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注意论文-田大磊

持续性注意论文-田大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持续性注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中数学,持续性注意,选择性注意

持续性注意论文文献综述

田大磊[1](2019)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持续性注意与选择性注意》一文中研究指出注意力是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人类的注意力主要有两种:持续性注意力与选择性注意力。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注意力是有效学习的核心,也是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特征表现。本文将以高中数学知识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培养学生持续性与选择性注意,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9年34期)

蒲璐萌,马嘉悦,王祖玥,张禹,李杰[2](2019)在《腹式呼吸对动态持续性注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腹式呼吸是一种有效的综合身心训练手段,也是太极、气功、禅修的核心组成部分。以往研究发现,腹式呼吸对个体的认知功能有重要影响,如腹式呼吸可改善应激,缓解负性情绪以及提高注意力,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然而,腹式呼吸能否改善人在动态情境中持续性注意,目前还尚未见研究。多目标追踪范式(Multiple Object Tracking, MOT)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动态持续性注意的范式,相比于传统静态注意的研究,MOT更具生态学效度。本研究采用多目标追踪范式,考查腹式呼吸对动态持续性注意的影响。研究选取北京某大学学生共27人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腹式呼吸组12人,对照组15人。实验采用2(干预分组:腹式呼吸实验组,休息对照组)×2(测量时间:前测,后测)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干预分组为组间变量,测量时间为组内变量。被试首先完成30试次的速度自适应的3D-MOT任务,间隔10分钟后进行3D-MOT任务后测。在10分钟间隔期,腹式呼吸实验组进行10分钟腹式呼吸训练,呼吸过程中有音频指导实验参与者何时进行吸气与呼气,呼吸频率为5次/分钟,并使用ErgoLAB 3.0呼吸传感器模块对呼吸过程进行监测;休息对照组安静休息10分钟。以3D-MOT任务中追踪速度的极值、平均阈值以及最后四次阈值为因变量,以前测值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实验参与者在3D-MOT后测任务中追踪速度的极值、平均阈值以及最后四次阈值的变化程度均无明显差异。也就是说,10分钟的腹式呼吸并未能提高实验参与者的动态持续性注意表现。我们推测导致这一结果出现的可能原因有两个:第一,根据剂量-反应关系,影响干预效果的可能因素有训练方式、训练时长、训练频率以及训练强度,可能是由于干预时长较短,干预频率较低,因此未产生明显效果。其次,以往干预实验中采用的注意后测材料均为划消测验、Stroop、认知量表等难度较低的任务,而本研究采用的3D-MOT较为复杂,可能训练效果不能明显地体现出来。未来研究可从这两方面入手继续探讨这一问题。(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杜启峰,于妍,章杰,杜宝国,张文蔚[3](2019)在《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持续性注意缺陷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双相障碍(BD)患者及其一级亲属持续性注意功能的特征。方法:选取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诊断标注的稳定期BD患者76例及83名一级亲属、81例正常对照,分别进行持续性操作测验(CPT)。结果:在简单操作(RT)中,BD患者组各项指标均高于一级亲属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而一级亲属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复杂操作(XT)中,一级亲属组CPT指标介于两者之间(P<0.05)。