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嗪羧酸论文_吕志堂,时佩佩,郭晓东,徐长源,石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哌嗪羧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羧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甲苯,硫脲,鉴定,甲酯。

哌嗪羧酸论文文献综述

吕志堂,时佩佩,郭晓东,徐长源,石楠[1](2012)在《哌嗪-2-羧酸单一对映体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经选择性富集、分离得到4株可以选择性转化(R,S)-哌嗪-2-甲酰胺产生(S)-哌嗪-2-羧酸单一对映体的菌株和1株可以选择性转化(R,S)-哌嗪-2-甲酰胺产生(R)-哌嗪-2-羧酸单一对映体的菌株。通过基于16SrD-NA序列分析的系统发育分析和形态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对试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412和437分别属于鲁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和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junii),菌株211和610属于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菌株416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吕志堂,郭晓东,徐长源,石楠,林雪雯[2](2009)在《2株哌嗪-2-羧酸单一对映体产生菌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分离得到的哌嗪-2-羧酸单一对映体产生菌的鉴定,从分类学上为筛选得到生物安全性高的生产菌株提供指导。通过形态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基于16SrDNA序列分析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实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株哌嗪-2-羧酸单一对映体产生菌,均为G-杆菌,通过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菌株210属于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菌株418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菌株210、418的生理生化特征与其系统发育关系最近的种存在差异。通过将目的菌株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和形态生理结果与相关已知菌的比较,菌株210、418生物安全性较高,具有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潜力。(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3期)

张军军,乐学义[3](2008)在《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铜(Ⅱ)-多吡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DNA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4个新的诺氟沙星(NFA)-铜!-多吡啶配合物:[Cu(NFA)(phen)(H2O)](ClO4)2(1),[Cu(NFA)(tatp)(H2O)](ClO4)2(2),[Cu(NFA)(dppz)(H2O)](ClO4)2·H2O(3)和[Cu(NFA)(n-phen)(H2O)](ClO4)2(4)[NFA=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phen=1,10-邻菲咯啉,tatp=1,4,8,9-四氮叁联苯,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n-phen=5-硝基-1,10-邻菲咯啉]。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应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粘度测定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发现这些配合物均以插入方式与CT-DNA作用。采用打孔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对耻垢分枝杆菌(M.smegmayis)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冯林,江崇球,石敬民[4](2007)在《铽(Ⅲ)、铕(Ⅲ)-1-环丙基-6-氟-7(1-哌嗪基)1、4-二氢-4-氧喹啉-3-羧酸-乙酰丙酮叁元固体荧光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镧系离子以其独特的光、电、磁、催化和分析等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镧系离子本身发光效率低,目前,设计并合成含有稀土离子Tb3+和Eu3+的超分子配合物,作为发光(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07年09期)

盛春泉,张万年,徐辉,车晓颖,张珉[5](2006)在《4-[4-(5-氧代-1,5-二氢-[1,2,4]叁唑-4-基)苯基]哌嗪-1-羧酸叔丁酯的合成工艺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改进叁唑类抗真菌药物关键中间体4-[4-(5-氧代-1,5-二氢-[1,2,4]叁唑-4-基)苯基]哌嗪-1-羧酸叔丁酯的合成工艺。方法以1-(4-硝基苯基)哌嗪为起始原料,经Boc保护、硝基还原、酰化、肼解、环合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新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无需柱色谱纯化,总收率从39.10%提高至71.94%。(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化学杂志》期刊2006年03期)

李英俊,刘素娜,许永廷,靳焜,彭勤纪[6](2005)在《1-环丙基-6-氟-7-(4-酰基-1-哌嗪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环丙基-6-氟-7-氯-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为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合成出了16个新的1-环丙基-6-氟-7-(4-酰基-1-哌嗪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并利用IR,1H NMR,13C NMR,MS谱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MIC值在0.312~20μg/mL之间,但活性低于对照物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目标化合物对绿脓杆菌无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均大于20μg/mL.(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05年10期)

蔡志彬,周茂[7](2004)在《N,N′-双(对甲苯磺酰基)-2-哌嗪羧酸甲酯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乙二胺和对甲苯磺酰氯反应制得N,N′-双(对甲苯磺酰基)乙二胺。此步最佳工艺条件为:n(对甲苯磺酰氯)∶n(乙二胺)=2.2∶1,反应溶剂为苯,反应温度为40~45℃,反应时间为6h,收率80%。由丙烯酸甲酯和溴反应制得α,β-二溴丙酸甲酯,收率为88%。再由上述二种中间体反应合成标题化合物,此步省略了N,N′-双(对甲苯磺酰基)乙二胺的二钠盐制备,收率为73%。(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04年05期)

谢建刚,廖新成,屈凌波,田孟超[8](2003)在《1-乙基-6-氟-7-(1-哌嗪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类似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喹诺酮类母环N1位、C3 位羧基、C7位哌嗪基上 4位氮的活性 ,进行酰基化、烷基化及酯化反应 ,合成了7个喹诺酮类似物 ,其结构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进行了确认(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03年03期)

