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现代化论文-施鹏

中国政治现代化论文-施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政治文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思考

中国政治现代化论文文献综述

施鹏[1](2019)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面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挑战,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总目标的全面深化改革正加紧攻坚克难。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实现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政治文化建设,能够进一步巩固深化改革成效,提升政治现代化水平。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既具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准,也拥有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在体系文化中呈现出制度完善、法治权威、公正平等的特征,在过程文化中表现出多元参与、秩序稳定、网络协作的特质,在政策文化中体现出人民主权、权利本位的特性。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下的政治文化建设,既要把握应然要求,也要关注历史与当下的实然关切。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经历了重大挫折。政治文化建设大致经历了叁个阶段:1949年至1966年,政治文化建设冲破了历史惯性所导致的种种影响,进行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文化改造和重构;1966年至1976年,政治文化建设进入了曲折发展的十年,经历了高涨的政治热情和失序的社会环境;1976年至今,政治文化建设重新回到了理性主义的正轨,在改革开放中迎来了新的发展。着眼当下,当前政治文化发展特色鲜明,成果显着,并呈现出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交织、传统性与现代性并存、一元主导与多元参与混合的现状。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主流政治文化弱化、亚文化参差不齐;传统性消极影响、现代性不鲜明;建设主体单一,参与随意混乱的挑战。在应然与实然的双重背景下,国家治理现代化下的政治文化建设要立足体系文化、过程文化和政策文化叁个层次。在体系文化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民主观念与制度建设、完善法治的多维建设和发展、涵养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在过程文化中,拓展政治社会化途径、培育合格的现代公民;在政策文化中,坚持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完善政策产品的供给、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本文来源于《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期刊2019-06-01)

朱婷,马子贤[2](2019)在《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目标初探——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当代中国政治文化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想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浪潮下探究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构建目标,必须先要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梳理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构建目标形成一个合理定位即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应该是民主政治文化、法治政治文化、公民政治文化有机统一的复合型政治文化。只有形成这种适应中国国情的叁位一体的复合型文化才能使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获得延续生命力,并跟得上国家治理现代化伟大实践的步伐,进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如火如荼地进行。(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15期)

崔桂田,刘玉娣[3](2019)在《新时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规律诠释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回应了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经济新常态国内情势、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社情民意、"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交织的党内生态等重大时代问题;它是由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定向、以中国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导向、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引擎"、以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为核心、以协商民主和全面依法治国为基本方式、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政治保障等核心要素构成的科学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南。(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栗娟[4](2018)在《党内民主: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前提和保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党内民主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党内民主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构建一套坚实的制度保障、营造一种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提供一种先进的文化支撑,由内到外,由软到硬的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建立全方位堡垒,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18年09期)

刘红丹[5](2018)在《论中国政治管理现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管理是围绕国家政权的活动,政治管理现代化是走向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通过论述政治管理的历史发展和阐述政治管理现代化的本质,来强调政治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性,从而把握政治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定位。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政治管理,继承并发展政治管理现代化是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所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智启雄安——第四届雄安新区建设公共政策智库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07-28)

卢群[6](2018)在《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视野下的清末新政》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新政为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打下了发展的基础,确立了具有资本主义特色的有限君权制和叁权分立原则,国家政治开始向法治化迈进;促使政治机构趋于分化和专门化,政治功能日趋扩大;加深了社会动员与社会流动的程度,加速了中国政治社会化的进程。(本文来源于《教师》期刊2018年17期)

吴忠民,贾双跃[7](2018)在《中国政治精英优势与现代化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表明,相比较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中国政治精英对现代化建设具有一些独特的推动优势。这些优势如果使用得当,便会有力地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这些优势包括:务实的精神,关键时期超强的反思勇气和纠错能力,重视学习的传统,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政治精英这些优势的发挥需要具有一些前提性的必要条件,包括:以社会公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现代化建设的规律,规范公共权力。(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燕继荣[8](2017)在《从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政治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政治发展要向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亦即完成主权、治权、民权叁方面统一性整合的任务。国家认同除了制度上设计一个更包容的框架,要把国家目标建立在基本人性需要的基础上。要围绕国家统一性与均等化进行体制创新,改变属地化管理和权益差异。政府应是有限的适度规模的强政府,加强中央权力跨地域之上的协调性,代表制度供给和制度执行。同时充分用好市场和社会这两只手,培养有序的社会自治;要让体制更具有开放性,把代表民意的正式制度激活。(本文来源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邓莉[9](2017)在《公共性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化是始于西方社会的世界性潮流,政治现代化则是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西方政治现代化与公共性紧密相关,西方国家对自身政治理念与制度安排的反思与调整更是始终与如何保证国家公共性这一难题联系在一起。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与现实,中国的现代化既要体现现代化的某些一般原则,又必然具有中国特色。在公共性的视野下,当代中国政治的进一步现代化需要特别强调边界意识的树立、公共领域的构建、公共人的培养等叁个方面。(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7年03期)

