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膜流动性论文_何家骥,梁小青,梁启龙,魏进旺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细胞膜流动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动性,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荧光,氧化碳,脂肪。

红细胞膜流动性论文文献综述

何家骥,梁小青,梁启龙,魏进旺[1](2018)在《ω-3鱼油脂肪乳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大鼠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法制备急性CO中毒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ω-3鱼油脂肪乳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空气。尾静脉采血,用双球直管式技术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刚性指数,荧光偏振法测定大鼠红细胞膜偏振度。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鱼油脂肪乳组大鼠1、7、14d大鼠低切全血黏度明显降低(P<0.01)。鱼油脂肪乳大鼠红细胞比容(HCT)较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变化,7、14天时较生理盐水组大鼠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鱼油脂肪乳大鼠红细胞变形指数(DI)及红细胞刚性指数(IR)较生理盐水组大鼠1、7、14天时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乳组大鼠红细胞膜偏振度(P)较生理盐水组大鼠显着减小(P<0.05)。结论:鱼油脂肪乳可提高一氧化碳中毒大鼠红细胞变形性和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提高红细胞膜流动性,改善微循环减轻组织缺氧状态。(本文来源于《甘肃医药》期刊2018年10期)

郭丹钊,赵杨,葛璐,马海乐,李振江[2](2018)在《弱磁场对樟芝液态发酵菌丝体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荧光偏振法测定弱磁场对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ATCC 200183菌丝体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以1,6-二苯基-1,3,5-己叁烯(1,6-dipheny-1,3,5-hexatriene,DPH)作为荧光探针标记樟芝菌丝体细胞膜,优化DPH荧光标记条件,测定不同弱磁场强度(30、60、90、120mT和180mT)下菌丝体细胞膜荧光各向异性及荧光偏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DPH标记细胞膜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324nm和453nm,DPH最佳标记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0℃和45min;磁场强度为30mT时,菌丝体细胞膜荧光偏振度、荧光各向异性与对照组(未粘贴铷铁硼磁片)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磁场强度为60、90、120mT和180mT时,菌丝体细胞膜荧光偏振度、荧光各向异性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90、120、180mT处理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在供试弱磁场强度下,菌丝体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细胞膜流动性变化趋势相似,在磁场强度为90mT时菌丝体生物量达到最大值(4.230g/L),显着高于不加磁场的对照处理(3.119g/L)。(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孙永叶,滕倩,马爱国,马婷婷[3](2017)在《叶黄素补充对人体红细胞膜流动性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叶黄素补充对人体红细胞膜流动性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招募2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20~30岁),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空白对照组和叶黄素补充组。叶黄素补充组连续3周口服补充叶黄素胶囊(20 mg/d),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营养补充剂。所有志愿者在试验期间避免摄入叶黄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日常作息规律。干预前及末次服用24h后分别留取两组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5 m L。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中叶黄素含量,采用荧光偏振法测定红细胞膜流动性,采用试剂盒检测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结果补充叶黄素3周后,受试者血浆中叶黄素水平达1.112μg/m L,较干预前(0.339μg/m L)升高了228%(P<0.01)。干预后叶黄素组红细胞膜荧光偏振度ρ和微粘度η分别为0.123、0.762,均显着低于干预前(0.140、0.901)水平,提示红细胞膜流动性升高(P<0.05);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为3.232 U/m L,较干预前(2.15 U/m L)及空白对照组(1.98 U/m L)均显着升高(P<0.01)。结论叶黄素补充可改善健康人体红细胞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营养学会第十叁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7-05-22)

