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稻米食用品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稻米,品质,淀粉,直链,陈化,蒸煮,蛋白质。
稻米食用品质论文文献综述
崔彩虹[1](2017)在《克服“稻强米弱”提高食用稻米品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我国主要农作物,同时也是安徽省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近年来却存在着产量高而米质不理想的"稻强米弱"现象。可喜的是2017年24个审定品种中,省农科院水稻所培育的两优801达到部标1-2级优质米。提出评判优质稻米时,适口性也要引起重视,以适应百姓生活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园艺与种苗》期刊2017年12期)
周显青,孙晶,张玉荣,刘影,高佳敏[2](2016)在《稻米叁点弯曲力学特性与蒸煮食用品质的关联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稻米叁点弯曲力学特性与其食用品质的关系,采用物性测试仪对9种大米样品的叁点弯曲破碎力学特性进行测试,测定其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和品尝评分值,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米的破碎力与其吸水率和膨胀体积呈极显着负相关(r=-0.781、-0.829);与硬度呈极显着负相关(r=-0.836),与弹性呈极显着正相关(r=0.744);与品尝评分值呈显着正相关(r=0.709)。破碎变形与膨胀体积呈极显着负相关(r=-0.832);与硬度呈显着负相关(r=0.686);与品尝评分值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着。破碎强度与膨胀体积呈显着正相关(r=0.747);与硬度、弹性、咀嚼性、品尝评分值的相关性不显着。破碎能与膨胀体积呈极显着负相关(r=-0.765);与硬度呈显着负相关(r=-0.659),与弹性呈显着正相关(r=0.681);与品尝评分值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着。稻米的叁点弯曲破碎力越大,其蒸煮食用品质越好。(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6年06期)
桂云波,张瑛,吴敬德[3](2014)在《肥料种类对优质稻产量、品质及稻米食用安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优质稻桂小占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化肥、德隆有机肥、长效控释肥、不施肥空白处理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食用安全性(稻米Hg、As、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得隆有机肥和化肥处理的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显着高于长效控释肥处理,导致其产量显着高于长效控释肥处理。不同肥料种类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对稻米食用蒸煮品质影响不大,对加工和外观品质的影响则较明显。在加工品质方面,化肥处理可显着提高精米率,德隆有机肥和化肥处理的整精米率要显着高于长效控释肥。在外观品质方面,3种肥料种类处理均可显着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其中,化肥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最大。施肥会导致稻米中Hg、As、Cd含量的提高,降低卫生品质。其中,3种肥料种类处理稻米Hg含量均显着高于不施肥处理。化肥和长效控释肥处理的As含量以及长效控释肥处理的Cd含量显着高于不施肥处理。在此试验条件下,施用化肥和德隆有机肥有利于优质稻获得高产,并将稻米品质提升到较高水平;施用德隆有机肥最有利于稻米获得较高的食用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23期)
李彤[4](2014)在《大米陈化对稻米蒸煮食用品质影响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稻谷总产量最高的国家,我国65%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稻米的消费特点决定了稻谷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贮藏,我国稻谷平均库存时间14~16个月。稻谷在贮藏过程中会发生陈化,导致稻米食用品质下降。目前稻谷陈化机理还未取得统一认识,本论文将蛋白质氧化理论引入到稻谷陈化机理研究中,重点通过研究大米陈化对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探寻稻谷陈化机理。以新收获籼米、粳米和糯米为原料,采用人工加速陈化实验,比较贮藏过程中叁种稻米的蒸煮特性和耐贮性。结果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叁种大米RVA特征谱中峰值粘度先上升后下降,回生值和糊化温度逐渐上升;糯米浸渍吸水率增加,籼米和粳米浸渍吸水率先上升后下降;叁种大米的加热吸水率、延伸率、膨胀率和米饭浸出液透光率增加,其中糯米蒸煮延伸率和膨胀率增长幅度最大,分别为55.88%和84.14%;籼米延伸率和膨胀率增长幅度最小,分别为26.18%和24.19%。叁种大米米饭浸出液碘蓝值和pH值随稻米贮藏时间延长而减小。表明贮藏过程中籼米、粳米和糯米食用品质下降。通过对比表征叁种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指标的变化幅度比较叁种大米的耐贮性,结果发现糯米的耐贮性最差,籼米耐贮性最好,粳米居中。以籼米和粳米贮藏过程中在不同浓度蒸馏水、氯化钠、十二烷基硫酸钠、β-巯基乙醇和抗坏血酸为测试溶剂RVA谱图中峰值粘度和回生值表征大米蛋白-大米淀粉相互作用。