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拉丁美洲的“现代化”

论拉丁美洲的“现代化”

一、论拉美的“现代化”(论文文献综述)

周冲[1](2021)在《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研究》文中认为自19世纪初,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获得民族独立后,就一直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国家先后实行了古典自由主义、发展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新发展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发展战略,实行了初级产品出口、进口替代工业化、新自由主义、新发展主义等经济发展模式。然而历经200多年的现代化道路探索,拉美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先行者,依然未能迈进发达国家行列。在其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阻碍经济、社会进步的问题特别具有典型性和规律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拉美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探索一个国家或地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考察生产要素、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外开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立足发展经济学的视角,以时间为主线,较全面地、系统地梳理了拉丁美洲自民族独立后至今的经济发展模式演变过程,详细分析了每个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经济社会原因,以及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以期对我国经济发展建设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从初级产品出口发展模式、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到21世纪以来出现的激进左翼政府执政国家的“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温和左翼政府执政国家的新发展主义模式,在拉美经济发展模式演变过程中,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外向—内向—外向”转变,形成了钟摆式运动。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对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且都取得了显着的阶段性成就。随着每种发展模式的长期推行,在某些方面甚至形成了某种极端,导致两种模式的转换往往是“断裂的”,即后一种模式往往是对前一种模式的否定和政策的大转向。在每种经济发展模式中,拉美国家的发展战略总会错过经济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当危机来临却实行180度大转弯,发展模式的快速转变往往对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剧烈冲击。经济的“钟摆式”发展导致经济增长并不连续,加剧了拉美经济的脆弱性,也使得拉美国家依然无法摆脱依附性地位。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处理上,各国政府的做法往往极端化。初级产品出口发展模式信奉比较优势理论,主张实行自由贸易,不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政府只需做好“守夜人”角色即可。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下,又过分强调政府干预经济,实行计划经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完全的市场化,但快速激进的私有化改革引发一些国家出现剧烈的社会动荡问题,伤害了民众的利益。步入新千年后,拉丁美洲新上台的一些左翼政权,又重新强调政府的作用,改变新自由主义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意味着完全由市场导向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失败,也表明不能完全放弃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这说明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国家,都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拉美经济发展的钟摆现象造就了拉美经济的脆弱性,“资源诅咒”、“中等收入陷阱”都成为拉丁美洲鲜明的标签。拉丁美洲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裕的地区,拥有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矿产、能源资源以及各类农、林、畜、渔产品。然而具有丰富资源的拉丁美洲,外向的经济发展并未给拉丁美洲人民带来富足的生活,反而出现了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低下、收入分配极不平等、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腐败和寻租活动盛行、内战频繁等一些不利于经济持续增长的现象。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拉美国家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某种或少数几种自然资源出口,国内产业结构失衡,出现了明显的“资源诅咒”效应。经济发展战略的失误、工业增长的乏力、收入分配的明显差距、城市化的过度发展、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殖民历史的传统和不利的制度条件都导致拉美迈过“贫困陷阱”后,长期处于“中等收入陷阱”之中。究其根源,是拉丁美洲继承了殖民时期的制度遗产,在独立后的两百年间其政治、经济制度虽几经转变,但依然未改变“攫取性”的政治、经济制度,无法确保竞争性民主机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黄杰,林珽[2](2020)在《强人政治与巴西右翼民粹主义兴起的逻辑——基于制度与文化视角的解释》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巴西1985年民主化以来的第一位极右翼总统,雅伊尔·博索纳罗的上台标志着21世纪初期巴西右翼民粹主义的兴起。从政治制度来看,比例代表制与总统制的组合带来了政党制度的碎片化,受经济危机影响其碎片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高度碎片化的政党制度使得重塑权威和依靠政治强人应对危机,成为一种迫切而现实的社会需求。从政治文化来看,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文化传统在巴西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伊比利亚传统中的等级观念、精英主义与考迪罗主义,不仅为反精英、反建制的民粹主义提供了现实土壤,而且塑造了巴西民众对政治强人的偏好。不过,近期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博索纳罗面临被弹劾的风险,为这一波巴西右翼民粹主义的前景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赵珂瑜[3](2020)在《阿方辛执政时期阿根廷民主转型分析(1983-1989)》文中研究说明自国家独立以来,阿根廷从未停止过对民主的探索,其民主化经历了“两起两落”的曲折历程,最终在1983年阿方辛上台后彻底实现了由威权向民主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的这场转型无疑是成功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它发生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背景下,民主化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再加上美国等西方大国实行的人权外交政策的推动,使阿根廷民主化有着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另一方面,阿方辛吸取了前两次民主转型的经验教训,采取了多项举措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例如阿方辛上台后着力解决军人干政问题,为民主化进程扫除障碍;加强司法体系建设,维护司法独立,防止权力垄断;与各主要政党积极协商,营造良好的政党政治环境;积极构建拉美地区安全,加强与西方国家的联系,提升阿根廷的国际形象等。在后阿方辛时代,阿方辛时期的转型成果得到了一定的继承和完善,阿根廷民主化也得到了巩固,但在政党制度、政治参与等方面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阿根廷民主化任重而道远。