邱实[10](2017)在《中国政治治理现代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共十八届叁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其中政治治理又是整个国家治理的首要方面。在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政治统治占据了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但政治统治并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性和合法性,更多的是基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合理性而存在的。近代以来,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政治管理的产生,尤其在民主化的趋势下,政治统治在世界范围内逐步被政治管理所取代。但是,资本主义民主条件下的政治管理在本质上和政治统治一样,依然具有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性质,所以其“统治”的属性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现代治理理念兴起之后,治理理念开始由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发展,并发展出了具有现代性质的政治治理理念。但是政治治理理念也具有不同的属性,社会主义政治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决定的,其本质是以人民利益至上和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的。中国政治治理现代化本质上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政治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核心,现代化政府为主体,社会与公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政治治理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是一个多维度的治理过程,根据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可以分类划分为政治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文化治理和生态治理,其中政治治理是国家治理最为基础和关键的部分。政治治理与政治治理现代化是一个长期发展而来的概念,在不同的政治政治语境和政治体制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涵义。中国的政治治理现代化发展历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从近代开始,就有仁人志士希望通过建立现代化的政治制度来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国内外的政治与经济形势,中国共产党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而以此为基础设计了相应的政治治理思想体系和制度体系,奠定了我国政治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框架。但是在高度集中的政治治理体系下,出现了政治运动频繁、人治色彩浓重和管控过度等现象,同时忽视了市场的基本作用,且很多制度也并不具有现代化特征。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政治治理体系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上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政治治理的思想体系与制度体系,全面推进中国政治治理现代化的发展。中国政治治理现代化的建设以分析政治治理的艰难性和目前存在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归纳总结,针对较为突出的如文化社会思潮与意识形态多元化、社会结构与层级的失衡、政治治理顶层设计不完善等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形成政治治理现代化构建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建构政治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理念。政治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理念构建要充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并以此为原则,完善政治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明确政治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意蕴为基础,结合中国政治发展的实际,以民主理念与法治精神为主要内容,实现符合现代政治发展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打造具有现代性价值定位的思想体系。中国政治治理现代化的逻辑主线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以政府为主体,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本原则,并以此建构相应的协商民主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辅助体系。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必然是政治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推动力量。中国政治治理现代化的建设首先要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现代化,通过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时代适应性,在执政理念方面加强执政基础与执政资源的维护,建立科学的执政机制,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在执政方式方面,要变革现有的执政格局,使其更加的灵活化。同时提升执政的合法性,优化党政关系,明确依法执政理念,调整党群关系,最终完善决策机制,充分实现政治治理现代化核心的现代化。其次,政府治理现代化是指通过现代化的治理理念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模式,明确现代化的政府行政目标与方式。政府治理现代化主要通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强政府——大社会”的政府治理结构,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体制合作”的治理模式,实现精简高效的“治理型”现代化政府的构建。通过政府治理现代化理念的拓展与总结,充分发挥政府在政治治理现代化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强化社会团体、组织与公民个人的参与程度,在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升的前提下,实现多维度的公共事务“共治”。政治治理现代化的建设除了保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和政府主体角色的建设,还需要实现相关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建设。最后,通过协商民主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政治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加强协商民主制度的建设,在原有协商民主制度的基础上,搭建全新的现代化原则,建立符合中国现代化政治治理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同时,引入社会治理的理念与实践,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与社会组织培育机制,推进网络社会治理,使社会发挥相应的辅助性功能作用,推动政治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个艰辛而辉煌的过程。一方面党和国家面临巨大的执政与治理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政治治理现代化的推进既可以保证国家建设的完善,又可以推动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要用发展、联系和全面的眼光来看待,政治治理现代化作为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必然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和完善的政治课题,也是一个能够历经讨论而弥久永新的社会话题。(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2-26)

中国政治现代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设当代中国政治文化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想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浪潮下探究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构建目标,必须先要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梳理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构建目标形成一个合理定位即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应该是民主政治文化、法治政治文化、公民政治文化有机统一的复合型政治文化。只有形成这种适应中国国情的叁位一体的复合型文化才能使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获得延续生命力,并跟得上国家治理现代化伟大实践的步伐,进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如火如荼地进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政治现代化论文参考文献

[1].施鹏.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9

[2].朱婷,马子贤.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目标初探——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19

[3].崔桂田,刘玉娣.新时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规律诠释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张栗娟.党内民主: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前提和保证[J].世纪桥.2018

[5].刘红丹.论中国政治管理现代化[C].智启雄安——第四届雄安新区建设公共政策智库论坛论文集.2018

[6].卢群.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视野下的清末新政[J].教师.2018

[7].吴忠民,贾双跃.中国政治精英优势与现代化建设[J].人文杂志.2018

[8].燕继荣.从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政治发展[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

[9].邓莉.公共性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J].江汉论坛.2017

[10].邱实.中国政治治理现代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标签:;  ;  ;  ;  

中国政治现代化论文-施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