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紫癜康”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自拟“紫癜康”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尚可儒何仁年(武威市凉州区第三人民医院733000)

【中图分类号】R55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6-0206-01

过敏性紫癜是微血管变态反应出血性疾病,中医称之为“葡萄疫”,属中医“血证”、“斑疹”范畴。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采用活血祛瘀、疏解脱敏、酸甘化阴之大法,自拟“紫癜康”中药汤剂治疗本病176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具体情况小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176例患者,男性110例,女性66例,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16岁,皮疹出现及就诊时间为1-5天,平均3.5天,均为门诊患者。

二、治疗方法

1、组方:桃仁6g红花6g当归20g川芎6g

生地10g白芍10g茜草10g柴胡10g

黄芩10g地骨皮30g乌梅10g五味子6g

蝉衣6g连翘15g牛夕6g甘草6g

2、加减:表症未解,伴咽喉干痛者加牛籽10g,元参10g;关节肿痛者加防己15g,五加皮15g;腹痛者重用白芍30g,加元胡10g;血尿者加白茅根10g,大小蓟各10g;尿蛋白者加益母草30g,炒薏米仁30g;尿白细胞多者加土茯苓30g。另外剂量可随年龄大小适当增减。

三、疗效观察

1、疗效标准:痊愈为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有效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个别项目阳性存在或降低;无效为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均无变化。

2、治疗结果:176例患者,痊愈161例,占92%;有效14例,占8%。总有效率为100%。病程最长者25天,最短者5天。

四、典型病例

吴某,女,16岁,2012年3月4日就诊。自述5日前自觉外感咽痛,因惧延误学习,未予重视。3日前发现双下肢出现红点,逐渐增大增多,隔日右膝关节隐隐作痛,且双踝关节处也肿胀疼痛。查体,咽部不红;双下肢伸侧散在分布暗红色瘀点、瘀斑,小者如扁豆,大者如甲盖,按之不退色,不疼痛,双踝关节处肿胀明显。实验室检查唯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余均为阴性。诊断为过敏性紫癫关节型。随以上方加防己15g,五加皮15g,威灵仙30g,送服4剂。药完复诊,自觉膝关节疼痛、踝关节肿胀疼痛消失。查扁豆大瘀点不见,甲盖大瘀斑变为帽针头大小,且色变淡。守方减量续服4剂后,诸症完全消失。家长要求再服两剂已善后。随访月余无复发迹象。

五、讨论

1、病因:根据临床观察,外感时邪是过敏性紫癜的主要原因。广东•吴志华教授认为,90%发病前有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史。《外科正宗》中记载:“葡萄疫”其患多生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着葡萄发在遍体,头面……而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疾病影响导致脏腑失调者少见。

2、病机:因外感时邪,郁于肌肤,血流凝涩,脉络瘀阻,淤血阻滞,内闭营血,血液不能在正常血脉流行,外溢肌肤而为紫癜。

3、治则:该病医者多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原则,然临床效果并不理想。笔者早前也曾如此而未如愿。通过以上病因病机分析,笔者认为治疗该病当以活血祛瘀为主,疏解脱敏为辅,兼顾养阴。古代医家有“见血休止血,祛瘀当为先”之说。清•唐容川《血证论》云:“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明•缪希壅在《本草经疏》中也曾指出“血证”,“宜行血不宜止血”。再者此症多见儿童青年,脏腑较嫩,多属纯阳之体,亦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治疗当慎用苦寒,戕伐之品。

4、方解:桃红四物是活血化瘀之代表经方,其中生地清血热而滋阴,滋阴即能清热,凉血即能止血。茜草清血热兼能化瘀生新,俾止中有散,则出血点易于吸收。因皮疹多见于下肢,故用牛膝既为引经亦属阴品。柴胡、黄芩,疏解表里,畅达理气,符合唐容川“血之所以不安,皆有气之不安故也,宁气即是宁血”之原则。地骨皮现代药理研究重用有抗过敏之作用。乌梅、五味子、蝉衣取自当代医家祝湛予“过敏煎”之用意,用达酸甘化阴,清泄郁热。连翘微寒,清热解毒是为“疮家圣药”。甘草性平甘缓,调和诸药。

5、预防.护理及注意事项

寻找及避免引起本病的各种原因,平素多锻炼强身。发病当及时治疗,不得延误时日,错失治疗佳机。对急性期或出血量多者,皮疹严重时,应限制患者活动,尽量卧床休息,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6、结论:本病以学龄前儿童较多见,外感时邪是其主因;血瘀内阻、外溢肌肤是其病机。治疗应慎用苦寒、戕伐、收涩、固摄、止血制品,多用平和中性的活血化瘀,疏解脱敏,酸甘化阴之品为好。临证以上方为基础,若能准确辨证,适当化裁,调整用量,定会取得满意疗效。

标签:;  ;  ;  

自拟“紫癜康”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