林红[4](2020)在《威权、福利与庇护:民粹主义在非西方世界的激荡之旅——基于拉美与东南亚经验的考察》文中提出非西方国家是民粹主义全球图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民粹主义在非西方国家的表现完全不同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应该是一个确定的事实。其一,由于传统势力、新立宪主义和多阶级联盟等诸因素的影响,非西方国家较易形成威权民粹主义和涌现克里斯玛型政治领袖。其二,由于民粹主义领导人在执政实践中多采取扩大国家干预、限制外国资本、强调经济增长和收入再分配等政策,非西方国家比较容易走上福利民粹主义的发展道路,拉美"粉色浪潮"与泰国"他信经济学"即是典型实践。其三,由于传统文化、农业文明的影响深远悠久,建立在土地依附关系或庄园经济关系之上的庇护主义根深蒂固,精英与民众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传统庇护关系,民粹主义与庇护主义相互交织。关于非西方民粹主义问题的整体性思考,既要考虑输入性因素的影响,即外源性、超前性的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模式的刺激;更要考虑内生性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公平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难以平衡这一国家治理困境。

王晓德[5](2019)在《继往开来 团结奋进——南开大学拉丁美洲史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为目前国内高校仅设的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之一,世界史学科能够取得如此佳绩,其基础是世界地区国别史。世界地区国别史长期以来是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的明显特色,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授予点,成为国内高校世界史学科最早的博士点之一。在1987年国家教委首批设立的国家重点学科中,南开大学世界地区国别史名列其中。此后,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几乎囊括了教育部在高校设置的各类资助名头,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

王斐[6](2019)在《拉美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19世纪末俄国的民粹派运动、美国的“人民党”运动开始,民粹主义便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尤其进入21世纪,民粹主义迅速成为一股席卷全球的政治潮流。拉丁美洲作为典型的民粹主义发生地之一,其民粹主义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比拟的。拉丁美洲的20世纪,被看作是“民粹主义的世纪”。从发展历程来看,民粹主义贯穿南美大陆的现代化进程,几度兴衰而绵延不绝,其兴起、发展、兴盛、衰败和复苏与政权变迁和政治利益斗争密切相关,反映了拉美现代化进程中价值观的变化与价值评判的多样性。无论根源如何,是好还是坏,民粹主义始终是拉美国家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在拉美国家,民粹主义作为是一种具有历史复发性的社会政治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现代化相伴而行并休戚相关。从现代化进程来说,拉美国家作为现代化的“实验室”,其艰难曲折的探索之路成为发展中国家进行现代化实践的重要组成。19世纪末期以来,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经历了三种现代化战略,即古典自由主义、发展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三种经济模式,即初级产品出口、进口替代工业化和新型出口导向;多种政治模式,即寡头威权主义、官僚威权主义、现代代议制民主等。当前,拉美国家仍处于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渡阶段。基于此,本研究力图在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探究民粹主义产生的根源和影响,通过运用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考察民粹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概括民粹主义的普遍性特征与拉美民粹主义的独特性特征,理清产生和发展的深刻根源,呈现民粹主义的影响,并尝试给出作者对拉美民粹主义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本研究的基本框架如下:导论部分突出依据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提出拉美现代化进程中民粹主义这一研究主题,着重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阐述意义所在。通过回顾学界相关研究,期望在民粹主义的内涵界定、表现特征、产生根源、积极作用、消极影响、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第一章从历史角度对拉美民粹主义进行纵向梳理,主要从三个阶段入手,即20世纪初期到30年代拉美民粹主义的萌芽时期、30年代至80年代末的拉美民粹主义的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民粹主义的新演化。本文选取不同时期的典型代表国家与代表人物,结合时代背景、政策取向等进行梳理,形成对拉美民粹主义的初步判断。第二章从比较分析的视角,总结了世界民粹主义普遍存在的普遍性特征与拉美民粹主义的独特性特征。普遍性特征主要有草根性、非理性、批判性与易变性;独特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城市为主要阵地,领袖个人崇拜且带有卡里斯马式的领导特点,普遍采取的是改革而非革命的方式。第三章主要分析民粹主义产生与发展的根源。一是从经济根源来看,拉美国家作为后发国家,由于依附性经济地位难以改变,加之市场经济的缺失和不彻底的土地改革,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经济出现增长性贫困,基础薄弱的现状难以改变;二是从政治根源来看,拉美国家作为美国的“后院”,受美国影响较大,加之自身政治体制的缺陷、政党力量较为弱小、军队强大与活跃等问题,致使威权有余而民主不足,“政治钟摆”早已成为常态;三是从思想文化根源来看,拉美国家受西班牙和葡萄牙影响较大,缺乏科学民主文化传统,国家认同存在危机,加之外来文化冲击,致使民粹主义长期存在;四是从社会根源来看,拉美国家贫富分化严重,纵向的社会分层化和横向的社会结构流动,导致社会冲突频发,为民粹主义滋生和蔓延提供了肥沃土壤。第四章主要分析民粹主义的影响。一是从政治视角而言,民粹主义在关怀民众、维护弱势社会群体利益和推动政治参与平等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也加剧了政治领袖专断,煽动性的政治动员冲击民主转型,加深了政治体制危机;二是从经济视角而言,民粹主义在推动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但其采取的经济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困境,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三是从社会视角而言,民粹主义的施政维护了部分民众利益,提高了民众生活质量,但因福利赶超加剧了中等收入陷阱和收入分配不公,与民粹主义的政治口号背道而驰。第五章着重分析了当前拉美民粹主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试图剖析其未来发展趋势。内部问题与挑战主要集中在政党自身建设不足、政治生态恶化、经济发展问题突出和社会矛盾激化、社会暴力升级等方面;外部问题与挑战主要集中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和美国政策影响拉美地缘政治等。面对这些问题,拉美国家需从指导理论、政治选举、政党建设等方面完善自身建设,根据实际情况推进改革,拉动现代化发展进程,以重新获得地区主导权。结语部分对本研究做了回顾性总结与反思,得出基本结论并探讨了可能的研究空间与理论生长点。

