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能带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能带,理论,结构,固体,周期,原理,夹芯板。
能带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王红心,谭德勇[1](2019)在《运用对比法学习固体物理学能带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固体物理学能带理论的学习中,由于知识点较为抽象,公式众多,且计算复杂,从而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要对能带理论教学进行探索和创新,将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化、易理解化的带给学生们。使用对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便于理解基本物理量、基本力学规律以及解题方法与思路,从而增强记忆,促进理解,提高应用能力,达到一个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76期)
王菲菲,马晓明,郭玉明,杨林[2](2019)在《基于能带理论研究非贵过渡金属对Pd基催化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谷氨酸为螯合剂、非贵过渡金属为助剂、 XC-72为载体的一步溶剂热法制备了3种Pd基催化剂:PdCr/XC-72, PdMn/XC-72和PdHg_(3.5)/XC-72.实验结果表明, Cr、 Mn、 Hg 3种非贵过渡金属元素的加入会影响催化剂中活性金属颗粒的粒径和分散度.其中, PdCr/XC-72催化剂具有金属粒径小、分散均匀的特点,其在无溶剂条件下对DL-sec-苯乙醇的转化率为91%,远远高于PdMn/XC-72(53%)和PdHg_(3.5)/XC-72(32%).同时,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从能带理论和d带空穴的角度出发,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了PdCr/XC-72催化剂催化活性较好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2019年01期)
赵文[3](2017)在《Ⅱ-Ⅵ和Ⅲ-Ⅴ化合物的拓扑能带理论和自旋手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由于拓扑物质的飞速发展,传统的Ⅲ-Ⅴ族和Ⅱ-Ⅵ族材料再次引起科学界的关注。在传统的Ⅲ-Ⅴ族和Ⅱ-Ⅵ族材中研究较多的就是Hg-Ⅵ化合物的拓扑性质、Zn-Ⅵ和Ga-Ⅴ化合物的半导体性质,然而,关于Tl-V化合物的性质和Hg-Ⅵ具有的各种拓扑物质态(如拓扑绝缘体、Dirac半金属、Weyl半金属和Node-line半金属)之间相互转化的研究较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Ⅲ-Ⅴ类和Ⅱ-Ⅵ类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物性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揭示物态转化的根本原因和物态具有的特殊性能。关于电子能带结构的研究得益于相关理论、数值算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中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已经是计算凝聚态物理、计算量子化学和材料科学中的常规研究手段。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原理研究了 Ⅱ-Ⅵ和Ⅲ-Ⅴ族化合物在压强和掺杂条件下的拓扑性质、光学性质等,归纳如下:(1)研究Ⅱ-Ⅵ类和Ⅲ-Ⅴ类化合物电子能带结构的特征。揭示了拓扑绝缘体能带结构反转的机理:在常规半导体材料(包括:Zn-Ⅵ,Ca-Ⅵ,Ge-Ⅴ等化合物)中,价带顶主要由阴离子P轨道贡献,导带底主要由阳离子s轨道贡献;但Hg-Ⅵ和T1-Ⅴ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电子能带结构—一阳离子的s轨道贡献于导带中,至于价带顶和导带底主要由阴离子P轨道贡献,从而形成“翻转”的能带结构,并揭示了能带翻转的原因是由于晶体场的作用。此外在Hg-Ⅵ和Tl-N化合物中由于存在很强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SOC),使阴离子P轨道进一步分离成叁度简并的p3/2轨道和简并度为一的p1/2轨道。(2)研究了压强及掺杂对Hg-Ⅵ和Tl-Ⅴ拓扑绝缘体化合物相变的调控作用。揭示了压强和掺杂都能够使拓扑相发生显着的变化——从常规半导体到拓扑绝缘体,进而到拓扑半金属相的转变。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不同拓扑相的电子能带结构可以得知:引起拓扑相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动量空间中费米能级周围阴离子的P轨道和阳离子d轨道的杂化程度。(3)研究了压强及掺杂对Hg-Ⅵ和Tl-Ⅴ拓扑绝缘体化合物手性的调控作用。揭示了HgSxTe1-x拓扑手性从左手向右手的转变是过渡金属d电子和阴离子的p电子的杂化作用产生的,在右手手性拓扑绝缘体在费米能级周围存在很强的p-d轨道杂化,而左手手性的拓扑绝缘体不存在p-d轨道杂化。(4)研究了由二元闪锌矿超胞掺杂得到的四元Ⅱ-Ⅳ-Ⅰ2-Ⅵ4化合物的电子能带结构:揭示了Cu的d轨道在Cu-基化合物起到决定性的因素和四元Ⅱ-Ⅳ-Ⅰ2-Ⅵ4化合物的光学性能与电子数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原子半径、分子键长、电子数和晶格间距等原子尺度上的微小参量能够通过诸如电偶极子、轨道耦合、以及电子局域性等方面的变化来影响固体材料的性质;所以今后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工业界都要正视这些微小参量,就能够有意识地通过吸附、掺杂以及压强等因素来调控材料的物理性质以满足我们的应用要求。