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危险性评价论文_李凯,许冲,谭明,陈建波,李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危险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危险性,滑坡,评价,震级,文县,模型,和静。

地震危险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李凯,许冲,谭明,陈建波,李帅[1](2019)在《基于GIS和逻辑回归模型的2012年和静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6月30日发生于新疆和静县与新源县交界处的M_S6.6级地震触发了大量同震滑坡。作者基于震后1m分辨率的IKONOS遥感影像进行了滑坡解译,圈定了306处滑坡。这些滑坡规模相对较小,选择高程、烈度、山坡坡度、距断裂距离、斜坡曲率、山坡坡向、坡位、距公路距离、距水系距离、地层岩性10个因子作为地震滑坡的影响因子。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上将影响因子进行图层栅格化,应用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LR)对和静地震滑坡进行危险性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得出滑坡危险性评价分区图。用ROC曲线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训练样本集的AUC值为0.80,表明LR模型的精度较高。最后结论为震区区域滑坡防灾减灾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1)

盖海龙,杨丽萍,姚生海[2](2019)在《拟建都兰县诺木洪水库工程场地地震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拟建都兰县诺木洪水库工程场地近场区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条件的分析,对发育在场地周围1 km范围内的崩塌滑坡的特征进行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基于地震崩塌滑坡危险性指数H方法对发育在场地1 km范围内的6处崩塌滑坡在不同地震烈度(Ⅶ和Ⅷ)下进行了危险性程度评价,得到了6处(N_1-N_6)不稳定斜坡(崩塌和滑坡)的危险程度。在Ⅶ度地震烈度条件下,N_1、N_2、N_3、N_4及N_5的危险性程度为中等,N_6的危险性程度低;在Ⅷ度地震烈度条件下,N_1、N_2和N_5的危险性程度高,N_3、N_4和N_6的危险性程度为中等。研究结果将为水库建设的设计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高原地震》期刊2019年02期)

王涛,刘甲美[3](2019)在《全国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研究成为国际工程地质学界的前沿领域之一,国际同行探索了面向全球重大地震的滑坡编录和近实时同震滑坡分布快速评估,开展了欧洲大陆、意大利、伊朗、美国加州等强震地区的潜在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提升了内动力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识别科技水平。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境内构造和地震活动强烈,高烈度山区面积约占陆域国土面积(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涛,刘甲美[4](2019)在《呈“一带两周两脉”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近日获悉,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集成了十多年来地震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成果,本着“专题性、区域性、前瞻性、战略性、实用性、周期性”六项基本原则,组织编制了《全国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报告》(第一版)。我国构造和地震活动强烈,(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期刊2019-04-16)

昝军才,陈跟马,高永刚,贾增林,卢科[5](2018)在《基于地震CT探测的小庄矿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小庄煤矿40204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区域,并划分危险等级,采用PASAT-M型便携式微震探测系统对小庄煤矿40204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进行地震CT探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在探测期间40204工作面探测区域内的煤岩层总体处于弱冲击危险等级;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以及相邻采空区切眼附近"拐角"煤柱的影响是40204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升高的主要原因。根据探测结果有重点地开展煤层爆破卸压措施,提升了冲击地压防治效率与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期刊2018年11期)

孙艳萍,张苏平,陈文凯,周中红[6](2018)在《汶川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以武都区和文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IS技术详细研究汶川地震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和文县触发的滑坡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地震烈度、地形坡度、断层、高程、地层岩性的相关关系,采用基于GIS的加权信息量模型的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对研究区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进行学科分析。结果表明:极高危险区在高程上主要分布在集水高程区,高度危险区主要沿白水江、白龙江等主干河流两侧极高易发区的边界向两侧扩展,轻度和极轻度危险区面积占比较小,主要分布在低烈度、活动断裂不发育、人类活动微弱的高海拔地区,另外国道G215沿极高危险性区域分布明显;利用危险性等级分区结果统计人口公里格网数据,得到武都区和文县潜在影响人口,发现研究区约78万人将受到地震滑坡灾害的潜在影响。(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俞晔[7](2018)在《地震诱发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是造成边坡失稳的主要触发因素,本文以地震为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海南省地震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烈度对区域滑坡灾害的影响,对该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表明强烈地震诱发滑坡崩塌的数量,不仅仅取决于地震本身的影响,而且与发震地区的地质条件以及发震时的气象条件等各种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结果为地震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18期)