白甜[7](2019)在《主流或边缘 ——21世纪欧洲民粹主义的现状、困境及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的今天,民粹主义在欧美国家再一次掀起民粹化浪潮。然而随着2017年欧洲各主要国家大选的尘埃落定,欧洲民粹主义政党均未能如愿成为执政党。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传统民粹主义概念中的核心价值及实践主张的分析,结合21世纪欧洲具体环境中的民粹主义内涵,着重从民粹主义的现状、困境及影响方面探究其难以成为主流存在,却又难以完全消逝的原因。本文认为,21世纪民粹主义在欧洲的兴起与其本身理论内涵密切相关,信仰人民和追求民主成为民粹主义能够再次兴盛的核心。与此同时,欧洲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危机环境分别是经济债务危机、政治信任危机、文化认同危机,为民粹主义的实践发展提供了沃土,使民粹主义的兴起具有可乘之机。然而,欧洲各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效果逐渐显现,民众的生活逐渐摆脱危机阴影,民粹主义在欧洲的发展便失去了重要的群众基础,民粹主义政党也将在缺乏追随者的情况下,逐渐退出主流政坛。但是却并未再如从前一般处于边缘地位。就其本身而言,欧洲民粹主义政党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能够对主流政党有所影响的存在,这也正是民粹主义影响持久的重要表现。究其根本,21世纪欧洲民粹主义的影响深远主要原因在于,其实践主张是对当下欧洲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价值观等方面所存在问题的直观反映。民粹主义反全球化主张是对当下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弊端的揭露;反代议制主张是因精英统治阶层失去本国民众所给予的信任所致;反多元化主张是各国民众物质生活的改变在文化方面的反映。因此21世纪欧洲民粹主义本身的合理性是其虽未能成为主流存在,但仍影响深远的真正原因。

