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探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绥芬河市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399

摘要:目的:观察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探究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45例设为此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例数分别为23例与22例。研究组患者术后在日常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只进行日常护理。结果: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术后的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上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

Toexploretheeffectofnursinginterventionondeepveinthrombosisoflowerlimbsafterorthopedicsurgery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symptomsofdeepvenousthrombosisoflowerextremityafterorthopedicsurgeryandtoexplorethepreventiveeffectofnursinginterventionondeepvenousthrombosisoflowerextremity.Methods:Forty-fivepatientswithorthopedicswhounderwentsurgerywereincludedinthestudy.Therandomizedmethodwasusedtopidethemintotwogroups,namely,thestudygroupandthecontrolgroup,andthenumberofcaseswas23casesand22cases,respectively.Thestudygroupreceivednursinginterventiononthebasisofdailycare,whilethecontrolgrouponlyperformeddailycare.Results:Theincidenceoflowerextremitydeepvenousthrombosi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Earlynursinginterventionafterorthopedicsurgerycaneffectivelypreventtheoccurrenceofdeepvenousthrombosisoflowerextremityandalleviatethesufferingofpatients.Ithaspositivepromotionsignificanceinclinicalpractice.

Keywords:nursingintervention;post-orthopedicsurgery;lowerextremityvenousthrombosis;

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1]。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会引起肺栓塞甚至导致死亡,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病理机制在于下肢深静脉内血液不能正常凝结,阻塞血管,引起患者下肢静脉怒张,血肿疼痛等症状,如诊治不及时继发肺栓塞,将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生命安全。因此,骨科手术患者早期有效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5例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14例,平均(41.5±23.5)岁。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其中左下肢30例、右下肢7例,左右下肢8例;静脉血栓发生时间为1.5-7d。运用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例数分别为23例与22例。两组患者在术前3个月无血栓病史及凝血功能障碍,两组年龄、体重、骨折类型、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术后对研究组在日常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日常护理,将术后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具体方法如下:术后3-4d对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行超声检查,对照组按照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术后由责任护士对患者的患肢周径定期测量,并做好记录;患者在麻醉状态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患肢及时进行按摩,以促进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并对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及感觉进行观察记录;观察患者术后的血压、呼吸、脉搏情况。

2.结果

研究组23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余22例患者患肢肿痛消失、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正常,功能恢复良好,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在对照组22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所有患者中无一例肺栓塞发生。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给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处理不当会致残,还有可能并发如肺栓塞、肾衰竭等其他疾病,危及生命。Sevitt[2]从临床观察证明,比目鱼肌静脉窦内的血流是依靠肌肉舒缩作用向心回流,因而下肢静脉瓣膜袋静脉连续处以及比目鱼肌等处常是血栓形成的易发部位。据有关报道,普通外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而亚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63%。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者一侧下肢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怒张,站立时症状加重,可诱发肺栓塞,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3]。因此,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较复杂,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的三个要素:静脉淤滞、血管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大多数的静脉血栓发生于下肢的深静脉处,可能与下肢静脉的解剖与功能有关,因下肢静脉有许多静脉瓣,在人体站立或行坐时,下肢静脉压高出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血液回流较缓慢。血栓主要由红细胞伴有少量纤维蛋白和血小板组成,血栓在形成是向血流方向延伸,血栓的远侧端仅与血管壁有轻微粘连,而近侧端则自由地在血管腔内漂浮,这使血栓的碎块脱落,脱落的碎块随血液流经右心,则栓塞于肺动脉,导致肺栓塞。现阶段临床上治疗静脉血栓的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法。而下肢深静脉血栓一般不推荐手术,但对于广泛性髂股静脉血栓并伴有动脉血供应而引起肢体坏疽者,则需手术取栓。手术取栓越彻底,术后效果越好。而采用药物治疗则主要采用抗凝剂与溶栓药物,抗凝剂的作用是防止已形成的血栓滋长及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抗凝血疗法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主要的方法,溶栓药物主要有人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激酶前体,TPA能特异地激活血栓表面凝胶状态的纤溶酶原,临床应用治疗血管阻塞效果显著;尿激酶则由人尿提制,可水解纤维蛋白成为小分子多肽,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系统的护理干预的方法,对降低骨科手术后患者血栓的发生率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其研究结果中,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采取个体化全方位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创伤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只要我们做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荷兰.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19(5):771-775.

[2]王俊英.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19-220.

[3]朱丽华,刘春芬,钟秀凤.循证护理模式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作用[J].全科护理,2014,12(9):801-802.

标签:;  ;  ;  

探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