结论:持续性注意缺陷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内表型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杨莉,耿达,柳铭心,张兴利[4](2019)在《4~6岁幼儿持续性注意的发展:基于时间进程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持续性注意是注意功能的基础,对幼儿的适应性行为、社交能力及学业成绩都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121名4~6岁幼儿为被试,采用连续作业任务从整体特点和在时间进程中的变化特点两个方面考察幼儿持续性注意的发展,结果发现4~6岁幼儿持续性注意的反应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缩短,感受性和击中率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其中4~5岁是持续性注意的快速发展期;在整体发展和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中均未发现4~6岁幼儿持续性注意存在性别差异;就任务进程来看,4~6岁幼儿的持续性注意随着时间过去不断衰减,击中率在阶段间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其中5分钟是一个重要的波动转折点,并且不同年龄组在阶段间的波动差异显着。教育者可以根据幼儿持续性注意的特点及波动规律,恰当地安排课程及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持续性注意发展。(本文来源于《学前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王小桃,杜峰,张侃[5](2018)在《手与刺激间距离提升了持续性注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 ERP)技术探索把手放在刺激旁边是否会提升持续性注意。研究采用叁刺激视觉oddball范式。在该范式中有叁类刺激,分别为目标刺激,分心刺激和标准刺激,其中目标刺激和分心刺激出现的比例均为12%,而标准刺激刺激出现的比例为76%。被试需要在目标刺激出现时进行按键反应,在其它两类刺激出现时不做任何反应。前人研究发现,目标刺激能诱发一个明显的P3b成分。P3b成份大约出现在刺激呈现后的300至500 ms,主要分布在中后部(central-parietal)电极,是一种目标驱动的有意注意(voluntary attention),其波幅代表给予目标刺激的注意资源的多少。分心刺激通常会诱发一个比P3b更早且分布更靠前的正成份,称为P3a。P3a被认为是对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应,是一种刺激驱动的无意注意(involuntary attention)。被试需要在手近(双手放在屏幕两边)和手远(双手放在腿上)条件下分别完成两组任务,每组大约8分钟,并同时记录脑电。行为结果发现手远条件下目标刺激的反应时第二组显着慢于第一组,而手近条件下两组的反应时没有显着差异。与行为结果相一致,ERP结果显示手远条件下目标刺激诱发的P3b波幅第二组显着小于第一组,而手近条件下两组的P3b波幅没有显着差异。该结果说明手近提升了对目标刺激的持续性注意。另外,对分心刺激诱发的P3a波幅分析发现,不管在手远条件下还是在手近条件下第二组的P3a波幅显着小于第一组,但是手近条件下P3a波幅下降程度显着小于手远条件下。该结果说明手近也提升了对分心刺激的持续性注意。然而,对标准刺激诱发的P3成分分析发现,整体上第二组的P3波幅显着小于第一组,且P3波幅的下降程度在手近手远两种条件下没有显着差异。因此,本研究结果说明不管是目标驱动的有意注意还是刺激驱动的无意注意,手近时都能保持得更好。(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李蕊杏,彭焱[6](2018)在《睡眠质量对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持续性注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睡眠质量的大学生之间的焦虑、抑郁及持续性注意力方面的差异。方法 :通过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169名某大学的大学生进行测量,对所有被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来测量大学生焦虑、抑郁状况,并且对他们进行持续性注意测验,比较反应时。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录入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有19%的学生睡眠存在问题。在SDS总分、SAS总分上,睡眠质量存在问题的学生显着高于无睡眠质量问题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4,-5.092 P<0.001)。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的学生(507.69±111.181)和无睡眠质量问题的学生(492.7±85.128)的持续性注意力测验的反应时没有显着差异。男女生的PSQI总分和反应时存在显着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49,0.006,P<0.001)。睡眠质量与SAS总分和SDS总分存在显着正相关。结论:某大学有19%的学生存在睡眠质量不佳的问题,睡眠质量有问题会影响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对持续性注意力没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8年14期)

