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苗论文_宋文芹,周婕,乐勤,成晓波,徐楷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本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稻,产量,氮肥,父本,行距,动态,肥水。

基本苗论文文献综述

宋文芹,周婕,乐勤,成晓波,徐楷[1](2019)在《不同行距和基本苗对直播稻群体及产量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行距及基本苗数对直播稻群体及产量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研究设置不同的行距及基本苗数处理,调查直播稻群体茎蘖动态及产量结构。结果:行距20cm处理的茎蘖动态群体合理,前期发苗快,高峰苗多,后期无效分蘖消亡慢。不同基本苗群体总苗数的差距随着生育期的推迟而逐渐缩小;基本苗120万/hm2、150万/hm2、180万/hm23个处理间以及基本苗210万/hm2、240万/hm2、270万/hm2、300万/hm24个处理之间群体总茎蘖数的差距较小,但两者之间的差距较大。有效穗及千粒重随着行距的增加而减少,成穗率、实粒数及理论产量随着行距的增加而增加。有效穗、千粒重及理论产量随着基本苗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及实粒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而减少。结论:在现有栽培管理水平下,南粳9108直播,基本苗210万/hm2、行距20~25cm,有利于提高产量。(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2期)

董帅厅,张海清,刘爱民,夏纵印,曹衍[2](2019)在《不同基本苗和栽插规格对杂交水稻4001 S/黄莉占制种机插父本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机械化制种父本最适宜的基本苗数和栽插规格,选用4001 S/黄莉占制种组合,设计父本2株、4株和6株3种不同基本苗数,20 cm×30 cm、24 cm×30 cm、32 cm×30 cm、20 cm×(20~40)cm和25 cm×(20~40)cm五种不同栽插规格,2期播种同时栽插,研究了供试父本群体的苗情动态、抽穗开花动态和穗粒结构。结果表明:采用机插秧6株苗能够显着增加父本的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并能增加单位面积颖花数;采用20 cm×(20~40)cm和25 cm×(20~40)cm两种栽插规格能够显着提高最高苗、有效穗和单位面积颖花数,且25 cm×(20~40)cm规格的盛穗历期最长,达到5 d;2期父本播期相差6 d,抽穗历期可延长1 d。说明父本黄莉占以单穴6苗并按20 cm×(20~40)cm或25 cm×(20~40)cm规格机插可以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颖花数。(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10期)

刘马养,彭云昌,杨阳,徐庆国[3](2019)在《不同基本苗对早稻分蘖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两系杂交早稻陵两优211与常规早稻品种湘早籼6号为材料,比较不同基本苗数对早稻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1)基本苗6~8苗/穴时,每穴茎蘖数明显多于1~4苗/穴处理,且能更早达到分蘖高峰。(2)分蘖期叶面积指数与基本苗数呈正相关,而在乳熟期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与基本苗数均呈负相关。(3)成熟期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干物质量随基本苗数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均以移栽苗数4苗/穴最高,杂交早稻地下部分干物质量以移栽苗数4苗/穴最高。(4)产量随基本苗数增加而增加,有效穗数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与产量变化趋势相反,但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各移栽苗数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可能较大。(5)随着移栽苗数的增加,杂交早稻产量的最大增长幅度没有常规早稻的大,有效穗数也呈现相同趋势。试验结果表明每穴插3~5苗是获得早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本文来源于《作物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王安邦,顾正中,周羊梅,杨子博,杜莹莹[4](2019)在《小麦新品种“淮麦35”基本苗数和氮肥用量及运筹试验简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小麦新品种"淮麦35"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依据,进行了不同基本苗数、下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淮麦3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本苗数、下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淮麦35"的产量和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每667 m2基本苗数为15万苗、每667 m2纯氮用量为18 kg、氮肥运筹为基肥∶平衡肥∶孕穗肥=5∶1∶4时,"淮麦35"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任海,付立东,王宇,吕小红,李旭[5](2019)在《硅肥与基本苗配置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优质水稻品种盐丰47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采用小区对比方法,设施肥量(7个)和移栽基本苗两因素,共14个处理,研究了硅钙肥和液态硅两种硅肥与基本苗配置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两种硅肥都能使水稻分蘖数增加,提高成穗率,增加产量,增强抗倒伏及抗病能力,改善稻米品质,使稻米的垩白度、垩白粒率降低的同时,提高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率。其中在基本苗64.5×10~4株/hm~2中,C5-1喷施处理(基本苗64.5万株/hm~2条件下,拔节期、抽穗期各喷施450 mL/hm~2)产量最高,为10 893.0 kg/hm~2。(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1期)

