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犯罪心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理,心理健康,心理测试,身份,青少年犯罪,大学生,逆反心理。
犯罪心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晶晶[1](2019)在《探析犯罪心理生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简要地介绍了犯罪心理生成的基础,其主要表现在需求和人性两方面。同时,详细地说明了犯罪习得、心理的转化、行为启动等犯罪心理生成的叁个层次,进而从道德辩护、美化犯罪结果、转嫁责任叁方面阐述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关注这一类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35期)
王强[2](2019)在《大学生暴力犯罪原因与心理预防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大学生暴力犯罪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还对高校、家庭及自身带来了巨大危害。基于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特点,就其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心理预防干预措施,以更好地防范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发生。(本文来源于《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祝和刚[3](2019)在《大学生盗窃犯罪心理分析及心理预防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天之骄子"变"梁上君子"的案例逐渐呈上升趋势,曾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犯罪约占社会刑事犯罪的17%,而大学生盗窃案约占大学生犯罪的70%,可见,预防大学生盗窃已成为关乎高校乃至社会的社会问题。本文仅从心理学角度寻根溯源透视大学生盗窃的心理因素,探究心理预防对策。(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23期)
李斯浩,巴健男,朱珊[4](2019)在《精神分析学的犯罪心理理论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神分析学包含了本能论、意识层次论、人格结构论等理论,这些理论从本能、无意识、本我等方面揭示了犯罪心理的基本内容与表现,深刻解释了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发生机制与动力等。本文主要对精神分析学的犯罪心理理论进行了说明。(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1期)
王钦颢[5](2019)在《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和矫正措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网络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利的因素。尤其是网络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前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发展。青少年群体身心发育有待健全,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有限,把握不好容易产生消极因素,影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容易出现犯罪呈低龄化走向的情况。通过数次调查和分析显示,青少年犯罪占全国犯罪的比例(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下)》期刊2019年10期)
张华威[6](2019)在《我国犯罪心理测试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犯罪心理测试领域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收录的711条犯罪心理测试领域学术论文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工具对学术论文的出版时间、作者、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我国犯罪心理测试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前沿热点,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吕剑鸿[7](2019)在《谈心理测试技术对漂白身份犯罪嫌疑人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追逃工作中,对已漂白身份的犯罪嫌疑人,在抓获时不肯交代案件事实和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心理测试技术手段,对犯罪嫌疑人的甄别、认定,为侦破刑事案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使嫌疑人交代案件事实和还原身份。(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30期)
张小华,梁敏,陈立毅,马岩[8](2019)在《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影响——反社会倾向和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的增加,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与矫治。本研究以中国西南地区某一省会城市内未成年人管教所中的398名未成年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深入分析其违法犯罪行为的内因与外因,并探索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反社会倾向和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中国父母教育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教育方式。这两种父母教育方式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同时,青少年的反社会倾向和心理健康水平对父母教育行为和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中介作用也有所区别。在此基础上,本文为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出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刘萃侠[9](2019)在《逆反心理量表在犯罪青少年中的修订——兼普通与犯罪青少年在逆反心理上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国外常用的逆反心理量表中的题目为基础,编制了初始的逆反心理问卷,并在国内353名犯罪青少年中加以施测。修订后的犯罪青少年逆反心理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8)与效标效度。对上述犯罪青少年与178名普通青少年的比较发现:前者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与家庭的经济条件都显着低于后者的父母与家庭;两者都有较强的独立自主的需要,且强度无显着差别;但前者的逆反心理比后者更强烈,更倾向于非理性地抗拒他人的影响及社会规范的约束。(本文来源于《青少年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黄苑妮,吴锐彬,郑树楷,杜太峰,吴库生[10](2019)在《在押犯罪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犯罪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普遍较高,给全球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犯罪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往往由社会、心理、遗传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导致。了解这些因素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将有助于正确认识犯罪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预防犯罪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降低犯罪人员回归社会后的再犯率。(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犯罪心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大学生暴力犯罪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还对高校、家庭及自身带来了巨大危害。基于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特点,就其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心理预防干预措施,以更好地防范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犯罪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晶晶.探析犯罪心理生成机制[J].法制与社会.2019
[2].王强.大学生暴力犯罪原因与心理预防干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
[3].祝和刚.大学生盗窃犯罪心理分析及心理预防对策[J].山西青年.2019
[4].李斯浩,巴健男,朱珊.精神分析学的犯罪心理理论问题探讨[J].心理月刊.2019
[5].王钦颢.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和矫正措施分析[J].决策探索(下).2019
[6].张华威.我国犯罪心理测试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9
[7].吕剑鸿.谈心理测试技术对漂白身份犯罪嫌疑人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2019
[8].张小华,梁敏,陈立毅,马岩.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影响——反社会倾向和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9
[9].刘萃侠.逆反心理量表在犯罪青少年中的修订——兼普通与犯罪青少年在逆反心理上的比较[J].青少年学刊.2019
[10].黄苑妮,吴锐彬,郑树楷,杜太峰,吴库生.在押犯罪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