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房屋建设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基础设计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对整体建筑质量影响较大。在设计过程中,要认识基础设计的重要性,从建筑施工实际出发,切实提高设计水平,确保建筑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基础设计
1.房屋建筑中常见的基础设计形式
1.1独立的基础设计形式
所谓独立基础设计形式,就是运用刚性或柔性的柱下基础,对建筑物运用圆形或方形的柱子进行支撑。当柱距较大时,使用独立基础,这样虽然比较经济,但建筑不够坚固。然而为了增强建筑的整体性,往往对独立基础设计采用拉梁结构,以适应地基变化和增强抗震能力。当多层建筑的上部结构为框架体系时,此种结构的基础应该采用独立基础;大多数民用建筑的基础,一般考虑采用独立基础。
1.2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设计形式
当地基承载力低,土质不均匀,而建筑的上部结构负载很大时,如采用其他的建筑基础,使得基础之间没有空隙,基础底面积重叠,没有足够的底面积,这时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的整体刚度比较大,可以将柱体的不均匀沉降调整的相对均匀。对于一些不均匀且松软的地基,先进行一定的碾压处理(或换填),以提高地基的承受能力,然后在处理过后的地基上做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筏板基础又分为平板式筏板基础梁板式筏板基础。
1.3柱下条形基础设计形式
此种基础的设计方式是当柱子负载较大或地基很差时,采用独立基础无法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而采用的基础设计方式。条形基础具有较大的承受能力,对调整不均匀沉降有良好的作用。然而当柱距较大时,条形基础的刚度也不是很好,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也下降,所以采用条形基础时,柱子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当柱荷负载大,地基承受力小时,或地基易变形和柱荷负载分布不均匀时,一般采用扩大基础底面积,加强柱子刚度来满足建筑基础的承载能力和应对地基变形。虽然柱下条形基础设计是一种较好的基础设计,但是它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不能滥用。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影响
在地基与基础设计当中,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设计方案的影响,一方面,设计人员应该利用地质勘查中所收集的各种地质数据资料,了解当地的地质构造、地震灾害情况,并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气候、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设计,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运用换土垫层方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时候,应该在地质勘查的基础上,了解土层构造及软土层的厚度,在此基础上计算垫土厚度,使垫层的宽度与及厚度符合安全性和经济的双重要求;需要注意垫土的选择,一般选择硬度、强度较好的砂砾,保证垫土层的稳定性。
2.2充分考虑环境温度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在建筑结构设计上,应该考虑环境温度对混凝土基础的影响。经常出现的混凝土基础裂缝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受到外界气温的影响而产生的,比如气温骤降、保温层失效、暴雨侵袭等,都可能造成环境温度下降,使混凝土表面与环境产生温差,由于温差骤然形成,温度应力时间短,极易造成表面裂缝。因此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设置伸缩缝,不能为了设计上的简便和施工的便利用后浇带代替伸缩缝,这设计的过程中要详细计算环境温度对建筑结构的实际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伸缩缝的宽度,保证能够达到环境温度影响的范围内。要选择合适的伸缩缝设施安装方案和合适的填充材料,这些需要在设计方案中体现出来。同时加强对于顶层屋面的保温隔热措施,对于受温度影响较大的部位来配置直径小一点的温度筋。
2.3对软弱地基基础设计的探讨。
局部软弱地基的基础设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时应在满足地基承载力及土层不发生整体破坏的前提下,以基础的沉降量为控制条件,满足使用要求和地基规范允许的沉降量是可以做到经济合理的。在改变地基条件的情况下,还需配合改变基础的设计,一般情况下,变更基础的尺寸,可以有效地调整基底附加压力的分布和大小从而改变地基变形值。当基底附加压力相同时地基的变形是随基底尺寸的增大而增大,而在确定的荷载下若增大基底面积,将会使地基的变形量减小。当然在验算地基变形,调整基底尺寸时还应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在软弱粘性土中采用卵石桩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加速固结沉降,改善地基的整体稳定性。有关软弱土地基,处理的方式方法也有多种,同样又受各种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用一种固定模式确定某种处理形式好,因此在场地条件不同的情况下,须经过分析研究再做决定。
2.4地基基础设计中的地基土与结构共同作用问题分析
共同作用概念源于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即是把高层建筑、基础和地基三者看成一个整体,并要满足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三者在接触部位的变形协调条件。而地基基础的共同作用是指:地基土与基础(各种类型的桩,包括:柔性桩、半柔性桩、刚性桩等)共同承担上部结构荷载。地基与基础之间的荷载分担比是根据基础变形协调条件确定的。由此可以看出:用沉降控制来设计地基基础正是地基基础共同作用概念的具体运用,地基处理或基础加固就是视基础沉陷量大小的控制要求确定地基补强的程度和发挥原地基土承载力的程度。影响地基土与基础的荷载分担比因素主要有:基础(包括加固体)刚度的大小、地基土的土性、基础型式等。
3.对房屋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评述及建议
目前可行的方法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然而这种考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同样需要采用种种假定,也不能避免各种地基模型的固有误差,并且上部结构的刚度形成存在滞后,因为上部结构的刚度在建造过程中是逐层形成的,在考虑上部结构边界刚度对基础的影响时,这一滞后过程能否被真实模拟也会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对于一般的基础设计而言,采用的仍然是基于经典结构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常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简便快捷,对于单层排架结构一类的上部柔性结构以及地基较好的独立基础,能够得到较满意的结果。对于高层剪力墙结构下箱形基础置于一般上质天然地基这种情况,简化计算结果也能满足要求。但是,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这类对地基沉降较敏感的结构,计算结果与实际不同,对于软弱地基上的条形基础,按这种方法计算与实际差别也较大。对于高层建筑框架结构,随着层数的增加,作用在基础上的柱荷载也将增大。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基础产生碟形沉降,由于上部结构具有一定刚度,边柱沉降小,与基础紧密接触而加载,内柱沉降大,受到拉伸而卸载。各楼层柱尤其是底层柱内力重分配的结果势必将引起上部结构和基础内力的变化,这一现象只有在共同作用分析中才能被适当考虑。在高层框架结构基础设计时,基础宜柔不宜刚,若地基土为高缩性,则基础宜当采用桩基时,可考虑采用变刚度布桩的方式,如改变基础中部桩径或桩径加密中部布桩以调整地基或桩基的竖向支承刚度,使差异沉降减到最小,从而减小基础或承台的内力。
4.结语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随之各类房屋建筑功能的不断丰富,新颖的造型,致使工程设计越来越复杂。但目前的设计周期普遍偏短,也使房屋基础设计文件中普遍存在某些质量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建鑫.高层建筑结构地下室和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建筑,2013(4).
[2]周钰涵.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