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龙血树论文-丁旭坡,马纳纳,庞宽壮,蔡彩虹,戴好富

海南龙血树论文-丁旭坡,马纳纳,庞宽壮,蔡彩虹,戴好富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南龙血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南龙血树(Dracaena,cambodiana),TIFY10,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

海南龙血树论文文献综述

丁旭坡,马纳纳,庞宽壮,蔡彩虹,戴好富[1](2019)在《海南龙血树4个DcTIFY10转录因子的鉴定和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TIFY家族是陆生植物特有的基因家族,而TIFY10/JAZ则是植物茉莉酸信号转导的关键调控因子。本研究在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转录组数据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首次鉴定了4个编码177~246个氨基酸的海南龙血树DcTIFY10基因,4个DcTIFY10蛋白具有TIFY10的特征性ZIM和Jas结构域,与水稻、拟南芥的TIFY10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水稻Os TIFY10基因家族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4个DcTIFY10蛋白均无跨膜结构域,分别包含20~30个磷酸化位点,蛋白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4个DcTIFY10基因在海南龙血树根或者茎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血竭诱导生成过程中持续上调表达,与血竭的生成部位和形成时间呈现出一致性,说明其在血竭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茉莉酸信号途径在海南龙血树生长发育和血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9期)

王辉,杨宁,吴晓鹏,戴好富,梅文莉[2](2019)在《海南龙血树人工血竭与天然血竭的抗炎镇痛活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人工诱导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所产血竭是否具有抗炎镇痛活性,笔者分别采用小鼠扭体反应模型、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对海南龙血树人工血竭和天然血竭的镇痛活性及抗炎活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人工诱导血竭可显着延长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镇痛活性优于天然血竭;海南龙血树人工血竭和天然血竭均可显着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两者具有类似的抗炎镇痛活性。(本文来源于《热带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符小发,周勃,李益,吴海波,陈积豪[3](2019)在《海南龙血树种群生境及种质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南龙血树不但是名贵的观赏性植物,更是珍贵药材血竭和药品"七厘散"的主要成分,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海南地区内陆山区及南部沿海)以及亚洲热带地区,是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市场需求的旺盛滋生了对海南龙血树的掠夺性采挖行为,本文通过对其种群生境及种质多样性的探析,希望唤醒人们对龙血树的珍惜和保护,为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期刊2019年06期)

王志杰,张伟,彭霞[4](2018)在《HPLC法测定傣药材海南龙血树叶中芦丁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海南龙血树叶中芦丁的含量。方法:HPLC法,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1%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理论板数以芦丁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结果:进样量在0.05086~2.5429μg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101.3%,RSD为0.46%;样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日内精密度良好,RSD=0.1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有效控制海南龙血树叶的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梁惠桢,朱家红,戴好富,梅文莉,彭世清[5](2018)在《海南龙血树肉桂酸-4-羟基化酶基因(DcC4H)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肉桂酸4-羟基化酶(cinnamate 4-hydroxylase, C4H)是植物苯丙烷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能够影响类黄酮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本研究根据海南龙血树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技术在海南龙血树中克隆了一个C4H基因DcC4H,该基因包含一个1 51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0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57.82 kD。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DcC4H属于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Superfamily,具有Cytochrome P450保守位点;蛋白序列比对显示DcC4H与其它植物C4H同源性高,保守性强。表达结果显示,DcC4H在花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根、叶、果和茎;脱落酸(ABA)、6-苄氨基腺嘌呤(6-BA)、油菜素内酯(BR)、茉莉酸(JA)、紫外线(UVB)和蔗糖处理下,DcC4H的表达量均上调,其中UVB处理表达上调最显着。本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DcC4H在海南龙血树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24期)

丁旭坡,吴春来,朱家红,彭世清,梅文莉[6](2018)在《海南龙血树茉莉酸受体基因DcCOI1的鉴定和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茉莉酸是植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关键激素之一,而茉莉酸信号受体蛋白(Coronatine-insensitive protein 1, COI1)在茉莉酸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基于海南龙血树转录数据中的转录本序列,利用注释拼接和RT-PCR的方法首次鉴定了1个编码海南龙血树茉莉酸受体COI1基因(命名为DcCOI1, GenBank登录号为MF193604),DcCOI1基因长度为2 274 bp,包含一个1 78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94个氨基酸,Dc COI1蛋白与芦笋COI1序列的一致性为94%,系统进化分析中与芦笋、剑兰划为同一分支,同属于单子叶植物大类。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其编码蛋白包含COI1的蛋白的F-box特征结构域,分子量为64.14 k D,理论等电点为6.09,为非分泌型蛋白,且不含跨膜结构域,包含52个磷酸化位点,主要在细胞质中发挥生理作用;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43.10%)和无规则卷曲(29.63%)构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DcCOI1在海南龙血树根、茎、叶和花中均有表达,根和茎中的表达量较高,而花中的表达量最低。此结果为阐明海南龙血树血竭形成过程中茉莉酸的调控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8年10期)

杨立荣,张治礼,云勇,严武平,陈宣[7](2018)在《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的种群结构与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种群的生存现状与动态趋势对濒危植物的保护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保护濒危海南龙血树种群,本文对海南岛不同生境的11个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种群进行了调查;并利用个体基径数据建立各种群的年龄结构和静态生命表,得到种群年龄结构动态指数,绘制种群存活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从而获得海南龙血树的种群结构与动态。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种群年龄结构与种群所处的生境关系密切,海边的NS和YL种群结构为衰退型,LN和CH居群为稳定型,而非海边种群为增长型,没有老龄个体;11个种群中,EXL种群显示出最高的增长趋势和最好的种群稳定性,NS和YL种群稳定性最差,种群抗干扰能力极低;11个种群的存活曲线均属于Deevey-Ⅰ型,但生存函数分析显示海南龙血树种群生活史早期和晚期脆弱,中期稳定,这表明海南龙血树种群所处的生境更适合成年个体生存,现有的生境对幼龄个体的环境筛作用较强。海南龙血树属于退偿物种,针对其种群的生存现状,应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护与复壮。(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期刊2018-10-10)

