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观论文_贺来

导读:本文包含了实在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实在论,语言学,因果,语法,爱因斯坦,语义学,马克思。

实在观论文文献综述

贺来[1](2016)在《“终极实在”观的创造性转换与马克思的社会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哲学始于对"真正实在"的寻求,这既构成哲学最为持久和深层的冲动,同时也成为哲学不断自我反省和检讨的重大主题,围绕此主题展开了两次十分重大的哲学转向。"认识论转向"的内在逻辑使"终极实在"问题最终变成人的意识问题,而"语言转向"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危机,并使传统形而上学所欲探求的"终极实在"陷入了空前困境。真正有意义的"终极",总是不离人的"终极"。马克思哲学把"实在"当成"实践"去理解,形成了以"社会"为中心概念的对"终极实在"的理解。(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6年08期)

杨敏姣[2](2013)在《爱利亚学派之实在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利亚学派把绝对不变的"存在"作为宇宙的唯一实在,开启了将纯粹理性作为哲学的存在方式的道路。(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3年23期)

皮可慰[3](2012)在《论发展的物质实在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永恒变化的实体与间隙构成了物质实在,物质实在概念涵盖物质与非物质。物质实在是发展的,发展的动力是物质实在自身随机的永恒变化,发展的方向是趋于同步。一切有序的物质运动形式,包括粒子性、数学规律、因果规律、定态逻辑学规律、计量和意识等在内,都不是永恒的,是物质实在发展的产物。(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12期)

成素梅[4](2010)在《论量子实在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代量子物理学家之间的争论,演绎了如何摆脱传统概念思维,来接受量子力学的艰难过程,新一代物理学家则完全相反,他们要求用量子力学语言描述整个宇宙。根据量子力学思维方式,微观粒子被看成抽象空间中的算符,算符在人类熟知的空间坐标中用波函数的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现象被看成算符在四维空间的投影,量子实在被看成对微观世界的整体性模拟,具有复制性和建构性。量子实在观是作为自在实在的微观粒子、作为对象性实在的量子现象和理论实在的统一。这是一种最低限度的非定域实在观。如果基于这种观点来回答当代科学哲学面临的问题,必然会得出新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07期)

周频[5](2009)在《叁大语言理论的科学实在观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语言相对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义学叁大语言理论关于语言、思维、实在叁者关系的基本假定的比较,批判地评价了这叁大语言学理论的科学实在观,指出其都存在如下问题:无法划清科学与非科学或伪科学的界限;无法对科学知识的增长以及科学的成功说明和预测的事实做出合理的解释;低估或忽视了科学探究中,理性思维对感觉经验的超越和对既有知识框架的怀疑和反思的能力。(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通讯》期刊2009年03期)