(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苗鸿伟[4](2015)在《基于能带理论的周期夹芯板振动传输特性的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期复合结构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弹性材料按照一定的周期性组合而成的新型结构。周期复合结构具有带隙特性,即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在结构中将不能传播。周期夹芯板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周期复合结构,通过对其结构形式、材料参数和几何参数的设计,可以人为设计其带隙范围,使其能够阻碍特定频段内的振动传播,从而实现结构减振隔振。本文首先对周期钢筒夹芯板、中空板和蜂窝板的带隙特性及振动传输曲线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讨论了几何参数及材料参数的影响,然后分别对周期钢筒夹芯板和中空板进行了振动实验测试,得到了加速度频响曲线,并与振动传输曲线数值结果和结构的带隙分布进行了对比,主要结论如下:1、周期钢筒夹芯板、中空板和蜂窝板均具有带隙特性,振动传输曲线数值模拟结果均存在明显的频率衰减区域且与带隙位置基本一致,说明可以利用周期夹芯板带隙特性实现对不同频段范围内的振动传播进行调控,达到减振隔振的作用。2、对于周期钢筒夹芯板,增大面板的弹性模量或减小面板的密度,带隙的位置升高,相应的带隙宽度变大。芯体的弹性模量对带隙几乎没有影响。选择高密度的芯体,可以获得低频较宽带隙。增大钢筒高度和厚度或减小面板厚度和钢筒半径均能获得低频较宽带隙。对于中空板,随着单元格长度的减小,带隙的中心频率升高,宽度增大。对于蜂窝板,随着芯体高度和最小周期尺寸的增大,带隙的中心频率和带宽均减小。3、实验测得的周期钢筒夹芯板和中空板的加速度幅频响应曲线中均存在幅值发生明显衰减的频率范围且衰减幅度达到40%~70%,并且周期数越多,衰减幅度越大。衰减的频域范围与相应的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且与能带结构中的带隙位置基本吻合,说明周期结构具有较好的隔振性能。4、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周期钢筒夹芯板钢筒高度的增大或面板厚度的减小,加速度幅频响应曲线发生衰减的起始频率降低,并且衰减频域内的中心频率也降低。这与数值分析得出的规律完全相同。(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05-20)
闻军,朱柱[5](2015)在《“半导体器件原理”课程教学中固体能带理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导体器件原理"是高等院校微电子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本文主要概述了固体物理能带理论及其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笔者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深刻地理解固体能带理论有助于学生对于PN结二极管、双极结型晶体管、肖特基势垒二极管以及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等构成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元器件的物理原理的掌握。(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5年03期)
张明伟,何发钰[6](2012)在《能带理论及其在选矿中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能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常用的计算方法,并介绍了能带理论在选矿中应用进展,包括黄药与硫化矿物的作用机理、半导体矿物-溶液界面的电子能级分布模型、电化学调控浮选模型、细菌对硫化矿氧化浸出的影响等。(本文来源于《矿冶》期刊2012年02期)
蒋鸿[7](2012)在《带隙问题:第一性原理电子能带理论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能带结构是材料最基本的性质之一,对于材料的实际应用具有深刻影响。电子能带结构的理论描述一直以来都是第一性原理理论方法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作为材料理论计算"标准模型"的密度泛函理论,在局域密度近似或广义梯度近似下,存在着着名的"带隙问题":半导体材料的理论带隙与实验值相比存在着显着的系统性误差。近年来,以改进对带隙的描述为主要目标之一,密度泛函理论领域有很多重要发展。同时,对于带隙问题,与密度泛函理论紧密相关但又有本质区别的另外一类理论方法是基于格林函数的第一性原理多体微扰理论,其中最为流行的GW方法是当前描述材料的电子能带结构最为准确的第一性原理方法,但一直以来都受限于计算量太大而无法应用于更复杂的体系。本文综述了密度泛函理论和格林函数多体理论在电子能带结构问题上的基本原理、最新进展以及存在的挑战性问题。希望通过比较两种理论框架的异同,为未来可能的发展思路提供启发。(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2年06期)
葛培培[8](2012)在《基于能带理论的周期夹芯板振动传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期复合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弹性材料按照一定的周期性组合而成的新型功能结构。周期复合结构具有带隙(禁带)特性,即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在结构中将不能传播。周期夹芯板是一种典型的周期复合结构,因此可以利用周期复合结构的带隙特性对夹芯板进行结构设计。当周期夹芯板处在振动的传播路径中时,可以阻止特定频段内的振动在结构中传播,实现结构减振隔振。本文对于周期夹芯板的分析和设计将为工程结构的减振、隔振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利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对周期夹芯板进行了带隙的计算和分析。