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活动节律论文_赵国春

火山活动节律论文_赵国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火山活动节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节律,火山,燕山,作用,地区,论文,岩相。

火山活动节律论文文献综述

赵国春[1](2002)在《燕辽地区燕山期火山活动节律与造山—深部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燕辽地区素有地质“摇篮”之称,自翁文灏在70余年前提出Yenshan Movement(燕山运动)以来,它以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复杂的构造特征、组成及其演化过程,特别是该地区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了大规模、多幕式构造—岩浆活动,更引起世界地学界的极大关注。通过多次幕式火山喷发-构造变形-盆地充填-地壳隆升事件序列的厘定,从火山活动节律特征、火成岩构造组合类型、时空分布及其演化和构造变形的历史记录,利用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等方法,反演深部过程与浅部响应等来阐明造山过程,建立与不同级别岩浆活动节律对应的壳幔动力学系统,追索壳幔深部过程,已成为当今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在岩浆活动节律与深部壳幔过程的关系研究方面,才刚刚开始,本项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开始的。燕辽地区位于中国东部北东向展布的西太平洋构造域与近东西向分布的古亚洲构造域交叉复合部位。为了揭示该区燕山期火山岩火山活动的时空分布与演化特征,探讨与深部壳幔过程的关系,选择了燕山期火山岩地层发育比典型的北京西山、内蒙多伦、冀北和部分辽西等地区,系统的测制了燕山期火山岩重点地层剖面,通过野外大量的详细观察,从建立最小的火山喷发单元开始,逐步地建立火山活动节律的级别,结合区域地层对比,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燕山期火山活动节律及其级序。在此基础上,通过火山岩石学、矿物学、火山地质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质学的综合研究,探讨了燕辽地区燕山期火山活动节律与造山—深部。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1、系统地提出了火山活动节律划分的原则和方法。把火山活动节律划分为五个级别,即巨旋回(gigantic-cycle)、大旋回(megas-cycle)、旋回(sub-cycle)、小旋回(micro-cycle)、亚旋回(sub-cycle)和韵律(rhythm)。进而指出了火山活动节律的层次性特征。2、通过对燕辽地区燕山期发育的四套火山岩的岩石学、火山地质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的综合研究,通过运用综合方法进行区域地层对比和分析火山喷发盆地火山岩地层特征的基础上,将本区燕山期火山活动节律,划分为1个二级节律(大旋回)、4个叁级节律(旋回)、11个亚叁级节律(小旋回)、24个四级节律(亚旋回)和多个五级节律(韵律)等,论述了各级火山活动节律特征及其时空演化和区域对比。3、在火山活动节律的划分、区域对比的基础上,研究了各级节律火山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特征,将研究区燕山期火山岩划分为碱性玄武岩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4、在岩石系列划分的基础上,通过火成岩构造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示踪等,论证了燕辽地区燕山期火山岩以钙碱性系列为主,火山岩属于陆内靠陆缘大地构造环境。总体处于挤压的构造环境中,并发生多次构造反转。5、通过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研究,探讨了不同级别节律的火山岩成因、岩浆演化等特征,认为本区燕山期火山岩有叁个岩浆源区,即地幔源、地壳源和壳幔混源,早侏罗世的南大岭旋回的基性岩浆,起源于上地幔;中侏罗世髫髻山旋回火山岩是在相对挤压环境中,岩浆起源于壳幔过渡带;晚侏罗世无负Eu异常的酸性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的古老结晶基底的局部熔融,有负Eu异常的酸性岩浆来源于上地壳的局部熔融;早白垩世火山岩基性岩浆起源于上地幔,中性岩浆起源于下地壳底部的壳幔过渡带。同时提出本区燕山期中酸性火山岩多存在地幔物质的贡献。进而提出了本区火山岩以壳幔混源为主的认识,说明了本区燕山期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特征。6、探讨了火山活动节律的反序、正序特征的形成原因,反演了所对应的深部岩浆房特征及过程,得出亚旋回中形成反序现象主要由带状岩浆房演化引起,形成正序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岩浆房的再充填,同时说明了本区燕山期存在多级岩浆房。 7、通过火山岩踢,的研究,得出了研究区燕山期火山岩的形成太平洋板块无直接的联系。进一步论证了本区燕山期岩石圈拆沉一减薄特征,计算本区燕山期各期、各地区的地壳厚度和晚侏罗世莫霍面深度,得出了燕山期本区地壳总体是增厚的,不同时期的平均厚度为:早侏罗世约(190一17OMa)地壳厚度约为49Km,中侏罗世(166一154Ma)地壳厚度为50Km(京西)一55Km(滦平),平均53Km,晚侏罗世(147一140Ma)地壳厚度为64一118km,平均为93Km,早白至世(136一120Ma)地壳厚度为48一18lKm,平均为71Km。区内不同地区晚侏罗世地壳厚度总的西厚东薄,北厚南薄;早白坚世南厚北薄,西厚东薄。总体为侏罗纪时期地壳是逐渐增厚,早白至世时期地壳又相对减薄。 8、对多伦地区兴安岭群火山岩进行‘OAr一狱r法、Rb一Sr法系统同位素测年,得到了有价值的12个火山岩新的年龄数据,并对这些年龄的可靠性从区域地质背景上进行约束,建立了该区燕山期区域地层对比框架。 9、探讨了研究区燕山期火山活动节律与造山一深部过程的祸合关系及其特征,进一步说明了火山活动节律的深部成因。认为火山活动期(时限约为130 Ma)可能代表40oKm以上的对流系统;火山活动旋回(时限约为10一20 Ma)代表以地慢加热一冷却过程;火山活动小旋回(时限约为3一8 Ma)代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2-06-01)

赵国春,邓晋福,白志达,顾德林,徐德斌[2](1999)在《多伦地区晚侏罗世火山活动节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伦地区的晚侏罗世火山岩地层,可划分为满克头鄂博、玛尼吐、白音高老叁个火山活动小旋回,通过对其岩石组成、岩相、结构构造及其变化的研究,从地球历史演化的阶段性、周期性和不可逆性的角度,探讨了该区晚侏罗世火山活动节律特征,进而从时空尺度对火山活动节律的级别和特征进行了划分和厘定,并探讨了不同级别节律的成因。(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1999年S1期)

火山活动节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伦地区的晚侏罗世火山岩地层,可划分为满克头鄂博、玛尼吐、白音高老叁个火山活动小旋回,通过对其岩石组成、岩相、结构构造及其变化的研究,从地球历史演化的阶段性、周期性和不可逆性的角度,探讨了该区晚侏罗世火山活动节律特征,进而从时空尺度对火山活动节律的级别和特征进行了划分和厘定,并探讨了不同级别节律的成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火山活动节律论文参考文献

[1].赵国春.燕辽地区燕山期火山活动节律与造山—深部过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2

[2].赵国春,邓晋福,白志达,顾德林,徐德斌.多伦地区晚侏罗世火山活动节律研究[J].地质论评.1999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火山活动节律论文_赵国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