孙玉莉[7](2018)在《不同背景声音下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听觉持续性注意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持续性注意(sustained attention)是注意的基本成分,它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环境中为觉察特定的、难以预测而又较少出现的信号所保持的准备状态,又被称为警觉。目前,国内外关于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是否存在持续性注意障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且日常环境中不同声音对ASD儿童听觉通道的持续性注意的影响鲜有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控制不同背景声音条件,用听觉持续表现测试(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ACPT),探讨ASD儿童听觉持续性注意的特征。本研究以22名轻中度学龄段ASD儿童作为研究组,23名以PPVT语言智商相匹配的4-6岁普通儿童作为对照组。因变量有:(1)反应时:代表认知加工速度;(2)遗漏错误数量:代表不注意错误;(3)虚报错误数量:代表冲动性。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类型背景声音条件下ASD儿童听觉持续性注意特征采用2*3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了两组被试在言语声、环境声、音乐声条件下听觉持续性注意的特征。结果表明:ASD儿童在反应时方面,言语声条件下反应时最长,环境声条件下反应时居中,音乐声条件下反应时最短;在遗漏错误方面,言语声条件下最多,环境声条件下居中,音乐声条件下遗漏错误数量最少;在虚报错误方面,声音类型之间差异不显着,儿童类型之间差异显着,ASD儿童虚报错误数量显着大于普通儿童,有较高的冲动性。2.有无背景音乐声条件下ASD儿童听觉持续性注意特征采用2*2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了两组被试在有无背景音乐声条件下听觉持续性注意特征。结果表明:ASD儿童在反应时方面,音乐声条件下反应时极其显着短于安静条件;在遗漏错误方面,音乐声条件下遗漏错误数量也极其显着小于安静条件;在虚报错误方面,有无背景音乐声差异不显着,ASD儿童虚报错误数量显着大于普通儿童,冲动性较高。3.不同信噪比条件下ASD儿童听觉持续性注意特征采用2*3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了两组被试在高信噪比(SNR=8)、中信噪比(SNR=0)、低信噪比(SNR=-8)条件下听觉持续性注意的特征。结果表明:ASD儿童在反应时方面,中信噪比和高信噪比条件下反应时都显着短于低信噪比条件;在遗漏错误方面,中信噪比条件下最少,高信噪比条件下遗漏错误数量居中,低信噪比条件下遗漏错误数量最多;在虚报错误方面,信噪比条件之间差异不显着,ASD儿童虚报错误数量显着大于普通儿童。结论:(1)ASD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听觉持续性注意的反应时与遗漏错误没有显着差异,冲动性显着高于普通儿童。(2)相较于音乐声,言语声和环境声不利于ASD儿童的听觉持续性表现,中信噪比和低信噪比条件下音乐声有利于ASD儿童的听觉持续性注意表现,低信噪比相反。本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在于:(1)探索了国内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听觉通道持续性注意的特征;(2)结合了日常环境,考察了背景声音的类型、信噪比对其听觉持续性注意的影响;(3)对ASD儿童的听觉持续性注意提出了康复建议:在日常康复训练中,可以采用中信噪比或高信噪比的音乐背景声促进ASD儿童的听觉持续性注意。(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周芳芳[8](2018)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持续性注意与选择性注意》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效的高中数学学习,是以学生的有效"注意"为基础的.注意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本心理特征,本文通过对"圆锥曲线"中"平面截圆锥面"这一教学环节的分析,以注意中的持续性注意与选择性注意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注意对有效学习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培养持续性注意与选择性注意.(本文来源于《数学教学通讯》期刊2018年09期)

