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悬浮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菱镁矿,精矿,磁选,砖坯,赤铁矿,损失率,晶粒。
悬浮态论文文献综述
王俊杰,付冬冬,汪澜[1](2019)在《高温悬浮态下硫铁矿的氧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硫铁矿的高温氧化是引起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SO2的主要原因。采用一维炉开展了高温悬浮态下硫铁矿氧化的实验研究,并对氧化产物做了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烧失量检测。XRD分析表明,FeS2在300℃时尚未发生氧化反应,从400℃开始出现Fe2O3的衍射峰,且随着温度升高,FeS2的衍射峰强度逐步减弱,Fe2O3衍射峰强度逐步增强。在400~800℃时,FeS2的氧化产物仅为Fe2O3。基于烧失量的计算表明,在10 s反应时间内,FeS2在300℃几乎没有发生氧化,这和XRD检测结果一致。在400℃和600℃时FeS2氧化率分别达到了50%和85%,800℃时达到了92%。将上述结果应用于水泥生产过程,表明在C1~C4预热器中,约64%的FeS2发生了氧化。(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芦东,李瑞冰,张廷安[2](2019)在《悬浮态轻烧脱硫铝精矿溶出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硫铝土矿难处理的问题,本文对原矿和轻烧铝精矿进行了溶出实验.研究了不同矿石粒度、不同苛性碱浓度、不同溶出温度对磨制后两种矿石溶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烧铝精矿经过磨制后其溶出赤泥A/S和N/S都明显降低,溶出温度及母液苛性碱浓度对磨制后的轻烧铝精矿的溶出性能影响不大.适宜的轻烧铝精矿磨制粒度为全部通过150μm筛,适宜的溶出温度为260~265℃,适宜的母液苛性碱质量浓度为235~245 g/L.(本文来源于《材料与冶金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胡达理,李智义,邓晓舟,彭亮[3](2018)在《水网藻对不同粒径悬浮态镉的去除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田系统对灌溉水中悬浮态镉的吸附是农田灌溉水中重金属净化的主要过程。从稻田结皮中采集水网藻,研究其对不同粒径高岭土载镉悬浊液的去除动力学过程,并结合重金属的分布形态分析,探讨结皮对不同粒径悬浮态镉的去除机制。结果显示:水网藻对离子态镉的富集作用强于胶体态镉,而对胶体态镉的富集量与胶体的粒径呈负相关。可见,进入水体中悬浮物与重金属结合后,能降低其被藻类俘获概率,增加其迁移能力,导致其污染距离增加。(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时代[4](2018)在《气固旋流场中颗粒悬浮态自转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废催化剂的不清洁排放给生态环境及生物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废催化剂的净化与回收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叁维旋流湍流场中颗粒的运动特性研究着手,利用数值模拟预测了 Stairmand HE旋流结构中不同工况下颗粒的转动特性,通过高速摄像测试,发现并验证了旋流场中颗粒的悬浮态高速自转,提出采用旋流器结构和湍流雷诺数调控颗粒自转速率,利用旋流锥角及加料总量调控颗粒悬浮时间,并将其应用在废催化剂的深度脱油过程中。结果显示,在35 m3/h的入口气量以下,500 μm催化剂颗粒具有14000rad/s以上的自转速度,是同工况下公转速度的80倍以上;颗粒自转转速及悬浮周期随入口气量及旋流锥角增大而上升;通过延长悬浮态旋流时间,多孔催化剂表层残油在周期性耦合离心力作用下得到有效脱除;100 s内含油多孔催化剂的残油率在18°旋流场内可由36.17%降至5%以下。该发现对指导气固环境下废催化剂的非热分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5-10)