陈哲,赵施施,林婷婷,刘巧艳,董娇娇[4](2017)在《长链脂肪乳剂逆转布比卡因导致的心肌细胞膜流动性降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长链脂肪乳剂对布比卡因所致心肌细胞膜流动性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NBD-C6-HPC特异性荧光探针标记心肌细胞膜脂质,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合光脱色荧光恢复技术检测布比卡因及长链脂肪乳剂对心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对照(Con)组和1%体积分数长链脂肪乳剂(LCT)组比较,细胞膜流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比卡因1 000μmol/L(Bu-1000组)细胞膜的荧光恢复率与Con组、LCT组、布比卡因100μmol/L(Bu-100)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Bu-1000组细胞膜的扩散系数显着低于Con组(P<0.05)和LCT组(P<0.01)。布比卡因1 000μmol/L+1%体积分数长链脂肪乳剂(Bu-1000+LCT)组细胞膜荧光恢复率(P<0.05)及扩散系数(P<0.01)显着高于Bu-1000组。布比卡因100μmol/L+1%体积分数长链脂肪乳剂(Bu-100+LCT)组细胞膜扩散系数(P<0.01)显着高于Bu-100组。结论:长链脂肪乳剂能够逆转布比卡因导致的心肌细胞膜流动性降低。(本文来源于《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曾新安,欧贇,王满生[5](2016)在《脉冲电场对沙门氏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及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脉冲电场作用对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杀菌效应及其膜通透性的影响,并结合拉曼光谱技术分析了不同脉冲处理时间对沙门氏菌磷脂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脉冲电场能量的不断输入,沙门氏菌的灭活对数不断增加,且细胞膜的通透性也随之增大;此外,随着脉冲处理时间的延长,沙门氏菌磷脂拉曼峰的峰值比I1139/I1082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是均比未经脉冲电场处理的峰值比要高(P<0.05).这说明脉冲电场作用能够增加沙门氏菌磷脂的C—C全反式构象的数目,同时减少了C—C扭曲构象数目;但是,随着脉冲处理时间的延长,峰值比I2 874/I2 862也随之增大(P<0.05),这意味着脉冲电场作用能够有效增大沙门氏菌磷脂C—H的侧向堆积程度,从而导致了磷脂脂链的有序程度增加和细胞膜流动性的减弱.因此,脉冲电场作用能够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降低细胞膜流动性,最终会引起细胞损伤或者死亡.这为脉冲电场作用下微生物的灭活机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10期)

綦晓青[6](2016)在《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ICE-L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及其细胞膜流动性调控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低温是极地最基本的特征。南极海冰中存在着大量网状的盐囊和盐通道,其温度及盐度的剧烈变化会生物造成很大的伤害。南极冰藻是指生活在南极海冰、海冰边缘或海水等极端环境中的一大类微藻的总称,是南极地区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南极冰藻能在如此特殊的生境中生存,必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适应南极极端环境的生理生化机制。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第一道特殊的屏障,膜结构的稳定性和流动性是南极冰藻抵御极端环境的生理基础。不饱和脂肪酸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与维持膜流动性密切相关。脂肪酸脱氢酶可在质膜的脂肪酸链中引入双键,提高脂肪酸的不饱和度,从而使膜脂的熔点降低,细胞膜的流动性提高。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ICE-L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易于操作,可以直接在细胞水平上对刺激做出应答,使其成为研究极地极端环境的良好模式生物。本文对不同生境下南极冰藻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质膜脂肪酸的组分分析,及脂肪酸脱氢酶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南极冰藻的极端环境适应性机制及应用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内容: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ICE-L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运用GC-MS技术测定了不同生境下南极冰藻质膜中脂肪酸的含量及组分变化,探究质膜脂肪酸的变化与细胞膜流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温及高盐条件下,南极冰藻ICE-L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加,从而可以维持细胞膜的正常功能和细胞内环境的稳定;随着温度的降低和盐度的升高,南极冰藻质膜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质膜脂肪酸组分有十多种,其中C20:5,C20:3,C18:3叁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温度的降低时,C18:3和C20:5的含量增加,在高盐度条件下,C20:5的含量增加,在低盐度条件下,C18:3的含量为最高值。对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ICE-L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共得到功能基因序列75805条,并进行了七大数据库的基因功能注释,获得了几种脂肪酸脱氢酶的基因序列;通过普通PCR法克隆获得了Δ9、ω6、Δ6脂肪酸脱氢酶的基因序列全长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南极冰藻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五种关键脂肪酸脱氢酶的基因转录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qRT-PCR结果表明,脂肪酸脱氢酶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基因表达调控模式不尽相同。Δ9CiFAD基因的表达量在温度胁迫条件下迅速升高,该酶是脂肪酸去饱和的限速酶。Δ6CiFAD,ω3CiFAD1,ω3CiFAD2的表达量在低温(-20°C和0°C)情况下保持较高水平,而Δ12CiFAD在应对长时间的高温压力下起重要作用。高盐压力环境中Δ9CiFAD、Δ6CiFAD、ω3CiFAD1表达更为敏感,Δ12CiFAD、ω3CiFAD2对低盐环境反应更活跃,且Δ12CiFAD在低盐条件下的表达调控有时间上的延迟。本文以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ICE-L为材料,初步探究了该藻质膜的不饱和脂肪酸与细胞膜流动性的关系,对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分析,探究了不同胁迫条件下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调控模式,为揭示其对温度及盐度的适应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期刊2016-06-01)