许嫣然,袁媛[8](2019)在《拉美的竞争性威权主义:以秘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世界政治史研究之中,竞争性威权主义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对"竞争性威权"而言,程序合法与绩效支持是其维系的两大关键因素。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秘鲁藤森政府为研究对象,论述了竞争性威权主义在秘鲁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地位。当一些走过"民主化转型"程序、按照所谓"民主"的规则和程序运行的拉美国家处在国家破产和社会瓦解的边缘时,竞争性威权主义的出现使它们看到了"自救"与东山再起的可能。竞争性威权主义游离于民主与威权两者之间的特性使其具备了独特的韧性。秘鲁前总统藤森从成功实施"自我政变"和经济上的"休克疗法"到被迫入狱的经历很好地诠释了竞争性威权政府由强势到衰败的特征。进入21世纪后,新自由主义退潮后拉美地区出现的"粉色浪潮"中,竞争性威权主义的因素依然可见。因为在经济社会转型不顺、矛盾多发的阶段,民众对传统治理模式产生了怀疑和失望,从而产生了对于效率和执行力的期待。作为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政治行为,从威权到民主的转型应是一个值得慎重对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王森垚[9](2018)在《新自由主义的实践走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理论流派和主流意识形态,是自由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和延续。自由主义起源于17世纪革命时期的英国,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两个发展阶段。在古典自由主义阶段,自由主义开启了基于自由权利观的契约论自由主义和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功利论自由主义两大传统。两大传统一方面论证了个人自由的合理性,一方面为个人自由确立了基本标准;一方面适应了资产阶级在兴起阶段为突破封建秩序的束缚而对自由权利的诉求,一方面满足了资产阶级在发展阶段为进行资本积累而对自由市场的需求。两大传统相继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论证了自由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实现自由的外在保障,完成了自由主义大厦根基的建构。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古典自由主义所强调的自由只是一种理想形式。缺少政府的必要干预以及无法避免的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等问题的存在,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社会问题逐渐凸显,自由主义故而从消极自由转向积极自由,寄希望通过适当的国家干预缓解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自由主义由此进入现代阶段。在现代自由主义阶段,新的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和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两大理念相继主导了资本主义国家进入20世纪后的实践发展。新的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亦称凯恩斯主义,在坚持古典自由主义个人自由核心原则的基础上,开始更加强调“国家”在经济调控、福利政策供给等方面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古典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的不足,并带领资本主义走出了20世纪初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代表人物有格林(Thomas Hill Green)、霍布豪斯(Leonard Trelawney Hobhouse)和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等。而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则不同意新的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提出的国家干预型的政策主张和实践理念,认为国家参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导致政府权力过大,进而导致集体侵犯个人自由、干扰市场秩序等行为地发生。基于此,新自由主义将古典自由主义个人自由的核心理念拓展为一套以“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认为私有制是实现个人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避免国家干预的自由市场经济是完美秩序,个人自由是自由市场制度存在的基础。新自由主义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大量方案和对策,代表人物有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布坎南(James Buchanan)等学者。虽然资本主义在20世纪初期并未选择新自由主义作为指导政策,但是在新自由主义学者们的努力下,经过30多年的理论发展,新自由主义已经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和政策方案,并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世界多数国家选择的改革方案。在实践走向上,作为凯恩斯主义的替代方案,新自由主义首先被英美两国政府采纳,并在一段时间内初步带领两国走出“滞涨危机”。这一时期,新自由主义契合了资本主义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时代条件,适应了国际垄断资本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内在理念需求,满足了西方发达国家资本扩张的意识形态支撑。基于此,以解决经济危机为契机,以新自由主义理论作为支撑,发达国家为后发国家开出了看似“合理”的“改革药方”,配套出台了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华盛顿共识”,利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组织以提供贷款的方式诱导拉美等国放开市场,国际资本尾随其后。在苏东等前社会主义国家,英美两国通过传播新自由主义,动摇了人们的理想信念,尤其是苏共高层的理想信念,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在剧变前后,引导这一地区采取了“休克疗法”等改革方案,对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深远历史影响。论文通过梳理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拉美等发展中国家、苏东前社会主义国家等地区的新自由主义实践历程,得出结论:上述国家和地区在采取新自由主义的改革方案以后,短期效果较为明显,长期问题比较突出。可以归因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新自由主义作为理论形态有其合理之处。新自由主义在经济方面提出来的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的具体政策主张,可以短期激发市场活力、吸引资本、提升经济效率、促进生产、减轻政府开支,迅速提高国家的经济水平。其二,在发达国家,由于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存在,新自由主义只是发挥了缓解矛盾的改良作用,无法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的周期性危机,也无法避免由经济危机导致的诸如当下的民粹主义等各种社会危机的爆发。其三,在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新自由主义虽然为其提供了一套经济社会转型的“药方”,通过“三化”的改革措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本的投资,激发了经济活力。但是,由于逐利本性的存在,金融资本造就了一批不负责任的食利者阶层,在无利可图之时,他们卷走了大量民族资本和社会财富,最终导致这些国家经济再次陷入泥潭,贫富差距拉大,进而引起社会治安状况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对于苏东等前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新自由主义不仅导致上述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产生,更动摇了人们建设社会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引发苏联解体不容忽视的因素。论文通过考察新自由主义在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实践历程表明,新自由主义并不能带领这些国家走出经济困境和实现社会转型,反而是导致这些国家新一轮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国际经验表明,新自由主义作为学术理论和实践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但作为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契合了资本扩张需求,符合发达国家的核心利益,与国际垄断资本的需求一致。因此,任何发展中国家在探索本国的现代化社会发展道路时,都不能将希望寄托于新自由主义提供的改革方案,而应该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可适当吸收和借鉴新自由主义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一些举措,同时尤其要防范作为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带来的消极影响,避免新自由主义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的不利影响。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避免新自由主义的消极影响。本文以“新自由主义的实践走向研究”为主题,主要包括五个组成部分。首先,在绪论中主要分析了新自由主义的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前沿问题。第一章主要梳理和区分了自由主义的相关概念及其内涵,理清了古典自由主义的两大传统,分析了当代两种自由主义的异同,呈现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谱系。第二章介绍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发展情况,论述了新自由主义理论发展脉络及理论流派。同时指出,新自由主义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是资本主义核心理念的集中体现,是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政策主张,是资本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现实展现。第三章呈现了新自由主义在英美、拉美和苏联剧变前后部分东欧国家的实践历史,指出新自由主义在各国的实践有弊有利,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产生出弊大于利的实践结果。新自由主义不仅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动荡等问题的发生,导致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丧失全球化的发展历史机遇期,还严重干扰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影响其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地继续。第四章审视了新自由主义的发展现状,指出新自由主义正面临着不可调和的理论危机和难以摆脱的实践困境。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是当下各国社会发展的首要政策选择,无论是发达国家局部回到凯恩斯主义,还是以拉美为代表的后发国家普遍寻找替代方案,新自由主义面临着必须调整的局面。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资本主义亦无法克服资本追逐暴利固有本性,左翼力量的弱小,有效替代新自由主义的政策方案尚未形成,未来在很长时间内,新自由主义都有可能以各种“变体”的形式继续存在。第五章通过对以上新自由主义在各国实践状况的考察结果所得的基本结论为依据,审视了新自由主义在当代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借鉴新自由主义在发展生产力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一些有益举措,也要警惕和避免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消极影响。只有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才能避免新自由主义“陷阱”。

