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亲和结构论文_于洪豪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亲和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双亲,分子,共聚物,沥青,疏水,固体,分析仪。

双亲和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于洪豪[1](2019)在《多孔纳米结构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双亲性与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几年中,多孔材料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多孔材料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特性,如较高的比表面积,可调控的孔径大小以及多种多样的化学组成。时至今日,多孔材料已经被用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比如电化学方面,化学催化方面,吸附和药物缓释等方面。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丰富,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绿色材料的概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传统多孔材料被环保的新型多孔材料取代也是一种趋势。近几年,对多孔纳米粒子在纳米尺度上进行有目的设计与合成被证明是一种制备多功能材料更加有效的途径。将不同的功能性的纳米粒子与多孔材料进行合理的结合,能得到具有不同结构、种类、功能和应用的多孔功能材料。虽然现在已经存在许许多多的多孔材料,但是它们大多都是基于介孔氧化硅的多孔材料,这使得多孔材料的进一步应用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进一步设计构筑更多非介孔氧化硅多孔材料显的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拓展多孔材料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最近,双亲性多孔固体纳米粒子材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其具有表面活性剂的多种优点,可以用来做油-水两相乳化剂。在有机反应中,通常使用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体系,但是有机溶剂往往有毒、污染环境和成本高昂的缺点。使用水代替有机溶剂,是很多化学家和材料学家一直追求的目标。在一开始的研究中,科研工作者往往加入表面活性剂使互不相溶的水相和有机相相互溶解。但是,此方法有一定的缺陷,因为在有机反应完成后,加入的表面活性剂很难从产物中分离和回收,这为产物的进一步提纯造成很大的困难。双亲性固体纳米颗粒可以使油-水两相混合形成Pickering乳液,在有机反应完成后,双亲性固体纳米粒子可以通过离心和过滤等方法很容易分离。并且这种分离后的双亲性固体纳米颗粒还可以被重复的利用,保护环境,降低了反应成本。因此,具有表面活性剂性质的双亲性固体纳米粒子被不断地制备出来。本文从多孔材料的功能性角度出发,选取多孔材料的双亲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纳米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制备具有双亲性的新型固体纳米粒子。并研究新设计合成的双亲性固体纳米粒子在Pickering乳化和催化等领域的应用。论文的第二章介绍了一种合成双亲性固体纳米粒子的新方法。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得知当前合成双亲性固体纳米粒子的方法,并且总结出了这些方法的局限性。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制备双亲性固体纳米粒子的方法,总结为:一,通过适当调节亲水部分与疏水部分的比例来控制合成双亲性固体纳米粒子;二,先合成不具备双亲性质的固体纳米粒子,然后利用“表面修饰”的方法,在固体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具有双亲性的基团,例如季铵盐基团等。但是目前存在的这两种制备双亲性固体纳米粒子的方法都有一定的不足与局限性。我们首次提出了“双亲性有机硅骨架(AOF)”的概念,并且仅仅利用水解双亲性有机硅烷前驱体的方法合成了双亲性固体纳米粒子。利用我们的新方法合成出来的双亲性固体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双亲性,可以使互不相溶的油相-水相形成Pickering乳液,且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直径约为30至40微米的乳泡。这比利用调节亲水部分与疏水部分的比例的方法和利用“表面修饰”的方法制备的双亲性固体纳米粒子的乳液液泡的直径(80-100微米)小得多。这说明利用我们提出的新方法来制备的双亲性固体纳米粒子具有更好的双亲性。我们把TS-1作为催化中心植入到这种双亲性AOF壳里,成功制备出蛋黄-壳结构的TS-1@AOF Pickering催化剂。论文第叁章我们利用合成的双亲性TS-1@AOF固体纳米粒子进行乳化实验和催化实验。选择1-己烯的环氧化反应作为一个探针反应进行了催化实验,并且在不同的温度、催化剂用量、水和1-己烯比例以及反应时间来摸索TS-1@AOF固体纳米粒子的最佳催化条件。在最佳的催化条件下,TS-1@AOF Pickering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是TS-1催化活性的11.2倍。实验结果说明我们的TS-1@AOF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我们提出的“双亲性有机硅骨架(AOF)”的概念,为制备双亲性固体纳米粒子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并且双亲性AOF纳米催化剂在水系界面催化反应中与传统的双亲性固体纳米粒子比较将会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付雪梅,黎卓尔,许黎敏,廖萌,孙浩[2](2019)在《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双亲性核壳结构复合纤维超级电容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状超级电容器是柔性储能器件的一个重要分支,被学术界和产业界广泛关注.如何制备高性能纤维电极及器件是目前的研究重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制备了一类具有双亲性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电极.该复合纤维电极的壳层为聚苯胺修饰的亲水碳纳米管以实现更好的离子可接近性,从而有效提升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而核层为纳米金沉积疏水碳纳米管以实现快速电子传输,从而显着提高电极的电导率.得益于各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在0.5 A cm~(-3)的电流密度下,该复合纤维电极的比容量可以达到324 F cm~(-3).同时该纤维电极也展示了优异的倍率性能,在50 A cm~(-3)电流密度下,比容量可以保持为小电流下比容量的79%(即256 F cm~(-3)).由此得到的纤维状超级电容器也实现了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分别可达到7.2 mW h cm~(-3)和10 W cm~(-3).这种多层次的复合电极设计为制备其他高性能可穿戴器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Science China Materials》期刊2019年07期)

