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校德育目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高校,德育模式
高校德育目标论文文献综述
林宁[1](2019)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德育模式的建设与运用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其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和就业竞争力。从职业胜任力培养视角来审视,目前我国高校德育在价值取向、教育模式、教育方式、教育主体与客体、教育环体与载体等均在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非常不利于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风险的防范能力。鉴于此,高校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构建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价值取向,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课堂、实习和就业等各个环节,调动和整合各种道德教育的力量,推动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互动交流,优化整合传统道德教育与现代道德教育方式,从而建构和形成一种集一体化、多元化、全程化与实用化、个性化于一身的德育教育模式,全力提高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竞争力。(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31期)
冯仰生[2](2019)在《国外高校德育地位、目标与实施途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经历道德滑坡危机后德育重新受到国外高校的高度重视。其德育目标多与公民教育目标相近,且着眼于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德育内容与方法注重以生为本、寓教于"隐",其中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和严肃校纪促进良好道德养成等做法颇具特色。借鉴国外经验,我国高校德育应重视德育目标的层次性与适切性。(本文来源于《江苏高教》期刊2019年10期)
高杉,冀建峰[3](2019)在《浅析我国大学校训与高校德育目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学校训的思想内容演变历程与高校德育目标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校训经历了从重政治激励到重大学自身发展的阶段,这反映出我国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分析校训与德育目标的关系,对校训在"立德树人"中的地位与作用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黄勤,董婷,吴涛[4](2018)在《探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德育目标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但在工作实践和研究中却常常与高校德育目标混淆。文章通过分析两者的异同,指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育对象、根本目的和发展趋势上是相同的,但前者内涵更广,关注学生群体更多。两者应该同向发力,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8年33期)
龙呈[5](2018)在《高校社会实践德育功能提升目标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德育社会实践从社会学上说就是高校在校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载体,从辩证法的角度上看,高校德育社会实践是一种实践方式,是通过理论得出,通过实践进行检验,进而达到教育的具体效果,因此具有一定的辩证性。(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8年09期)
李燕燕[6](2018)在《中新高校德育目标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加坡作为一个以华人为主的亚洲国家,在血缘及文化传统上与我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然而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普遍价值观导致其高校德育目标异质性的存在,即反映的价值取向相左,政治性的表现方式不同,公德意识的关注程度相异,体现东西方文化影响的差异。鉴于此,探究二者的特点,对发展我国德育目标有着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20期)
孙露[7](2018)在《《左传》“成人”人格思想及其对高校德育目标的借鉴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左传》是左丘明为解释孔子“《春秋》大义”而创作的,因此《左传》的“成人”人格思想与孔子相近。但孔子思想之核心为“仁”,后世儒者多继承其“成人”的道德品质,对“才”则重视不够。相对而言,《左传》“成人”是史学家左丘明站在春秋二百余年历史史实的高度上总结的人格思想,其强调人不仅要有高尚品德的追求,还要有事实事功的能力,对内在品质与外在能力两个方面均有规定。《左传》“成人”人格思想认为人的一生是自觉寻求道德理性不断成熟的动态过程,是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建构自身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将外在规范内化为主体的道德人格,作为行事的准则。其在个人层面的最终落脚点便是修身成人,成就完美人格;在社会层面,则强调了人生有所“立”为不朽,所谓有所“立”,即对国家对他人有所贡献,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主体意识,这种社会主体意识在当前社会则表现为社会责任与担当。