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细菌论文_姜硕,许哲祥,王宇晴,郑春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生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菌,内生,活性,甘草,抑菌,黄萎病,鉴定。

内生细菌论文文献综述

姜硕,许哲祥,王宇晴,郑春英[1](2019)在《基于甘草苷生物合成的甘草内生细菌的筛选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甘草苷的生物合成,筛选甘草苷产生菌。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从甘草叶中分离内生细菌;采用滤纸片法筛选内生细菌的抑菌活性;以甘草苷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对内生细菌发酵液进行分析,同时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法从目的菌株中分离得到甘草苷;结合形态特征观察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目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甘草叶中分离得到32株内生细菌,其中有28株内生细菌具有抑菌活性,并在内生细菌GYX9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甘草苷,经鉴定GYX9为嗜根寡养单孢菌(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结论:甘草叶内生细菌GYX9可以产生甘草苷,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甘草苷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单体江,冯皓,谢银燕,邵陈,王军[2](2019)在《柠檬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提取物的抗细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柠檬桉中的内生真菌,通过菌落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进一步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测定了柠檬桉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抗细菌活性。从柠檬桉中共分离鉴定得到10株内生真菌,主要分布于附球菌属Epicoccum、镰刀菌属Fusar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Rhytidhysteron、半壳霉属Leptostroma、Campylocarpon、Neofusicoccum、白腐菌属Phlebia和Dinemasporium等9个属中。抗细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内生真菌Ecf-4(Rhytidhysteron sp.,MK211261)和Ecf-1(Epicoccum sp.,MK211258)表现出最强的抑菌活性,两菌对桉树青枯病菌的抑菌斑最大直径均大于10 mm;依据其R_f值的范围和抑菌斑的最大直径,内生真菌Ecf-4的抗菌活性高于Ecf-1,表现出更强的抗细菌活性,可作为候选菌株,进一步分离和鉴定其中的活性成分。(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6期)

王宇晴,卢玢宇,刘松梅,郑春英[3](2019)在《产紫丁香苷内生细菌CX33的鉴定及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内生细菌CX33的活性作用及活性代谢物,探讨其与宿主植物刺五加的相关性。[方法]对内生细菌CX33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采用HPLC法对CX33发酵液中活性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内生细菌CX33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经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经检测该菌株发酵液中含有紫丁香苷。[结论]内生细菌CX33为紫丁香苷产生菌,该菌可能与宿主植物刺五加具有相同的代谢机制。(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李雪艳,党文芳,杨红梅,楚敏,高雁[4](2019)在《内生和根际细菌对棉花防御酶活性诱导和黄萎病防治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细菌Bacillus vanillea SMT-24、B. velezensis BHZ-29、B. subtilis SHT-15、B. atrophaeus SHZ-24在土壤中的定植、促生、对棉花诱导抗性及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更好地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观察抑菌圈,判断各菌株对大丽轮枝菌的拮抗效果;以4株菌在根际土壤定植数量,反映拮抗菌定植能力;调查棉花株高、根长、根毛数、叶片数,分析4株菌的促生作用;测定棉叶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并通过盆栽试验调查拮抗菌发酵液灌根后棉花的病情指数,探讨拮抗菌株对棉花诱导抗性的作用。【结果】SMT-24、BHZ-29、SHT-15、SHZ-24能明显抑制大丽轮枝菌的生长,形成清晰的抑菌圈,第3次接种后2~22 d,在根系土壤中能大量存活,提高棉花株高、叶片数和根毛数,以及棉叶CAT、SOD、PAL、POD活性,并降低病情指数。【结论】拮抗菌SMT-24、BHZ-29、SHT-15、SHZ-24能促进棉花生长,提高部分防御酶活性,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晓莹,张明珍,严攀,陈迪松,王亚芬[5](2019)在《美人蕉(Canna indica)内生细菌促生能力及其强化水体的净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美人蕉(Canna indica)植物体内分离内生细菌.通过测定内生细菌产吲哚乙酸(IAA)、铁载体、固氮、溶磷能力筛选出3株内生细菌C01、C16、C20.本试验的目的为评价接种内生细菌能否促进美人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并通过小型浮床水质净化试验,评价接种内生细菌后的美人蕉对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01、C16、C20促进了美人蕉种子的萌发、生长,C16试验组萌发率为83.3%,显着高于对照组31.1%; C16显着提高了植株的株高和根长,分别比对照组高出23.33%、40.44%.水质净化实验阶段,C16试验组总磷、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4%、96.9%,分别比对照组高出26.4%、15.6%.最终,C01、C16试验组生物量、根长都显着高于对照组.C16试验组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显着高于对照组317.3%、97.8%.经鉴定,C01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C16为肠杆菌(Enterobacter sp.),C20为欧文氏菌(Erwinia sp.).(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鲍永毅,陈晓,牛明福,李梦圆,付应建[6](2019)在《茵陈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与抑菌活性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从中药茵陈中分离内生细菌,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分析活性成分。研究采用7种不同的培养基分离菌株,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发酵产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并利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抑菌活性较高的菌株发酵液活性成分。结果表明从茵陈新鲜组织中共分离到52株内生细菌,分属于9个种,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群。筛选得到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17株,其中NA-3、BPA-24和KMB-32 3株菌活性较强,NA-3和KMB-32的发酵液中齐墩果酸含量较高。本研究通过分离纯化茵陈内生细菌,明确了茵陈内生细菌的菌群类别,获得了产齐墩果酸的两个菌株,为微生物发酵生产活性物质提供了素材。(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1期)