胡利智,王乙涵,张陶然,殷勤俭[3](2017)在《PH可逆调控双亲性无规共聚物通过自组装形成的空心纳米球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丙烯腈-4-乙烯基吡啶无规共聚物(PAN-stat-P4VP)与偶氮苯染料甲基红(MMR)在水/醇溶液中通过自组装制备了一种侧链偶氮复合物(PAN-stat-P4VP/MMR)。采用GPC,CNMR,FTIR,UV—Vis,DLS,TEM,SEM和光学显微镜探讨了PAN-stat-P4VP/MMR聚集体随H+变化的形态变化和转变机理。结果表明:PAN-stat-P4VP/MMR在水/醇溶液中聚集形成了空心纳米球聚集体;在酸性条件下,PAN-stat-P4VP/MMR通过氢键作用构建了空心纳米球结构,氢键强度的变化通过指示剂MMR的颜色变化间接显示;在碱性条件下,PAN-stat-P4VP/MMR之间的氢键被破坏,空心纳米球结构分离。通过p H可逆的控制空心纳米球的结构,空心纳米球随着氢键的消失而分解,随着氢键的恢复而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期刊2017-10-10)

宋永兵,蒋润,王铮,王朗,尹玉华[4](2016)在《双亲分子拓扑结构对其溶液体系中自组装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使用模拟退火方法研究分子拓扑结构对AB两亲性分子在溶液中自组装的形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通过系统地改变溶剂与疏水嵌段之间的斥力,线形分子和环形分子在溶液中都能形成:球形胶束,柱形胶束,圆盘形胶束,囊泡以及复合胶束。在实验中也发现类似的形态转变。同时通过计算胶束的径向密度分布、质心的径向分布、疏水嵌段的均方回旋半径以及链子的构象分布发现:与线性形成的囊泡相比较,环形体系由于链子拓扑结构的影响使其形成的囊泡疏水壁薄、水溶液核大、内外层链子不对称分布,囊泡分布区域较窄。然而正由于其独特的拓扑结构使其更易形成多室囊泡,并且其室的数目可以调控。我们的模拟结果表明环形由于其更易在较宽的参数区域内形成多室囊泡,因此在多组分药物运输方面具有潜在的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6年软物质理论计算与模拟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8-25)