夏栋楠,朱家红,李辉亮,郭冬,王颖[8](2018)在《海南龙血树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是苯丙烷代谢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之一,在木质素和类黄酮生物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利用前期已获得的转录组数据,克隆了1个海南龙血树4CL基因,命名为Dc4CL1。Dc4CL1全长为2 139 bp,编码549个氨基酸。Dc4CL1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的保守序列SSGTTGMPKGV和催化活性中心GEICIRG序列,其等电点为8.98,相对分子质量为59.7 kD,不稳定系数为47.60,在分类上属于不稳定性蛋白。进化树分析表明,Dc4CL1属于ClassⅢ类4CL,血竭诱导剂能够诱导Dc4CL1的表达;Dc4CL1对干旱、盐和糖叁种胁迫无响应,而对紫外辐射响应积极;龙血树经过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细胞分裂素(6-BA)和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 BR)诱导处理可以上调Dc4CL1的表达。本研究将为进一步揭示4CL在海南龙血树类黄酮生物合成和血竭形成中的潜在功能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23期)

蔡彩虹,丁旭坡,吴春来,石丽丽,谭丹婷[9](2018)在《海南龙血树金属硫蛋白基因DcMT3a和DcMT3b的鉴定和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金属硫蛋白通过清除活性氧参与了植物防御反应,是植物胁迫应答的关键蛋白。MT3蛋白是重要的植物金属硫蛋白之一。本研究在对海南龙血树转录组序列进行注释拼接的基础上,利用RT-PCR技术首次克隆了2个DcMT3基因,分别命名为DcMT3a和DcMT3b,GeneBank登录号分别为MF594216和MF594217。结果表明DcMT3a和DcMT3b基因分别编码65个和62个氨基酸,且均具有植物MT3蛋白的典型结构特征,即N端的4个保守性半胱氨酸(cysteine,C)和C端的6个保守性半胱氨酸。进化分析表明DcMT3a和DcMT3b与百合目植物芦笋、马蔺具有较高相似度。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2个DcMT3蛋白均定位于叶绿体,二级结构也都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表达分析表明DcMT3a和DcMT3b在海南龙血树各组织中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果实中的表达量最高。此结果为深入研究植物金属硫蛋白在海南龙血树发育及血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08期)

陈宣,张治礼,杨立荣,云勇,陈加利[10](2018)在《不同光环境对海南龙血树幼苗表型可塑性及生存策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光照对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光照环境下海南龙血树幼苗形态、生理特性和生物量分配的变化,并分析了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幼苗的形态、生理和生物量分配指标在不同光照强度间存在显着差异,各指标的可塑性指数为0.08~0.86,其中根茎叶及总生物量的可塑性指数普遍较高(0.67~0.86),表明海南龙血树幼苗有较好的光照适应性,其策略主要是通过调整根茎叶生物量的分配来适应光照的变化。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海南龙血树幼苗的比叶面积、叶根比呈现显着增大趋势,表明幼苗可通过增加单株叶面积比例,扩大光合作用面积,有效调节自身生物量配置。37.3%自然光照(L2)是海南龙血树幼苗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现存海南龙血树生境改变,生境缺少林荫以致光照强度过大,不利于幼苗根系生长,难以度过干旱季节,可能是海南龙血树自然更新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海南龙血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讨人工诱导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所产血竭是否具有抗炎镇痛活性,笔者分别采用小鼠扭体反应模型、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对海南龙血树人工血竭和天然血竭的镇痛活性及抗炎活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人工诱导血竭可显着延长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镇痛活性优于天然血竭;海南龙血树人工血竭和天然血竭均可显着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两者具有类似的抗炎镇痛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南龙血树论文参考文献

[1].丁旭坡,马纳纳,庞宽壮,蔡彩虹,戴好富.海南龙血树4个DcTIFY10转录因子的鉴定和表达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

[2].王辉,杨宁,吴晓鹏,戴好富,梅文莉.海南龙血树人工血竭与天然血竭的抗炎镇痛活性比较[J].热带生物学报.2019

[3].符小发,周勃,李益,吴海波,陈积豪.海南龙血树种群生境及种质多样性[J].中国食品.2019

[4].王志杰,张伟,彭霞.HPLC法测定傣药材海南龙血树叶中芦丁的含量[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8

[5].梁惠桢,朱家红,戴好富,梅文莉,彭世清.海南龙血树肉桂酸-4-羟基化酶基因(DcC4H)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8

[6].丁旭坡,吴春来,朱家红,彭世清,梅文莉.海南龙血树茉莉酸受体基因DcCOI1的鉴定和表达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

[7].杨立荣,张治礼,云勇,严武平,陈宣.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的种群结构与动态[C].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2018

[8].夏栋楠,朱家红,李辉亮,郭冬,王颖.海南龙血树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8

[9].蔡彩虹,丁旭坡,吴春来,石丽丽,谭丹婷.海南龙血树金属硫蛋白基因DcMT3a和DcMT3b的鉴定和表达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8

[10].陈宣,张治礼,杨立荣,云勇,陈加利.不同光环境对海南龙血树幼苗表型可塑性及生存策略的影响[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8

标签:;  ;  ;  ;  ;  

海南龙血树论文-丁旭坡,马纳纳,庞宽壮,蔡彩虹,戴好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