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融合表达论文-王京红,于晓甜,唐铭泽,杨洪鸣,唐金宝

非融合表达论文-王京红,于晓甜,唐铭泽,杨洪鸣,唐金宝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融合表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组牛肠激酶轻链,大肠杆菌,非融合蛋白,表达

非融合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王京红,于晓甜,唐铭泽,杨洪鸣,唐金宝[1](2019)在《牛肠激酶轻链在大肠杆菌中的非融合表达及生物学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尝试利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以非融合蛋白形式表达牛肠激酶轻链(EK_(LC))。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6×His-D_4K-EK_(LC)并转化至E. coli DH5α,37℃过夜培养,超声破壁法释放菌体蛋白并收集包涵体,考察包涵体在不同浓度下的复性效率。复性后的目的蛋白经金属离子亲和层析纯化,并以EK_(LC)自切方式移除重组EK_(LC)的N-端6×His-D_4K序列得到具有天然N-端氨基酸序列的EK_(LC),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该研究所制备的重组EK_(LC)高于商品化牛肠激酶。重组EK_(LC)在大肠杆菌中非融合表达成功,为实现EK_(LC)的经济、高效制备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药物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胡贻椿,卓勤,朴建华,杨晓光[2](2012)在《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非融合表达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一种能获得具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活性、免疫原性且氨基酸序列与天然蛋白一致的CpTI蛋白表达纯化方法,为评价转CpTI水稻的安全性提供重要材料。方法将CpTI基因克隆到PET41EK表达载体中,构建该基因的非融合表达载体PET41EK-CpTI,将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和Rosetta(DE3)中进行表达,对诱导表达的时间、温度及IPTG浓度进行优化获得表达产物,对表达产物进行超滤和阴离子交换纯化从而获得纯化蛋白,对获得的纯化蛋白进行免疫原性、活性及N端测序鉴定等,并测定其浓度。结果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20~25℃、130r/min、0.5mmol/L IPTG、过夜诱导表达条件下,经过30kDa超滤和DAEE FF阴离子交换纯化,可以获得可溶表达量高、具有CpTI免疫原性和活性的纯化蛋白,其纯度达到95%。结论利用本研究建立的非融合表达方法可以得到在活性、免疫原性、分子量及氨基酸序列等方面与天然CpTI蛋白基本一致的CpTI蛋白,该法简单易行,能够满足大量生产表达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汪川,刘衡川,裴晓方,余倩,张朝武[3](2009)在《非融合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重组乳酸乳球菌的构建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能非融合表达高活性β-半乳糖苷酶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并对其酶活性和分泌性能进行研究。方法提取能在大肠杆菌中非融合表达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β-半乳糖苷酶的重组质粒pMG36e-lacZ1.1480和pMG36e-lacZwch9901,电转化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MG1363。测定重组菌在不同培养时间和乳糖浓度下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及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酶分泌率。结果携带pMG36e-lacZwch9901的重组乳酸乳球菌(MG1363/pMG36e-lacZ wch9901)具最高酶活性,其β-半乳糖苷酶活性达(16.95±0.09)U/mgpro,为基因初始菌的2.75倍;重组乳酸乳球菌培养24h产酶达高峰;培养基含乳糖时,重组菌酶活测定结果表现为降低;重组乳酸乳球菌表达的β-半乳糖苷酶可分泌到培养基中,当培养基不含红霉素,而含20g/L乳糖时,分泌率最高,达(27.09±0.05)%。结论获得了能非融合表达和分泌高活性β-半乳糖苷酶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制β-半乳糖苷酶活菌释放体。(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骆利敏,夏虎,李灼亮,余宙耀,刘树人[4](2008)在《乙肝多表位抗原基因非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表位基因的在原核载体中的克隆、游离表达及其产物的抗原性。方法:设计、并合成HBV多表位抗原基因BPT,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BAD/gIIIA,进而转化Top10大肠杆菌,阿拉伯糖诱导表达出HBV多表位抗原蛋白(B-BPT),并用Western blot方法初步检测该抗原蛋白的抗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BAD/BPT,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HBV多表位抗原蛋白B-BPT,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该蛋白具有良好抗原性。结论:HBV多表位抗原基因的设计是成功的,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非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能是较理想的HBV治疗性疫苗候选物。(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08年08期)