夏文秀,胡中进,魏锋,ZhuXue,Feng,郑万泉[5](2016)在《羧基取代偶氮苯类双亲分子的表面结构与组装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偶氮苯类分子被广泛地用于构建不同的界面材料与生物传感器。偶氮苯类双亲分子的表面分子结构与组装特性的不同对传感器的性能影响较大,因此本实验利用LB膜分析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频振动光谱分析仪对不同的偶氮苯双亲分子(在2,3,4位上分别用羧基取代)在界面上的分子结构及其组装特性,以及其结构随pH值的变化进行研究。本实验通过运用LB膜分析仪压膜法,获得不同偶氮苯分子在不同pH值下的膜压曲线,用于分析偶氮苯分子单层膜的组装特性;通过LB膜分析仪提拉法,获得偶氮苯的单层膜与多层膜,从而形成传感器模型体系;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得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可以获得偶氮苯分子转移到固体基底的组装特性;最后用和频振动光谱分析仪(Sum frequency generation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SFG-VS)来表征偶氮苯双亲分子结构与取向角度。实验数据表明,在pH=7的情况下,2位羧基取代的偶氮苯分子(2AC)在界面上容易形成J-aggregate,3位羧基取代的偶氮苯分子(3AC)及4位羧基取代的偶氮苯分子(4AC)容易形成H-aggregate;在pH=9的情况下,由于是碱性环境,失去质子,使得共轭结构发生变化,导致2AC、3AC及4AC均形成H-aggregate。(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生物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6-14)

闫永凤[6](2016)在《DNA双亲分子自组装以及对i-motif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DNA由于具有精确的碱基配对和序列的可操作性而逐渐成为一种多重功能的自组装体系构建单元。以寡聚核苷酸链作为亲水头基的DNA双亲分子将DNA的多功能性和双亲分子的自组装能力结合在一起,在靶向药物运输、基因治疗、基因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i-motif是一种对pH非常敏感的四链体DNA结构,存在于人体的端粒中,可以作为癌症治疗的靶向目标。将i-motif结构引入双亲分子自组装的设计中,从而可以构建新的pH敏感的自组装体系。同时DNA双亲分子的自组装行为对i-motif结构的形成和稳定性也存在影响,研究二者的关系有利于开发稳定i-motif结构的新方法,从而为癌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基于i-motif的叁种不同构型,本文设计合成了叁类DNA双亲分子,即四聚体i-motif双亲分子、双聚体i-motif双亲分子和单体i-motif双亲分子。利用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对这叁类i-motif双亲分子的临界胶束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i-motif的形成影响其临界胶束浓度的大小。在pH 4.5时,亲水头基形成了i-motif结构,增大了其电荷密度,使得临界胶束浓度提高。同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冷冻透射电镜(cryo-TEM)和动态光粒度仪(DLS)对这些DNA双亲分子在pH 4.5和9.0时自组装体的形貌和尺寸进行检测和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不同构型的i-motif结构对DNA双亲分子的自组装行为影响不同。四聚体i-motif双亲分子C18-C3在pH 4.5和9.0时均形成胶束结构。双聚体i-motif双亲分子C18-imotif-11bp在pH 4.5时形成多层实心球聚集体,在pH 9.0时形成多胶束聚集体。单体i-motif双亲分子lipid-imotif-21bp在pH 4.5时形成球形胶束;在pH 9.0时形成纤维结构。这些自组装结构可以通过改变pH而互相转变。通过观测自组装体结构随时间的变化,我们提出了C18-imotif-11bp的分层组装机理和多胶束聚集机理,同时阐明了i-motif结构的形成在lipid-imotif-21bp自组装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利用圆二色光谱(CD)对这叁类DNA双亲分子中i-motif的二级结构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DNA双亲分子的自组装对于分子间i-motif的折迭具有明显的作用,而对分子内i-motif折迭作用较小。实验结果表明疏水作用力的大小和自组装体中分子的排布方式是影响i-motif结构形成和稳定性的决定因素。C18饱和烷基链的引入可以诱导叁聚胞嘧啶核苷酸形成i-motif四链体结构,C10饱和烷基链则不能诱导。在DNA双亲分子的自组装体中,分子排布曲率越小,对i-motif结构的稳定作用越强。由于C18-imotif-11bp的分子排布曲率较小,有利于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因此其熔点温度高于疏水作用更强的lipid-imotif-11bp的熔点温度。这些结果为理解i-motif的稳定因素提供了新的认识。此外,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不同构型i-motif结构的差异以及开发i-motif双亲分子在细胞内的应用,本文还研究了单体i-motif和双聚体i-motif在拥挤环境下的热稳定性。利用不同含量不同长度的PEG溶液模拟拥挤环境,测定这两种构型的i-motif在不同拥挤条件下的熔点温度,并通过拟合计算了在不同条件下的热力学参数。实验发现,分子量较小的PEG会降低i-motif的热稳定性,且随着PEG浓度的提高,其对i-motif热稳定性的破坏程度增加。而分子量大的PEG在较高浓度时会提高i-motif的热稳定性。综上,本文系统性地研究了不同构型的i-motif结构与DNA双亲分子自组装的相互作用机制,发现了多胶束聚集体和多层球形自组装体等新型自组装结构,并提出了多胶束聚集和分层组装等新的自组装机理,对于响应型DNA双亲分子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DNA双亲分子中的i-motif的热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到了影响其结构形成和稳定性的作用规律,为开发新的诱导和稳定i-motif结构的方法以及研发新的抑制癌症细胞增殖的手段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6-06-01)