左娇娇[10](2018)在《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孙健忠后期小说创作的影响》文中认为2013年湖南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了土家族作家孙健忠1984年之后创作的《猖鬼》《回光》等十部作品并将该书命名为《魔幻湘西》。该书附录部分收入孙健忠本人文章《重返童年——<死街>创作点滴》,文章中他谈及自己1985年以后的探索性作品时重点提及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本文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为参照,将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作家作品与孙健忠的后期作品进行比较分析,重点从创作手法的角度论述孙健忠在叙事手法、人物塑造等方面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灵活借鉴,并结合土家族文化及作者个人经历挖掘其作品对时代发展及土家族历史文化的思索,揭示其创作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寻根”文学热潮及土家族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对于孙健忠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前期作品的分析上,或将其纳入湘西作家群进行研究,缺少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进行的相关研究。其次对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对作家创作影响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寻根”文学上,并未将视角转向土家族作家的创作,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少数民族作家在吸收外来文学影响进程中的努力,所以本文将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去分析孙健忠后期作品,并将其纳入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去比较考察,剖析其特色与意义所在。

二、论拉美的“现代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拉美的“现代化”(论文提纲范文)

(1)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
        1.2.2 关于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的原因
        1.2.3 关于“中等收入陷阱”
        1.2.4 关于“拉美化”
        1.2.5 关于拉美“贫困化”
        1.2.6 简评
    1.3 研究结构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概念界定
    2.1 经济发展的内涵
    2.2 经济发展原因的一般解释
        2.2.1 经济发展分工论
        2.2.2 经济发展要素论
        2.2.3 经济发展制度论
        2.2.4 经济发展关系论
    2.3 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2.3.1 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
        2.3.2 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
    2.4 经济发展模式的划分
    2.5 拉美经济发展模式概念的界定
第3章 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
    3.1 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3.2 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的形成
    3.3 初级产品出口发展模式下的经济表现
        3.3.1 出口经济推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3.3.2 工业化初步发展
        3.3.3 城市化发展加速
        3.3.4 收入分配不均衡
    3.4 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的没落
    3.5 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的评价
第4章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
    4.1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4.1.1 凯恩斯理论
        4.1.2 二战后西方主流经济发展理论
        4.1.3 拉美结构主义
    4.2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形成及调整
        4.2.1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形成
        4.2.2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调整阶段
    4.3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经济绩效
        4.3.1 经济增长
        4.3.2 现代工业发展
        4.3.3 城市化的迅速扩张
    4.4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评价
        4.4.1 国内市场保护过度,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4.4.2 国际收支持续恶化
        4.4.3 对外资依赖性日益增强
        4.4.4 不重视农业发展,劳动力资源利用不足
        4.4.5 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导致寻租活动盛行
第5章 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
    5.1 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5.2 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
        5.2.1 贸易自由化改革
        5.2.2 金融自由化改革
        5.2.3 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
        5.2.4 税制改革
        5.2.5 劳工和养老金制度改革
    5.3 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绩效
        5.3.1 经济增长率有所提高,但仍处于经济恢复阶段
        5.3.2 通货膨胀得到初步控制
    5.4 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评价
        5.4.1 贸易开放度加深,但贸易失衡严重
        5.4.2 金融自由化导致金融危机频发
        5.4.3 收入分配不均,人均收入差距加大
第6章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特点
    6.1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
        6.1.1 “激进左派”政府的经济发展道路探索
        6.1.2 “温和左派”政府对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
        6.1.3 “右翼”政府的经济发展道路探索
    6.2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趋势
        6.2.1 “激进左派”政府面临巨大挑战
        6.2.2 “温和左派”政府和“右翼”政府政策逐渐融合
    6.3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的特点
        6.3.1 发展模式的转换呈“断裂式”、“钟摆式”变化
        6.3.2 拉美经济依然“脆弱”
        6.3.3 拉美国家的依附地位依然未改变
        6.3.4 拉美发展模式的演变追求“理论先行”、“整体推进”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制度变迁角度下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的原因分析
    7.1 制度变迁理论
    7.2 拉美国家选择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的制度分析
        7.2.1 制度调整的内部原因
        7.2.2 制度调整的外部原因
    7.3 拉美国家选择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制度分析
        7.3.1 制度调整的外部原因
        7.3.2 制度调整的内部原因
    7.4 拉美国家选择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的制度分析
        7.4.1 债务危机爆发迫使拉美国家反思经济发展模式
        7.4.2 债务危机的调整方案迫使拉美国家进行应急性政策调整
        7.4.3 其他国家的示范效应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社会影响
    8.1 “中等收入陷阱”始终无法跨越
        8.1.1 拉美地区“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经济表现
        8.1.2 拉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
    8.2 收入分配不均与贫困化程度高
        8.2.1 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高
        8.2.2 贫困化程度高
    8.3 经济自由化背景下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8.3.1 模型构建及数据说明
        8.3.2 实证结果分析
        8.3.3 主要结论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9.1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的经验
        9.1.1 坚持不懈进行减贫工作
        9.1.2 养老金制度改革
    9.2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的教训
        9.2.1 过度城市化导致城市贫困化及边缘化现象严重
        9.2.2 不重视农业及农民利益
    9.3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启示
        9.3.1 理论创新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9.3.2 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稳定的政治条件
        9.3.3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9.3.4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强人政治与巴西右翼民粹主义兴起的逻辑——基于制度与文化视角的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与解释框架
    (一)相关文献回顾
    (二)本文的解释框架
三、高度碎片化的政党制度与右翼民粹主义
    (一)巴西政党制度高度碎片化的表现
    (二)巴西政党制度高度碎片化的制度原因
    (三)强人政治与民粹主义:政党制度高度碎片化的应对方式
四、伊比利亚传统的政治文化与右翼民粹主义
    (一)等级观念与精英主义
    (二)考迪罗主义与强人政治
五、基本结论与进一步的讨论

