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导管论文_岳衍晓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导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导管,冠状动脉,栓塞,硝酸甘油,动脉瘤,颅内,心肌梗死。

微导管论文文献综述

岳衍晓[1](2019)在《不同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对于子宫肌瘤介入后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微导管插管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本院68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使用明胶海绵颗粒(GF)作为导管栓塞剂;研究组使用聚乙烯醇颗粒作为导管栓塞剂。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临床并发症、生活质量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治疗有效率差异不显着(P> 0.05)。结论:使用聚乙烯醇颗粒作为导管栓塞剂可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更好地改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23期)

魏海亮,李建华,李翠君[2](2019)在《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情况及血浆MMP、TIMP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对颅内动脉瘤(IA)患者预后情况及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表达的影响。方法 9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同时刻[术前(T1)、术中(T2)、术毕(T3)、术后24 h(T4)]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输出量(CO)、心脏排血指数(CI)、每博心输出量(SV)、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预后效果、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观察组患者的SBP、DBP、HR及SV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 CI、CO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和T4时,观察组患者的SBP、DBP、HR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 CI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4时的C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总体健康、生理机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观察组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P-2、MMP-9、TIMP-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血浆MMP、TIMP表达,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2期)

任敬,陈谦,章浩,许建新,杨新宇[3](2019)在《单中心微导管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中远期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导管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肺癌合并颅内转移瘤的效果。方法对64例原发性肺癌合并颅内转移瘤的患者同期手术进行微导管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同时治疗肺部原发病灶和颅内转移瘤,所有患者都完成两次动脉灌注化疗,疗程结束后1个月评估近期疗效和耐受情况,并对患者的中远期生存情况进行随访和分析,随访时间截止到2018年12月。结果短期疗效显示完全缓解17例(26.6%),部分缓解25例(39.1%),疾病稳定14例(21.9%)。客观有效率为65.6%(42/64);疾病控制率为87.5%(56/64),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90.63%(58/64)和37.35%(24/64)。年龄<60岁、转移瘤最大径<3 cm和治疗前KPS评分≥70分的患者经过动脉灌注化疗后预后较佳(P<0.05)。结论微导管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化疗治疗肺癌合并颅内转移瘤是一种安全的方式,可以单独或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应用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患者年龄、转移瘤大小和治疗前KPS评分可以作为肺癌合并颅内转移的预后评价参数。(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王新国,王成钢,叶明,祖晓麟,王旭[4](2019)在《经微导管注射硝酸甘油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中无复流患者的1年随访结果: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注射硝酸甘油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1年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连续入选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STEMI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经微导管注射硝酸甘油)和对照组(经指引导管注射硝酸甘油)。主要研究终点为随访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率、再次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率)。结果两组随访期间临床用药无明显差别,微导管组术后1年(中位数374 d)随访期间发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9%vs 15.4%,P=0.03)。结论 PCI术中经微导管注射硝酸甘油可能改善STEMI患者术中冠脉无复流的长期预后,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袁罡,徐燕能,胡伟,郑波,斯光晏[5](2019)在《微导管灌注治疗消化道出血并发穿孔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病例资料患者,女,15岁。因"解黑便、呕血3 d"急诊入院。入院前3 d解黑便伴呕血数次,量约300 m L。当地医院以"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疗,予以抑酸、保护胃黏膜、输血、扩容等处理后病情一度缓解。入我院前1 d再次出现多次大量呕血,总量约500 m L,查血红蛋白(HB) 30g/L,病情加重急诊转入我(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刘权,张绪新,李彦钊,邓东风[6](2019)在《剖面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剖面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未破裂经行头颈部CTA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60例,采取随机抽签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剖面3D打印技术辅助术前塑形微导管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照组采用传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比较2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术中操作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试验组术前微导管均达到精准塑形,介入栓塞过程顺利,预后良好,术前准备时间(1.837±0.404)h,术中操作时间(30.700±2.680)min,住院天数(6.970±1.450)d,mRs评分为1[0,2]分。而对照组中2例微导管未到位,栓塞失败,1例栓塞时间超过60 min,1例患者因出现肺内感染、右肺大量胸腔积液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导致住院天数超过30 d,术前准备时间(2.323±0.261)min,术中操作时间(49.530±4.297)min,住院天数(9.500±4.049)d,mRs评分为2[0,5]分。2组术前准备时间、术中操作时间、住院天数以及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剖面3D打印技术辅助术前塑形微导管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不仅便于精准塑形,同时也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能促进神经外科教学模式改革。(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新国,叶明,祖晓麟,王旭,曾玉杰[7](2019)在《经微导管注射硝酸甘油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无复流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注射硝酸甘油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即刻疗效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连续入选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急诊PCI术中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的STEMI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经微导管注射硝酸甘油200μg)和对照组(经指引导管注射硝酸甘油200μg),各52例。主要观察指标为用药后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次要观察指标包括PCI围术期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心脏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结果观察组用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TIMI 3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8. 8%(41/52)比53. 8%(28/52)],CTFC明显少于对照组[(27±18)帧比(39±19)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2组围术期低血压、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随访3个月时,2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和死亡率、LVEF和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 PCI术中经微导管注射硝酸甘油可以改善STEMI患者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但并不改善短期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李晓冉,王剑飞,李俊峡[8](2019)在《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器械进展——微导管篇》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导管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特别是慢性闭塞病变(CTO)的介入治疗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首次对冠状动脉(冠脉)介入微导管进行分类,从结构、功能及作用上共分为:普通微导管、扩张微导管、双腔微导管及延长微导管四大类,并综述了微导管的功能、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及(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向东东,王平,于伟,肖建平,张钲[9](2019)在《用于冠状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的微导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导管是冠状动脉慢性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关键器械之一。基于微导管中间层的特点,将其分为绕丝结构、编织结构、复合结构。本研究综述了3种结构微导管的产品特性及其对应的临床特点,对新研发的Blue Arrow微导管的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清平,李宝民,魏强国,秦国强,谈山峰[10](2019)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宽颈动脉瘤13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13例前循环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其技术优势。13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6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脉络膜前动脉瘤1例。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治疗成功12例,其中10例动脉瘤完全致密栓塞,2例大部分栓塞,载瘤动脉及其正常分支血管血流通畅;1例栓塞失败,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6个月复查造影显示10例动脉瘤完全治愈,2例复发。结论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势,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微导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对颅内动脉瘤(IA)患者预后情况及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表达的影响。方法 9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同时刻[术前(T1)、术中(T2)、术毕(T3)、术后24 h(T4)]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输出量(CO)、心脏排血指数(CI)、每博心输出量(SV)、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预后效果、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观察组患者的SBP、DBP、HR及SV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 CI、CO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和T4时,观察组患者的SBP、DBP、HR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 CI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4时的C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总体健康、生理机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观察组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P-2、MMP-9、TIMP-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血浆MMP、TIMP表达,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导管论文参考文献

