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种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种指数,耕地,物候,格局,潜力,时空,地区。
复种指数论文文献综述
蒋敏,李秀彬,辛良杰,谈明洪[1](2019)在《南方水稻复种指数变化对国家粮食产能的影响及其政策启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Changes in rice production in Southern China are crucial to national food security. This study employed Landsat images to map the distributions of paddy rice-cropping systems in Southern China in 1990 and 2015. The impact of rice multiple cropping index changes on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was then evaluated. Three important results were obtained for the 1990 to 2015 study period. First, the multiple cropping index for rice decreased from 148.3% to 129.3%, and 253.16×10~4 ha of land area was converted from double-cropping to single-cropping rice, termed "double to single". The area with the most dramatic changes is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Plain. The rice-cropping system distribution in Southern China showed a change from north to south with double-cropping rice shrinking and single-cropping rice expanding. Second, the "double to single" conversion led to a reduction of 6.1% and 2.6% in rice and grain production, respectively. Hunan and Jiangxi Provinces, located in the main rice producing areas, and Zhejiang, which has shown bet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exhibited large reductions in rice production due to the "double to single" conversion, all exceeding 13%. Third, the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of converted "double to single" paddy fields is equivalent to that of 223.3 × 10~4 ha of newly reclaimed cultivated land, which is 54% of the total newly cultivated land reclaimed through the 2001–2015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It is also 1.7 times the target goal for newly cultivated land in the national land consolidation plan for 2016–2020. Making full use of the converted "double to single" paddy fields can save 167.44 billion yuan in newly reclaimed cultivated land costs. Therefore, instead of pursuing low-quality new arable land, it is better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existing high-quality arable land.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e government should change the assessment method for cultivated land balance, and incorporate the sown area increased by improving the multiple cropping index into the cultivated land compensation indicator.(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期刊2019年11期)
钟晓青,薛蛟,何文[2](2019)在《耕地再生与循环:中国粮食均衡的复种指数与生态安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粮食供需均衡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1949—2016年我国在粮食生产环节上的耕地面积、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等方面的过程和各种数量参数,以及从消费环节研究我国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基本口粮需求、生活需求、生产需求和总需求的各项数量参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供需均衡的数量分析模型,分析各个年度的均衡结果,并探讨我国长期粮食安全问题。从1990—1999年,我国粮食供需总均衡逐渐出现"赤字",我国粮食的总需求量超过生产供给量。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其中关键的因素是制订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现有耕地的基础上,严格促进复种指数的增加,起码从现在的0.9左右,增加到1.0~2.0。(本文来源于《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期刊2019年02期)