(3)阿方辛执政时期阿根廷民主转型分析(1983-198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本文主要结构
第一章 阿根廷民主转型历程回顾
    第一节 多次政治转型及其失败
        一、第一次民主化
        二、第二次民主化
    第二节 阿根廷民主转型失败的分析
        一、难以逆转的军人干政体制
        二、民粹主义盛行
        三、政党政治不健全
第二章 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再次民主转型
    第一节 80年代国际政治时代背景
        一、第三次民主化浪潮兴起
        二、美国人权外交对阿根廷的影响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政治转型的特点及其启示
        一、阿根廷国内政治环境变化
        二、阿方辛推动民主转型的政策措施
        三、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政治转型启示
第三章 阿根廷民主转型的延续
    第一节 后阿方辛时代民主政治发展
    第二节 民主转型中的问题
        一、政党制度性弱
        二、社会政治参与的挑战
        三、经济发展不彰对民主化产生负面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威权、福利与庇护:民粹主义在非西方世界的激荡之旅——基于拉美与东南亚经验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 前言:非西方世界的民粹主义时代
二 威权民粹主义:传统势力、新立宪主义与多阶级联盟
    (一)传统势力、政党制度与民粹主义的体制外空间
    (二)新立宪主义、全民公投与广泛政治参与
    (三)多阶级联盟、克里斯玛型领袖及其社会基础
三 福利民粹主义:向贫困与不平等开战
    (一)“政府照顾你”:福利民粹主义的选择与困境
    (二)“粉色浪潮”:拉美左翼民粹主义的重新崛起
    (三)“他信经济学”:东南亚福利民粹主义的典型实践
四 庇护主义传统:非西方世界民粹主义的文化底色
    (一)底层政治逻辑与庇护主义
    (二)拉美民粹主义中的庇护主义:考迪罗与法团传统
    (三)东南亚民粹主义中的庇护主义:道义经济学与底层选举伦理
五 结语:如何思考非西方世界的民粹主义问题

(5)继往开来 团结奋进——南开大学拉丁美洲史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南开大学拉美史学科建制的演变
二、拉美史研究的重点与取得的成果
三、南开拉美史学科在国内学界的地位
四、对南开大学拉美史学科发展的思考

