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义解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语义,岩礁,认知,量词,结构,关系,语法。
语义解释论文文献综述
钱坤[1](2019)在《从经验到话语:语义、语法和语用的认知统一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并不是镜像似地反映现实,从外部经验到话语生成要受认知方式的调节。这种调节在语义、语法、语用各层面都可用"AS认知方式"进行进一步分析:一方面它表现为舞台模型、原型范畴、语法隐喻等不同形式,另一方面它又可按照双域整合认知作出统一解释。这就澄清了"语言首先象似于人类认知方式"这一命题的内涵,同时也证实了"AS认知方式"确实是人类最根本的元认知方式。(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19年09期)
宋杰[2](2019)在《论“南海仲裁案”实体裁决中有关“岩礁”解释的语义起点、逻辑与理据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南海仲裁案"实体裁决中,仲裁庭有关"岩礁"定义的裁决是该部分裁决的内容起点。仲裁庭在此部分并没有将"岩礁"的通常意义和自然意义作为解释的起点,而是对定义进行了"剪辑";在解释的逻辑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的规定遵循的是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但仲裁庭罔顾这一逻辑,相反,其遵循的是"特殊一般化"的逻辑;在解释的理据上,仲裁庭既"有意"忽略了《牛津英语词典》关于岩礁定义中最重要的第一句话,也曲解了国际法院的相关裁决。仲裁庭的解释实践,就是将岛屿岩礁化,岩礁去功能化,从而导致其所得出的"岩礁"定义明显不合理,结论也显得荒谬。中国有必要从自身利益出发,坚持自身实践,并在岛屿和岩礁的界定上更具体化。(本文来源于《边界与海洋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寇鑫,袁毓林[3](2019)在《违反复杂名词短语限制的语义条件及其语用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名词短语限制(complex noun phrase constraint,CNPC)指关系小句中的名词性成分不能从小句中提取出来作为主句话题。汉语中一些包含关系结构的句子可以违反这一限制。文章首先依据关系化类型和关系结构在主句中的句法位置,讨论违反CNPC实例的句法结构特点。然后,结合前人研究中违反CNPC的语义条件的分析,发现违反CNPC的实例在名词成分指称性、主句谓词类型方面均有限制,其中以宾语关系结构作主句主语限制最弱,关系结构作主句宾语限制最强。而在关系结构中加入对比焦点可以打破这些限制,实现关系结构内部成分话题化。最后,文章从语用话题和关系结构的语用功能角度讨论违反CNPC所需的语义条件的原因,认为名词成分指称性和主句谓词类型都是为压制关系结构的话题性而服务的。文章还解释了关系结构作主句主语/宾语时违反CNPC所需条件的不对称性。(本文来源于《汉语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罗琼鹏[4](2019)在《“多”在数量结构中的分布与语义解释——兼谈测量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在数量结构中的分布和语义解释受到量词、数词、名词的性质以及"多"字结构所在的句法环境的影响。文章引入测量的视角,对这一系列看似错综复杂的现象做出统一的解释。文章提出,"多"的使用条件具有双重性:1)只有具有内部结构性,即能够被"部分-整体"关系所定义的属性,才能成为"多"的语义作用对象;2)"多"不但要求其语义作用对象满足"部分-整体"关系的定义,并且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也必须维持相应的"部分-整体"关系。这一单调性限制不但为深刻说明"多"的分布和语义解释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还为汉语中可数与不可数名词、类别量词与其他量词等的分立提供了语义理据。(本文来源于《语言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颜中军[5](2018)在《分枝量词的语义解释及其本体论承诺》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典逻辑恪守组合原则,假定量词之间相互依赖,致使前置的重迭量词之间呈现线性特征,即域窄的存在量词受制于域宽的全称量词。如果考虑量词的独立性,允许重迭量词之间具有某种偏序关系,那么将产生所谓的分枝量词。研究表明,我们不仅可以在形式语言层面上构造分枝量化式(可行性),并且确实需要用分枝量化式来刻画某些自然语句(必要性)。对分枝量化式做不同的语义解释将带来不同的形而上学后果。如果将分枝量化式等价于某种类型的司寇伦函数式,那么将面临复杂的嵌套结构并承诺相应的二阶语义实体。如果采用更为直观的博弈论语义学,那么可以避免直接谈论二阶语义实体和使用复杂的嵌套结构。但无论采取何种解释方案,分枝量化式与经典量化式都将面临相同的本体论承诺。因为逻辑公式的本体论承诺与其语义解释有关,而与公式本身无关。所以,蒯因对分枝量词的本体论指责是不能成立的。分枝量词逻辑是对经典逻辑的实质修正,而绝非任意的背离,具有许多新奇特性和深刻的哲学意蕴,其发展潜力不容小觑。(本文来源于《逻辑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秦盼泓[6](2018)在《语义波理论对外语教师话语的解释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语教师话语解释力是影响学生外语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提升教师话语解释力是提升外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为此,从语义波理论角度出发对外语教师话语的解释力进行全面研究与分析。