陈宇翔[7](2016)在《不同拓扑结构的双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自组装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亲水-亲油”结构的双亲性嵌段共聚物,以其独特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关注。双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无论在本体中还是在稀溶液中,都能够形成多样的形貌和有趣的结构。随着聚合方法的不断发展,含有树枝状、星型大分子等复杂结构和组成的嵌段共聚物不断被报道。其中,聚肽等具有功能性的聚合物亦丰富着嵌段共聚物及其自组装体系。本文以双亲性嵌段共聚物为出发点,首先合成了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双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苯乙烯(PEO-b-PS)和二代树枝状聚烷氧醚-聚苯乙烯(G2-b-PS270)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其次,通过“共溶剂”法对溶解在不同溶剂中的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得到了具有多种形貌的自组装体。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了不同拓扑结构、聚合物的组成、溶剂等对形貌的影响。然后,通过“超声-氮气保护”配体交换法,将聚合物负载到金纳米粒子表面,得到了聚合物/金纳米粒子双亲性“分子刷”。通过对其自组装,得到了含有金纳米粒子并有序排列的自组装结构。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了不同拓扑结构、聚合物的组成、溶剂等对自组装体形貌的影响。本文的第二部分工作,首先通过连续加料法和“点击化学法”联合伐-氨基酸-N-羧基内酸酐开环聚合反应(NCA-ROP),制备了具有不同聚合度的双亲性聚氨基酸多肽:聚(L-谷氨酸苄酯)-聚(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其次,通过“共溶剂法”对溶解在不同溶剂中的聚肽自组装,得到了不同形貌的自组装体。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了不同拓扑结构、聚合物的组成、溶剂等对自组装体形貌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李传宪,马洋洋,杨飞,杨爽,姚博[8](2016)在《油溶性双亲分子对草桥稠油缔合结构与流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DSC热分析、黏温特性测量、电导率测量和粒度分析手段研究了碱性、酸性、Bolar型和Gemini型四类双亲分子对草桥稠油缔合结构与流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碱性烷基胺类是良好的沥青质絮凝剂,能够使稠油的电导率降低、沥青质颗粒粒径增大,稠油黏度显着减小。十二烷基苯磺酸、Gemini型双亲分子(邻苯二甲酸双十八酰胺)是良好的沥青质分散剂,能够使稠油的电导率提高、沥青质颗粒粒径减小,稠油黏度明显增大。Bolar型双亲分子(乙二胺、癸二酸)虽然也起到一定絮凝沥青质、增大颗粒粒径的作用,但由于极性颗粒数量的显着增加(Bolar型双亲分子自缔合形成大量极性胶团),宏观表现为稠油电导率和黏度的增大。碱性十二烷基苯胺与酸性十二烷基苯酚、月桂酸对稠油中沥青质颗粒的分散作用有限,不能显着改变稠油的电导率和黏度。(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朱晓玉[9](2015)在《固体表面介导十二烷基磺基甜菜碱和双亲嵌段共聚物Pluronic P123聚集体结构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囊泡是指由双亲分子的闭合双分子层所形成的一种有序组合体,由于在生物膜模拟、药物封装与靶向释放、微型反应器和纳米粒子合成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至目前为止,已报道了大量的囊泡体系,但简单(或常规)单链表面活性剂(single-tailed surfactant, STS)囊泡还未见涉及。通常认为,在无助剂存在下,单一STS在溶液中不能形成囊泡。但近期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用亲水性粗糙玻璃表面在无任何添加剂条件下,在单一STS如十二烷基叁甲基溴化铵(DTAB)胶束溶液中,发现可诱导形成了囊泡,且囊泡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这似乎与现有囊泡认识相悖,引起我们的兴趣。另外,已报道的诱导囊泡形成的方法很多,如改变pH、温度以及加入有机物或盐等,但固体表面介导的体相溶液中囊泡形成还未见报道。本文选取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基甜菜碱(LSB)和嵌段共聚物Pluronic P123为模型双亲分子,选取亲水性粗糙玻璃表面(rough glass surface,RGS)和疏水性玻璃表面(lipophilic glass surface, LGS)为模型固体表面,研究了固体表面介导的体相溶液中双亲分子的聚集体结构转化,考察了囊泡的稳定性,探讨了结构转化机理,以期加深对界面现象和双亲分子聚集行为的认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1)研究了亲水性粗糙玻璃表面(RGS,用HF腐蚀载玻片所得)在LSB胶束溶液中,所介导的聚集体结构转化行为,发现在无助剂存在下可诱导形成囊泡。LSB囊泡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经热(8℃,2 h)处理和冻融(-20或-196℃冻2h-25℃融化)处理后,囊泡可稳定存在。LSB溶液的pH(4.0-9.0)和NaCl(1.0×10-5和1.0×10-4mol/L)的存在,对囊泡的形成和稳定性均无明显的影响。RGS的粗糙度以及LSB在RGS上的双分子层吸附,对囊泡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RGS诱导LSB囊泡形成的可能机理为:LSB胶束和/或分子吸附在RGS上形成弯曲的双分子层,双分子层从RGS上脱离后自发卷曲、闭合而形成囊泡。在无助剂存在下,STS由胶束直接转变为囊泡具有较高的势垒,因而难以自发形成囊泡;固体表面的存在改变了转化途径,有效降低了转化势垒,可使转化过程自发进行,因而可诱导囊泡形成。(2)研究了疏水性玻璃表面(LGS,叁甲基氯硅烷表面修饰载玻片所得)在LSB胶束溶液中,所介导的聚集体结构转化行为,发现在无助剂存在下也可诱导形成囊泡。所获得LSB囊泡具有良好的稳定性,LSB溶液的pH(4.0-9.0)对囊泡的形成和稳定性均无明显的影响。这些结果与RGS结果一致。LGS诱导LSB囊泡形成的可能机理为:LSB胶束或分子吸附在LGS上形成单分子层,该单分子层对自由胶束存在基体效应,而使自由胶束在单分子层上吸附并形成“双层片堆积聚集体”结构,“双层片堆积聚集体”从表面脱落后而自发形成囊泡。(3)研究了P123胶束溶液中,亲水性RGS介导的聚集体结构转化行为,发现发生了球形胶束-蠕虫状胶束-囊泡的聚集体结构转化。移去RGS后,P123囊泡部分转化为蠕虫状胶束,形成囊泡/蠕虫状胶束共存体系。P123囊泡体系经热(40~90。C)处理和冻融(-20℃/25℃)处理后,囊泡将转化为蠕虫状胶束和球形胶束。P123球形胶束在RGS表面的吸附和聚集,是导致体相溶液中聚集体结构转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5-30)