(6)拉美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回顾
        (一) 既有研究的主要视角
        (二) 既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民粹主义的概念梳理
        (一) 概念界定
        (二) 相关概念辨析
    四、理论工具
        (一) 现代化理论
        (二) 社会公正理论
        (三) 社会分层理论
    五、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拉美国家民粹主义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拉美民粹主义的萌芽
        一、时代背景(20世纪初)
        二、典型国家及其代表人物
        三、政策取向
    第二节 拉美民粹主义的发展
        一、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末)
        二、典型国家及其代表人物
        三、改革取向
    第三节 拉美民粹主义的新演化
        一、时代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
        二、典型国家及其代表人物
        三、改革取向
第二章 拉美现代化进程中民粹主义的特征分析
    第一节 民粹主义的普遍性特征
        一、草根性
        二、非理性
        三、批判性
        四、易变性
    第二节 拉美民粹主义的独特性
        一、城市为主要阵地
        二、卡里斯马式的上层领导
        三、妥协的改良主义
第三章 拉美民粹主义产生与发展的根源
    第一节 经济根源
        一、经济基础薄弱
        二、市场经济不完善
        三、土地改革不彻底
    第二节 政治根源
        一、美国干涉与控制
        二、威权主义盛行
        三、政治体制缺陷
        四、军队强大且活跃
        五、政党力量相对弱小
    第三节 思想文化根源
        一、缺乏科学民主的文化传统
        二、国家认同危机
        三、传统的一体化团结思想
        四、外来文化冲击
    第四节 社会根源
        一、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二、社会分层趋势显着
        三、社会结构流动多变
        四、社会冲突激烈且常态化
第四章 民粹主义对拉美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第一节 政治视角
        一、维护社会群体利益
        二、推动政治参与平等性
        三、煽动性政治动员冲击民主进程
        四、加剧领袖政治专断
    第二节 经济视角
        一、推动经济发展战略转变
        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三、加深经济发展不平衡困境
    第三节 社会视角
        一、提升民众利益和生活质量
        二、加剧收入分配不公
        三、福利赶超加重中等收入陷阱
第五章 拉美民粹主义的挑战与趋势
    第一节 当前拉美民粹主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拉美的新民粹主义
        二、内部问题与挑战
        三、外部问题与挑战
    第二节 拉美民粹主义未来发展趋势
        一、民粹主义的政治选举
        二、民粹主义的指导理论
        三、民粹主义的改革
结语
    一、基本结论
        (一) 拉美民粹主义与现代化进程相伴而行
        (二) 拉美民粹主义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并存
        (三) 拉美民粹主义的滋生和蔓延尚未终结
    二、研究展望
        (一) 拉美民粹主义政府、军队和民众互动的机制研究
        (二) 拉美民粹主义的国别研究和区域的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7)主流或边缘 ——21世纪欧洲民粹主义的现状、困境及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及意义
        一、选题来源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民粹主义的理论概述与历史实践
    第一节 民粹主义的思想起源
        一、社会契约平等观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
    第二节 民粹主义的核心价值
        一、信仰人民:民粹主义的主体逻辑
        二、人民主权:民粹主义的程序安排
    第三节 民粹主义的实践发展
        一、俄美地区的民粹主义(19 世纪中后期-20 世纪初)
        二、拉美地区的民粹主义(20 世纪30 年代-80 年代)
        三、亚太地区的民粹主义(20 世纪90 年代-21 世纪初)
    第四节 民粹主义的实践主张
        一、追求平等:反对利益分化
        二、向往民主:反对民意代表
第三章 从边缘向主流的迈进:21世纪欧洲民粹主义的现状
    第一节 欧洲民粹主义的理论体系
        一、欧洲民粹主义的主体逻辑
        二、欧洲民粹主义的程序安排
    第二节 欧洲民粹主义的实践主张
        一、反全球化主张
        二、反代议制主张
        三、反多元化主张
    第三节 欧洲民粹主义的政治实践
        一、英国脱欧公投
        二、法国民粹主义
        三、德国民粹主义
第四章 难以成为主流:21世纪欧洲民粹主义的困境
    第一节 理论体系的局限性
        一、主体之间的矛盾性
        二、利益诉求的极端化
    第二节 实践环境的局限性:欧洲环境因素的制约
        一、欧洲经济体制——欧洲联盟
        二、欧洲政治制度——代议制度
        三、欧洲文化价值观——国家福利制度
第五章 难以消逝的边缘:21世纪欧洲民粹主义的影响
    第一节 对欧洲国家经济体制的影响
        一、理性认识全球化
        二、深化欧洲一体化
    第二节 对欧洲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
        一、冲击政党结构
        二、危及民主制度
    第三节 对欧洲国家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拉美的竞争性威权主义:以秘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 竞争性威权主义的概念解析
二 拉美竞争性威权主义的典型案例:“藤森现象”
    (一) “自我政变”:藤森时期秘鲁的政治变革
    (二) “藤森休克”:藤森时期秘鲁的经济改革
    (三) 迎战“光辉道路”:藤森政府对国内反政府武装力量的强力打击
三 竞争性威权主义在秘鲁的维系与衰败
    (一) 竞争性威权主义在秘鲁出现的根源
        第一, 经济危机下的权威弱化。
        第二, 传统政党的权威丧失。
        第三, 传统政治下的威权偏好。
    (二) 藤森政府竞争性威权体制的特征
    (三) 藤森竞争性威权主义的衰败
        第一, 藤森政府滥用立法权。
        第二, 藤森政府操纵选举。
        第三, 藤森政府控制司法机关。
        第四, 藤森政府丧失了军方的支持。
        第五, 执政后期的藤森已无法以政绩为竞争性威权主义体制辩护。
四 “粉色浪潮”中的竞争性威权主义
五 结语

