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化学论文_王蓉,孔丹丹,杨世海,杨美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电化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化学,传感器,生物,活体,乳腺癌,成本,毒素。

生物电化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蓉,孔丹丹,杨世海,杨美华[1](2019)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技术在重金属快速检测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与灵敏度,较低的成本与易于携带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中重金属的实时监测。介绍了4类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医药及临床样本等方面的应用情况,以期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11期)

王春燕,蒋晓青,周泊[2](2019)在《基于Cu-TPA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对苯二甲酸铜(Cu-TPA)能产生强的电化学信号设计了一种灵敏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并将其用于测定黄曲霉毒素B1(AFB1).信号探针中的Cu-TPA含有可产生电化学信号的Cu(Ⅱ),当加入一定量的AFB1后,AFB1与探针中特定的适配体结合,使信号探针脱落,电化学信号降低.根据电化学信号值的变化实现了对AFB1的检测.在最佳条件下,该传感器的检出限为4. 2×10-6ng/m L(S/N=3),线性范围为10-5~10 ng/m L.将该传感器用于啤酒中AFB1的检测,回收率为95%~106%.(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边孟孟,张云,袁亚利[3](2019)在《基于微流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综述介绍了基于微流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在最近几年研究进展及其相关的应用。微流控技术具有高灵敏、高通量、集成度高、低试剂消耗等特点,在分析化学领域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利用电化学检测的优势,各种微流控生物传感平台相继开发出来,应用于生命科学、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现已有多个较成功的商业化案例,应用即时检测(Point of Care Test,POCT)的芯片传感和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LOC)等技术,本文也对此进行了初步的介绍。(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梦鹤,明德松[4](2019)在《5种检测核酸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卫生经济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基于金电极、玻碳电极、碳糊电极、丝网印刷电极和ITO玻璃电极(5种工作电极)可检测核酸的5种检测系统的经济效果。方法以完成单次检测的成本作为经济学分析的成本,以约登指数代表效果进行成本-效果分析(CEA),同时应用成本-效用分析(CUA)、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对相应检测系统进行经济学分析。结果基于金电极、玻碳电极、碳糊电极、丝网印刷电极和ITO玻璃电极的5种检测系统的成本分别是3.70元/支、4.20元/支、5.25元/支、33.98元/支和5.01元/支,5种检测方法的约登指数均为1。5种检测系统的C/E分别是3.70、4.20、5.25、33.98和5.01;C/U分别是6.61、6.89、9.91、62.93和9.45。应用金电极的检测系统的C'/E和C'/U均最小(2.96、5.29)。使用玻碳电极的系统相对使用金电极的系统而言,△C>0、△E_0>0;而使用碳糊电极、丝网印刷电极、ITO玻璃电极的系统时,其△C>0、△E_0<0。结论从CEA和CUA角度看,使用金电极的检测核酸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系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果。敏感性分析证明了CEA和CUA结果的可靠性。经ICER可知,临床上使用金电极的系统或玻碳电极的系统均可供考虑,选择何种系统由使用者的意愿决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徐钰茜,华琮歆,徐小朋,张丽彬,沈锦优[5](2019)在《对硝基苯酚生物电化学还原过程及优势菌群生物群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向阴极室投加接种污泥构建阴极功能型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并用其强化降解对硝基苯酚(PNP),考察了MFC运行过程中电极液pH、电导率和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使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考察了各环境因子与MFC输出电压的相关关系,并对阴极生物膜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其菌群结构。结果表明,MFC输出电压与阳极室、阴极室pH均呈极显着相关关系,电极液pH为6时MFC对PNP的降解性能较优,PNP降解率为100.0%,还原降解中间产物对氨基苯酚(PAP)生成率为32.5%±2.5%,而pH为4时PNP降解率为80.1%±4.1%,PAP生成率为13.3%±2.2%;外接电阻为100Ω时,MFC对PNP降解性能优于外接电阻50、200Ω时。阴极优势菌群中,懒杆菌科(Ignavibacteriaceae)推动了系统电子的传递,而嗜氢菌目(Hydrogenophilales)、伯克霍尔德氏菌目(Burkholderiales)具有辅助还原降解PNP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9年10期)

