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缺氧变速生物滤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滤池,生物,污水,城市,污泥,正交,活性。
缺氧变速生物滤池论文文献综述
郭劲松,吴君炜,刘涛,龙腾锐[1](2006)在《缺氧变速酶促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为缺氧变速酶促生物滤池工艺生产性试验,示范工程位于重庆某污水处理厂内,规模为2×104m3/d,共计20格滤池,单池设计工艺参数如下:水力停留时间4 h,尺寸7.0 m×7.0 m×5.0 m,填料层厚度2.0 m,冲洗强度10 L/m2.s.试验表明滤池进水COD 264 m g/L,出水182 m g/L,COD平均去除率为31.1%,填料层HRT为2.0 h是较优的填料层HRT,填料层容积负荷N v为1.9~2.4(kgCOD/(m3.d))时,COD去除率稳定在30%~40%之间.(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吴君炜[2](2006)在《缺氧变速酶促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生产性试验及操作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处理有机污染物废水前景广阔。本研究中所采用的缺氧变速酶促生物滤池为高效厌氧反应器,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对该反应器进行生产性试验。进一步研究生产性规模的缺氧变速酶促生物滤池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对其处理效果、运行管理进行经验总结,并结合工艺研究对其控制提出要求,完善该工艺的自动控制系统,为此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为其实践应用积累经验,以期发展为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简易高效低耗城市污水处理新工艺。试验分为启动及运行两个阶段。启动试验表明:通过逐步加大进水量,当填料层HRT为2.59~1.95h时,滤池COD平均去除率为30.7%,SCOD平均去除率为18.6%,SS平均去除率为53.7%;滤池出水COD均值为176mg/L,SCOD均值为108mg/L,SS均值为69mg/L。出水浓度随进水浓度虽有所波动但变化的幅度较小,去除率趋于稳定,表明滤池已有一定的承受负荷能力,可以认为滤池基本完成启动过程,排除设备检修的时间来看,滤池启动仅需4个月。运行试验表明:滤池稳定运行时,对COD的去除率大多可维持在30~40%之间,对SCOD去除率大多可维持在20%左右,对SS去除率大多可50~60%之间,叁者中以SS去除率最高。并以此确定COD的去除率大于30%,SCOD去除率大于15%,SS去除率大于50%为滤池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高效段。启动末期和运行阶段滤池进水阀门均全部打开,为满负荷运行阶段。在该段考察滤池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因素。试验表明:当填料层HRT在2.2~2.4h之间时,滤池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最佳,COD去除率有59.09%为高效样本, SCOD去除率有59.09%为高效样本,SS去除率有86.36%为高效样本;当COD容积负荷在2.5~3.0kgCOD/m3·d之间时,滤池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COD及SCOD去除率均有80%为高效样本;当SS容积负荷在1.5~2.0kgSS/m3·d之间时,滤池对SS的去除效果最优,SS去除率有94.44%为高效样本。其中COD容积负荷及SS容积负荷比填料层HRT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显着,宜将其作为滤池的主要控制参数。当冲洗强度为6.8 L/s·m2,冲洗时间为180秒的条件下对滤池进行冲洗,冲洗后滤池的后续运行效果最好。当COD的高效去除率概率低于70%时可进行新一轮冲洗,一般为30~35天。(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6-04-20)
冯裕钊[3](2004)在《缺氧变速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混合智能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控制是一门新兴的理论和技术,是控制理论发展的高级阶段。 模糊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 专家控制等构成了智能控制新的学科体系, 其在污水处理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在国内外尚处在探索性研究阶段, 是当前污水处理工业控制领域一项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在较全面地分析了污水处理智能控制研究现状,以及模糊控制(FC)、神经网络控制(ANNC)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模糊逻辑(FL)理论为核心,提出了污水处理混合智能控制思想,在国内首次将模糊控制与 PID,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混合智能控制方法引入变速生物滤池工艺自动控制中, 在污水处理混合智能控制研究方面进行了一些开拓性和探索性的研究工作, 为提高我国污水处理智能控制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 论文以重庆市重点科技攻关课题“中小城镇缺氧/需氧组合式污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控制系统研究子专题”为对象,对核心技术缺氧变速生物滤池进行了混合智能控制研究, 对其后补工艺进行了鲁棒控制研究, 完成了缺氧变速生物滤池混合智能控制系统的开发研制和实验研究。