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加载论文_李亮亮,屈可朋,沈飞,肖玮,王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脉冲加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脉冲,加载,油层,应变,压裂,锦州,引信。

脉冲加载论文文献综述

李亮亮,屈可朋,沈飞,肖玮,王辉[1](2018)在《基于霍普金森压杆的RDX基含铝炸药装药双脉冲加载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装置,采用夹心弹结构对周向约束条件下某RDX基含铝炸药装药进行了双脉冲加载,获得了炸药装药的动态力学参数,结合电镜扫描(SEM)图像探讨了双脉冲加载时的微观损伤模式。结果表明,试样的轴向应力-应变曲线出现两次加载峰,第二次加载时的应变率较第一次低,但应力峰值较第一次大,在实验加载应变率范围内(1 000~1 500s~(-1)),两次峰值均随应变率增加而增大;第一次加载应变率较低时(1 000s~(-1)),装药损伤模式基本为晶体裂纹及晶体与黏结剂的脱粘;随着应变率的增加,晶体裂纹扩展成裂缝,并出现小范围的晶体破碎;应变率超过1 200s~(-1)后,在破碎的晶体附近出现大范围的细小晶体,同时伴有黏结剂断裂,此类无包覆的晶体相互作用,使感度提高。(本文来源于《火炸药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张军,汪洋[2](2016)在《单脉冲加载技术及其在钛合金拉伸行为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精确评价钛合金热率相关的力学行为,利用冲击拉伸试验系统和基于单应力脉冲加载的冲击拉伸复元试验技术分别获得TC11钛合金在高应变率(102~103s-1)范围内的绝热应力-应变曲线和等温应力-应变曲线,实现拉伸响应的热力解耦;利用冲击拉伸加卸载试验技术实施变温度和变应变率测试,研究历史效应对于本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C11的初始屈服行为呈现温度软化和应变率强化特性,而等温塑性应变硬化行为表现出温度和应变率不敏感特征,瞬态绝热温升是导致材料动态应变硬化率降低的主要原因;高应变率加载时材料内的热功转换系数约为0.9,且其拉伸力学行为无明显的温度和应变率历史效应。实验结果为建立钛合金的本构模型奠定试验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6年10期)

徐乐,王勐,李逢,杨尊,康军军[3](2016)在《脉冲加载下锥角绝缘子的激光辐照沿面闪络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搭建脉冲加载下的激光辐照沿面闪络实验平台,考察了锥角绝缘子受激光辐照时的真空沿面闪络性能。结果表明:不论是紫外光(266nm)还是可见光(532nm)辐照在阴极叁相点或者样品中间,+45°锥角绝缘子构型的性能都要优于-45°锥角绝缘子,并且紫外辐照阴极叁相点对沿面闪络电压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大型脉冲功率装置中应该避免射线对绝缘堆阴极叁相点处的辐照。(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6年05期)

郭文,邹伟,马永峰[4](2014)在《多脉冲加载压裂增产倍数预测计算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脉冲加载压裂技术是一种新型增产增注技术,在全国各油田都有应用,且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套管安全、技术量化适应性、压裂效果增产预测等问题研究较少,本文就多脉冲压裂在油层中的应用,针对近井地带储层伤害与无伤害情况作具体讨论,建立了供油边缘到裂缝带、伤害带至井筒的多脉冲压裂效果增产倍数预测模型,对于增产比作了详尽的推导。结合现场试验进行了模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多脉冲加载压裂能够显着增加油井产量,降低储层表皮系数,同时为多脉冲压裂加载开发工艺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4年11期)

孙圣凯,陈旭义,汤锋武,张西正,李瑞欣[5](2014)在《一种新型神经干细胞脉冲加载生物反应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模拟颅内的力学环境,研制可对神经干细胞实施动态脉冲加载装置和灌流培养的系统。方法:动态监测侧脑室的颅内压变化及生化指标,明确脉冲载荷的形成机理与颅内的生物学环境;设计并构建动态脉冲加载装置和灌流培养系统,检测加载装置的稳定性、可靠性及精确度,并对培养系统的密闭性、无菌性及生物学环境进行测量。利用Instron仪器及应变仪测量细胞培养载体生物的半透膜力学性能及应变情况,并测量其生物相容性。结果:该生物反应器连续运转14 d后,培养液中无细菌生长;可基本模拟颅内的生物学及力学环境,可形成精确、稳定的脉冲加载;生物半透膜的生物相容性理想,力学及应变测量符合细胞培养的要求。结论:该生物反应器可作为动态培养环境下神经干细胞力学生物学机理研究较可靠的培养系统和加载装置。(本文来源于《医疗卫生装备》期刊2014年05期)

陈刚[6](2012)在《高g值宽脉冲加载实验装置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侵彻过程中引信要经历持续时间数毫秒、幅值高达数万g的加速度过载,在引信系统的研制过程中,需要一个高g值加速度的模拟实验室环境,以期在大型试验前可以动态考核引信系统各部件的工作状态和生存能力,实验研究其动态响应并验证智能引信的可靠性。在其他领域,如火工品的抗过载能力、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加速度环境考核、特材包装箱异常跌落时缓冲设计,汽车模型的动态撞击载荷分析与防撞设计,飞机黑匣子等,也都需要高加速度过载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2年版)》期刊2012-12-01)