[1].岳衍晓.不同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对于子宫肌瘤介入后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2].魏海亮,李建华,李翠君.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情况及血浆MMP、TIMP表达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3].任敬,陈谦,章浩,许建新,杨新宇.单中心微导管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中远期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2019

[4].王新国,王成钢,叶明,祖晓麟,王旭.经微导管注射硝酸甘油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中无复流患者的1年随访结果: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9

[5].袁罡,徐燕能,胡伟,郑波,斯光晏.微导管灌注治疗消化道出血并发穿孔1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

[6].刘权,张绪新,李彦钊,邓东风.剖面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9

[7].王新国,叶明,祖晓麟,王旭,曾玉杰.经微导管注射硝酸甘油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无复流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2019

[8].李晓冉,王剑飞,李俊峡.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器械进展——微导管篇[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

[9].向东东,王平,于伟,肖建平,张钲.用于冠状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的微导管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10].张清平,李宝民,魏强国,秦国强,谈山峰.双微导管技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宽颈动脉瘤13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一2:自布l]注胶用微导管Figure3一...兔肝动脉插管数字减影图像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超选择性胃左动脉造影颅内动脉瘤支架植入过程abcde注:a为相...~10:6-3D重建图像,左侧M2段动脉瘤,瘤...

标签:;  ;  ;  ;  ;  ;  ;  

微导管论文_岳衍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