蒋敏,李秀彬,辛良杰,谈明洪[3](2019)在《南方水稻复种指数变化对国家粮食产能的影响及其政策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南方地区水稻生产的变化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Landsat数据提取1990-2015年南方地区水稻种植制度分布及变化,并分析其对粮食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90-2015年,水稻复种指数从148.3%下降到129.3%,双季稻改种单季稻("双改单")损失的播种面积为253.16万hm~2,区域上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变化最为突出。南方地区水稻种植制度整体呈现由北向南"双退单进"的变化格局;②1990-2015年,"双改单"导致全国水稻产量减少6.1%,粮食产量减少2.6%。水稻主产区湖南省和江西省以及经济发展较好的浙江省因"双改单"水稻减产幅度较大,均超过13%;③充分利用"双改单"稻田的粮食产能相当于新增耕地223.3万hm~2,为2001-2015年通过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总量的54%,是2016-2020年全国新增耕地规划目标的1.7倍,可节省约1674.4亿元新增耕地开垦费用。因此,与其追求低质量的"新"耕地,不如充分利用已有的高质量"旧"耕地,政府应转变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方式,将因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的播种面积纳入补充指标。(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彭继权,吴海涛,宋嘉豪,李孟丁[4](2019)在《农业机械化水平对湖北农户耕地复种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复种指数的提升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实施和叁农问题解决意义重大。为了考察农业机械化水平对湖北农户耕地复种指数的影响,以1 682份湖北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IVTobit和IVProbit回归模型,探讨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耕地复种指数的影响及其在不同类型农作物耕地间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机械化水平每提升1%,耕地复种指数提高1.393%,粮食作物耕地复种指数提高0.988%,经济作物耕地复种指数提高2.160%。2)从不同类型农作物耕地复种意愿来看,农业机械化水平每提升1%,农户对粮食作物耕地复种意愿的概率提高3.100%,对经济作物耕地复种意愿的概率提高5.361%。从其他控制变量来看,户主教育、户主年龄、家庭非农收入占比、家庭转出土地、气温变化对农户耕地复种指数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家庭规模、农作物品种数量、地区类型对农户耕地复种指数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总之,农户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对耕地复种有积极作用,特别对经济作物耕地复种指数的提升作用尤为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03期)
何坚坚,庞博,张鹏岩,闫宇航,岑云峰[5](2018)在《区域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测算及可挖掘潜力分析——以中原经济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复种指数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分析中原经济区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及可挖掘潜力对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借助ArcGIS 10. 1和Stata 14. 0软件,运用区域差异度量模型、复种潜力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2005—2014年中原经济区复种指数时空差异和驱动力以及可挖掘复种潜力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2005—2014年中原经济区复种指数整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在空间尺度上,耕地复种指数以安徽地区最高,河南地区次之,山西地区最低;而复种指数增长最快的是山东地区,复种指数年均增长率为5. 55%,河南地区耕地复种指数所下降,其复种指数年均下降率为0. 65%,安徽地区、河北地区和山西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较为平稳;(2)自然环境因素对耕地复种指数及复种潜力指数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挖掘复种潜力指数呈现出西北部可挖掘性高,而中部、东南部地区可开发利用程度小的趋势;(3)中原经济区县域可挖掘复种潜力指数表现为空间上的正相关关系和强烈的集聚效应;(4)中原经济区的产业非农化比重和人口非农化比重对耕地复种指数产生负向作用,人均家庭纯收入、农业政策和人均经营性耕地面积对耕地复种指数产生正向作用。依据区域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和可挖掘潜力的特点,制定相关政策,从而提高区域耕地复种指数,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6期)
李卓,刘淑亮,孙然好,刘维忠[6](2018)在《黄淮海地区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格局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复种指数是土地利用强度的重要表征,时空动态特征有助于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作用。以黄淮海地区2001—2015年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归一化植被指数)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使用Savitzky-Golay滤波对时间序列曲线平滑重构后,结合研究区物候信息设置含有阈值的二次差分算法提取复种次数,最后在R环境下绘制复种指数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1)河南省复种指数最高(169.3%),山东省次之,天津市最小;(2)各省市年际变化趋势大体一致,经历了升高-降低-升高的过程;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耕地复种指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二熟制主要集中于南部,东部和北部受地形和纬度影响,主要以一熟制为主。研究结果对于黄淮海农耕区的土地利用强度辨识、人类活动方式确定具有参考价值,同时也证明了该方法具有更大尺度推广的潜力。