密度保留值,表明其在电催化OER中具有出色的催化活性和耐久性。而且NCO/NCO/NF的线穿笼多级结构和NiCo_2O_4空心纳米笼、NiCo_2O_4纳米线和Ni foam叁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大了比表面积、增多了活性位点数量、提供了快速的电子转移路径、提高了导电性、加速了动力学反应速率以及增强了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NCO/NCO/NF复合材料的OER性能。(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杰[9](2019)在《尖晶石型钛酸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尖晶石型Li_4Ti_5O_(12)因其有“零应变”材料的美称以及钛酸锂嵌锂电位高(1.55V vs.Li/Li~+),充放电过程中晶体结构稳定等优点,而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Li_4Ti_5O_(12)负极材料存在着离子电导率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本文以醋酸锂、钛酸丁酯、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Li_4Ti_5O_(12)负极材料,并通过离子掺杂以及表面包覆进行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恒流充放电等多种测试表征手段,对其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在锂钛摩尔比等于0.8的基础上,增加醋酸锂的含量,当增加的含锂量为3 wt%时,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佳。在1 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3.0 mAh/g,放电平台为1.5 V,循环50次后保持率一直较为稳定,第一次为133.0 mAh/g,最后一次为129.35 mAh/g,容量保持率为97.26%。2)在锂位和钛位共同掺杂Zn~(2+),制备Li_(3.93)Zn_(0.10)Ti_(4.97)O_(12)负极材料,并在其表面用NiO进行包覆,探究不同包覆量对Li_(3.93)Zn_(0.10)Ti_(4.97)O_(12)/NiO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NiO包覆的样品电化学性能最佳。5%NiO包覆的样品结晶度高、晶型好、分布均匀、颗粒较小,在1 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4.3 mAh/g,稳定后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6.6 mAh/g,经过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47.2 mAh/g,5%NiO包覆的样品的比容量较高,但是稳定性较纯相的稍差,有待提高。3)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钛位掺杂Cu~(2+),制备Li_4Ti_(5-x)Cu_x O_(12)负极材料。并在其表面用La_2O_3进行包覆,探究不同包覆量对Li_4Ti_(4.75)Cu_(0.25)O_(12)/La_2O_3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进而探究出La_2O_3的最佳包覆量。实验结果表明:15%La_2O_3包覆的样品电化学性能最佳。在1 C倍率下,包覆了15%La_2O_3的放电比容量为162 mAh/g,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55 mAh/g,稳定性较好。在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放电平台均在1.55 V左右,在0.1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93.2mAh/g,高于其他倍率。(本文来源于《吉林化工学院》期刊2019-05-01)
师继文[10](2019)在《尖晶石型ZnAl_2O_4纳米颗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尖晶石结构的ZnAl_2O_4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机械抗热性、亲水性、低的表面酸性和紫外阻隔性等性能。在高温陶瓷材料、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很广泛。尖晶石纳米材料由于它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从而引起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纯的ZnAl_2O、Cr单掺和Cr/Mn共掺杂ZnAl_2O_4纳米颗粒,并对掺杂浓度对其微观结构、光学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ZnAl_2O_4纳米颗粒,并利用XRD、SEM、TEM和HRTEM、XEDS、UV-vis、FT-IR和PL表征手段对ZnAl_2O_4纳米颗粒的微观结构、形态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微观结构研究表明样品的形貌为椭球形颗粒状结构,颗粒尺寸在24nm左右,颗粒形状规则且大小均匀,分散性较好。研究还发现ZnAl_2O_4纳米颗粒为单相尖晶石结构,结晶化程度较高,晶格畸变表现为晶格膨胀。光学性能研究表明ZnAl_2O_4纳米晶具有较强的紫外吸收能力,UV-vis光谱发现样品的光学带隙减小,可能是由纳米颗粒的表面效应引起的。(2)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单掺杂的Zn_(1-x)-xCr_xAl_2O_4(=0、0.01、0.03、0.05、0.07)纳米颗粒,并采用XRD、FESEM、TEM和HRTEM、XEDS、UV-vis、XPS和PL表征手段对ZnAl_2O_4纳米颗粒的微观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Cr离子单掺杂ZnAl_2O_4纳米颗粒仍然是尖晶石结构,且样品的形貌均一、结晶性良好,无团聚现象。随着Cr~(3+)浓度的增加,样品的带隙呈现减小的趋势。CIE色度图分析表明,掺杂浓度量会影响材料的发光光色,可以通过控制掺杂的浓度量来调节发光光色。(3)利用水热法制备了共掺杂Zn_(0.95-x).95-xCr_(0.05).05Mn_xAl_2O_4(=0、0.01、0.03、0.05、0.07)纳米晶,并采用XRD、SEM、TEM和HRTEM、XEDS、UV-vis、XPS和PL表征手段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光学和光催化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水热法制备的Zn_(0.95-x).95-xCr_(0.05).05Mn_xAl_2O_4纳米颗粒所有Cr离子和Mn离子进入ZnAl_2O_4的晶格不会改变样品的结构并保持尖晶石结构,晶粒的尺寸减小。XPS结果表明大多数Cr、Mn离子替代Zn~(2+)进入到ZnAl_2O_4的晶格里,并没有影响ZnAl_2O_4的结构。UV-vis光谱分析表明,共掺杂的Zn_(1-x)-xCr_(0.05).05Mn_xAl_2O_4样品具有较强的可见光吸收的能力。光催化性能研究表明样品Cr/Mn共掺杂的Zn_(0.90).90Cr_(0.05).05Mn_(0.05).05Al_2O_4纳米颗粒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反应速率最快。(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尖晶石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尖晶石型LiMn_2O_4具有锰资源丰富、成本低、环境友好和安全性能高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综述了2000年以来国内外镁掺杂对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晶体结构和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及镁掺杂尖晶石型LiMn_2O_4的制备方法,并展望镁掺杂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的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尖晶石型论文参考文献
[1].段玉珍,朱金玉,郭俊明,向明武,刘晓芳.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LiNi_(0.01)Co_(0.03)Mn_(1.96)O_4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2].罗学英,卢瑶,刘晓芳,郭俊明,向明武.镁掺杂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19
[3].刘清,段玉珍,刘晓芳,向明武,郭俊明.碳包覆改性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研究进展[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付威,袁志,陈开远,刘来君.尖晶石型CoAl_2O_4蓝色色料高温固相法合成研究[J].陶瓷学报.2019
[5].马志军,高静,翁兴媛,程亮,关智浩.不同钴原料制备尖晶石型钴铁氧体及吸波性能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9
[6].朱帅.尖晶石型Li_4Ti_5O_(12)的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9
[7].耿彤彤.尖晶石型锰基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及容量衰减机理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8].杨曼.尖晶石型钴酸镍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9].张杰.尖晶石型钛酸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D].吉林化工学院.2019
[10].师继文.尖晶石型ZnAl_2O_4纳米颗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