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摩擦表面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表面,摩擦,磁控溅射,性能,液压缸,承载力,羟基。
摩擦表面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文杰,孟祥铠,王玉明,梁杨杨,彭旭东[1](2019)在《机械密封织构化表面粗糙度效应的有限元模型与摩擦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粗糙度效应对机械密封织构化端面承载能力、摩擦学特性以及密封性能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机械密封的混合润滑模型,针对确定性非高斯随机分布粗糙表面,考虑润滑液膜的宏微观空化作用和粗糙峰的接触,研究了圆孔型织构化机械密封的摩擦学性能和密封性能.结果表明:平衡状态下处于全膜润滑区间的非高斯型粗糙织构表面,在研究范围内均方根值越大的表面其减摩效果越好,且泄漏率越大,从混合润滑区到全膜润滑区转变的速度也随之增大;非高斯表面的偏态值和峰态值对密封表面的承载能力,润滑性能以及密封性能有影响,但无明显规律;在混合润滑区,圆孔织构具有增摩效果,而在全膜润滑区表现出减摩效果.(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晨,李伟[2](2019)在《车用316L不锈钢表面脉冲磁控溅射CrAlN涂层组织和摩擦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功率脉冲与脉冲直流磁控溅射相结合的方法,在车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得到CrAlN涂层,分析了各基体偏压状态下CrAlN涂层的化学成分及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基体偏压提高后,涂层的(111)晶面衍射峰发生了小角度偏移的变化。随着偏压由0V逐渐增大至-25V时,得到的CrAlN涂层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升到最大值23.2GPa和228GPa。当基体偏压上升后,涂层厚度发生了先增大再降低的变化现象,最小涂层厚度约1.41μm。并且当偏压增大后CrAlN涂层也达到了更大的内应力,最大值出现于-100V,等于2.52GPa。当基体偏压提高后,得到的CrAlN涂层摩擦系数不断降低,从0.49减小为0.31,在0V下达到了最大的磨损率。可以发现,当基体偏压升高后,涂层的磨损作用降低,并且磨痕宽度也变小。(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18期)
张娜,杨发展,刘绪超,刘国华,孙树峰[3](2019)在《表面微织构硬质合金对钛合金的叁维摩擦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硬质合金表面织构化在摩擦过程中的降磨机理,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叁维建模仿真分析,建立沟槽、半圆凹坑、菱形凹坑和方形凹坑的织构化硬质合金模型。结果表明:硬质合金表面织构化能够有效避免摩擦过程中的应力集中现象,改善应力分布,相对于无织构表面来说,大幅降低了接触区域的平均应力;微织构的存在改善了钛合金表面应力梯度过大的现象;沟槽型织构能够增大散热面积,显着降低摩擦温度,菱形织构能够控制摩擦过程中的温度增长。(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张迪[4](2019)在《表面织构在滚动轴承系统中的摩擦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滚针/外圈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适合滚动轴承系统的弹流润滑模型,探究表面织构在不同转速下的润滑效果。研究表明:在滚针/外圈摩擦副中,采用合适的表面织构可以有效提升摩擦副的最小油膜厚度,避免摩擦副表面的直接接触,提高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表面织构的效果受轴承转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19年03期)
丁军鹏[5](2018)在《液压缸活塞织构化表面摩擦性能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圆柱形微坑织构对液压缸活塞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数值分析软件对不同深度、直径的圆柱形微坑织构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织构化活塞表面摩擦系数随接触面相互运动速度的提高而增大;圆柱形微坑织构深度越大,摩擦系数越大;摩擦系数随微坑直径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8年10期)
