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育性不稳定性论文_甘仪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不育性不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不稳定性,水稻,陆地棉,转基因,性状,上位,稳定性。

不育性不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甘仪梅[1](2008)在《单加氧酶转基因在棉花基因组中表达稳定性和转基因雄性不育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引种最为成功的外来物种。由于其种质资源匮乏,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很难培育出在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方面有突破性的新品种。采用转基因技术,将对植物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有促进或干扰作用的有关基因导入栽培的陆地棉基因组中,是培育棉花新品种和创造出棉花新的转基因雄性不育类型的一条有效途径。本实验室已经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法将来源于拟南芥的与生长素合成有关的单加氧酶(Mono)基因的叁种转化结构成功导入到棉花基因组中并从其转基因系群体中分离到了雄性不育植株。本研究将对目的基因mono基因和标记基因NPTⅡ在T_5代转基因系基因组中转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进行研究,鉴定其在转基因棉花基因组中的遗传稳定性,并对转mono基因诱发的棉花转基因雄性不育性进行了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本研究取得的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改良了常规的酸性酚-异硫氰酸胍-氯仿法,能够在2-3小时内快速地提取棉花嫩叶RNA。此外,还能提取棉花的各种花器官,包括花药、花冠、胚珠、花粉和纤维等的RNA。2、对25个转基因植株以标记基因NPTⅡ为探针进行RNA斑点杂交鉴定,阳性率为92%;对32个转基因植株以目的基因mono为探针进行RNA斑点杂交鉴定,阳性率为90.6%。显示了标记基因NPTⅡ和目的基因mono基因在高世代棉花转基因系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稳定性。通过Northern杂交进一步显示了标记基因NPTⅡ和目的基因mono基因在高世代棉花转基因系基因组中能够稳定转录,同样表明其具有很高的遗传稳定性。3、对转基因不育株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与转化受体品系4105比较,其形态特征明显改变,植株矮小且紧凑;花器小,开花后,花丝短小、稀疏而凌乱,柱头较长,花药小且少,部分花药不开裂散粉,无花粉粒。4、转基因不育株花粉粒经醋酸洋红染色显示无生活力,不育花粉粒皱瘪、无内含物、花粉粒小,不能被醋酸洋红染色,而可育对照花粉粒大、内含物充实、被染成红色。5、对半不育株、不育株的连续观察结果显示,53株半不育株都发生了较明显的育性逆转现象,17株不育株中有14株发生了较明显的育性逆转现象,另3株稳定。育性逆转都是由不育转为可育,大部分集中发生在8月3号到8月9号之间所开的花。根据华中农业大学农业气象室的气象资料显示,2007年7月5日平均温度为31.9℃,最高气温35.7℃,最低气温28.5℃,即在开花前28天,且开花前28天的前后3天,即7月3日至7月8日的平均温度为31.87℃。可能较高温度影响了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使不育株的育性恢复。6、转基因棉花雄性不育性主要表现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不正常,包括花粉母细胞不分裂退化、二分体阶段退化、四分体阶段退化、叁分体、多分体、无丝分裂、花粉母细胞不对称分裂、不同步分裂、落后染色体、畸形四分体、和大量微核等异常现象。(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周元昌,邱君志,潘润森,陈志伟,林荔辉[2](2003)在《水稻雄性不育系龙特浦A不育性不稳定性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龙特浦A (简称特A)的配合力好、异交率高 ,所配的组合杂种优势强、产量高 ,深受农民欢迎。但特A的不育性不稳定 ,所配杂种纯度低 ,应用潜力受到限制。经遗传改良育成了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持特A优良特性的T5 5A和T77A (简称TA)。本研究以特A (B)和TA (B)为材料 ,分析了特A不育性不稳定性的遗传。结果表明 ,特A不育性不稳定性主要受若干个主基因控制 ,其中T5 5A稳定的不育性对特A不稳定的不育性呈不完全显性 ,涉及 2对表现积加作用的基因 ;而T77A稳定的不育性对特A不稳定的不育性呈完全显性 ,涉及 2对表现重迭作用的基因。相对简单的遗传基础有利于对特A的遗传改良。(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03年04期)

何予卿,徐才国[3](2000)在《上位性对光敏核不育水稻不育性不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来源于农垦 5 8S的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 (OryzasativaL .)培矮 6 4S(长日低温下不育性稳定 )和 890 2S(长日低温下不育性不稳定 )及其F1、F2 群体为材料 ,通过长日低温和不同长日生态条件的 7种处理 ,并结合RFLP分子标记 ,研究了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育性不稳定性的遗传及其基因定位和基因互作对其育性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育性不稳定性表现为微效基因的作用 ,定位了 7个影响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不稳定的数量性状位点 (QTL) ,即L2、L3a、L3b、L5、L6、L7和L10 ,它们分别位于水稻连锁图谱的第 2、3、5、6、7和 10染色体上。证实了上位性真实存在于光敏核不育水稻中并影响其育性稳定性。基因互作类型表现以加性与加性互作和加性与显性互作为主 ,同一互作对表现多种互作类型并存。互作所解释的遗传变异处于 2 .0 4%~ 11.94%之间 ,不同处理之间有较好的重复性。(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00年10期)

林生,杨振玉,齐德权[4](1987)在《BT秀岭A不育性的稳定性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生产上应用的秀岭A中可育株有逐代增多的趋势,有的可育株率高达20~30%,严重影响杂种优势的发挥。正确查明秀岭A可育株的遗传类型、花粉败育形态和育性变化特点,以采取相应的防杂保纯措施,保持和提高秀岭A的纯度。 一、秀岭A可育株育性和定与花粉育性特(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1987年03期)

不育性不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龙特浦A (简称特A)的配合力好、异交率高 ,所配的组合杂种优势强、产量高 ,深受农民欢迎。但特A的不育性不稳定 ,所配杂种纯度低 ,应用潜力受到限制。经遗传改良育成了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持特A优良特性的T5 5A和T77A (简称TA)。本研究以特A (B)和TA (B)为材料 ,分析了特A不育性不稳定性的遗传。结果表明 ,特A不育性不稳定性主要受若干个主基因控制 ,其中T5 5A稳定的不育性对特A不稳定的不育性呈不完全显性 ,涉及 2对表现积加作用的基因 ;而T77A稳定的不育性对特A不稳定的不育性呈完全显性 ,涉及 2对表现重迭作用的基因。相对简单的遗传基础有利于对特A的遗传改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育性不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甘仪梅.单加氧酶转基因在棉花基因组中表达稳定性和转基因雄性不育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2].周元昌,邱君志,潘润森,陈志伟,林荔辉.水稻雄性不育系龙特浦A不育性不稳定性的遗传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03

[3].何予卿,徐才国.上位性对光敏核不育水稻不育性不稳定性的影响[J].植物学报.2000

[4].林生,杨振玉,齐德权.BT秀岭A不育性的稳定性分析研究[J].杂交水稻.1987

论文知识图

长日低温条件下(>14.5 h,24℃)花粉育性...培矮64S和8902S的F2群体分子标记连锁遗...F1A及其亲本的花粉黑染率的频率分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附】 2003年新疆获...1 19302 不育系(左)和保持系(右)的花器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及恢复系叁系...

标签:;  ;  ;  ;  ;  ;  ;  

不育性不稳定性论文_甘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