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论文_陈浩彬,陈宇凡

导读:本文包含了先秦儒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儒家,先秦,孟子,孝经,儒家思想,生命,天人。

先秦儒家论文文献综述

陈浩彬,陈宇凡[1](2019)在《先秦儒家人际和谐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儒家从现实人伦构建道德伦理体系,形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并之忠恕与中庸的人际交往模式与和谐化机制,以实现社会稳定与秩序和谐。这些系统的人际和谐思想与完整的实践指导方案对于当代社会人际交往与待人处事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一、先秦儒家思想内容以礼为人际交往规范。孔子承续周礼,由亲亲而言仁,由尊尊而言义,重新界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主从隶属关系,建立各项伦理纲常,规范各级各类(本文来源于《百科知识》期刊2019年36期)

罗阳[2](2019)在《会天道人道:先秦儒家天人观及其意义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人观是中国哲学核心内容之一,如何理解先秦儒家天人合一及其当代价值,是现今面临的重要问题。天是此问题的关键,天之含义在逻辑上层层推进,从而必定衍生出天道与人性的沟通。先秦儒家通过展现天道人性的沟通,在"人"对此的沟通上将人分成现实层面和理想层面。这两个层面都显示出人与自然万物共生共在,是借世间万物来生成自己、完善自己,是在"成己成物""与天地参"的程式中理解并确立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江科学术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张子峻[3](2019)在《推天道以明人事:先秦儒家道论的秩序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由此形成意义不断衍生的词汇。先秦儒家道论和理论是儒者对现实政治秩序的理论关照。在"道术将为天下裂"的学术语境下,诸子的治理之道常常异论纷然。先秦儒家学者注意为其"人为之道"和人文之"理"寻求普适性依据,以实现政治哲学的公共证成。他们往往采用"推天道以明人事"的论证策略,即把人间秩序的根源性建构在不证自明的先验性之天道。自然天道的秩序性,渊源于先民在生产生活时对自然"本质现象"之时序性的直观。同时,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促成人文理性的兴起,也为天道秩序注入了德性的因素,完成了道、理的自然秩序性向人文道德性的转变。先秦儒家叁位大师孔、孟、荀议论道、理,所持观点虽或有微异,但均注意从自然秩序的模态中抽绎出人文秩序,为后世儒家确立了"下学"与"上达"的范式。(本文来源于《原道》期刊2019年01期)

刘桦坪[4](2019)在《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及其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其仁爱之心、义礼之行、智信之德影响中国数千年。本研究通过总结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优秀内容,分析借鉴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促进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启示,旨在为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理论体系添砖加瓦,为研究解决医学生职业道德问题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22期)

曾振宇[5](2019)在《论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孝本论”与“仁本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孔子去世之后,儒家内部围绕仁与孝的关系出现了"孝本论"与"仁本论"的不同。《孝经》作者从为天下立法的高度,将孝论证为"天之经""地之义"和"民之行",孝跨越父子血缘亲情边界,向陌生人社会无限扩张与蔓延,衍变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大经大法。在社会政治领域,孝被论证为政治伦理,产生了"以孝治天下""移孝作忠"等观念。然而,建基于"孝本论"的政治理念,有可能使儒家思想成为为"家天下"专制主义辩护的意识形态。孟子"仁本论"的初步建构,可视作对《孝经》"孝本论"的批评与反拨。孟子从心性论的角度证明仁内在于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理性。仁是体,孝是用,在"亲亲""仁民"和"爱物"叁境界中,孝只是仁本在家庭伦理中的体现。在社会政治领域,"不忍人之心"是"不忍人之政"的道德基础和内在精神。随着孟子"仁本论"的建构,标志着"孝本论"被逐渐淡化。汉唐以降,历代大儒皆自觉尊奉"仁本论",并从不同哲学层面加以论证。孟子"仁本论"的建构对于儒家主流思想的确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严中萍[6](2019)在《我国生命教育本土化探析——基于先秦儒家生命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思想是我国思想史、文化史的轴心,它既主张保护生存的自然生命,又提倡追求道德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作为来自西方的舶来品,欲在中国实行必须要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学校教育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可以根据儒家的生命观,站在珍爱生命的基本立场上,升华对自然生命的保护,并将追求道德生命的价值作为学生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本文来源于《教育实践与研究(C)》期刊2019年11期)