刘冰,宋水林,蒋军喜,马建[7](2019)在《内生细菌GN232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对脐橙溃疡病的防效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以前期分离筛选到的一株柑橘溃疡病生防内生细菌GN232为对象,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其摇瓶发酵条件并测定其对脐橙苗期和成株期溃疡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当菌株GN232采用YPD培养液、种子液按照5%量接种到100 mL、初始pH值为7的培养液中,在30℃、转数为200 r/min的振荡器中培养60 h后,获得的发酵液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强;内生细菌GN232在脐橙苗期和成株期树均表现出对溃疡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当菌悬液稀释10倍时对脐橙苗期溃疡病的防效高于农用链霉素,菌悬液稀释50倍时对脐橙成年树溃疡病的防效能达到与农用链霉素相当的程度。试验结果为柑橘溃疡病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亦可为生防内生细菌GN232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禹胜男,孙睿,宋萍,封磊,吴承祯[8](2019)在《内生细菌接种对雷公藤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内生细菌对宿主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以雷公藤(Tripterygiun wilfordii)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单独和混合接种内生细菌对光合作用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株LY3+LJ3、LG6+LY3、LJ3+LJ12及LJ3显着提升了净光合速率(Pn)(P<0.05),相比对照分别提高了81.6%、71.4%、67.3%和18.4%,而其余接种处理则降低了Pn或无明显影响。接种LG6+LY3的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显着下降(P<0.05),光系统潜在活性(F_v/F_0)则显着上升(P<0.05)。接种LJ3+LJ12的情况相反,G_s、胞间CO_2浓度(C_i)和T_r显着升高(P<0.05),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F_v/F_0和最大荧光(F_m)则显着下降(P<0.05);接种LY3+LJ3显着升高了G_s和T_r(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与单独接种相比,混合接种LG6+LY3、LJ3+LJ12、LY3+LJ3对宿主光合作用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可见,不同的内生菌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不同,LG6+LY3主要通过调节叶绿素荧光改善光合速率,气孔因素的改善是LJ3+LJ12提升光合速率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郑庆伟[9](2019)在《曼陀罗内生细菌MY1发酵液20倍对谷子幼苗的促生效果最明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曼陀罗内生细菌MY1对谷子的抗病促生作用,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采用盆栽试验和灌根法研究了MY1菌株发酵液对谷子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发酵液处理后谷子幼苗防御酶的变化。结果显示,发酵液稀释20倍对谷子幼苗的促生效果最明显,生长60天(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程亮[10](2019)在《青藏高原矮火绒草内生细菌多样性及生物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生物学功能,为开发相应功能的生物菌剂提供参考,并为青藏高原生态农牧业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内生细菌资源。【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矮火绒草植株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基于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通过平板对峙法检测分离菌株拮抗病原真菌活性;检测分离菌株的产吲哚乙酸(IAA)、溶磷和固氮能力;测定分离菌株除草活性、低温适生性及促种子萌发特性。【结果】从矮火绒草植株根、茎、叶和种子部位共分离获得52株内生细菌,基于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52株菌株可归属于4门7纲10目14科18属。其中假单胞菌属细菌为根部优势属,约占根部细菌总数的52.17%;茎中以芽孢杆菌为优势属,约占茎部细菌总数的41.18%;各部位的内生细菌数量分布表现为根>茎>种子>叶。在52株内生细菌中,11株有拮抗病原真菌能力、9株具有产IAA能力、7株有溶磷活性、7株具有固氮活性、20株具有除草活性、13株具有耐低温能力和8株具有促生作用;从植株部位分布来看,7种类型的功能菌在根、茎和种子部位均有分布,拮抗菌和除草菌在根部所占的比例较高,溶磷菌株在各植株部位所占比例均较低;在叶中未分离到拮抗菌、产IAA菌、固氮菌和促生菌。各功能菌株分布在17个属,多样性较高,其中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中含有多种功能菌株,在植株4个部位所占比例也较高。【结论】矮火绒草植株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的数量分布具有差异性,但均可分离到不同类型的功能菌株,功能菌株涵盖17个属,其中以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居多。(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内生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柠檬桉中的内生真菌,通过菌落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进一步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测定了柠檬桉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抗细菌活性。从柠檬桉中共分离鉴定得到10株内生真菌,主要分布于附球菌属Epicoccum、镰刀菌属Fusar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Rhytidhysteron、半壳霉属Leptostroma、Campylocarpon、Neofusicoccum、白腐菌属Phlebia和Dinemasporium等9个属中。抗细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内生真菌Ecf-4(Rhytidhysteron sp.,MK211261)和Ecf-1(Epicoccum sp.,MK211258)表现出最强的抑菌活性,两菌对桉树青枯病菌的抑菌斑最大直径均大于10 mm;依据其R_f值的范围和抑菌斑的最大直径,内生真菌Ecf-4的抗菌活性高于Ecf-1,表现出更强的抗细菌活性,可作为候选菌株,进一步分离和鉴定其中的活性成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生细菌论文参考文献