余建文,韩跃新,李艳军,高鹏[5](2018)在《鞍山式赤铁矿预选粗精矿悬浮态磁化焙烧—磁选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实验室间歇式悬浮态反应炉作为磁化焙烧装置,以高纯N2和H2的混合气体作为还原气体,考察450~700℃下某鞍山式赤铁矿预选粗精矿磁化焙烧—磁选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气体流量为8 m3/h、反应温度为650℃、H2体积分数为40%及物料循环3次的条件下,焙烧物料经磁场强度80 k A/m的戴维斯磁选管分选后,可获得Fe质量分数为65.46%、回收率88.10%的优质铁精矿。(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卢仁红[6](2018)在《高温悬浮态下石灰石与菱镁矿热分解特性比较及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悬浮态高温炉,对比研究了菱镁矿及石灰石的热分解特性,探讨了其热解模型及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低温段(650~750℃)时,菱镁矿比石灰石易分解,达到一定高温后其分解速率相差不大;菱镁矿、石灰石在悬浮态下的热解机理均符合收缩核模型,其活化能分别为50 kJ/mol、79 kJ/mol;随着菱镁矿粒度的增大,其分解速率趋缓,分解表观活化能增大。(本文来源于《水泥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张楠[7](2018)在《新型干法悬浮态造粒颗粒粘结机制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建筑陶瓷的生产和出口大国,陶瓷工业的节能减排对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陶瓷墙地砖的坯体粉料制备是陶瓷生产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陶瓷企业大多采用喷雾干燥法,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坯体粉料颗粒质量优良,但工艺过程存在需水量大,能耗高,排放污染物等缺点,因此本论文研究了一种具有节能减排优势的新型干法悬浮态造粒技术。在前期研究中,以新型干法悬浮态造粒工艺进行了制备实验和优化实验,制备出满足工业需求的陶瓷颗粒,大致对制备原理进行了分析,但是对造粒的分析仅仅依靠了观察法和制备结果的推理,本文结合优化实验,对新型干法悬浮态造粒制备工艺中的颗粒粘结进行了模拟研究,优化了以收料率为指标的两种参数,揭示了颗粒在设备中的碰撞和粘结的成粒过程,为以后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具体研究如下:首先,对新型悬浮态干法造粒工艺进行了优化实验。实验中以聚四氟乙烯作为增湿设备的内壁材料,减少了粘壁现象,从而提高收料率;以增湿腔截面风速、给料速率、雾化水中的粘结剂含量为工艺变量,依据前期实验,各选取叁组因素值,进行正交实验;对造粒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增湿腔截面风速为3.6m/s、给料速率为3.1m/s、雾化水中的CMC粘结剂含量为1%的条件下,粉料含水率可达到5%以上,成粒率在70%以上,收料率在60%以上,为实验中的最佳参数组合,造出的颗粒性能相对优于其他参数组合,且满足工业要求。其次,依据气固两相流中的颗粒粘结理论,以优化实验的研究数据为基础,结合合理的假设条件,应用MATLAB软件,对连续相用欧拉法描述流体,对颗粒相用拉格朗日法描述,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描述颗粒在气固两相流动中的运动与粘接行为,揭示了颗粒在设备中从开始运动到相互粘结的过程。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反复优化模型,得到了以PTFE为增湿腔壁面材料、粘结剂含量为1%的条件下,收料率与增湿腔截面风速和给料速率影响下的关系。经检验,模型所得的收料率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根据模型得出,模拟的收料率随着增湿腔截面风速的增加而增加,且逐渐趋于平缓;模拟的收料率随着给料速率的增加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模拟收料率的计算需要增加与模拟颗粒数相关的函数;所得最终函数显示,在增湿腔截面风速为6.3m/s,给料速率为6.7kg/min时,收料率能够达到理论上的最佳。(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张楠,郑伍魁,丁松雄,李辉[8](2018)在《悬浮态干法造粒工艺制备陶瓷墙地砖坯体粉料的工艺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新型悬浮态干法造粒工艺的工艺参数研究,通过改变悬浮态干法造粒工艺的增湿腔内壁材料、雾化水中粘结剂含量、给料速率和增湿腔截面风速四种参数,以所制备陶瓷砖坯体粉料的收料率、含水率和成粒率为指标,研究不同参数对陶瓷砖坯体粉料生产的影响,用优选出的参数组合,与湿法造粒工艺及优化前的颗粒质量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增湿腔内壁材料对所制备颗粒的收料率和成粒率影响很大,使用聚四氟乙烯作为增湿腔内壁材料制备效果明显好于有机玻璃,粘结剂含量在1%左右时粉料与雾化液滴接触结合的情况为最佳;随着给料速率的增加,收料率随之增大,但是实验结果的含水率及成粒率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3.1 kg/min时出现最大值;随着增湿腔截面风速的提高,颗粒成粒率和含水率降低,而收料率增加。以优化后参数方案制备的坯体粉料颗粒质量上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颗粒流动性更好,与湿法工艺接近。(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8年03期)