结果发现随着大米贮藏时间的延长,RVA谱图中峰值粘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回生值则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说明陈化导致大米回生程度增大。大米贮藏过程中大米蛋白主要通过形成二硫键影响大米蒸煮性质,贮藏过程疏水相互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的变化也影响大米蒸煮性质,并且贮藏过程中调控大米蛋白疏水相互作用可改变大米的老化程度。研究籼米和粳米贮藏过程中大米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变化。结果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籼米和粳米大米蛋白羰基、二硫键含量、表面疏水性和持油性逐渐增加,总巯基含量、游离巯基含量、提取率、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逐渐下降,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并且还伴随着非二硫键共价交联物的出现。表明贮藏导致大米蛋白疏水侧链暴露和形成氧化聚集体,二硫键和非二硫共价键均参与氧化聚集体的形成。采用烷过氧自由基(ROO·)、13-氢过氧化-顺-9,反-11-十八碳二烯酸(HPODE)和丙二醛(MDA)分别代表脂质过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脂质自由基、脂质氢过氧化物和活性醛,研究ROO·、HPODE和MDA氧化对大米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氧化剂浓度的增加,大米蛋白羰基含量增加,增加幅度大小依次是:MDA>ROO·>HPODE(412.41%>69.41%>21.23%)。并且表面疏水性和持油性增加,溶解性、游离巯基、总巯基含量、持水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下降,荧光峰位逐渐蓝移并且荧光强度持续下降,还伴随着大米蛋白二硫键参与的氧化聚集体的形成和非二硫键共价交联物的出现。(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季红娟,戴正元,赵步洪,董长生,张小祥[5](2013)在《小麦秸秆还田对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扬辐粳8号为材料,研究秸秆还田对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量0~9 000 kg/hm2范围内,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峰值黏度和胶稠度增加,直链淀粉含量下降,糊化温度和消减值变化不大。随埋草深度增加,峰值黏度、消减值和胶稠度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减少,秸秆埋深5、10 cm时稻米的蒸煮品质达到最好。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施氮比例的前增中减,稻米胶稠度、峰值黏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说明适当减少中后期施氮比例可改善稻米蒸煮品质并提高淀粉黏性。秸秆还田不同施氮水平下,随施氮量增加,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下降,糊化温度变化不大。(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2期)
李彤,吴晓娟,吴伟,林亲录,梁盈[6](2013)在《稻谷陈化影响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综述稻谷在储藏过程中淀粉、脂质、蛋白质叁种单一组分变化及脂质―淀粉相互作用、脂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蛋白质―淀粉相互作用对稻米蒸煮食用性质影响;探讨稻谷储藏过程中米谷蛋白氧化影响稻米蒸煮食用品质途径和机理,并提出研究稻谷陈化机理新方向。(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3年08期)
谢艳辉[7](2013)在《稻米蛋白及淀粉组成与其食用品质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种植于北方(黑龙江和天津)和海南稻区的二十一组稻米为材料,通过感官评价与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测定研究了淀粉和蛋白质组成含量对稻米食用品质的影响。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北方低温稻区所产稻米食味值变幅为66.67~82.11,海南高温稻区则为64.23~79.99,南北两地稻米食味值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化学分析表明海南稻区稻米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北方稻区稻米(P<0.01),北方稻区稻米蛋白含量在6.23%~8.99%之间,海南稻区为6.78%~11.19%之间,表明同一品种稻米高温环境有利于蛋白质的累积。北方稻区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高于海南稻区稻米(P<0.01),北方稻区直链淀粉含量变幅为15.39%~20.23%,海南稻区变幅为14.68%~19.34%。蛋白质及直链淀粉含量与稻米感官评价值呈负相关,含量高则食用品质差。然而,种植于海南稻区的R42品种稻米其食味品质优于其种植在北方稻区,且其蛋白含量高,经过碾磨后,蛋白质的损失最少,并且发芽后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为75.17 mg/100g,此米种是一个值得开发的适应性广的优质品种。