石芸洁,林慧敏,金图南,邓尚贵[7](2016)在《磁性Fe_3O_4纳米带鱼肽微粒的制备及对CW-2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磁性Fe_3O_4纳米带鱼肽微粒,并研究其对CW-2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以磁性Fe_3O_4纳米微粒为内核,负载具有抑制肿瘤增殖作用的带鱼酶解小肽,通过共沉淀法合成磁性Fe_3O_4纳米带鱼肽微粒,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方法对该纳米粒子结构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偏振法研究该微粒在非磁场与交变磁场中对CW-2人结肠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共沉淀法合成的磁性Fe_3O_4纳米带鱼肽微粒呈球形,粒径约10 nm,分布较均匀,颗粒之间有黏连现象,形成缠绕弯曲的线状。与单体磁性Fe_3O_4纳米微粒相比,带鱼酶解小肽的包覆增强了纳米铁微粒的分散稳定性;该粒子最佳使用p H值范围是6.5~9.0,比较适合于在生物体系中应用。细胞膜流动性检测显示24 h时实验组CW-2细胞膜荧光偏振度P值显着减小、平均微黏度η值减小,表明磁性Fe_3O_4纳米带鱼肽微粒可使CW-2细胞膜流动性增大,作用呈量效关系。结论:磁性Fe_3O_4纳米带鱼肽微粒在交变磁场中增强了带鱼酶解小肽的抗肿瘤活性。(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6年19期)

杨金龙,朱圆圆,朱均均,郭枫,黄茜茜[8](2015)在《盐类对树干毕赤酵母乙醇发酵及其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树干毕赤酵母为发酵菌株,研究氯化盐类和硫酸盐类对其己糖戊糖共发酵影响,并采用荧光偏振法测定盐类对酵母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盐类对树干毕赤酵母发酵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氯化盐的浓度达到0.5 mol/L、发酵24 h时,NaCl对乙醇发酵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与未添加氯化盐相比,糖利用率、乙醇浓度以及乙醇得率分别下降了52.00%、65.10%、22.50%,盐离子对树干毕赤酵母发酵的抑制作用Na~+>NH_4~+>K~+。硫酸盐中的阳离子浓度是氯化盐的2倍,但抑制作用没有显着不同,所以Cl~-对树干毕赤酵母的乙醇发酵抑制作用要大于SO_4~(2-);高盐浓度下细胞膜的流动性更高,且不同盐离子对细胞膜的流动性影响也不同,NH_4~+对细胞膜的流动性影响最大,细胞膜流动性的增加可能是增加细胞对压力的耐受性,降低对细胞的损失。(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黄莹仪[9](2015)在《不同剂量及不同类型ω-3不饱和脂肪酸对小鼠骨骼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及不同剂量ω-3不饱和脂肪酸对小鼠骨骼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探讨ω-3不饱和脂肪酸作为运动补剂的有效性及合适剂量。方法 160只小鼠随机分为16组,其中14组为实验组,分别给予两种不同剂量的ω-3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另外2组为安静对照组及运动对照组。实验组及运动对照组动物进行力竭运动。实验结束取各组小鼠骨骼肌组织提取细胞膜,测定细胞膜荧光偏振度P、微粘度η、膜脂流动性(LFU)。结果运动对照组小鼠骨骼肌细胞膜流动性显着低于安静对照组(P<0.001)。当补充EPA≥40mg/kg时小鼠骨骼肌细胞膜微粘度显着低于运动对照组(P<0.001),而当补充EPA≥50mg/kg时小鼠骨骼肌细胞膜荧光偏振度p明显低于运动对照组(P<0.001),而细胞膜脂流动性显着高于运动对照组(P<0.001)。当补充DHA≥40mg/kg时,小鼠骨骼肌细胞荧光偏振度P明显低于运动对照组(P<0.001)。当补充DHA≥50mg/kg时细胞膜微粘度η明显低于运动对照组(P<0.001),而骨骼肌细胞膜流动性明显高于运动对照组(P<0.001)。结论在给予一定剂量DHA及EPA后进行力竭运动,小鼠骨骼肌细胞膜流动性指标均会发生明显改变。ω-3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作为有效的运动补剂。(本文来源于《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杨益,苏文莉,孙走南,唐玥,李瑾慧[10](2015)在《植物多酚对5型腺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两种植物多酚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单宁酸对5型腺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初步探讨植物多酚抑制病毒作用机制。方法:利用DPH为荧光探针,以荧光偏振法观察5型腺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EGCG、单宁酸在此过程中对宿主细胞膜流动性改变的干预作用,结合CPE法测定的EGCG,单宁酸抑制5型腺病毒感染药效试验结果,以Spearman秩相关计算EGCG,单宁酸对宿主细胞膜流动性干预作用与其抑制病毒感染作用间的关系。结果:腺病毒感染细胞可提高宿主细胞膜流动性,滴度为100TCID50病毒可使293A细胞膜流动性提高15.34%。EGCG、单宁酸可抑制宿主细胞膜流动性,高浓度下分别可使宿主细胞膜流动性下降32.61%、25.75%。在病毒吸附前、吸附后、吸附同时,以EGCG、单宁酸处理宿主细胞,均发现宿主细胞膜流动性的干预作用与其抑制病毒感染效果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均>0.900,P<0.01)。结论:5型腺病毒感染会提高宿主细胞膜的流动性,而EGCG、单宁酸在干预腺病毒感染过程中对宿主细胞膜流动性的干预作用可能是其抑制腺病毒感染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5年18期)