[1].姜硕,许哲祥,王宇晴,郑春英.基于甘草苷生物合成的甘草内生细菌的筛选及鉴定[J].中国新药杂志.2019

[2].单体江,冯皓,谢银燕,邵陈,王军.柠檬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提取物的抗细菌活性[J].植物保护.2019

[3].王宇晴,卢玢宇,刘松梅,郑春英.产紫丁香苷内生细菌CX33的鉴定及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

[4].李雪艳,党文芳,杨红梅,楚敏,高雁.内生和根际细菌对棉花防御酶活性诱导和黄萎病防治作用[J].棉花学报.2019

[5].王晓莹,张明珍,严攀,陈迪松,王亚芬.美人蕉(Cannaindica)内生细菌促生能力及其强化水体的净化作用[J].湖泊科学.2019

[6].鲍永毅,陈晓,牛明福,李梦圆,付应建.茵陈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与抑菌活性成分分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

[7].刘冰,宋水林,蒋军喜,马建.内生细菌GN232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对脐橙溃疡病的防效测定[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

[8].禹胜男,孙睿,宋萍,封磊,吴承祯.内生细菌接种对雷公藤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

[9].郑庆伟.曼陀罗内生细菌MY1发酵液20倍对谷子幼苗的促生效果最明显[J].农药市场信息.2019

[10].程亮.青藏高原矮火绒草内生细菌多样性及生物功能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一1灌根水稻和汕菜苗的生长状况部分菌株16SrDNA的扩增结果部分菌株gyrB基因PCR的扩增结果基于16SrDNA序列构建的生防菌株的系统...基于gyrB基因序列构建的内生细菌辣椒诱导抗病性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标签:;  ;  ;  ;  ;  ;  ;  

内生细菌论文_姜硕,许哲祥,王宇晴,郑春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