张钦[10](2014)在《双亲分子对稠油胶体结构影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亲分子具有亲水及亲油的特殊性质,在稠油降粘领域具有很高的价值。本论文运用了多种实验手段,包括流变测量技术、DSC热分析技术、电导率测量技术等,对双亲分子对稠油沥青质胶体结构作用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论文的试验油样有叁种,分别是两种草桥稠油以及一种塔里木稠油。通过在稠油中加入不同双亲小分子的流变性研究,发现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对稠油具有增粘的作用,而胺类双亲分子和月桂酸等部分酸类双亲分子以及某些低聚双亲分子对稠油具有降粘的作用。油样的组成、沥青质胶体结构、酸性分、碱性分的含量等因素会影响到双亲分子的作用效果。研究认为沥青质在油相中存在一个临界溶解极限,浓度当超过临界溶解极限时,增大体系的芳香度,沥青质颗粒粒径会变大,而浓度未达到临界溶解极限时,增大体系的芳香度,沥青质颗粒粒径会变小;十二烷基苯磺酸、对甲苯磺酸对稠油胶质沥青质结构有拆散作用,这类双亲分子与稠油沥青质胶体结构作用的原理是,稠油的胶沥比超过临界溶解极限时,增大芳香度会使得紧凑的沥青质胶团结构变得松散,有效相内体积分数增高,包覆的液态油更多,因此粘度增大;而胺类双亲分子同稠油中的其他维持沥青质稳定的物质作用,而不是与沥青质直接作用,降低沥青质稳定性,沥青质聚集体变得更加紧凑,沥青质胶团结构中包覆的液态油被释放出来,稠油的粘度也因此而降低。直接将低聚物加入稠油中,低聚物会在油相中发生蜷曲,难以和沥青质胶体结构发生良好作用,甚至会导致增粘。将低聚物溶于甲苯中,低聚物在甲苯中能够充分伸展,伸展后的低聚物双亲分子更容易和沥青质颗粒作用,形成溶剂化层,降低了沥青质颗粒的空间延展度,防止附近的芳香片与之聚集,使聚集体尺寸减小,从而降低了稠油粘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4-05-01)