分别考虑了振动在周期空心钢筒夹芯板和周期正交肋板夹芯板以及横向振动在周期点阵夹芯薄板中传播时的带隙特性,分析了物理、几何参数等因素对带隙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周期空心钢筒夹芯板具有带隙特性。带隙的位置和宽度与组分材料的材料参数和几何尺寸有关。减小面板的杨氏模量和密度有利于获得低频带隙。增大芯体的密度可以降低带隙下边缘频率并增大带隙宽度。增大周期性常数或空心钢筒的厚度和高度,也有利于获得低频较宽带隙。存在最优的包覆层厚度使周期夹芯板出现最宽的带隙。将不同材料参数或几何参数的周期空心钢筒夹芯板“串联”可以扩宽带隙宽度。2、周期正交肋板夹芯板具有带隙特性。面板的杨氏模量和密度、周期性常数对于带隙的影响与空心钢筒夹芯板相同。存在最优的芯体密度使周期正交肋板夹芯板带隙达到最宽。芯体高度增加或者正交肋板厚度的减小有利于获得较宽的低频带隙。对周期空心钢筒夹芯板和周期正交肋板夹芯板的整体性和经济性进行了比较。3、横向振动在四面体型周期点阵夹芯薄板中传播时具有带隙特性,且带隙的位置和宽度与组分的材料参数和几何尺寸有关。减小面板的杨氏模量和密度有利于获得低频带隙。增大夹芯板周期性常数或高度,有利于获得低频较宽带隙。杆在底面投影长减小或夹芯板高度的增加会使带隙频率降低的同时宽度增大。利用带隙与芯体材料关系不密切的特性有更大的空间选择合适的材料做芯体。本文工作不仅为工程结构的减振、隔振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对推动周期夹芯板的合理设计及其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2-06-01)
唐侃,陶辉锦,彭晶晶,唐莎莎,徐守文[9](2011)在《TiO_2纳米粉末、纳米管及其能带理论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TiO2纳米粉末和纳米管的主要制备方法并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今后制备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总结了通过理论计算来进行材料设计的基本思路,着重强调使用固体能带和分子轨道理论以及能谱实验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成分设计和进一步提高计算水平,更好地反映材料性能的电子结构本质。(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1年S2期)
屠德民,王霞,吕泽鹏,吴锴,彭宗仁[10](2012)在《以能带理论诠释直流聚乙烯绝缘中空间电荷的形成和抑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直流塑料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研发难点是消除其中的空间电荷效应.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通过添加纳米粒了在聚乙烯体内形成深陷阱捕获电荷的机理来抑制电荷积聚,但此抑制机理违背了电场的基本理论.以能带理论全面削述聚合物介质中空间电荷的形成和抑制机理,从一级陷阱模型出发,应用电荷入陷和脱陷动力方程,推导了聚合物介质中空间电荷的形成过程.在聚合物介质中引入深陷阱后,介质Fermi能级位移,电极与介质之间界面接触由Ohm接触转变为阻塞接触.考虑到无定形相中大量的陷阱密度,电荷耗尽区宽度小于100 A,电极与介质之间的界面对电子变得透明,形成中性接触,在电压作用下,这种聚乙烯介质中不再可能形成空间电荷.最后,在纯聚乙烯和纳米改性后含有深陷阱的聚乙烯两种试样上,分别测量了电导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和空间电荷分布曲线,实验结果符合理论推导.(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能带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谷氨酸为螯合剂、非贵过渡金属为助剂、 XC-72为载体的一步溶剂热法制备了3种Pd基催化剂:PdCr/XC-72, PdMn/XC-72和PdHg_(3.5)/XC-72.实验结果表明, Cr、 Mn、 Hg 3种非贵过渡金属元素的加入会影响催化剂中活性金属颗粒的粒径和分散度.其中, PdCr/XC-72催化剂具有金属粒径小、分散均匀的特点,其在无溶剂条件下对DL-sec-苯乙醇的转化率为91%,远远高于PdMn/XC-72(53%)和PdHg_(3.5)/XC-72(32%).同时,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从能带理论和d带空穴的角度出发,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了PdCr/XC-72催化剂催化活性较好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能带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王红心,谭德勇.运用对比法学习固体物理学能带理论[J].教育现代化.2019
[2].王菲菲,马晓明,郭玉明,杨林.基于能带理论研究非贵过渡金属对Pd基催化剂的影响[J].分子催化.2019
[3].赵文.Ⅱ-Ⅵ和Ⅲ-Ⅴ化合物的拓扑能带理论和自旋手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7
[4].苗鸿伟.基于能带理论的周期夹芯板振动传输特性的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5].闻军,朱柱.“半导体器件原理”课程教学中固体能带理论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
[6].张明伟,何发钰.能带理论及其在选矿中的研究现状[J].矿冶.2012
[7].蒋鸿.带隙问题:第一性原理电子能带理论研究现状[J].化学进展.2012
[8].葛培培.基于能带理论的周期夹芯板振动传播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9].唐侃,陶辉锦,彭晶晶,唐莎莎,徐守文.TiO_2纳米粉末、纳米管及其能带理论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
[10].屠德民,王霞,吕泽鹏,吴锴,彭宗仁.以能带理论诠释直流聚乙烯绝缘中空间电荷的形成和抑制机理[J].物理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