王康成,高超,黄卫,许益敏,颜德岳[9](2003)在《由苯-1,2,4-叁羧酸-1,2-酐和羟乙基哌嗪合成酰胺键、叔氨和酯键交替排列的水溶性超支化聚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官能团非等活性原理 ,由商品化多组分单体一步法合成了超支化聚合物 .用苯 1,2 ,4 叁羧酸 1,2 酐 (BTAA)与羟乙基哌嗪 (HEPZ)为原料 ,利用氨基和羟基反应活性不同 ,制备了结构非对称超支化聚酰胺 -酯 .分别用红外、核磁共振确定了所得聚合物的结构 .该聚合物分子骨架中含有交替排列的酰胺键、叔氨和酯键 ,易溶于水 .本合成方法原料易得、工艺简单 ,适合大量制备超支化聚合物(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李清寒[10](2003)在《嘌呤羧酸、哌嗪羧酸、叁氮唑核苷和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是当今药物化学中的热点课题。本文致力于N取代嘌呤及哌嗪羧酸、叁氮唑核苷衍生物和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取得了一些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的创新性结果。 设计合成了9位N取代嘌呤羧酸(酯)8个,N取代哌嗪羧酸5个,叁氮唑核苷衍生物4个,缩氨基硫脲化合物18个,共计35个化合物,其中32个为新化合物。所有的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1HNMR,MS和/或元素分析所确证。深入地研究了9位N取代嘌呤羧酸(酯),N~4取代哌嗪羧酸及5′位修饰的叁氮唑核苷目标物的合成方法,优化了反应条件,实现了简便、高效的合成。 特别深入的研究了微波辐射条件下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优化了反应条件,实现了一条简便、有效、快速、合乎绿色化学原则的合成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微波法。该法与经典合成方法相比,显着的缩短了反应时间(微波辐射反应时间比经典法反应时间缩短了16~24倍),目标物的收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溶剂的用量仅为经典法的1/4。 为了验证设计思想,我们将部分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外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4个5′位改造的叁氮唑核苷类似化合物中,有两个化合物对流感甲型病毒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初步证实了本课题的设计思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为今后深入进行5′位改造的叁氮唑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3-05-20)

哌嗪羧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分离得到的哌嗪-2-羧酸单一对映体产生菌的鉴定,从分类学上为筛选得到生物安全性高的生产菌株提供指导。通过形态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基于16SrDNA序列分析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实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株哌嗪-2-羧酸单一对映体产生菌,均为G-杆菌,通过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菌株210属于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菌株418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菌株210、418的生理生化特征与其系统发育关系最近的种存在差异。通过将目的菌株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和形态生理结果与相关已知菌的比较,菌株210、418生物安全性较高,具有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哌嗪羧酸论文参考文献

[1].吕志堂,时佩佩,郭晓东,徐长源,石楠.哌嗪-2-羧酸单一对映体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

[2].吕志堂,郭晓东,徐长源,石楠,林雪雯.2株哌嗪-2-羧酸单一对映体产生菌的鉴定[J].现代农业科学.2009

[3].张军军,乐学义.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铜(Ⅱ)-多吡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DNA作用[J].无机化学学报.2008

[4].冯林,江崇球,石敬民.铽(Ⅲ)、铕(Ⅲ)-1-环丙基-6-氟-7(1-哌嗪基)1、4-二氢-4-氧喹啉-3-羧酸-乙酰丙酮叁元固体荧光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表征[J].无机化学学报.2007

[5].盛春泉,张万年,徐辉,车晓颖,张珉.4-[4-(5-氧代-1,5-二氢-[1,2,4]叁唑-4-基)苯基]哌嗪-1-羧酸叔丁酯的合成工艺改进[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6

[6].李英俊,刘素娜,许永廷,靳焜,彭勤纪.1-环丙基-6-氟-7-(4-酰基-1-哌嗪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05

[7].蔡志彬,周茂.N,N′-双(对甲苯磺酰基)-2-哌嗪羧酸甲酯的合成[J].化学世界.2004

[8].谢建刚,廖新成,屈凌波,田孟超.1-乙基-6-氟-7-(1-哌嗪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类似物的合成[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

[9].王康成,高超,黄卫,许益敏,颜德岳.由苯-1,2,4-叁羧酸-1,2-酐和羟乙基哌嗪合成酰胺键、叔氨和酯键交替排列的水溶性超支化聚合物[J].化学学报.2003

[10].李清寒.嘌呤羧酸、哌嗪羧酸、叁氮唑核苷和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叁维数据库搜索流程图化合物的DOCK打分与其抑制活性之间的...吸附前后(a)(b)O1s,(c)(d)C1s,...手性分子的相关应用环丙沙星生产线不同环节无组织排放VO...诺氟沙星结构式

标签:;  ;  ;  ;  ;  ;  ;  

哌嗪羧酸论文_吕志堂,时佩佩,郭晓东,徐长源,石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