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病论文_若尖加

导读:本文包含了皮肤瘙痒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皮肤,药疗法,老年,中医,麻黄,桂枝,病史。

皮肤瘙痒病论文文献综述

若尖加[1](2016)在《基于藏医瘙痒症的病因、分类、治疗及其皮肤瘙痒病的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首先瘙痒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或症状,其病情加重时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彻夜难眠,挠痒后皮肤损伤、脱皮、硬化等给诸多病人带来身心的痛苦。其次对于瘙痒的病理机制及临床用药、疗效评定等方面缺乏研究专着或论文。另藏医古籍中诸多疾病都有此症状的记载等研究背景下,结合藏医古籍与现代医学,研究瘙痒的病理机制为核心目的,进一步挖掘治疗其病的药方(“木子格巴”)以及评定“木子格巴”治疗瘙痒的疗效。研究方法:文献研究:1、基于藏医古籍《四部医典》,整理和归纳类似瘙痒之名词如:“艳”(gyan)“丫”(gya)等。2、查阅藏医临床古籍自公元八世纪的《月王药珍》(sman dpyad zla pavi rgyal bo)至二十一世纪的《香扎尕布藏确吉坚赞的临床用药》(xhing bzavi nad thog nyams yig),搜集瘙痒之病因、类型、常发部位、治疗药物。临床研究:1、在《藏医药大典60部》中,选治疗瘙痒使用率最高的药方待临床疗效研究。2、结合文献和临床制定瘙痒的诊断标准及疗效量表。3、在青海省藏医院皮肤科根据诊断标准选30位病人进行治疗和疗效评定。研究结果:文献研究:1、在《四部医典》中已记载与瘙痒相关的名词有39种。2、在藏医临床古籍中有60部文献记载瘙痒,其中33个文献以症状的形式出现263次,其余27个文献中对以上出现瘙痒症状的疾病有详细的治疗方案,但未发现瘙痒症状的记载。在病因方面:“黄水”为21种、“赤巴”分为13种、“培根”分为11种、“森”5种、“血液”2种、“隆”3种等共55种,与《四部医典》中记载瘙痒症状的病因具有一致性。类型和常发部位方面:经过查阅文献和调查问卷可知瘙痒主要发生在皮肤而没有波及到内脏,尤其是“森”所引发的瘙痒可分为5种,多出现在眼睛和肛周、盆腔和乳房等。由“血液”引发的瘙痒除在眼睛和耳朵部位之外无任何发现。“黄水”型瘙痒可分为出现在脚掌的臁疮、手掌、生殖器上的梅毒等。“隆”型出现在眼睛部位。“培根”型瘙痒出现在眼睛和肛周。“赤巴”型瘙痒出现在眼睛等不同类型的瘙痒症状相对出现在常见的部位。根据病因来说,“赤巴”和“黄水”导致的瘙痒相对“森”所致的瘙痒病情较重,而“隆”引起的瘙痒相对较弱,“血液”及“培根”所致的瘙痒疼痛较小、无需治疗。在这六种病因或类型“血液”和“赤巴”被视为火或热性,“隆”和“培根”被视为水或凉性,“森”和“黄水”被视为共性,故瘙痒归纳为热性15种、冷性14种、共性26种。3、查阅文献对治疗瘙痒的115种药方进行归纳和统计可得出高频药方“木子格巴”,并诸多文献明确记载该方对瘙痒有优异的疗效。临床研究:1、基本资料方面:研究任务为经典药方“木子格巴”对瘙痒的临床疗效。研究对象是青海省藏医院皮肤科符合瘙痒诊断标准的30位病人。研究时间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03月。2、痊愈2人,占6.67%;效显20人,占66.7%;有效6人,占20%;无效2人,占6.67%。根据数据分析,具有良好疗效者占到总样本的一半以上,故此处方可以有效治疗瘙痒。结论:根据查阅藏医古籍分析瘙痒症状的病因、常发部位,挖掘高频药方,可明确得出藏医经典药方“木子格巴”对瘙痒有良好的疗效。另对于常见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疾病,需进一步一一分析病因、诱因、部位等并挖掘良好疗效的药方才能消除诸多病人的痛苦。(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期刊2016-03-01)

李燕娜,李咏梅,宋瑜,李晓睿[2](2015)在《甘草锌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皮肤瘙痒病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10月—2014年3月,笔者应用甘草锌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皮肤瘙痒病患者3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皮肤科门诊皮肤瘙痒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8~7051.53依16.771~7(本文来源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李根凯[3](2015)在《动物皮肤瘙痒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瘙痒是指患病动物自身皮肤上的一种主观的痒感觉,它通过擦痒来缓解或解除某种刺激所致的皮肤上的不适感觉。它是兽医临床上,特别是小动物诊疗实践中畜主最常反映的症状之一。在临床上动物瘙痒动作常表现为患部皮肤处的舌舔、啃咬和摩擦。瘙痒性皮肤疾患由于是动物自身不断造成的损伤,因而使其成为临床治疗中最棘手的综合症之一。笔者根据多年的治疗经验,对瘙痒病症的病史调查、鉴别诊断及防治作一探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禽种业》期刊2015年03期)