双亲和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纤维状超级电容器是柔性储能器件的一个重要分支,被学术界和产业界广泛关注.如何制备高性能纤维电极及器件是目前的研究重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制备了一类具有双亲性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电极.该复合纤维电极的壳层为聚苯胺修饰的亲水碳纳米管以实现更好的离子可接近性,从而有效提升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而核层为纳米金沉积疏水碳纳米管以实现快速电子传输,从而显着提高电极的电导率.得益于各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在0.5 A cm~(-3)的电流密度下,该复合纤维电极的比容量可以达到324 F cm~(-3).同时该纤维电极也展示了优异的倍率性能,在50 A cm~(-3)电流密度下,比容量可以保持为小电流下比容量的79%(即256 F cm~(-3)).由此得到的纤维状超级电容器也实现了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分别可达到7.2 mW h cm~(-3)和10 W cm~(-3).这种多层次的复合电极设计为制备其他高性能可穿戴器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亲和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于洪豪.多孔纳米结构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双亲性与催化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付雪梅,黎卓尔,许黎敏,廖萌,孙浩.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双亲性核壳结构复合纤维超级电容器(英文)[J].ScienceChinaMaterials.2019

[3].胡利智,王乙涵,张陶然,殷勤俭.PH可逆调控双亲性无规共聚物通过自组装形成的空心纳米球结构[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2017

[4].宋永兵,蒋润,王铮,王朗,尹玉华.双亲分子拓扑结构对其溶液体系中自组装结构的影响[C].中国化学会2016年软物质理论计算与模拟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5].夏文秀,胡中进,魏锋,ZhuXue,Feng,郑万泉.羧基取代偶氮苯类双亲分子的表面结构与组装特性研究[C].中国化学会-生物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论文集.2016

[6].闫永凤.DNA双亲分子自组装以及对i-motif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

[7].陈宇翔.不同拓扑结构的双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自组装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8].李传宪,马洋洋,杨飞,杨爽,姚博.油溶性双亲分子对草桥稠油缔合结构与流动性的影响[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6

[9].朱晓玉.固体表面介导十二烷基磺基甜菜碱和双亲嵌段共聚物PluronicP123聚集体结构转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5

[10].张钦.双亲分子对稠油胶体结构影响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

论文知识图

一oH/eTA和PoMA舍Py/eTA的IHNMR谱...以双嵌段共聚多肤为模板仿生合成的二...通过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制备的介孔二氧...4.6 PG 以 一 (Py用N IPA M 53)的 .H N...中不对称双亲性梳形聚合物PGMA一...致倦库蚊defensin信号肽分析

标签:;  ;  ;  ;  ;  ;  ;  

双亲和结构论文_于洪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