(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吴文斌,余强毅,陆苗,项铭涛,谢安坤[7](2018)在《耕地复种指数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耕地外延式扩展难以满足、粮食单产提升难度加大的新形势下,提升耕地复种指数、走耕地内涵式集约利用模式,是确保未来我国粮食增产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农业土地系统科学视角出发,系统总结了耕地复种指数研究的总体研究框架和核心研究内容,全面梳理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第一,格局与过程探测是耕地复种指数研究的重要基础。不仅要关注耕地潜在或实际复种指数的数量、空间分布、区域差异及其时空变化过程,更要关注耕地复种指数的提升空间,科学描述可挖掘的复种潜力。第二,功能与效应分析是耕地复种指数研究的核心内容。现有研究多聚焦耕地复种指数提升对粮食产量增加的贡献作用,复种指数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微观试验性研究为主;迫切需要建立综合效应分析框架,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和尺度揭示耕地复种指数对区域资源配置、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和反馈机制。第叁,优化调控是耕地复种指数研究的关键任务。科学提出可持续挖掘和提升耕地复种潜力的策略,重点强化可持续性评估、障碍性因子分析和系统性优化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追求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权衡协调,以建立人地和谐、可持续的农业土地利用模式。耕地复种本质上反映了复杂的"人-地"耦合关系,多数据、多尺度、多模型和多方法的综合研究将是未来耕地复种指数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将会促进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门类的综合、交叉和集成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王连喜,章婷,李琪,吴东丽,陈夏[8](2018)在《决策树分类提取宁夏耕地复种指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运用Savitzky-Golay滤波处理的增强型植被指数曲线会出现伪峰或将真实峰去掉的情况,对复种指数的提取造成误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ENVI软件的决策树分类法快速准确提取宁夏复种指数的分析方法。在对2009年和2010年中等分辨率MOD13Q1的EVI进行预处理后,进行SG滤波法重构时间序列曲线,然后利用TIMESAT软件的TSF_seas2img功能模块提取宁夏植被的关键物候信息,最后基于物候信息运用决策树分类,分离出宁夏一年一熟及一年两熟的作物面积。对提取的结果利用高分辨率的2009年Landsat-5TM影像以及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宁夏主要种植方式为一年一熟,少量的一年两熟区域大多集中于固原市。基于关键物候信息提取宁夏复种指数的精度较高,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宁夏复种作物信息,表明中分辨率遥感影像在提取复种指数方面也能发挥积极作用,丰富了复种指数的分析,也为该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遥感信息》期刊2018年01期)
康清林,李春蕾,张玉虎[9](2017)在《2001—2010年江苏省复种指数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势必会引起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气候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变化,增大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MODIS-NDVI)1 km×1 km分辨率的16天合成数据和2010年耕地数据,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和双Logistic函数拟合方法重建农作物生长NDVI曲线,再基于二次差分算法提取2001—2010年江苏省复种指数,并分析主要气候要素因子变化对复种指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SavitzkyGolay滤波、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双Logistic函数拟合能有效对NDVI时间序列进行平滑去噪,使NDVI曲线在保持原有基本形状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揭示所蕴含的物候周期性变化规律;(2)江苏省复种指数空间分布上呈现苏中>苏北>苏南的格局,2001、2003、2010年复种指数偏低;(3)NDVI与热量资源呈较高的相关性.九个气候因子中,≥10℃积温和≥0℃积温与复种指数在0.01水平上显着相关,年平均最高温与复种指数在0.05水平上显着相关;≥10℃积温和≥0℃积温的变化趋势与复种指数的变化一致,积温波动是江苏省2001、2003和2010年复种指数偏低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章婷[10](2017)在《基于MODIS NDVI/EVI提取的宁夏复种指数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农业湿地作物产量,使水稻产量减少;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既有利于作物生长,又会抑制利于作物生长的其他因素;紫外线增多直接使作物产量降低、蛋白质和脂肪减少;气候变暖会影响我国的农业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从而影响复种指数。传统基于统计数据的方式来描述一个地区的复种指数存在时效性、经济成本和准确性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复种指数就成为十分理想的方法之一,通过遥感数据反演复种指数,分析其变化趋势,探讨提高提取复种指数及其他方面的精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宁夏的复种指数与气候要素结合起来,以研究宁夏气候要素对宁夏农业产生的影响,这对于宁夏农作物适应气候要素,更好地趋利避害,合理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及气候资源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利用空间分辨率为250m的MOD13Q1数据提取2000-2010年的宁夏复种指数。