胡平安[6](2018)在《基本苗不足的稻田肥水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合理地管好田间基本苗,搭好丰产架子,是夺取水稻丰收的关键措施。什么样的基本苗密度才是合理的呢?实践证明,每667平方米(1亩)栽插1.5万~2万穴,每穴栽插4蘖苗左右,基本苗可达到6万~8万。大穗型的品种每667平方米插1.2万~1.5万穴基本苗可达4.8万~6万。在此基本苗的基础上,经过后期科学管理,可使有效穗达到20万左右,利于夺取高产,(本文来源于《农村新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王玉梅[7](2018)在《基本苗配置与施肥量对机插超级杂交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机插条件下不同基本苗配置与施肥量对超级杂交稻分蘖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干物质生产及其分配、养分吸收利用率的影响,于2016—2017年在湖南宁乡设置4个基本苗配置和3个施肥水平,以超级杂交稻隆两优华占和晶两优华占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基本苗配置和施肥量条件下机插超级杂交稻分蘖发生干物质生产、养分吸收以及产量形成的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机插密度或者每穴基本苗数的增加,有效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减少,一次枝梗、二次枝梗减少,穗长变短。产量表现因品种和年际间略有差异,2017年2品种的平均产量比2016年减产36.01%。2016年制约产量增加的关键因素是有效穗数,2017年为结实率。总体呈现单本密植产量较高,能够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单株茎蘖数适宜,成穗率高,LAI、干物质生产量和后期茎鞘物质输出率与转换率较高。而双本稀植虽然个体和群体较协调、颖花量高,但由于结实率低而难以获得高产。(2)施肥量对杂交稻生长和产量及构成的影响达显着水平。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分蘖增长速度、高峰苗数、齐穗期LAI和干物质生产以及成熟期干物质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穗部形状表现良好,表现为穗长变长、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增多;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总颖花量增加。产量表现出年际间差异,2016年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幅为7.18%~10.53%,2017年受白叶枯病的影响,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降幅为6.73%~12.65%。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白叶枯的病情加重,结实率显着下降。由此可见,优化施肥量与基本苗配置模式有利于机插超级杂交稻产量形成,其优化的配置模式:中等施肥量(960 kg/hm~2)、单本密植(28.6-33.3万穴/hm~2),可在我国南方机插超级杂交稻生产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周馨,郑华斌,黄璜,李静怡[8](2018)在《基本苗对中国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人研究表明按单位产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比按单位面积,能更好的综合评价作物种植方法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对于种植方法的选择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Meta定量分析了水稻基本苗对单位产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增温潜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本苗间单位产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增温潜势存在显着差异。最低的单位产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增温潜势的基本苗为80~100万苗/hm~2。不同品种的温室气体排放增温潜势依次为杂交稻品种(1 028.86 kg CO_2 equiv/mg),常规稻品种(634.15 kg CO_2 equiv/mg)和超级稻品种(576.57 kg CO_2 equiv/mg)。因此,在基本苗为80~100万苗/hm~2的前提下,种植常规稻和超级稻品种,是一个较为合理的选择。下一步将开展移栽密度与品种对单位产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增温潜势影响,为实现水稻高产和稻田低排的双赢局面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8年01期)

王海鹏,梁伟伶[9](2017)在《不同移栽基本苗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不同移栽基本苗数对八五六农场水稻主栽品种龙粳31抗逆性、产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龙粳31适宜移栽的基本苗数为7株/穴,抗逆性强,产量高。(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7年12期)

王玉梅,赵春容,黄敏,单双吕,张恒栋[10](2017)在《基本苗配置与施肥水平对印刷播种机插杂交稻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湖南地区机插杂交稻在不同基本苗配置与施肥量下的产量与干物质生产表现,2016年在湖南宁乡以杂交稻品种隆两优1212和隆两优华占为材料,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设置了3个施肥水平(500、900、1400kg/m~2)和4个基本苗组合(28.6万丛/hm~2+单本/丛、23.5万丛/hm~2+单本/丛、23.5万丛/hm~2+双本/丛、19.0万丛/hm~2+双本/丛)。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显着,基本苗配置以及基本苗配置与施肥量的互作对产量影响不显着。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和干物质生产显着增加,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显着下降。综合考虑产量与成本,900~1 400 kg/hm~2施肥量与23.5~28.6万丛/hm~2+单本/丛的基本苗配置比较适合湖南地区杂交稻机插秧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期刊2017-08-17)

基本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机械化制种父本最适宜的基本苗数和栽插规格,选用4001 S/黄莉占制种组合,设计父本2株、4株和6株3种不同基本苗数,20 cm×30 cm、24 cm×30 cm、32 cm×30 cm、20 cm×(20~40)cm和25 cm×(20~40)cm五种不同栽插规格,2期播种同时栽插,研究了供试父本群体的苗情动态、抽穗开花动态和穗粒结构。结果表明:采用机插秧6株苗能够显着增加父本的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并能增加单位面积颖花数;采用20 cm×(20~40)cm和25 cm×(20~40)cm两种栽插规格能够显着提高最高苗、有效穗和单位面积颖花数,且25 cm×(20~40)cm规格的盛穗历期最长,达到5 d;2期父本播期相差6 d,抽穗历期可延长1 d。说明父本黄莉占以单穴6苗并按20 cm×(20~40)cm或25 cm×(20~40)cm规格机插可以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颖花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本苗论文参考文献

[1].宋文芹,周婕,乐勤,成晓波,徐楷.不同行距和基本苗对直播稻群体及产量结构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9

[2].董帅厅,张海清,刘爱民,夏纵印,曹衍.不同基本苗和栽插规格对杂交水稻4001S/黄莉占制种机插父本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J].种子.2019

[3].刘马养,彭云昌,杨阳,徐庆国.不同基本苗对早稻分蘖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9

[4].王安邦,顾正中,周羊梅,杨子博,杜莹莹.小麦新品种“淮麦35”基本苗数和氮肥用量及运筹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9

[5].任海,付立东,王宇,吕小红,李旭.硅肥与基本苗配置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

[6].胡平安.基本苗不足的稻田肥水管理[J].农村新技术.2018

[7].王玉梅.基本苗配置与施肥量对机插超级杂交稻产量形成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8

[8].周馨,郑华斌,黄璜,李静怡.基本苗对中国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8

[9].王海鹏,梁伟伶.不同移栽基本苗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现代化农业.2017

[10].王玉梅,赵春容,黄敏,单双吕,张恒栋.基本苗配置与施肥水平对印刷播种机插杂交稻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C].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2017

论文知识图

一3基本苗数及叶龄比较基本苗精确计算界面小麦基本苗对湿面筋含量的影响基本苗与穗粒数的关系图小麦基本苗对沉淀值的影响基本苗对小麦纹枯病的影响

标签:;  ;  ;  ;  ;  ;  ;  

基本苗论文_宋文芹,周婕,乐勤,成晓波,徐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