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 1、论文分析了缺氧变速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的特点,建立了其混合 智 能 控 制 的 总 体 构 架 提 出 了 污 水 处 理 Fuzzy-PID、IGA-Fuzzy 和ERBFNNC 混合智能控制结构和设计方法。 2、 针对污水处理厂水量、水质对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为避免在考察水量样本时不计及样本分布特性而造成的预测误差较大的缺点, 首次提出基于样本模糊分布识别的短期预测方法, 为解决水量波动对控制系统稳定性影响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解决水质传感器欠缺的难题, 将神经网络技术与模糊数学有机结合, 提出水质神经网络预测智能软计算(软测量)模型与算法, 为解决水质测量滞后对污水处理控制系统带来的不协调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3、 针对缺氧生物滤池工艺存在的模糊控制规则不易建立、模糊控制器参数不易调整等问题, 论文将模糊控制理论与 PID 控制(F-PID)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提出了一种快速模糊自适应 PID 控制方法, 使控制器参数能够随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工况的变化得到实时在线修正, 实现控制器具有快速自适应性的目标, 有效地解决了PID参数整定和自适应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利用改进的基因遗传算法(IGA)实现了对模糊控制规则的优 I<WP=6>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化调整, 克服了单凭经验和反复试算法设计污水处理模糊控制器时所存在的困难, 使模糊控制理论在污水处理控制中的应用变得容易 。4、 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自学习能力, 提出了变速生物滤池 COD 去除率及其变化为控制参数, 反冲洗强度为控制变量的生物滤池混合智能控制系统。 构建了误差增强型算法且能自动生成控制规则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 通过学习对作用力不大和无效的规则进行删除, 自动生成有效规则,避免了控制规则“爆炸”现象 。5、 首次提出了基于变参数活性污泥系统鲁棒控制思想。 针对缺氧变速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的特性, 其滤池出水水质必须考虑后处理工艺的特点, 根据科研示范工程——城南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 建立了活性污泥系统的鲁棒控制模型 。6、利用 Matlab12 平台对所提出的污水处理混合智能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开发成功了生物滤池智能控制实验系统, 通过仿真和实验, 证明提出的方法是有效和适用的。(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4-03-15)
龙腾锐,赵娟,郭劲松,方芳[4](2002)在《缺氧变速生物滤池+SASBR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缺氧变速生物滤池 + SASBR工艺 ,在常温下处理城市污水的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进水 CODCr均值为 2 1 5 .4mg/L左右、NH3 - N为 2 7.3mg/L、SS为91 .6mg/L时 ,经过本工艺的处理后 ,其出水 CODCr为 2 0 .0~ 2 5 .0 mg/L,NH3 - N为 9.0~1 1 .0 mg/L,SS约为 1 0 .0 mg/L,满足国家综合排放 ( GB8978- 1 996)一级标准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02年05期)
张国庆[5](2001)在《混凝法强化处理城市污水与缺氧变速生物滤池(ABF)出水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缺氧变速生物滤池(ABF)因具有能耗低、管理简便的优点,在城市污水处理中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出水BOD、COD等尚不能满足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要求,在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有必要研究高效低耗的后处理工艺。而混凝法具有处理时间短、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稳定,除磷显着等突出优点,因此本研究探讨了用混凝法强化处理ABF出水的可行性,同时与化学强化一级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表明,混凝法强化处理ABF出水是可行的,能使除氮以外的主要出水水质达到一级排放标准(GB8978-96)的要求。经比较,聚合硫酸铁PFS相对于聚合氯化铝PAC、聚硅硫酸铁PFSS而言是一种较优的混凝剂,出水COD、 P、SS达一级排放标准要求时的最优运行条件为:絮凝速度梯度G=60 s-1,絮凝时间t=10min, PFS投量为3mL/L (49.5mgFe/L)。通过一次回归正交试验,得出水质在一定范围波动时的COD去除率经验公式,试验还确定了污泥产量计算公式。试验还表明,单纯用化学强化一级处理中等浓度城市污水(COD =250~400 mg/L)不可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要求。当出水COD达二级排放标准要求时,最优絮凝水力条件为G=80 s-1,t=10min;4~6mL/L的PFS与0.6mg/L的PAM复配使用,此时出水P、SS可达一级排放标准要求。通过一次回归正交试验得出COD、P、NH3-N、SS去除公式以及污泥产量公式。通过对比分析,无论药剂费用还是污泥产量,混凝法强化处理ABF出水都比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低得多。(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1-11-14)