汪川,张朝武,余倩,刘衡川,裴晓方[5](2008)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非融合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非融合表达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β-半乳糖苷酶,为构建能高效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食品级益生菌株奠定基础。方法选择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1.1480和wch9901)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起始密码ATG上游-18bp到ATG下游1bp的一段包含SD位点和ATGA位点的序列为上游引物,PCR扩增lacZ,插入表达质粒pMG36e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筛选阳性克隆,提取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并测定转化菌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合格;其中插入的外源片段序列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Z标准序列符合率达99%以上;携带重组质粒pMG36e-lacZ1.1480的大肠杆菌DH5α酶活性为3.074U/mL,酶比活性为6.939U/mgpro;携带重组质粒pMG36e-lacZwch9901的大肠杆菌DH5α酶活性为4.755U/mL,酶比活性为8.537U/mgpro。结论成功在大肠杆菌中非融合表达了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β-半乳糖苷酶;本研究选择的SD位点和ATGA位点能在大肠杆菌中有效地引导蛋白的非融合表达。(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邹利军,杨述华,李进,杨渝珍,梅荣成[6](2007)在《单启动子p53/p14~(ARF)非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G-63中的表达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单启动子非融合表达载体pIRES-p53-p14~(ARF)并观察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生长的影响及其功能初探。方法将p53与p14~(ARF)全长cDNA编码区依次亚克隆至pIRES载体中,并通过PCR、酶切鉴定重组质粒。用Lipofectamin 2000将野生型pIRES-p53-p14~(ARF)真核表达载体转染MG-63细胞,48h后采用axiovent200型倒置显微镜、荧光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并初步探究其抑瘤功能。结果成功构建出含p53与p14~(ARF)全长基因片段的单启动子非融合表达载体pIRES-p53-p14~(ARF)。RT-PCR,酶切鉴定质粒大小、位点均符合实验设计。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p53阳性细胞同时也表现为p14~(ARF)免疫反应阳性,转染后瘤细胞可见散在凋亡现象。结论pIRES-p53-p14~(ARF)非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真核细胞导入、目的基因表达成功。(本文来源于《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期刊2007年03期)

杜红延,王捷,郭勇,郑霖,杨静[7](2005)在《hBSP与GFP非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乳腺癌细胞转染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研究骨唾液蛋白(BSP)在乳腺癌细胞骨转移的整个过程中的作用,首先要建立稳定高效表达BSP的乳腺癌细胞系.文中首先从构建好的pB-hBSP载体中亚克隆hbsp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IRES2-hBSP-EGFP,然后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特异性骨转移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BO,优化一系列转染条件以提高转染效率,再利用G418和流式细胞仪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结果发现:在96孔板中,细胞融合度达到90%;用1μg脂质体介导280 ng重组质粒转染10 h,转染效率最高可达(19.70±1.10)%.(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11期)

李树钧,钱桂生,戚好文,黄桂君[8](2005)在《巨噬细胞炎性蛋白4的非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如何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选择β-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4(MIP4)的突变体(Met-MIP4)作为趋化因子受体3的拮抗剂,将Met-MIP4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进行非融合表达。方法设计MIP4基因的PCR引物并进行氨基酸突变,将MIP4N末端的丙氨酸突变为蛋氨酸。以正常人肺cDNA文库为模板,PCR方法获取Met-MIP4基因。克隆入载体pUC19,测序验证序列已得到突变。将正确的基因插入到非融合表达载体pBV220中进行表达。结果PCR产物为220bp左右的片段,连接入pUC19质粒后测序验证获得正确突变。构建的pBV220非融合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经Tricine-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有大小约8×103的非融合蛋白表达。结论成功突变并克隆了β-趋化因子MIP4基因。Tricine-SDS-PAGE表明,非融合的Met-MIP4突变体已得到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对哮喘的生物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21期)