《左传》“成人”人格思想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蕴藏着要认识自己、创造自己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指引人在生命与道德的体悟中,自觉为人,行之当下,逐步完善内在的德性与外在能力,在成事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不断生成,最终得以“成人”。当前,高校德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其最终目的是建设人本身。因此如何成人?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直接指向高校德育目标,《左传》“成人”人格思想,始于人之为人,指向“成人”,是人对生命、道德在实践生活与历史沉浮中的体悟,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高校德育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的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1.从《左传》“成人”人格思想的理论渊源、具体内涵解析《左传》“成人”人格思想。通过梳理“成人”的定义理清“成人”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脉络;重点论述了《左传》“成人”人格的仁德、忠敬、廉洁、谦让、才识等人格特征;并进一步论述了乐教、好学、践行等“成人”的动态实现过程。2.《左传》“成人”人格思想的德育价值。首先阐析了《左传》“成人”人格思想的德育资源;接着从德育心理的角度分析高校德育在促进大学生品德发展方面的内在机理,从而得出《左传》“成人”人格思想与高校德育目标的理论契合点。3.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的历史发展及现实问题。首先用政策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高校德育目标进行历史考察,总结高校德育目标的历史经验与演变趋势;然后用调研的方法,对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只有了解历史与现实,尊重规律与原则,才能够更好的对高校德育目标的未来做谋划。4.《左传》“成人”人格思想对高校德育目标的借鉴价值。首先用心理学知识对《左传》“成人”的人格结构进行扩展;然后在德育心理视角下分析《左传》“成人”人格思想的人格结构及动态过程;最后“以高校学生的品德特点和心理背景为基础、坚持符合高校德育目标的历史发展规律、着眼解决高校德育目标的现实问题”这一基本思路,来论述基于《左传》“成人”人格思想的高校德育目标改善。(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10)
宋欣阳,刘昊,徐佳琪[8](2017)在《艺术德育目标的评估与践行——基于高校调研数据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堂教学容易出现德育和美育缺乏。针对这一情况,作者尝试从不同方面分析艺术德育目标,并于2015年对全国96所高校的近5 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在此基础上,从大学生对艺术德育目标的认同度分析入手,探讨它的评估意义和践行路径。(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评估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曲明军[9](2016)在《论高校德育目标的新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与德育目标不明确有关。高校德育目标应处理好全面完整与分阶段实施,理论判断与实际操作,以及时代特点与本质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层次性、阶段性,实践性和稳定性问题。借鉴国外德育目标设定的经验,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的设定应在坚持主体性、层次性、渐进性的原则基础上,进行整体系统设计,将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前置性德育目标,培养合格公民作为基础性德育目标,培养民族精神作为主导性德育目标,培养理想信念作为发展性德育目标。(本文来源于《山东高等教育》期刊2016年08期)
李翠芝[10](2016)在《高校德育目标的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德育目标是整个德育活动的核心、关键所在,高校德育目标存在目标取向上的功利化等叁个方面的弊端。高校德育应遵循时代性、人性化、可操作性等叁个原则;需在核心层次、弘扬层次、社会层次、个人层次等四个方面进行重新定位。(本文来源于《武警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高校德育目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经历道德滑坡危机后德育重新受到国外高校的高度重视。其德育目标多与公民教育目标相近,且着眼于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德育内容与方法注重以生为本、寓教于"隐",其中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和严肃校纪促进良好道德养成等做法颇具特色。借鉴国外经验,我国高校德育应重视德育目标的层次性与适切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校德育目标论文参考文献
[1].林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
[2].冯仰生.国外高校德育地位、目标与实施途径研究[J].江苏高教.2019
[3].高杉,冀建峰.浅析我国大学校训与高校德育目标的关系[J].文化学刊.2019
[4].黄勤,董婷,吴涛.探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德育目标的异同[J].青年与社会.2018
[5].龙呈.高校社会实践德育功能提升目标机制研究[J].智富时代.2018
[6].李燕燕.中新高校德育目标比较分析[J].文教资料.2018
[7].孙露.《左传》“成人”人格思想及其对高校德育目标的借鉴价值[D].西南大学.2018
[8].宋欣阳,刘昊,徐佳琪.艺术德育目标的评估与践行——基于高校调研数据之分析[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7
[9].曲明军.论高校德育目标的新建构[J].山东高等教育.2016
[10].李翠芝.高校德育目标的定位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