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架和轴型皮瓣修复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护理体会

外固定架和轴型皮瓣修复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护理体会

黄焱(广西大新县人民医院骨科5323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4-0284-02

【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例固定架和轴型皮瓣修复胫骨开放性骨折进行护理。体会20例胫骨骨折术后胫骨开放性骨折均能很好的愈合,无护理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

【关键词】外固定架轴型皮瓣胫骨开放性骨折护理体会

胫骨开放骨折常导致胫前皮肤缺损,骨外露,临床处理非常棘手,本院在2008-2011年其间对外固定架和轴型皮瓣修复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20例进行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无并发症发生,体会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7.6岁;车祸伤13例,重物砸伤5例,高处坠落伤2例,其中小腿内侧皮瓣12例,小腿前外侧皮瓣4例,小腿外踝上皮瓣4例。本组患者均在全身情况稳定,局部皮肤允许下施行手术。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因创伤导致骨折后,常常感到恐惧和紧张,且大多数患者对外固定的结构及性质不了解,从而对其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皮瓣移植术虽然效果佳,但是其手术要求高,风险大,一旦失败将造成新的皮肤及软组织(供区)的畸形和缺损。因此,术前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做好充分解释工作,使患者了解手术方案,认识手术的优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说明术后姿势固定所引起的不适,并用图片方式指导患者模拟术后姿势,以提高适应能力和在床上的生活习惯,减少术后的痛苦和情绪波动。

2.2协助完成必要术前检查,以排除潜在疾病及手术禁忌证除外科常规术前检查外,根据术前对转移皮瓣血供和转移方向应有充分了解,应对小腿损伤情况进行充分评估,皮瓣移植术的特点,必须行术前照相;皮肤准备,包括供皮区及受皮区;轴型皮瓣转移术前应以多普勒超声血流听诊器探测血管位置及走向并做好标志。

2.3病室准备为避免感染,为皮瓣成活创造条件,对病室紫外线消毒,每日1次;消毒液拖地,擦洗全室;各用物消毒备用。床单被套高压灭菌。控制室内温度,使温度恒定在25℃-28℃,温度过高,患者不适,温度过低,局部血管痉挛,影响血运。禁止吸烟。

3术后护理

3.1术后体位保持外固定支架位置正确,定时检查支架的牢固性及功能性,注意锁钮是否松动,支架接连处有无变形。术后患肢抬高20°~30°,维持功能位或根据手术部位适当调整,以保证动脉供血又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禁止患侧卧位,防止皮瓣受压或牵拉,避免皮瓣痉挛导致皮瓣缺血坏死,经常巡视患者,特别是熟睡患者,注意保持体位。向患者解释体位固定的重要性,使其密切配合治疗,及时纠正不正确姿势。

3.2密切观察患肢末梢皮肤的颜色、温度以及动脉搏动情况,了解有无腓总神经损伤,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妥善处理。严密观察皮瓣血运、皮温、皮肤颜色、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反应,观察患肢感觉运动情况、有无麻木感。通过耐心细致地全面观察,倾听患者主诉,综合判断,及早发现问题,以求早期处理。一般移植皮瓣温度与健侧皮温相差0.5℃-2℃,若皮肤颜色变浅或苍白,提示动脉血供不足,有栓塞或痉挛。相反,颜色大片或整片变深应考虑静脉血回流受阻,随着血栓加重,继而变为红紫或黑紫。本组病例术后患肢远端血供良好,感觉运动功能正常,无血管及神经损伤。

3.3严格预防针道感染针道感染是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中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早期针道护理,针道周围用敷料轻轻遮挡,以防污物流入。若填塞过紧,分泌物排泄不畅,易引起感染。针道后期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用75%酒精滴注钉眼2次/d,并用消毒纱布覆盖(切忌用碘制剂清洁,因为碘会腐蚀金属)。同时密切观察针孔有无红、肿、分泌物及发热等,如发现上述情况,应加强局部换药。

3.4保温护理术后保温尤为重要,皮瓣局部给60W烤灯持续照射7-10天,烤距为30-40cm。用无菌巾遮盖灯罩和皮瓣,使之保暖,但要注意烤灯距皮瓣不要太近以免烫伤,夏季间歇照射。

3.5判断皮瓣生长情况可用钉头刺入皮瓣内5mm,拔出后轻轻挤压周围组织,若有鲜红血液溢出,说明正常。若反复针刺后仍不见血液溢出,说明可能存在动脉危象,若暗红色血液溢出,说明静脉血流受阻。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以免肌皮瓣坏死。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是关键。

3.6功能锻炼骨折外固定的优点是固定牢固,患者可以早期负重加强功能锻炼,但由于患者心理惧怕和对疼痛的敏感,往往不愿早期负重及功能锻炼,向患者讲解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防止关节粘连、肌肉挛缩等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术后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与医生生共同制定功能锻炼卡片,指导患者加强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逐渐加强,术后2天可做肌肉及关节的被动运动,动作要轻柔,3~5天后进行主动运动,以关节的伸屈为主,活动强度以伤口疼痛能够耐受为宜,术后一月X线片与后第一次X线片比较若骨痂生长,固定可靠,同时耐受疼痛可扶双拐下地行走;8~12周后X线片示骨折处有连续骨痂生长,且塑形良好,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则可拆除外固定支架。

4护理体会

外固定支架具有设计合理,选材考究,术后允许再调整等特点。通过外固定支架的可改变角度,实施了早期的牢固固定和后期的弹性固定,早期即可进行伤肢的功能锻炼,使关节功能活动及骨折愈合同步进行,骨折端获得间断性生理应力作用,促进局部血循环,激发骨折端新生骨细胞生长,减少骨折并发症及护理并发症。轴型皮瓣血运丰富,早期修复有利创面软组织生长,避免骨外露,致骨坏死和减少伤口感染。同时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护理成本,节约医疗资源。在护理过程中,严格预防针道感染,严密观察及判断皮瓣生长情况是良好疗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郑琳.地震致四肢骨折伤员行外固定架固定后的护理局部手术杂志.2009.

[2]闫玉霞.胫腓骨骨折行外固定架病人的护理体会会议杂志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暨全国急危重护理学术交流会2010.

[3]陈祥军,刘宁,雷雨,等.各种组织瓣修复小腿组织缺损及骨外露[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21(2):221-212.

标签:;  ;  ;  

外固定架和轴型皮瓣修复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