马思远[8](2018)在《基于Newmark模型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4月20日中国四川芦山Mw6.6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w7.9级地震是发生在龙门山构造带上的两次强烈地震。这两次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滑坡,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探索有效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对地震滑坡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Newmark方法分别对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开展了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的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果:(1)基于Newmark简易模型和两种统计分析模型(逻辑回归LR和支持向量机SVM)分别开展了芦山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在Newmark简易模型中,利用滑坡点密度(LND)、平均坡度(Mean-slope)、平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Mean-PGA),对区域岩性进行分组,得到临界加速度(ac)分布。结合ac分布与PGA分布得到Newmark位移分布结果。(2)在LR与SVM统计分析模型中,将7040个样本(4540个滑坡样本与随机选择的2500个不滑样本)随机分为5000个模型训练样本与2040个模型检验样本。在分析滑坡与影响因素关系的基础上,选择Newmark模型的中间产出数据临界加速度(ac)、地形起伏、PGA、河流距离作为芦山地震滑坡影响因子,应用逻辑回归模型(LR)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开展滑坡危险性评价。分别基于模型训练样本与检验样本,采用ROC曲线对这叁类评价结果进行模型成功率与预测率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两种结合了临界加速度(ac)数据的统计模型(LR和SVM)的结果相差不大,并且优于Newmark简易模型。(3)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分别开展了基于场地台站与全球台站的Newmark位移模型的地震滑坡危险性与失稳概率函数反演研究。根据研究区的地形数据和区域地质资料,获得了研究区的临界加速度(ac)分布。分别利用汶川地震动记录和全球地震动记录拟合得到的Newmark经验公式,结合汶川地震的PGA参数分布,获得了汶川地震滑坡位移分布图,并对两个模型的评估结果进行详细的定量化对比分析。(4)基于汶川地震滑坡详细编录图,分别建立了两个Newmark模型的汶川区域边坡失稳概率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模型的区域评估能力一致,绝大部分的滑坡分布在危险性指数较高的龙门山中央断裂两侧区域,尤其是位于上盘区域的彭灌杂岩体内部。基于两个Newmark模型建立的边坡失稳率函数曲线参数略有变化,这说明采用不同的位移模型所建立的滑坡失稳准则是不同的。本文通过Newmark简易模型分别对2013年芦山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开展了地震滑坡危险性研究。一方面,通过Newmark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找到了一个更为有效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为提高地震滑坡空间预测提供新的思路,也为地震区的滑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建立的汶川地震失稳概率函数可为后续的Newmark简易模型的区域地震滑坡应急评估和潜在地震诱发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期刊2018-06-01)

刘晓然,杨谆,王威[9](2018)在《基于可变模糊集的地震崩塌危险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地震崩塌危险性评价过程更具操作性,提出了可变模糊集评价方法。首先,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震地质、地层、气象水文等15项影响因子作为评价地震崩塌危险性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相应等级标准;其次,选取受汶川地震影响的映秀至耿达段公路两侧崩塌点为样本,将离差最大化方法引入权重计算过程中,利用指标实际数据离散性求得权重;最后,应用可变模糊集理论,通过改变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参数对地震崩塌危险性进行线性与非线性组合评价,并将均值作为最终评价结果,且通过与其他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可变模糊集方法在地震崩塌危险性评价中有更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廖武林,张丽芬,李井冈,廉超,孔宇阳[10](2017)在《弱震区弱活动断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以丹江断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评价弱震区弱活动断裂的最大潜在地震震级及其危险性是地震中长期预测和地震区划研究中较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借鉴闻学泽等[1]对中国大陆东部中-弱活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评估的思路,对丹江口核心水源区已发最大地震震级M_(max)与断层小区震级-频度参数at/b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综合at/b值与最大地震震级上限Mu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老河口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以及断裂活动性判断,丹江断裂的震级上限为MS6.0,并利用泊松模型方法评估了该断裂的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和发震概率。(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7年11期)

地震危险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拟建都兰县诺木洪水库工程场地近场区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条件的分析,对发育在场地周围1 km范围内的崩塌滑坡的特征进行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基于地震崩塌滑坡危险性指数H方法对发育在场地1 km范围内的6处崩塌滑坡在不同地震烈度(Ⅶ和Ⅷ)下进行了危险性程度评价,得到了6处(N_1-N_6)不稳定斜坡(崩塌和滑坡)的危险程度。在Ⅶ度地震烈度条件下,N_1、N_2、N_3、N_4及N_5的危险性程度为中等,N_6的危险性程度低;在Ⅷ度地震烈度条件下,N_1、N_2和N_5的危险性程度高,N_3、N_4和N_6的危险性程度为中等。研究结果将为水库建设的设计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危险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李凯,许冲,谭明,陈建波,李帅.基于GIS和逻辑回归模型的2012年和静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C].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盖海龙,杨丽萍,姚生海.拟建都兰县诺木洪水库工程场地地震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价[J].高原地震.2019

[3].王涛,刘甲美.全国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19

[4].王涛,刘甲美.呈“一带两周两脉”分布[N].中国矿业报.2019

[5].昝军才,陈跟马,高永刚,贾增林,卢科.基于地震CT探测的小庄矿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及防治[J].中国煤炭.2018

[6].孙艳萍,张苏平,陈文凯,周中红.汶川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以武都区和文县为例[J].地震工程学报.2018

[7].俞晔.地震诱发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分析[J].科技风.2018

[8].马思远.基于Newmark模型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8

[9].刘晓然,杨谆,王威.基于可变模糊集的地震崩塌危险性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

[10].廖武林,张丽芬,李井冈,廉超,孔宇阳.弱震区弱活动断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以丹江断裂为例[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7

论文知识图

汶川地震地表破裂迹线处的破坏目标区主要断裂地震危险性评价技...目标区主要断裂地震危险性评价结...福建省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福州盆地主要(隐伏)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区域大地构造分区图(据漳州市活断层...

标签:;  ;  ;  ;  ;  ;  ;  

地震危险性评价论文_李凯,许冲,谭明,陈建波,李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