张思河,邢金良,姚西英,陈志南[9](2004)在《降低mRNA翻译起始区的稳定性原核非融合表达HAb18GEF》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在大肠杆菌中非融合表达肝癌相关抗原HAb18G胞外区片段 (HAb18GEF) ,将HAb18GEF基因的cDNA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 1a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 ,对重组的HAb18GEF pET2 1a +的mRNA翻译起始区 (TIR)的二级结构和密码子偏性同时进行预测。结果发现其存在稳定的茎环结构和许多稀有密码子。通过优化二级结构和优化密码子偏性二种策略分别来降低HAb18GEF pET2 1a +的mRNA翻译起始区 (TIR)的稳定性。在不改变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 ,利用密码子的简并性 ,通过非连续定点突变实现这两种优化。将突变前后的重组子经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后 ,转化感受态JM10 9 DE3宿主菌后 ,随机挑菌 3 7℃下用IPTG诱导表达。SDS PAGE、间接ELISA、Westernblot和细胞分级分离法分析这些重组子的诱导表达情况。RNAdotblot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目的基因mRNA的量。结果证明 ,成功地构建了HAb18GEF pET2 1a +及其二种优化突变体。仅优化TIR区二级结构或仅优化TIR区密码子偏性均能实现HAb18GEF蛋白的非融合表达 ,而未优化的重组子不表达任何HAb18GEF。非融合表达产物在大肠杆菌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高达 2 9 3 %。由于过表达和细胞渗漏 ,培养基和周质腔中也可检测到少许的HAb18GEF。优化二级结构和优化密码子偏性二种策略的HAb18GEF的非融合?(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江汕,冯振卿,江千里,李玉华,徐玮[10](2003)在《prk基因非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prk基因的非融合表达载体,并诱导表达。方法:PCR扩增并回收prk基因片段,将其与亚克隆载体pMD18-T重组,通过蓝/白斑筛选、酶谱分析和序列测定鉴定出重组质粒,然后从该重组质粒上切下prk基因片段,再克隆至非融合表达载体pBV220中,酶谱分析鉴定出正向重组质粒,诱导含有正向重组质粒的宿主菌表达蛋白,提取全菌总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结果:成功构建并筛选出pBV220正向重组质粒,经热诱导表达,得到一可溶性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5ku的重组蛋白。结论:pBV220-prk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和表达,说明扩增所得的基因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使获得天然Prk蛋白成为可能,为进一步研究prk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4期)

非融合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一种能获得具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活性、免疫原性且氨基酸序列与天然蛋白一致的CpTI蛋白表达纯化方法,为评价转CpTI水稻的安全性提供重要材料。方法将CpTI基因克隆到PET41EK表达载体中,构建该基因的非融合表达载体PET41EK-CpTI,将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和Rosetta(DE3)中进行表达,对诱导表达的时间、温度及IPTG浓度进行优化获得表达产物,对表达产物进行超滤和阴离子交换纯化从而获得纯化蛋白,对获得的纯化蛋白进行免疫原性、活性及N端测序鉴定等,并测定其浓度。结果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20~25℃、130r/min、0.5mmol/L IPTG、过夜诱导表达条件下,经过30kDa超滤和DAEE FF阴离子交换纯化,可以获得可溶表达量高、具有CpTI免疫原性和活性的纯化蛋白,其纯度达到95%。结论利用本研究建立的非融合表达方法可以得到在活性、免疫原性、分子量及氨基酸序列等方面与天然CpTI蛋白基本一致的CpTI蛋白,该法简单易行,能够满足大量生产表达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融合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京红,于晓甜,唐铭泽,杨洪鸣,唐金宝.牛肠激酶轻链在大肠杆菌中的非融合表达及生物学活性分析[J].药物生物技术.2019

[2].胡贻椿,卓勤,朴建华,杨晓光.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非融合表达纯化[J].卫生研究.2012

[3].汪川,刘衡川,裴晓方,余倩,张朝武.非融合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重组乳酸乳球菌的构建和性能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

[4].骆利敏,夏虎,李灼亮,余宙耀,刘树人.乙肝多表位抗原基因非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8

[5].汪川,张朝武,余倩,刘衡川,裴晓方.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非融合表达[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

[6].邹利军,杨述华,李进,杨渝珍,梅荣成.单启动子p53/p14~(ARF)非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G-63中的表达鉴定[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7

[7].杜红延,王捷,郭勇,郑霖,杨静.hBSP与GFP非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乳腺癌细胞转染条件优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8].李树钧,钱桂生,戚好文,黄桂君.巨噬细胞炎性蛋白4的非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05

[9].张思河,邢金良,姚西英,陈志南.降低mRNA翻译起始区的稳定性原核非融合表达HAb18GEF[J].生物工程学报.2004

[10].江汕,冯振卿,江千里,李玉华,徐玮.prk基因非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标签:;  ;  ;  ;  

非融合表达论文-王京红,于晓甜,唐铭泽,杨洪鸣,唐金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