邱志伟,接贵芬[6](2019)在《基于二茂铁功能化的石墨烯免标记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核酸扩增技术实现对弧菌dsDNA的灵敏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使用二茂铁(Fc)功能化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材料及核酸扩增技术构建了一个免标记且简易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对食源性弧菌的高灵敏度地检测。探索了最佳的实验体条件,在最佳条件下,二茂铁的峰电流信号的改变与目标物的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0~(-22)~10~(-15) mol·L~(-1),检测限为4.6×10~(-23) mol·L~(-1),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分析和临床诊断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健行,田梦,舒桐,苏磊,刘国东[7](2019)在《检测β淀粉样肽不同构象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近似呈现指数式增高,因此受到广泛关注。遏制阿尔茨海默症在人群中的蔓延,当前有效的方法是预防和早期诊断。目前,β淀粉样肽是研究最广且公认的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近年来,电化学生物传感方法由于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和对β淀粉样肽不同构象的信号响应快等优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β淀粉样肽的生物识别单元的角度评述了近五年β淀粉样肽单体、低聚物和纤维检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魏欢,吴菲,于萍,毛兰群[8](2019)在《活体电化学生物传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物质参与脑内信息传递以及与脑神经相关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因此,脑神经化学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电化学分析方法能够实现脑内重要神经分子的活体原位和活体在线分析,因而在脑神经生理病理过程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利用酶、核酸适配体等生物识别元件,合理设计电极/溶液传感界面,进而研制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将为脑化学的活体分析提供重要的途径。本文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脑化学活体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林启凰,林聪炜,叶廷秀,张岗,陈丹[9](2019)在《新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乳腺癌转移基因的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每年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升高,其中乳腺癌转移是乳腺癌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新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易于操作、准确性好等诸多优点,能够较好地应用于临床上常规检查难以发现的乳腺癌早期转移标志基因及序列的检测,为下一步乳腺癌病人实际样品的检测奠定坚实的实验基础,从而有效降低了乳腺癌死亡率,并且改善乳腺癌患者生存。因此研究一种新型的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能够快速、灵敏并准确的检测出乳腺癌转移标志基因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9期)

张莉蕴,王延新,王玉可,欧亚红,彭大鹏[10](2019)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中生长所产生的代谢产物,这些低分子质量化合物既是天然存在的,同时也是无法避免的。真菌通过两种途径进入食物链,一方面可以直接从受真菌毒素污染的植物性食品成分进入食物链;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食物中产毒真菌生长的间接污染进入食物链。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成熟的玉米、谷物、大豆、高粱、花生和饲料作物中。食用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或饲料会对人和动物造成急性或慢性毒性。真菌毒素除了有直接食用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饲料造成的不良影响外,还有因为摄入动物源性食品,如肉类、牛奶或鸡蛋,含有真菌毒素的残留物或代谢物而引起的公众健康问题。目前虽然已经鉴定出超过400种真菌毒素,但食物中广泛存在的6种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呕吐毒素及T-2毒素,已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持续的食品安全问题。该论文总结了6种真菌毒素的毒性,重点分析了近年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这几种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总结分析去展望其在真菌毒素检测方面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9期)

生物电化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对苯二甲酸铜(Cu-TPA)能产生强的电化学信号设计了一种灵敏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并将其用于测定黄曲霉毒素B1(AFB1).信号探针中的Cu-TPA含有可产生电化学信号的Cu(Ⅱ),当加入一定量的AFB1后,AFB1与探针中特定的适配体结合,使信号探针脱落,电化学信号降低.根据电化学信号值的变化实现了对AFB1的检测.在最佳条件下,该传感器的检出限为4. 2×10-6ng/m L(S/N=3),线性范围为10-5~10 ng/m L.将该传感器用于啤酒中AFB1的检测,回收率为95%~10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电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蓉,孔丹丹,杨世海,杨美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技术在重金属快速检测领域中的研究进展[J].分析试验室.2019

[2].王春燕,蒋晓青,周泊.基于Cu-TPA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3].边孟孟,张云,袁亚利.基于微流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研究进展[J].分析科学学报.2019

[4].王梦鹤,明德松.5种检测核酸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卫生经济学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

[5].徐钰茜,华琮歆,徐小朋,张丽彬,沈锦优.对硝基苯酚生物电化学还原过程及优势菌群生物群落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

[6].邱志伟,接贵芬.基于二茂铁功能化的石墨烯免标记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核酸扩增技术实现对弧菌dsDNA的灵敏检测[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王健行,田梦,舒桐,苏磊,刘国东.检测β淀粉样肽不同构象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9

[8].魏欢,吴菲,于萍,毛兰群.活体电化学生物传感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9

[9].林启凰,林聪炜,叶廷秀,张岗,陈丹.新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乳腺癌转移基因的研究及应用[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10].张莉蕴,王延新,王玉可,欧亚红,彭大鹏.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9

论文知识图

基于适配子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检测...基于纳米金信号放大效应的DNAyzme一...构建的基于基于PEDOT(A)及其羟甲基...研究方案示意图第叁代酶类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工作原...半导体量子点独特的光学效应、多功能...

标签:;  ;  ;  ;  ;  ;  ;  

生物电化学论文_王蓉,孔丹丹,杨世海,杨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