税国红,杨屹,吴明霞,杨刚,王立波[6](2018)在《铁基金属摩擦副表面自修复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工况对表层自修复层的影响,探究羟基硅酸镁纳米管在摩擦磨损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以人工合成的羟基硅酸镁纳米管Mg3Si2O5(OH)4为自修复添加剂,在油润滑实验条件下进行铁基金属摩擦副摩擦磨损实验。利用SEM、EDS、激光拉曼光谱仪及显微维氏硬度计分别对自修复层厚度、自修复层元素组成、自修复层表面结构及自修复层表面显微硬度进行表征。结果在转速为1000、2000 r/min时,载荷为200、300、400 N的实验条件下,表层均有自修复层的生成。在转速为2000 r/min、载荷为400 N时,表层自修复层的厚度最大。实验过程中,摩擦副得到修复,出现负磨损,自修复层的主要元素为C、O、Fe等。高转速载荷工况下,其摩擦系数相比基础油下降0.008。自修复层为类金刚石结构,其平均硬度值在673HV左右,为基体的1.87倍。结论羟基硅酸镁、基础油及磨屑叁者共同作用,在高能摩擦作用下合金化,形成高硬度的类金刚石结构修复层,能有效保护摩擦副工作面,并延长寿命。加大实验载荷与实验转速,能加速自修复层的形成,实现摩擦副负磨损,并降低摩擦系数。(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李东志,马晨波,孙见君,倪兴雅[7](2018)在《考虑空化的倾斜织构表面摩擦学性能CFD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倾斜织构表面的摩擦学性能,建立单微孔倾斜织构的二维计算模型并且考虑空化效应的影响。利用CFD方法模拟不同倾斜角、油膜厚度和织构深度条件下空化面积、织构表面压力分布和油膜承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平行织构表面不同,在倾斜织构表面中,与不考虑空化相比,考虑空化效应时油膜承载力不一定更大,在倾斜角一定时,与油膜厚度有关;织构深度会影响承载性能,每个计算模型都会存在一个最优织构深度使得承载力最大,且最优承载力会随倾斜角的增大而增大,随油膜厚度的增大而减小;最优承载力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与空化效应有很大关系,空化效应较强时,最优承载力增长率会随着倾斜角的增大而减小,空化效应较弱时,最优承载力增长率会随着倾斜角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8年08期)
王超[8](2018)在《基于ANSYS的粗糙表面高温接触摩擦热力耦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发展需求,热冲压成形工艺所成形的超高强钢板得到大量的应用。与传统的冷冲压技术相比,热冲压技术因处于高温工况下,材料的可塑性增强,成形性好,能够一次成形复杂的冲压件。并能明显降低冷冲压成形中存在的回弹现象,零件精度高,成形质量能够得以保证。但目前热成形工艺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工件在折弯处的轻微回弹和局部起皱现象,金属表面损伤较为严重以及热成形所造成的金属组织分布不均等问题。本文基于数值仿真手段构建粗糙表面高温接触摩擦有限元模型,对接触下压和滑动过程进行热力耦合分析,以探究高温摩擦界面微观摩擦磨损机理。本文基于MATLAB与ANSYS构建出随机粗糙表面,利用APDL参数化设计语言实现热成形接触摩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通过改变粗糙实体粗糙度、温度、外载大小来设置多种工况,进行叁维瞬态热-力直接耦合分析,研究接触下压过程中接触界面压力、粗糙实体Von Mises应力、光滑实体温度和接触界面真实接触面积的变化等情况,以及接触滑动过程中接触界面压力、粗糙实体Von Mises应力、真实接触面积和高温接触相关摩擦学性能变化等情况。结果表明,高温工况下,接触压力、粗糙实体Von Mises应力和真实接触区域主要分布在粗糙实体微凸峰附近,随着下压过程中外加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滑动过程中呈稳定波动状态,整体数值大小与所施加温度及载荷有直接联系;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粗糙度越低,真实接触面积比越大,粗糙实体Von Mises应力和接触界面节点最大接触压力值越小;当接触状态由粘结接触转变为滑动接触,接触压力在短暂时间内出现了大幅度的急剧下降,而最大Von Mises应力则迅速变大,真实接触面积将继续增大一定值;塑性变形量与作用压力成正比,且在接触状态改变初期塑性应变在切向摩擦力作用下进一步的增大;最大Von Mises应力在接触摩擦滑动过程中分布于亚表层,揭示了材料失效的原因;粗糙表面初始接触时微凸峰相对于接触表面发生相对滑动,随着外载的增大才处于粘结接触状态;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粗糙实体的振动规律大致相同,滑动阶段中粗糙实体温度越高,载荷越大,振动幅值越小,即滑动状态越平稳。本文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微观高温粗糙接触滑动摩擦作用机理,所得结论可为高温热成形工艺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1)
高健,郭炳岐[9](2017)在《基于ABAQUS的陶瓷表面织构化的叁维摩擦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织构技术在降低摩擦、减小磨损、改善润滑、提高承载力等方面具有优异的表现,并逐渐成为解决摩擦磨损问题的一种手段。其中沟织构型表面织构由于其加工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成为最具工业应用潜力的一种表面织构形式。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陶瓷材料织构表面在织沟不同间距、不同深度时的等效应力和接触温度进行叁维摩擦模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织构型非光滑表面的等效应力、接触温度均相应小于光滑表面,织构型表面可以减少应力集中,有效降低摩擦接触温度。