杨玲[7](2019)在《论先秦儒家礼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礼育文化经过各个时期的转化逐渐演变成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涉及中国传统社会的各种思想精神和道德伦理,为当代教育发展提供深层次的教学理论体系实践借鉴。先秦儒家礼育思想的内涵同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有很多共通之处,对实践中的大学生教育有重要意义。立足实践,吸收先秦儒家礼育思想的精华,并灵活运用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可以使理论作用于实践,促进社会进步。本文首先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要旨,经过分析找到先秦礼育思想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共通之处,用先秦思想启发当代教育,进而引发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启示,希望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9年14期)

刘九勇[8](2019)在《先秦儒家道德叁重属性的递进及孟荀的统一——基于道德心理学视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孟、荀关于人性论的分歧,并不影响二者在儒家伦理或道德主题上的一致。对于这一现象,可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理解。道德内化是道德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可以划分为内化前、中、后叁个阶段。以此考察儒家道德,则可得出儒家道德分别作为社会的强制规范、人性的自觉尊严、心理的自然反应叁重属性及其递进的关系,并可发现孟、荀的分歧源于其所关注的道德内化阶段不同,从而分别强调了儒家道德不同层次的属性,二者不同的道德哲学正由此派生。荀子强调儒家道德内化的第一阶段及第一重属性,而孟子更加关注第二阶段及第二重属性,由此分别阐发了性恶论与性善论的形而上学。因此,儒家道德学说的内核是一种先于形而上学的心理状态体察与写状。(本文来源于《学术探索》期刊2019年11期)

郭立年,文小兵[9](2019)在《借鉴先秦儒家思想加强高职感恩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高职生感恩意识整体健康,但还存在感恩情感、感恩行动不足等问题。加强感恩教育,要借鉴先秦儒家感恩思想和道德教育方法,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32期)

谢耀亭[10](2019)在《以德抗位:先秦儒家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德位合一"是先秦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原则,体现着他们的政治观念与政治理想。郭店简填补了先秦儒家德位关系思想演进中的缺环,由此可清楚地看出儒家学者在德位不一致的情况下,"以德抗位"的几种不同表现形式:在"德位相济"的原则下,孔子开启了"以德谏位"的传统,以温和的"讽谏"方式规劝在位者,体现出礼的规范性。子思也强调"以德抗位",但发展为"以德责位",表现出更强劲的姿态。孟子进一步提出"以德易位",是儒家德位关系思想的一次重大突破。"以德责位"与"以德易位"都程度不同地强调士人的独立性。荀子从建立制度角度出发,提出君臣都应"以德配位",回复到"德位相济"这一原则,大大丰富了儒家的政治思想,表现出更加务实的态度,体现了新的政治思维模式。先秦儒家"以德抗位"的精神对后世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思想财富。(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先秦儒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天人观是中国哲学核心内容之一,如何理解先秦儒家天人合一及其当代价值,是现今面临的重要问题。天是此问题的关键,天之含义在逻辑上层层推进,从而必定衍生出天道与人性的沟通。先秦儒家通过展现天道人性的沟通,在"人"对此的沟通上将人分成现实层面和理想层面。这两个层面都显示出人与自然万物共生共在,是借世间万物来生成自己、完善自己,是在"成己成物""与天地参"的程式中理解并确立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先秦儒家论文参考文献

[1].陈浩彬,陈宇凡.先秦儒家人际和谐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百科知识.2019

[2].罗阳.会天道人道:先秦儒家天人观及其意义探析[J].江科学术研究.2019

[3].张子峻.推天道以明人事:先秦儒家道论的秩序意蕴[J].原道.2019

[4].刘桦坪.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及其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启示[J].汉字文化.2019

[5].曾振宇.论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孝本论”与“仁本论”[J].哲学研究.2019

[6].严中萍.我国生命教育本土化探析——基于先秦儒家生命观[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9

[7].杨玲.论先秦儒家礼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中国民族博览.2019

[8].刘九勇.先秦儒家道德叁重属性的递进及孟荀的统一——基于道德心理学视角的研究[J].学术探索.2019

[9].郭立年,文小兵.借鉴先秦儒家思想加强高职感恩教育[J].才智.2019

[10].谢耀亭.以德抗位:先秦儒家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抉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研图1“仁爱”为中心的儒家人伦需要结构示...《六艺纲目》书影2.1员工对《论语》、《孟子》、《荀...研究生教育2006年哲学学科毕业博士研究生情...种植业技术同其他技术相关图[12](二)儒家思想与君本位的文官结构-东林书院

标签:;  ;  ;  ;  ;  ;  ;  

先秦儒家论文_陈浩彬,陈宇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