首先,对语义波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与分析,以得出语义传播的基本规律,然后分别从不同方面阐述外语教师课堂教学话语解释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冯予力[7](2018)在《最大化操作在语义研究中的解释力——兼论其应用于汉语时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的汉语语义研究中,"都"被分析为最大化算子(maximality operator),由此,最大化操作开始成为汉语语义研究的解释工具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最大化的定义及其在语义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梳理,解释最大化如何在个体、程度以及事件等领域进行操作以表达有定性、有界性等属性。本文亦首次辨析叁个易与最大化混淆的概念——加合操作(sum operation)、最大化效应(maximizing effect)及全称量化(universal quantification),指出它们与最大化操作的区别与联系。基于汉语事实及本文的讨论,可以发现:"都"的最大化分析混淆了最大化操作、最大化效应及全称量化这几个概念;最大化操作事实上不适宜用来刻画"都"的语义。(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贾青[8](2018)在《相干逻辑的叁种语义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基本正系统B_+是若干相干逻辑正系统的基础,通过添加新的公理模式就能在B_+的基础上得到一系列不同的相干逻辑正系统。Meyer和Routley(1972)以及Routley和Meyer(1972)分别给出了B_+及其一系列扩充的代数语义和关系语义,Meyer和Routley(1972)还讨论了这两种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本文中,我们将在引入周北海(1996a)、(1996b)中所创立的相干逻辑推理语义的基础上,给出B_+及其一系列扩充的推理语义解释,并进一步讨论相干逻辑正系统的推理语义与其他两种语义解释之间的对应关系问题。(本文来源于《逻辑学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王政勋[9](2018)在《贿赂犯罪中“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法教义学分析——基于语义解释方法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贿赂犯罪中的"不正当利益"应当在对向关系和聚合关系的语义场中根据上下文语境、通过常规推理进行解释。在对向关系中,受贿人为他人谋取的利益包括实体正当的利益和实体不正当的利益;行贿人所谋取的"不正当利益"一般指实体上不正当的利益,个别情况下包括实体正当的利益,但我国《刑法》第389条第3款"没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指未获取实体不正当的利益。在聚合关系中,其他贿赂犯罪中的"不正当利益"与第389条第1款"不正当利益"的意义相同。(本文来源于《法学家》期刊2018年05期)
毛帅梅[10](2018)在《认知语法视域下副词句法语义的分析与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法注重从人的认知特点来寻找语法结构形成的理据。通过描写副词句法移位的叁种类型,分析移位所带来的语义改变,探讨解释副词移位的条件和动因。研究发现,语义较为具体实在的副词通常不可移动,其他副词可以在不同的句法位置发生显性或隐性移动。副词的显性移位可导致由表示动作行为的情状义变为表示评价判断的情态义,或者由句内的限制修饰语义转变为句间的关联衔接语义,副词的隐性移位则可在具体的概念潜势语义的基础上产生即时的浮现语义。不移动副词主要囿于形式或意义单一性的客观限制,而说话人识解方式的变化在主观上为副词的显性或隐性移动提供准允条件。(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语义解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南海仲裁案"实体裁决中,仲裁庭有关"岩礁"定义的裁决是该部分裁决的内容起点。仲裁庭在此部分并没有将"岩礁"的通常意义和自然意义作为解释的起点,而是对定义进行了"剪辑";在解释的逻辑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的规定遵循的是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但仲裁庭罔顾这一逻辑,相反,其遵循的是"特殊一般化"的逻辑;在解释的理据上,仲裁庭既"有意"忽略了《牛津英语词典》关于岩礁定义中最重要的第一句话,也曲解了国际法院的相关裁决。仲裁庭的解释实践,就是将岛屿岩礁化,岩礁去功能化,从而导致其所得出的"岩礁"定义明显不合理,结论也显得荒谬。中国有必要从自身利益出发,坚持自身实践,并在岛屿和岩礁的界定上更具体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义解释论文参考文献
[1].钱坤.从经验到话语:语义、语法和语用的认知统一解释[J].现代语文.2019
[2].宋杰.论“南海仲裁案”实体裁决中有关“岩礁”解释的语义起点、逻辑与理据问题[J].边界与海洋研究.2019
[3].寇鑫,袁毓林.违反复杂名词短语限制的语义条件及其语用解释[J].汉语学报.2019
[4].罗琼鹏.“多”在数量结构中的分布与语义解释——兼谈测量的机制[J].语言科学.2019
[5].颜中军.分枝量词的语义解释及其本体论承诺[J].逻辑学研究.2018
[6].秦盼泓.语义波理论对外语教师话语的解释力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
[7].冯予力.最大化操作在语义研究中的解释力——兼论其应用于汉语时的问题[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
[8].贾青.相干逻辑的叁种语义解释[J].逻辑学研究.2018
[9].王政勋.贿赂犯罪中“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法教义学分析——基于语义解释方法的考察[J].法学家.2018
[10].毛帅梅.认知语法视域下副词句法语义的分析与解释[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