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吴美云

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及观察组(n=3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健康知识达标率、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在积极治疗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满意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循证护理;干预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约75%患者存在心律失常[1],增大患者死亡风险。加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有利于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循证护理是一种以患者实际情况、科研结果、临床检验为基础,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措施,尽可能满足其护理需求。我院针对7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探讨循证护理的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均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男性43例,女性31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4.78±3.21)岁。纳入标准[2]:经心电图、实验室等检查,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病至入院时间5~48h;无精神疾病、慢性高血压病史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7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如病房护理、卧床休息、密切监测病情、防治并发症等。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即结合以往此病护理经验,积极弥补不足,检索此病护理相关文献资料,全面了解患者基础情况及护理需求,并基于科研结果制定出合理化、科学化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掌握患者心理特点,给予心理疏导,以爱心、耐心、诚心的工作态度,取得患者信任和配合。工作中切不可使用刺激性语句,或表现为急躁、低落的情绪,及时解答患者疑问,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2)密切监测病情。加强病房巡视工作,每20min记录一次监测指标,包括心率、心律、血压、呼吸、体温、尿量等,熟练掌握抢救程序。若患者出现头晕、气促、乏力、心悸等症状时,需警惕心律失常的发生,及时抢救。(3)抑制诱发因素。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减少人流量。科学评估患者胸痛程度,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代谢紊乱、内分泌紊乱、便秘、尿潴留等情况。(4)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及家属健康知识宣教,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起病、症状、危害、治疗方法、护理重要性等,通过电视、网络、讲座、宣传栏、小手册发放等方式,及时纠正患者错误认知,积极配合临床工作,提高治疗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健康知识达标率等,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问卷,总分均为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5分以上为基本满意,75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病例总数×100%[3]。

1.4统计学处理

将所收集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在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作计数和计量资料处理,分别采用(n%)和(?x±s)描述,数据差异检验指标为x?和t,若结果为P<0.05,可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干预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达标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

组别心律失常发生率健康知识达标率住院时间

观察组373(8.11%)36(97.30%)10.22±1.21

对照组3715(40.54%)27(72.97%)18.54±1.70

x?/t28.566623.38741.9739

P0.00000.00000.0447

2.2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相比于对照组更高(P<0.05),如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组别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37288136(97.30%)

对照组37217928(75.68%)

x?20.0014

P0.0000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急重症之一,心肌长期、严重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常伴有心律失常,增大了死亡风险。随着溶栓等治疗方法的应用,AMI死亡率明显降低,但溶栓后常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常见于心律失常,可表现为气短、心悸、胸闷、乏力、休克等,严重时发生猝死。心律失常具有高复发性,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需辅以精心护理,进而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死亡风险。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4-5],在护理过程中,有计划地结合患者需求、临床检验、科研结果而获得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为患者提供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护理服务,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从而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我院针对AMI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从心理护理、病情监测、抑制诱发因素、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干预,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监测病情,抑制诱发因素,尽可能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加强健康教育,纠正患者错误认知,提高治疗依从性。

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8.11%,较对照组40.54%明显降低,说明循证护理可降低AMI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减轻患者身心痛苦,降低死亡率。同时发现在健康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率、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可见循证护理可增强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压力,缩短康复时间,大大提高护理满意率,进一步体现了循证护理的临床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静,胡晓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3):148-149,152.

[2]杨乙荣.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22(17):102-104.

[3]李瑞玲.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07(10):331-332.

[4]李群笑,何洁兰,罗英等.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33):657-658.

[5]孙静.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24):5355-5355.

标签:;  ;  ;  

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