(9)新自由主义的实践走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辨析
    第一节 自由主义
        一、自由主义的起源
        二、自由主义的观念
        三、自由主义的主张
        四、自由主义的内涵
    第二节 古典自由主义
        一、社会契约论
        二、功利主义
    第三节 现代自由主义
        一、新的自由主义(NewLiberalism)
        二、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
第二章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视野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兴起
        一、时代机缘
        二、理论兴起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发展
        一、时代变化
        二、理论拓展
    第三节 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实质
        一、资本主义核心理念的集中体现
        二、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政策主张
        三、资本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现实展现
第三章 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历程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在英美两国的实践
        一、不断推进的私有化进程
        二、推崇金融自由化
        三、推出“华盛顿共识”
        四、利弊同现的实践后果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地区的实践
        一、多方推动的传播背景
        二、从“贝克计划”到“布雷迪计划”
        三、从私有化到自由化
        四、弊大于利的实践后果
    第三节 新自由主义对苏东剧变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影响
        一、意识形态多元化削弱主流意识形态
        二、“500天计划”消解经济体制
    第四节 新自由主义对俄罗斯和苏联解体后的部分东欧国家的实践影响
        一、“休克疗法”
        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确立
第四章 新自由主义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 走出理论危机的尝试
        一、不可避免的理论冲突
        二、摆脱危机的审视与回应
    第二节 突破实践困境的探索
        一、难以逾越的实践缺陷
        二、弥补缺陷的探索和努力
    第三节 未来前景与可能走向
        一、反对新自由主义的力量尚需壮大
        二、西方国家有效替代新自由主义的政策方案尚未形成
        三、左翼运动尚未形成对新自由主义的真正的挑战
        四、新自由主义在一定时期内还会继续存在
第五章 新自由主义与当代中国选择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传播
        一、初期传播出现自由化苗头
        二、中期扩散引起私有化主张
        三、后期审视形成理性认知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
        一、为改革开放拓展了视野
        二、试图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试图削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四、试图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
    第三节 新自由主义的困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选择
        一、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科学认识新自由主义
        二、新自由主义困境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三、中国应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孙健忠后期小说创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拉美魔幻现实的界说及其对中国文坛的影响
        0.1.1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界说
        0.1.2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文坛影响的综述
    0.2 孙健忠的生平及其创作
    0.3 孙健忠小说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0.4 研究的方法及意义
第一章 孙健忠小说创作手法的魔幻性
    1.1 叙事手法的魔幻性
        1.1.1 叙事视角的转变
        1.1.2 叙事时间与空间的转变
        1.1.3 魔幻的艺术手法
    1.2 人物塑造的魔幻性
        1.2.1 打破生死界限的人物形象
        1.2.2 打破人与动物界限的形象
        1.2.3 变异了的动物形象
第二章 本土化的魔幻现实主义
    2.1 民俗的魔幻化
    2.2 民间文学的魔幻现实主义
    2.3 作者个人经历的魔幻慧识
第三章 魔幻写实中关于民族、国家和人类命运的忧思
    3.1 人物形象塑造的文化视角与文化忧思
    3.2 人物命运叙述的历史视角与历史反思
    3.3 《死街》的批判精神及批判视角下的社会忧思
        3.3.1 对民族性格的批判
        3.3.2 对民族文化的批判
第四章 孙健忠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的意义
    4.1 土家族的代表作家
    4.2 魔幻湘西的新画手
    4.3 “寻根”文学的重要一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论拉美的“现代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研究[D]. 周冲. 吉林大学, 2021(02)
  • [2]强人政治与巴西右翼民粹主义兴起的逻辑——基于制度与文化视角的解释[J]. 黄杰,林珽.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20(06)
  • [3]阿方辛执政时期阿根廷民主转型分析(1983-1989)[D]. 赵珂瑜. 外交学院, 2020(07)
  • [4]威权、福利与庇护:民粹主义在非西方世界的激荡之旅——基于拉美与东南亚经验的考察[J]. 林红. 世界政治研究, 2020(02)
  • [5]继往开来 团结奋进——南开大学拉丁美洲史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王晓德.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9(10)
  • [6]拉美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研究[D]. 王斐.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2)
  • [7]主流或边缘 ——21世纪欧洲民粹主义的现状、困境及影响研究[D]. 白甜. 华侨大学, 2019(01)
  • [8]拉美的竞争性威权主义:以秘鲁为例[J]. 许嫣然,袁媛. 拉丁美洲研究, 2019(01)
  • [9]新自由主义的实践走向研究[D]. 王森垚.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10]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孙健忠后期小说创作的影响[D]. 左娇娇. 广西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论拉丁美洲的“现代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