粘度测速仪测定稻米的粘性,结果表明感官评价值与粘度各特征值间均呈负相关,与热浆粘度呈显着负相关,可见热浆粘度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最为明显。根据溶解性对水稻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进行提取得知海南稻区稻米谷蛋白含量高于北方稻区。感官评价值与四种分蛋白含量都呈负相关,且与醇溶蛋白含量呈显着负相关。通径分析发现,米饭的气味和直链淀粉含量对两地稻米的食味品质直接影响最大。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同一品种稻米种植在不同区域时,其胚乳细胞的大小、形状、排布,发现无明显差别。蒸煮后,食味品质优的稻米,其淀粉糊化好,胚乳细胞结构完全不可见。制备发芽糙米,用OPA柱前衍生-紫外HPLC法检测得知,海南稻区稻米的γ-氨基丁酸含量高于北方稻区稻米。(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3-03-01)
闾怀中,王苏闽[8](2013)在《淮稻13号稻米食用品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淮稻13号、武育粳3号、淮稻9号、扬辐粳8号、盐粳1号、镇稻88等6种常见粳稻米品种,分别测定其含水率、粗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值等主要理化指标,并进行加热吸水率、膨胀率、碱消值、胶稠度等蒸煮品质检测及蒸煮品质评分。测定结果显示,在6种粳稻米中,淮稻13号稻米综合评价指标最高。研究结果表明,淮稻13号粳稻米食用品质优良,是一种优良的食用稻米。(本文来源于《粮食与饲料工业》期刊2013年02期)
谢宏,王爱丽,朱振,黄文雯[9](2010)在《食用胶对稻米食用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刺槐豆胶、卡拉胶、瓜尔豆胶3种食用胶来改善米饭的食用品质,通过快速黏度分析仪(RVA)检测米粉糊化性质的改变,以差式扫描量热仪检测米粉的回生老化进程。结果表明:添加3种食用胶对改善大米的黏弹性,抑制淀粉的回生均有一定作用,其中添加0.4%的瓜尔豆胶作用效果最好,米饭无异味,并且经济实用成本较低。(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0年03期)
[10](2010)在《淀粉生物合成等位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稻米食用和烹调品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米是世界上超过一半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改变稻米质量十分必要.已有研究发现,稻米的食用和烹调品质主要由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决定,并且彼此关联,但对上述性状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0年10期)
稻米食用品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稻米叁点弯曲力学特性与其食用品质的关系,采用物性测试仪对9种大米样品的叁点弯曲破碎力学特性进行测试,测定其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和品尝评分值,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米的破碎力与其吸水率和膨胀体积呈极显着负相关(r=-0.781、-0.829);与硬度呈极显着负相关(r=-0.836),与弹性呈极显着正相关(r=0.744);与品尝评分值呈显着正相关(r=0.709)。破碎变形与膨胀体积呈极显着负相关(r=-0.832);与硬度呈显着负相关(r=0.686);与品尝评分值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着。破碎强度与膨胀体积呈显着正相关(r=0.747);与硬度、弹性、咀嚼性、品尝评分值的相关性不显着。破碎能与膨胀体积呈极显着负相关(r=-0.765);与硬度呈显着负相关(r=-0.659),与弹性呈显着正相关(r=0.681);与品尝评分值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着。稻米的叁点弯曲破碎力越大,其蒸煮食用品质越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稻米食用品质论文参考文献
[1].崔彩虹.克服“稻强米弱”提高食用稻米品质[J].园艺与种苗.2017
[2].周显青,孙晶,张玉荣,刘影,高佳敏.稻米叁点弯曲力学特性与蒸煮食用品质的关联性探讨[J].现代食品科技.2016
[3].桂云波,张瑛,吴敬德.肥料种类对优质稻产量、品质及稻米食用安全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
[4].李彤.大米陈化对稻米蒸煮食用品质影响及机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5].季红娟,戴正元,赵步洪,董长生,张小祥.小麦秸秆还田对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
[6].李彤,吴晓娟,吴伟,林亲录,梁盈.稻谷陈化影响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13
[7].谢艳辉.稻米蛋白及淀粉组成与其食用品质的关系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3
[8].闾怀中,王苏闽.淮稻13号稻米食用品质的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3
[9].谢宏,王爱丽,朱振,黄文雯.食用胶对稻米食用品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2010
[10]..淀粉生物合成等位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稻米食用和烹调品质[J].科学通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