赵娟[6](2001)在《连续流间歇曝气工艺作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后处理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出水为处理对象,以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简易高效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为目标,对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工艺处理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出水的工况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本研究以交叉试验的方法进行试验设计。首先进行了曝气-停曝时段的组合及曝气量大小的初选试验;在此基础上,固定时段组合和水力停留时间,进行曝气量优选试验。确定了合适的曝气量1050L/h;通过HRT=1.33h、HRT=1.78h、HRT=2.67h叁种水力停留时间下不同的曝气时间、停曝搅拌时间组合工况的运行,确定了本试验的较佳工况。试验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RT=1.33h ,3-2方式(曝气3h、停曝搅拌2h)及2-2方式(曝气2h、停曝搅拌2h),其出水CODcr<60mg/L、BOD5<20mg/L、NH3—N<15mg/L、 SS<20mg/L,出水水质良好。出水CODcr、BOD5、NH3-N、SS能够满足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且其PO4-P的去除率分别为28%、33%,与其它CODcr、NH3-N、SS能够满足一级排放标准要求的工况相比,有着较好的除磷效果。通过动力学推导,得到NH3-N降解动力学模型,确定HRT=1.33h、HRT=1.78h时 ,其工况的NH3-N好氧降解速率常数K为2.531mgNH3-N /(gMLSS.h);得到缺氧状态下NO3-N降解动力学模型,确定HRT=1.33h、NO3-N反硝化速率常数KD为0.773 mgNO3-N /(gMLSS.h);HRT=1.78h、NO3-N反硝化速率常数KD为0.599mgNO3-N /(gMLSS.h);模型预测精度较高,误差在合理范围内。(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1-11-14)
龙腾锐,张国庆,郭劲松[7](2001)在《混凝法强化处理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出水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缺氧变速生物滤池 (ABF)处理城市污水出水的混凝强化处理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选用聚合氯化铝 (PAC)、聚合硫酸铁 (PFS)、聚合硅酸铁 (PFSS)为絮凝剂 ,聚丙烯酰胺 (PAM )为助凝剂。结果表明 ,在不调整 pH的条件下 ,处理后的出水主要水质指标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6 )一级要求(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01年07期)
王彩琴,陈中博[8](1997)在《“活性污泥法+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系统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0本文所研究的“活性污泥法+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系统采用不投加任何药剂的一级硝化—反硝化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系统最佳运行条件为HRT_(曝)=41,HRT_(滤)=3.521l,在最佳运行条件下系统COD_(Cr)去除率为91.1%,缺氧变速生物滤池NOx—N去除率为74.4%.系统出水可用于农田灌溉,消毒后可用作城市生活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1997-06-30)
龙腾锐,陈中博,郝以琼,邓晓莉[9](1997)在《利用活性污泥--缺氧变速生物滤池系统进行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采用活性污泥缺氧变速生物滤池系统进行城市污水深度处理。该系统采用不投加任何药剂的硝化反硝化工艺。选取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HRT曝)、缺氧变速生物滤池水力停留时间(HRT滤)两因素各叁个水平,按L9(34)正交表共进行九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最佳运行条件为HRT曝=4h、HRT滤=352h。在最佳运行条件下,系统CODCr去除率为911%,缺氧变速生物滤池NO--N去除率为744%。试验后期对系统出水回用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出水可用于农田灌溉,消毒后可用作城市生活杂用水。(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1997年02期)