李驰,张力为[9](2017)在《状态焦虑对持续性注意认知任务的影响:自我损耗程度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竞赛焦虑情境中做到不受外界刺激干扰而将注意力保持在目标任务上,是每个运动员都会面临的问题。注意控制理论认为,焦虑会打破自上而下的目标导向系统和自下而上的刺激驱动系统之间的平衡,使刺激驱动系统占据主导,进而使个体更容易受到内外分心刺激的干扰,但是投入额外的努力或增加可获得的资源,个体是可以抵消焦虑的消极影响的。依据自我控制力量模型的观点,在有干扰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在目标任务上,是自我控制行为,此行为需要损耗自我控制资源。这提示自我控制力量可能在焦虑对注意控制的干扰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本研究探讨了自我损耗程度在状态焦虑对持续注意认知任的调节作用。60名普通大学生完成不同持续时间(6min,12min,18min,控制组)的自我损耗任务后,在低、高状态焦虑下(通过限制错误次数、电击惩罚诱发)完成持续注意认知任务(Visual-CCPT)。结果发现,自我损耗程度越大,Visual-CCPT任务漏报数和虚报数越多,但对反应时和反应时标准差没有显着影响。较为意外的是,状态焦虑地对认知任务表现有促进作用,且显着作用于代表注意力稳定性的漏报数和反应时标准差指标上。自我损耗程度存在调节作用,与低无自我损耗程度相比,状态焦虑的促进作用在参与者处于中高自我损耗程度下更大。结论是,自我损耗会造成持续注意任务中出现注意涣散且更难抑制冲动反应;实验室诱发的状态焦虑对任务表现有促进作用,有利于保持任务中的注意稳定性;自我损耗程度能够调节状态焦虑对持续注意控制的影响,与低无自我损耗程度相比,状态焦虑对持续注意控制的积极作用在中高自我损耗程度更大。(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李焕敬,耿斌,王爽,刘增山,张大光[10](2017)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大脑持续性注意障碍的血流灌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持续性注意障碍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的常见症状。本研究采用血流灌注成像研究ADHD患者脑局部血流灌注(CBF)异常,揭示患者持续性注意障碍的神经机制。资料与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9月解放军第401医院收治的16例ADHD患儿,2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采用GE 3.0T MRI仪进行叁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扫描。扫描过程中连续完成4个持续注意反应任务(SART)片段,总计20 min。采用SPM 8软件对两组受试者大脑单个体素的局部CBF值进行逐一对比分析;并分别将局部CBF变化与SART任务反应时间和目标命中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ART任务中ADHD患者额叶背外侧与内侧、运动区等大脑前部区域CBF升高趋势被抑制,而扣带回后部、枕顶沟等大脑后部皮层CBF升高趋势被进一步激活(P<0.01);双侧背部额中回、中央前后回部位的CBF变化与SART任务反应时间和目标命中率均具有显着相关性(背侧额中回:r=0.745,P<0.001;r=0.591,P<0.001;r=-0.521,P<0.001,中央前后回:r=0.579,P<0.001)。结论 ADHD患者执行SART任务中,大脑前部与后部血流分配存在差异,并与行为指标相关,从而反映了其持续性注意障碍的神经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持续性注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腹式呼吸是一种有效的综合身心训练手段,也是太极、气功、禅修的核心组成部分。以往研究发现,腹式呼吸对个体的认知功能有重要影响,如腹式呼吸可改善应激,缓解负性情绪以及提高注意力,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然而,腹式呼吸能否改善人在动态情境中持续性注意,目前还尚未见研究。多目标追踪范式(Multiple Object Tracking, MOT)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动态持续性注意的范式,相比于传统静态注意的研究,MOT更具生态学效度。本研究采用多目标追踪范式,考查腹式呼吸对动态持续性注意的影响。研究选取北京某大学学生共27人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腹式呼吸组12人,对照组15人。实验采用2(干预分组:腹式呼吸实验组,休息对照组)×2(测量时间:前测,后测)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干预分组为组间变量,测量时间为组内变量。被试首先完成30试次的速度自适应的3D-MOT任务,间隔10分钟后进行3D-MOT任务后测。在10分钟间隔期,腹式呼吸实验组进行10分钟腹式呼吸训练,呼吸过程中有音频指导实验参与者何时进行吸气与呼气,呼吸频率为5次/分钟,并使用ErgoLAB 3.0呼吸传感器模块对呼吸过程进行监测;休息对照组安静休息10分钟。以3D-MOT任务中追踪速度的极值、平均阈值以及最后四次阈值为因变量,以前测值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实验参与者在3D-MOT后测任务中追踪速度的极值、平均阈值以及最后四次阈值的变化程度均无明显差异。也就是说,10分钟的腹式呼吸并未能提高实验参与者的动态持续性注意表现。我们推测导致这一结果出现的可能原因有两个:第一,根据剂量-反应关系,影响干预效果的可能因素有训练方式、训练时长、训练频率以及训练强度,可能是由于干预时长较短,干预频率较低,因此未产生明显效果。其次,以往干预实验中采用的注意后测材料均为划消测验、Stroop、认知量表等难度较低的任务,而本研究采用的3D-MOT较为复杂,可能训练效果不能明显地体现出来。未来研究可从这两方面入手继续探讨这一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持续性注意论文参考文献

[1].田大磊.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持续性注意与选择性注意[J].高考.2019

[2].蒲璐萌,马嘉悦,王祖玥,张禹,李杰.腹式呼吸对动态持续性注意的影响[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杜启峰,于妍,章杰,杜宝国,张文蔚.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持续性注意缺陷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

[4].杨莉,耿达,柳铭心,张兴利.4~6岁幼儿持续性注意的发展:基于时间进程的证据[J].学前教育研究.2019

[5].王小桃,杜峰,张侃.手与刺激间距离提升了持续性注意[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6].李蕊杏,彭焱.睡眠质量对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持续性注意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8

[7].孙玉莉.不同背景声音下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听觉持续性注意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8].周芳芳.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持续性注意与选择性注意[J].数学教学通讯.2018

[9].李驰,张力为.状态焦虑对持续性注意认知任务的影响:自我损耗程度的调节作用[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10].李焕敬,耿斌,王爽,刘增山,张大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大脑持续性注意障碍的血流灌注机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

标签:;  ;  ;  

持续性注意论文-田大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