红细胞膜流动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荧光偏振法测定弱磁场对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ATCC 200183菌丝体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以1,6-二苯基-1,3,5-己叁烯(1,6-dipheny-1,3,5-hexatriene,DPH)作为荧光探针标记樟芝菌丝体细胞膜,优化DPH荧光标记条件,测定不同弱磁场强度(30、60、90、120mT和180mT)下菌丝体细胞膜荧光各向异性及荧光偏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DPH标记细胞膜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324nm和453nm,DPH最佳标记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0℃和45min;磁场强度为30mT时,菌丝体细胞膜荧光偏振度、荧光各向异性与对照组(未粘贴铷铁硼磁片)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磁场强度为60、90、120mT和180mT时,菌丝体细胞膜荧光偏振度、荧光各向异性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90、120、180mT处理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在供试弱磁场强度下,菌丝体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细胞膜流动性变化趋势相似,在磁场强度为90mT时菌丝体生物量达到最大值(4.230g/L),显着高于不加磁场的对照处理(3.119g/L)。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细胞膜流动性论文参考文献

[1].何家骥,梁小青,梁启龙,魏进旺.ω-3鱼油脂肪乳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J].甘肃医药.2018

[2].郭丹钊,赵杨,葛璐,马海乐,李振江.弱磁场对樟芝液态发酵菌丝体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J].食用菌学报.2018

[3].孙永叶,滕倩,马爱国,马婷婷.叶黄素补充对人体红细胞膜流动性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C].中国营养学会第十叁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汇编.2017

[4].陈哲,赵施施,林婷婷,刘巧艳,董娇娇.长链脂肪乳剂逆转布比卡因导致的心肌细胞膜流动性降低[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

[5].曾新安,欧贇,王满生.脉冲电场对沙门氏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及其机理[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綦晓青.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sp.ICE-L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及其细胞膜流动性调控分子机制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6

[7].石芸洁,林慧敏,金图南,邓尚贵.磁性Fe_3O_4纳米带鱼肽微粒的制备及对CW-2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6

[8].杨金龙,朱圆圆,朱均均,郭枫,黄茜茜.盐类对树干毕赤酵母乙醇发酵及其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J].生物学杂志.2015

[9].黄莹仪.不同剂量及不同类型ω-3不饱和脂肪酸对小鼠骨骼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

[10].杨益,苏文莉,孙走南,唐玥,李瑾慧.植物多酚对5型腺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

论文知识图

羟胺衍生物和过氧化氢异丙苯对红细苯酚取代物和甲苯对红细胞膜流动性苯酚取代物和甲苯对红细胞膜流动性一1五味子多糖对5180荷瘤小鼠红细胞过氧化氢异丙苯对红细胞膜流动性功夫菊酯对鲤红细胞膜流动性影响

标签:;  ;  ;  ;  ;  ;  ;  

红细胞膜流动性论文_何家骥,梁小青,梁启龙,魏进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