付明[7](2012)在《多脉冲加载压裂技术在重质超稠油油藏新井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重质超稠油油藏一般具有原始地层温度相对较低、黏度高、凝固点高、胶质沥青含量高等特点。加之油层自身发育差及钻井泥浆污染等原因给新井投产首轮注汽压力平均为15.3 MPa,最高达16.5 MPa。注汽压力高导致注汽干度低,油井吸汽能力差,油层不能得到充分动用。通过对曙一区杜84块等超稠油新井应用多脉冲加载压裂技术进行注汽前油层预处理。加强对火药量、燃烧速度以及解堵剂配方等进行有针对地控制和调整,有效解决了超稠油新井因注汽压力高、注汽干度低严重影响开发效果的问题,使新井实现顺利投产。(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2年07期)

陈曙光[8](2011)在《井下多脉冲加载破岩启裂装置的研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针对岩性坚硬异常、在近井部分的应力相对集中、并且井筒附近污染、孔眼弯曲摩阻等原因所引起的高裂缝启裂泵压等现象,研制多脉冲加载破岩启裂井下装置,介绍了全隔断式延时点火装置的结构设计及井下枪身装置,对枪身强度进行了校核计算,在地面进行了模拟试验,并在现场进行了实例应用,经过现场实验效果良好,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科协论坛(下半月)》期刊2011年09期)

王团伟,刘佐民,韩志宏[9](2011)在《发动机活塞销衬套磨损试验台电液脉冲加载Fuzzy-PID双模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发动机活塞销衬套动载荷特征,设计了实现脉冲加载的Fuzzy-PID双模控制系统;并仿真分析了加载特性,结果表明,该系统既具有比PID控制好的静态特性,且无静差,同时又拥有模糊控制适应能力强、动态特性好的特点,该算法满足发动机活塞销轴套电液脉冲试验台的加载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11年06期)

廖洪波[10](2010)在《多脉冲加载压裂技术在锦州油田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脉冲加载压裂技术是采用多种不同种火药经过特殊装药设计,控制使其在井筒内有规律的燃烧,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形成多个脉冲波冲击油层,使岩石产生多条微裂缝,从而增加了与地层孔隙沟通的机率,大大提高油层导流能力,增加产量。在锦州油田的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0年08期)

脉冲加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精确评价钛合金热率相关的力学行为,利用冲击拉伸试验系统和基于单应力脉冲加载的冲击拉伸复元试验技术分别获得TC11钛合金在高应变率(102~103s-1)范围内的绝热应力-应变曲线和等温应力-应变曲线,实现拉伸响应的热力解耦;利用冲击拉伸加卸载试验技术实施变温度和变应变率测试,研究历史效应对于本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C11的初始屈服行为呈现温度软化和应变率强化特性,而等温塑性应变硬化行为表现出温度和应变率不敏感特征,瞬态绝热温升是导致材料动态应变硬化率降低的主要原因;高应变率加载时材料内的热功转换系数约为0.9,且其拉伸力学行为无明显的温度和应变率历史效应。实验结果为建立钛合金的本构模型奠定试验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冲加载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亮亮,屈可朋,沈飞,肖玮,王辉.基于霍普金森压杆的RDX基含铝炸药装药双脉冲加载实验[J].火炸药学报.2018

[2].张军,汪洋.单脉冲加载技术及其在钛合金拉伸行为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测试.2016

[3].徐乐,王勐,李逢,杨尊,康军军.脉冲加载下锥角绝缘子的激光辐照沿面闪络性能[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6

[4].郭文,邹伟,马永峰.多脉冲加载压裂增产倍数预测计算理论研究[J].石油化工应用.2014

[5].孙圣凯,陈旭义,汤锋武,张西正,李瑞欣.一种新型神经干细胞脉冲加载生物反应器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4

[6].陈刚.高g值宽脉冲加载实验装置研制[C].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2年版).2012

[7].付明.多脉冲加载压裂技术在重质超稠油油藏新井上的应用[J].山东化工.2012

[8].陈曙光.井下多脉冲加载破岩启裂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

[9].王团伟,刘佐民,韩志宏.发动机活塞销衬套磨损试验台电液脉冲加载Fuzzy-PID双模控制系统设计[J].机械制造.2011

[10].廖洪波.多脉冲加载压裂技术在锦州油田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

论文知识图

高功率脉冲电源原理图车载有效作用时间[14]单元蝶形天线几何尺寸优化过程指数加载蝶形天线计算模型及主要参数...首脉冲加载前机组提前加速不同...单个脉冲加载到子载波后(I)FFT...

标签:;  ;  ;  ;  ;  ;  ;  

脉冲加载论文_李亮亮,屈可朋,沈飞,肖玮,王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