反演过程中,针对原始植被指数时序曲线不够平滑,存在伪峰等影响,造成精度变低情况,本研究根据SG滤波方法对2000-2010年的MODIS NDVI/EVI数据进行了处理,使得修正过的MODIS NDVI/EVI时间序列曲线更加符合宁夏农作物的实际生长发育状况,修正后的曲线结果令人满意。(2)为实现MODIS NDVI/EVI数据产品在提取复种指数方面的实际应用,本文以提取基于EVI数据的宁夏2009年的复种指数为例,具体研究了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复种指数的详细过程,主要过程:采用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19日的46景MODIS EVI时间序列数据、Landsat 5 TM数据以及统计数据,基于作物关键物候信息以及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了基于EVI数据的宁夏2009年复种指数,分析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基于EVI数据的宁夏2009年复种指数的精度高达96.4%。精度评价结果表明,效果显着。(3)为了更全面地分析NDVI和EVI两种植被指数对宁夏复种指数提取方面的差异,利用2000-2010年MODISNDVI、MODISEVI时间序列,分析了两种植被指数在作物关键物候值以及复种指数提取方面的差异性,基于NDVI和EVI数据所提取的宁夏2001年及2009年的复种指数结果表明,表明了运用中高分辨率遥感时间序列影像数据可以较为准确地提取复种指数信息,并且基于EVI提取的复种指数精度高于基于NDVI提取的复种指数精度。宁夏2009年的一年两熟的耕地面积比2001年的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了,研究结果证明了宁夏正在从一年一熟的种植模式向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转变。气候变暖使冬小麦等农作物的适宜种植面积扩大,使宁夏地区采用的作物品种的熟性由早熟向中晚熟发展、多熟制向北推移和复种指数提高。(4)为了研究宁夏地区的气候要素变化趋势,本文利用1980-2015年宁夏惠农、银川、陶乐、中卫、中宁、盐池、海源、同心、西吉、固原等10个代表性站点的逐日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资料,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分析了近36年宁夏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叁个因子的变化趋势。单因子分析发现,在这叁种气候因子之间,与复种指数相关性最大的是平均气温,而年降水量与年日照时数和复种指数呈现出的是低度正相关,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复种指数与各气候因子的同期相关性从大到小排序为:年降水量、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并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气候要素发生突变的年份。(5)对宁夏气候变化与复种指数的变化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在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宁夏的暖干旱的变化趋势会导致宁夏的农作物产量升高,复种指数也越来越高,但是这种气候变化对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对于不同的农作物应该采取不同的趋利避害的应对措施。宁夏气候变化趋势在农业上是有利的,且气温升高增加了各地的农业热量资源,促进了复种指数增加和农业气候带向北向西推移。(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7-06-01)
复种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粮食供需均衡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1949—2016年我国在粮食生产环节上的耕地面积、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等方面的过程和各种数量参数,以及从消费环节研究我国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基本口粮需求、生活需求、生产需求和总需求的各项数量参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供需均衡的数量分析模型,分析各个年度的均衡结果,并探讨我国长期粮食安全问题。从1990—1999年,我国粮食供需总均衡逐渐出现"赤字",我国粮食的总需求量超过生产供给量。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其中关键的因素是制订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现有耕地的基础上,严格促进复种指数的增加,起码从现在的0.9左右,增加到1.0~2.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种指数论文参考文献
[1].蒋敏,李秀彬,辛良杰,谈明洪.南方水稻复种指数变化对国家粮食产能的影响及其政策启示(英文)[J].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2019
[2].钟晓青,薛蛟,何文.耕地再生与循环:中国粮食均衡的复种指数与生态安全[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9
[3].蒋敏,李秀彬,辛良杰,谈明洪.南方水稻复种指数变化对国家粮食产能的影响及其政策启示[J].地理学报.2019
[4].彭继权,吴海涛,宋嘉豪,李孟丁.农业机械化水平对湖北农户耕地复种指数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
[5].何坚坚,庞博,张鹏岩,闫宇航,岑云峰.区域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测算及可挖掘潜力分析——以中原经济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8
[6].李卓,刘淑亮,孙然好,刘维忠.黄淮海地区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格局演变[J].生态学报.2018
[7].吴文斌,余强毅,陆苗,项铭涛,谢安坤.耕地复种指数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J].中国农业科学.2018
[8].王连喜,章婷,李琪,吴东丽,陈夏.决策树分类提取宁夏耕地复种指数[J].遥感信息.2018
[9].康清林,李春蕾,张玉虎.2001—2010年江苏省复种指数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10].章婷.基于MODISNDVI/EVI提取的宁夏复种指数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