对研究织构表面变形机理和进行变形预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航空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崔志炜[10](2017)在《体液环境下金属—聚乙烯髋关节表面摩擦学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最成熟有效的骨科矫形手术之一,可有效改善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随着患者人群的年轻化趋势,对髋关节的寿命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关节摩擦界面摩擦学性能的研究可以从本质上了解人工关节失效的原因,提出改善措施,从而提高关节使用寿命。本文主要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体内翻修取出的叁对金属-聚乙烯(MPE)样品进行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的测定。之后进行了体外模拟实验想探究附着物形成的过程及表界面因素对其形成过程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体内取回的3对金属-聚乙烯样品进行研究,发现1号样品,金属和聚乙烯对磨的界面上均有吸附物形成;而另外2号和3号样品,均没发现任何吸附现象。为进一步确定吸附物的成分,对吸附物进行了FTIR与XPS测量,发现与传统结论不同,附着物的成分不只是变质蛋白质,而是变质蛋白质与聚乙烯颗粒的混合物。而AFM测得附着物表面黏附力分布在两个不同的区间,则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2)通过体外模拟实验,发现在静态吸附实验时,有明显的蛋白质分子的吸附现象;但是在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动态吸附试验时,并未发现很明显的吸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进行动态吸附试验时,原子力显微镜的探针针尖比较尖,导致活动过程中有部分蛋白质分子会吸附在探针尖端上,也有可能是蛋白质分子已经吸附在钴铬钼合金表面,在进行形貌测量时,针尖将已经吸附上的蛋白质分子划下来,导致出现蛋白质分子没有发生吸附的假象。但总而言之,体外形成的吸附膜与基底之间的结合力并不如体内形成的牢固。(3)通过纳米压痕仪对叁个球头于聚乙烯髋臼杯表面进行硬度与杨氏模量以及成分的测量,发现叁个球头的基本属性并无明显区别,而1号髋臼杯特性与其他两个明显不同,因此推测髋臼杯的特性不同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润滑机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吸附物的形成。通过分析得出,如果髋臼杯硬度较小且表面有一些微织构则有利于使摩擦界面保持在弹流润滑状态;反之,如果髋臼杯硬度较大且表面光滑,则容易使摩擦界面进入边界润滑状态,造成摩擦生物膜的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摩擦表面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高功率脉冲与脉冲直流磁控溅射相结合的方法,在车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得到CrAlN涂层,分析了各基体偏压状态下CrAlN涂层的化学成分及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基体偏压提高后,涂层的(111)晶面衍射峰发生了小角度偏移的变化。随着偏压由0V逐渐增大至-25V时,得到的CrAlN涂层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升到最大值23.2GPa和228GPa。当基体偏压上升后,涂层厚度发生了先增大再降低的变化现象,最小涂层厚度约1.41μm。并且当偏压增大后CrAlN涂层也达到了更大的内应力,最大值出现于-100V,等于2.52GPa。当基体偏压提高后,得到的CrAlN涂层摩擦系数不断降低,从0.49减小为0.31,在0V下达到了最大的磨损率。可以发现,当基体偏压升高后,涂层的磨损作用降低,并且磨痕宽度也变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摩擦表面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文杰,孟祥铠,王玉明,梁杨杨,彭旭东.机械密封织构化表面粗糙度效应的有限元模型与摩擦学特性分析[J].摩擦学学报.2019
[2].杨晨,李伟.车用316L不锈钢表面脉冲磁控溅射CrAlN涂层组织和摩擦性能分析[J].热加工工艺.2019
[3].张娜,杨发展,刘绪超,刘国华,孙树峰.表面微织构硬质合金对钛合金的叁维摩擦仿真分析[J].工具技术.2019
[4].张迪.表面织构在滚动轴承系统中的摩擦学分析[J].轴承.2019
[5].丁军鹏.液压缸活塞织构化表面摩擦性能数值分析[J].内江科技.2018
[6].税国红,杨屹,吴明霞,杨刚,王立波.铁基金属摩擦副表面自修复层分析[J].表面技术.2018
[7].李东志,马晨波,孙见君,倪兴雅.考虑空化的倾斜织构表面摩擦学性能CFD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8
[8].王超.基于ANSYS的粗糙表面高温接触摩擦热力耦合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8
[9].高健,郭炳岐.基于ABAQUS的陶瓷表面织构化的叁维摩擦仿真分析[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7
[10].崔志炜.体液环境下金属—聚乙烯髋关节表面摩擦学性能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