陈延信,刘沛雨,赵博,刘喜军[9](2017)在《高硅铝土矿悬浮态焙烧矿碱浸脱硅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悬浮态焙烧装置焙烧高硅铝土矿,对焙烧矿进行常压碱浸预脱硅实验,探讨了碱浸条件各单因素对悬浮态焙烧矿碱浸预脱硅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各因素在碱浸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得到优化的碱浸脱硅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悬浮态焙烧-碱浸脱硅对高硅铝土矿铝硅比(A/S)的提高非常显着,悬浮态焙烧矿在常压、低温、低碱条件下实现较高的脱硅率和较低的氧化铝损失率,碱液浓度、碱浸温度以及液固比是影响脱硅率的主要因素;对于Al_2O_3占63.45%、A/S为4.50的悬浮态焙烧矿,在碱浸温度100℃、碱浸时间120min、碱液浓度ρ(Na_2O_k)=125g/L、液固比L/S=10和搅拌速度为15r/min的碱浸条件下,脱硅率达到64.95%,氧化铝的损失率2.2%,脱硅精矿A/S达到13,对氧化铝工业的高效生产具有较大的促进意义。(本文来源于《轻金属》期刊2017年11期)
彭强,郭玉香,曲殿利,宋阳,姚焯[10](2017)在《悬浮态煅烧菱镁矿制备高活性轻烧氧化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悬浮态煅烧菱镁矿制备高活性轻烧氧化镁的可行性,将粒度<74μm的菱镁矿粉放置于实验室自行研制的小型模拟悬浮态煅烧装置内煅烧,在温度分别为650、750、850和950℃,保温时间分别为30、60、180和300 s的条件下对菱镁矿进行快速煅烧而制备轻烧氧化镁,采用XRD、SEM分析煅烧产物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根据Scherrer公式计算MgO晶粒的尺寸,通过柠檬酸显色法分析MgO活性。结果表明:采用悬浮态煅烧菱镁矿可在短时间内制备出高活性轻烧氧化镁;煅烧温度为850℃、保温时间为180 s时制备出的MgO活性最高,其活性指数为3.33,柠檬酸显色时间为30 s。(本文来源于《耐火材料》期刊2017年04期)
悬浮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高硫铝土矿难处理的问题,本文对原矿和轻烧铝精矿进行了溶出实验.研究了不同矿石粒度、不同苛性碱浓度、不同溶出温度对磨制后两种矿石溶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烧铝精矿经过磨制后其溶出赤泥A/S和N/S都明显降低,溶出温度及母液苛性碱浓度对磨制后的轻烧铝精矿的溶出性能影响不大.适宜的轻烧铝精矿磨制粒度为全部通过150μm筛,适宜的溶出温度为260~265℃,适宜的母液苛性碱质量浓度为235~245 g/L.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悬浮态论文参考文献
[1].王俊杰,付冬冬,汪澜.高温悬浮态下硫铁矿的氧化特性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9
[2].芦东,李瑞冰,张廷安.悬浮态轻烧脱硫铝精矿溶出性能的研究[J].材料与冶金学报.2019
[3].胡达理,李智义,邓晓舟,彭亮.水网藻对不同粒径悬浮态镉的去除机制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8
[4].时代.气固旋流场中颗粒悬浮态自转研究及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8
[5].余建文,韩跃新,李艳军,高鹏.鞍山式赤铁矿预选粗精矿悬浮态磁化焙烧—磁选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卢仁红.高温悬浮态下石灰石与菱镁矿热分解特性比较及动力学研究[J].水泥工程.2018
[7].张楠.新型干法悬浮态造粒颗粒粘结机制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8].张楠,郑伍魁,丁松雄,李辉.悬浮态干法造粒工艺制备陶瓷墙地砖坯体粉料的工艺参数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8
[9].陈延信,刘沛雨,赵博,刘喜军.高硅铝土矿悬浮态焙烧矿碱浸脱硅试验[J].轻金属.2017
[10].彭强,郭玉香,曲殿利,宋阳,姚焯.悬浮态煅烧菱镁矿制备高活性轻烧氧化镁[J].耐火材料.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