魏瑞玲[4](2014)在《桂利嗪片联合西替利嗪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病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科于2011年9月-2013年5月,用桂利嗪联合西替利嗪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病取得显着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37例均为本科门诊患者,其中男281例,女156例,(60~90)岁,平均年龄71岁。病程2个月~5年。所有患者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瘙痒处无明显的原发性损害。治疗前2个月未应用长效糖皮质激素,15日内未应用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无心、肺、肾等系统性疾病,无抑郁症,无帕金森病等锥体外系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225例,对照组2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无明显差别,具(本文来源于《皮肤病与性病》期刊2014年02期)

郭恕铎,聂雅兰,彭桂花,甘丽芸[5](2014)在《中药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病的疗效。方法:68例中重度老年性皮痒病患者采用随机系统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用中药口服,每日1济,煎两次共得400ml,分两次服用,并根据中医辨症随证加减,对照组给予氯雷他碇片(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10mg/片)口服,每日1次,每次10mg,两组疗程都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判断临床疗效,同时1个月电话随访,判断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后,实验组的临床疗效及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个月后判断复发率实验组明显少于治疗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病有效而安全,并有改善症状和复发率低,其作用机制需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4年01期)

张桂芝[6](2013)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病85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予盐酸西替利嗪口服和外搽炉甘石搽剂治疗,治疗组(85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还予口服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瘙痒程度、持续时间和面积的积分(4.01±2.21,4.58±4.35,4.30±3.05)均低于对照组(5.16±3.26,6.41±4.44,5.61±2.84),而且治疗组的有效率(74.12%)明显高于对照组(51.06%),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组。(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3年11期)

梁瑞,张荣,黄玲,邱勇龙,邓一帼[7](2013)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病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病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病与患者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将100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病患者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予复方甘草酸苷,对照组予10%葡萄糖酸钙,均静滴3天判断疗效;同时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雌二醇、睾酮的水平,并与100例老年体检人群的性激素水平作对比,另外对治疗组治疗前后进行药物安全性检查。结果: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病的愈显率为78%,对照组为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无出现不良反应。2组治疗前的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体检人群的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无明显副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医药临床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赵惠,周春祥[8](2011)在《张仲景论治皮肤瘙痒病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将皮肤瘙痒的病因病机归结为风邪留恋、湿热郁滞、热盛津亏、瘀血内结4方面。临证时当根据不同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可取效。(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1年12期)

向光全,骆常义[9](2011)在《骆常义主任医师辨治皮肤瘙痒病的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骆常义主任医师善治皮肤瘙痒病,认为本病病因有内外之别,内因为血热、血虚、血瘀,外因为风、寒、湿邪所袭,治以"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采用凉血、养血、活血、败毒,化湿,散寒,祛风等治法,内外结合,表里同治,风血同治,以达到疏风、熄风、消风、搜风、和中、调营,清热止痒的目的,收效良好。(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1年07期)

胡美华[10](2009)在《70例老年皮肤瘙痒病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皮肤瘙痒病的有效护理方法,从而缩短疾病病程和治疗时间,促使病人早期康复。方法对我所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的70例患者采取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家庭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将人性化护理贯穿始终。结果70例患者中,63例患者康复时间比预期缩短,其中38例患者康复期缩短至2周,70例患者中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有效的护理有助于缩短老年皮肤瘙痒病患者的病程和治疗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09年33期)

皮肤瘙痒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3年10月—2014年3月,笔者应用甘草锌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皮肤瘙痒病患者3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皮肤科门诊皮肤瘙痒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8~7051.53依16.771~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皮肤瘙痒病论文参考文献

[1].若尖加.基于藏医瘙痒症的病因、分类、治疗及其皮肤瘙痒病的定性研究[D].青海大学.2016

[2].李燕娜,李咏梅,宋瑜,李晓睿.甘草锌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皮肤瘙痒病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

[3].李根凯.动物皮肤瘙痒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5

[4].魏瑞玲.桂利嗪片联合西替利嗪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病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4

[5].郭恕铎,聂雅兰,彭桂花,甘丽芸.中药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病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

[6].张桂芝.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病85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

[7].梁瑞,张荣,黄玲,邱勇龙,邓一帼.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病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

[8].赵惠,周春祥.张仲景论治皮肤瘙痒病浅析[J].河南中医.2011

[9].向光全,骆常义.骆常义主任医师辨治皮肤瘙痒病的经验[J].光明中医.2011

[10].胡美华.70例老年皮肤瘙痒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09

论文知识图

甲状旁腺CDFI图青年正常组大鼠皮脂腺HE染色40x低剂量组大鼠皮脂腺HE染色40X治疗20余天后治疗20余天后显微镜下虫体形状3.3生化检查结果及分析...

标签:;  ;  ;  ;  ;  ;  ;  

皮肤瘙痒病论文_若尖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