陈中博[10](1996)在《“活性污泥法+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系统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所研究的“活性污泥法十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系统采用不投加任何药剂的一级硝化-反硝化工艺.研究内容包括: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系统最佳运行条件;缺氧变速生物滤池的脱氮机理分析;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反应器反硝化脱氮动力学模式研究:系统出水回用的可行性分析.正交试验选取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HRT_(曝)、缺氧变速生物滤池水力停留时间HRT_(滤)两因素各叁个水平,按L_9(3~4)正交表共进行九组试验,并考虑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最佳运行条件为HRT_(曝)=4h、HRT_(滤)=3.52h,最佳运行条件下系统COD_(Cr),去除率为91.1%,缺氧变速生物滤池NO_x~- —N去除率为74.4%.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内生物膜平均厚度为128μm,为兼性异养反硝化菌与厌氧菌共生系统.针(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1996年03期)
缺氧变速生物滤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处理有机污染物废水前景广阔。本研究中所采用的缺氧变速酶促生物滤池为高效厌氧反应器,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对该反应器进行生产性试验。进一步研究生产性规模的缺氧变速酶促生物滤池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对其处理效果、运行管理进行经验总结,并结合工艺研究对其控制提出要求,完善该工艺的自动控制系统,为此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为其实践应用积累经验,以期发展为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简易高效低耗城市污水处理新工艺。试验分为启动及运行两个阶段。启动试验表明:通过逐步加大进水量,当填料层HRT为2.59~1.95h时,滤池COD平均去除率为30.7%,SCOD平均去除率为18.6%,SS平均去除率为53.7%;滤池出水COD均值为176mg/L,SCOD均值为108mg/L,SS均值为69mg/L。出水浓度随进水浓度虽有所波动但变化的幅度较小,去除率趋于稳定,表明滤池已有一定的承受负荷能力,可以认为滤池基本完成启动过程,排除设备检修的时间来看,滤池启动仅需4个月。运行试验表明:滤池稳定运行时,对COD的去除率大多可维持在30~40%之间,对SCOD去除率大多可维持在20%左右,对SS去除率大多可50~60%之间,叁者中以SS去除率最高。并以此确定COD的去除率大于30%,SCOD去除率大于15%,SS去除率大于50%为滤池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高效段。启动末期和运行阶段滤池进水阀门均全部打开,为满负荷运行阶段。在该段考察滤池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因素。试验表明:当填料层HRT在2.2~2.4h之间时,滤池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最佳,COD去除率有59.09%为高效样本, SCOD去除率有59.09%为高效样本,SS去除率有86.36%为高效样本;当COD容积负荷在2.5~3.0kgCOD/m3·d之间时,滤池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COD及SCOD去除率均有80%为高效样本;当SS容积负荷在1.5~2.0kgSS/m3·d之间时,滤池对SS的去除效果最优,SS去除率有94.44%为高效样本。其中COD容积负荷及SS容积负荷比填料层HRT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显着,宜将其作为滤池的主要控制参数。当冲洗强度为6.8 L/s·m2,冲洗时间为180秒的条件下对滤池进行冲洗,冲洗后滤池的后续运行效果最好。当COD的高效去除率概率低于70%时可进行新一轮冲洗,一般为30~35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缺氧变速生物滤池论文参考文献
[1].郭劲松,吴君炜,刘涛,龙腾锐.缺氧变速酶促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吴君炜.缺氧变速酶促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生产性试验及操作调控研究[D].重庆大学.2006
[3].冯裕钊.缺氧变速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混合智能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
[4].龙腾锐,赵娟,郭劲松,方芳.缺氧变速生物滤池+SASBR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2
[5].张国庆.混凝法强化处理城市污水与缺氧变速生物滤池(ABF)出水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1
[6].赵娟.连续流间歇曝气工艺作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后处理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1
[7].龙腾锐,张国庆,郭劲松.混凝法强化处理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出水的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2001
[8].王彩琴,陈中博.“活性污泥法+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系统的试验研究[C].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7
[9].龙腾锐,陈中博,郝以琼,邓晓莉.利用活性污泥--缺氧变速生物滤池系统进行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1997
[10].陈中博.“活性污泥法+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系统的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