周频[6](2009)在《再论语言、心智和实在叁者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叁大语言理论:Whorf的语言相对论、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和Lakoff&Johnson的认知语义学关于科学实在论的论述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为突破口,旨在反思它们的认识论基础并探讨语言、心智(或思维)和实在叁者之间的关系(简称叁元关系),从而为叁大语言理论的适用范围划定界限。本研究主要采用反思和批判的方法,通过溯因推理将研究问题层层引向深入。一般认为语义学研究语言符号与实在之间的关系,而认识论哲学研究心智与实在的关系,真理的符合论认为,与实在符合的认识或知识就是真理。随着认知语义学的产生,心智成为研究语义问题不可忽视的因素.而心智认识实在的过程也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因此,无论是语义理论还是认识论理论都要观照到叁元关系,它们都须对叁元关系给出其基本假定。这叁大语言理论都有其特定的认识论哲学基础:语言相对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哲学基础都属于建构主义的认识论,而Lakoff&Johnson的认知语义学基于体验主义哲学。因此,它们具有不同的科学实在观和真理观:语言相对论认为,我们的思维或心智往往无意识地受到语言结构的影响或控制,科学知识并不是关于实在的真理,而是西方印欧语言的产物: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义观假定实在本身是不可知的,我们所能认识的只是经过语法释解或建构的实在,科学理论并不是与实在符合的真理,而是语言对经验重新建构的结果;Lakoff&Johnson提出了体验的科学实在论认为,心智和理性本质上都是体验的,抽象思维,包括逻辑、数学和科学知识都是体验性和想象性的心智的产物。然而,这叁大语言理论的科学实在观都存在如下不可克服的困难:1)无法划清科学理论与非科学或伪科学学说的界限;2)无法区分科学思维方式与非科学思维方式;3)无法对科学知识的增长以及科学的成功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的事实做出合理的说明。由于存在这些问题和困境,本文试图探讨与叁元关系相关的以下问题:心智能否认识实在并与实在符合?或者说,心智能否获得关于实在的真理?心智通过怎样的认知机制获得科学的知识?科学思维方式与常识理论、神话幻想、形而上学等非科学或伪科学的思维方式有何分别?心智是否如语言相对论所声称的必定受到语言结构的影响或控制而无法认识实在?或者如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义理论所认为的,实在是不可知的,我们所能认识的只是经过语法释解或建构的实在?抑或如体验主义哲学所声称的,我们所获得的知识只能在我们的身体所限定的范围之内,即心智所能认识的实在,只是体验性的实在?如果是这样的话,该如何解释科学知识比非科学知识更加可靠、稳定和具有更准确的预测力呢?随着认知科学对心智的研究,人们对叁元关系的认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基于人工智能理论的认知科学中,心智被看成是信息处理器.由此,认知主义的语义观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语义理论,主张意义是由解读者心智中的概念框架或内部模型对语言符号信息进行动态地和分层次加工处理的结果,心智对语言信息的处理是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互动整合的过程。认知范式下的真理也不再是如逻辑实证主义的真理观那样把真理看成是在句子层面操作的问题。认知范式下的真理问题在语篇层次上判断.但由于认知主义的语义观把词、句子乃至语篇的意义看成是相对于特定的知识框架或世界模型而定的,其真理观也会导致相对主义.例如库恩的范式理论就否认符合论的真理观,也否认科学理论是真理,而不过是暂时实用的“概念盒子”。他认为新范式取代旧范式不是理性论证的结果而是非理性的格式塔转换,范式之间的竞争则采取宣传、劝说、多数战胜少数等非逻辑的方式。Lakoff&Johnson(1999)认为体验的科学实在论为库恩的范式理论提供了支持。他们认为科学革命之后新范式取代旧范式其实是用新隐喻取代旧隐喻,其中新旧隐喻之间不可通约,因此是学科内发生了彻底的重新概念化。然而,他们无法解释,为何科学家愿意接受新隐喻,而放弃旧隐喻?他们选择新隐喻有何理性的动因?波普尔坚持批判理性主义,否认库恩关于科学革命是非理性的格式塔转换,而认为,正因为科学家的思想或理论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并以学术专着或期刊论文的形式发表,使他们的思想和理论成为可以公开批判和讨论的对象。因而,科学理论之间是可以理性地评判优劣的,或评判哪一个更接近真理。他称库恩的范式的理论是“框架的神话”。本文提出,对一个科学理论进行辩护可看作是科学共同体承认表达该理论的语篇的意义是连贯的、可理解的、可接受的。因此,科学理论的真假或可接受性问题可归结为判断表达该科学理论的语篇的意义是否是连贯的问题。目前的关于语篇连贯的理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并体现为四种不同的研究进路:1)基于结构主义的语篇结构或形式分析的篇章语法:2)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语用学的语篇分析;3)基于符号学的语篇研究包括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篇连贯的研究:4)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语篇连贯的研究。前叁个研究进路都只限于对语篇本体的结构或意义的研究,而忽视语篇处理者的心智因素或认知结构。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语篇连贯理论却无法解释带来科学革命的理论的语篇的意义连贯问题,即无法说明构成革命性科学语篇的意义连贯的认知机制是什么.因为,带来科学革命的理论常常具有反常识、反常规、违反既定知识框架的特点。本文以给物理学带来巨大革命的六个理论: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落体定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量子力学为例,说明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语篇连贯的理论无法解释这类科学语篇的连贯性。其根本原因在于,认知语义学的理论基础来自格式塔心理学和体验主义哲学。这些理论都以人们的日常经验和感知作为研究心智的认知结构的证据来源,认知语义学的证据也大都来自日常语言或自然语言中的表达方式。而这样的理论只能解释心智获得常识等非科学的知识,却不能说明许多科学知识,特别是带来科学革命的理论是怎样产生、接受和理解的。体验主义的心智观认为,一切知识包括科学知识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具有体验性和想象性的心智或理性。然而事实上,通过体验的和想象的思维至多只能产生原始水平的,基于经验积累的、非理论化、没有普遍性的知识技能,而无法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理论体系.上述六个革命性科学理论都不可能通过体验性和想象性的思维产生。克莱因认为,是数学使得科学家最终接受了那些违反常规和直观经验的革命性科学理论的,也只有是借助数学,科学家才能构造出那些理论。体验主义的数学观认为,数学思维本质上也是体验的和想象的。本文对此进行了驳斥并得出如下两个推论:1)大部分数学知识,特别是超出算术水平的、高级的数学知识并不是通过体验的和想象的认知产生的,而是更高层次的、符号化的、理性的心智能力的发明。因而,心智并不完全是体验的,数学思维是非体验的和超越性的;2)大部分数学思想不能用日常语言表达出来,数学语言也不同于日常语言,具有抽象性、符号性、明了性、简洁性、非歧义性和精确性.因此,不能以日常语言为证据证明心智中的数学思维也是体验的和想象的。体验主义哲学只是以少量的算术运算中的语言表述作为证据,声称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也是体验性和想象性的人类概念系统的产物,这种论断是错误的。因此,本文进一步反思和批判了体验主义的心身观,指出其心身观仅仅强调心智的体验性,而忽视了心智对身体经验和感知的超越性。Lakoff&Johnson声称体验主义哲学挑战了两千多年的西方传统哲学的说法也是言过其实。本文基于对语言、心智和实在叁者关系的研究得出如下两个结论:1)应在语篇层次探讨心智与实在的符合关系,即真理问题,而不应在句子层面讨论;2)心智中的理性具有超越性。理性既能超越语言结构的影响和控制,也能突破身体构造和机能的局限。本研究对叁元关系提出了两个假说:1)思维的叁层次假说:2)语言思维的有意识性和社会性假说.本研究的主要贡献有:1)对Whorf的语言相对论的科学实在观提出了质疑和批判:2)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语言、心智和实在是逻辑同构的论断提出了批评和驳斥,提出判断心智是否与实在符合,不应在句子层次,而应在一个意义完整的、系统的语篇层次上判定;3)批判了基于建构主义认识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义观关于科学实在性的论述;4)批判了体验主义的心智观、心身观、理性观、数学观和体验的科学实在论,限定了该哲学理论适用的范围;5)论证指出了Lakoff&Johnson所声称的对两千多年的西方传统哲学的挑战和批判事实上无法成立;6)对心智中的理性的超越性的论证支持了波普尔的科学认识论的思想,而驳斥了库恩的范式理论的“框架神话”;7)基于相关研究对语言思维和意象(非语言)思维的区分以及对抽象思维四个层次的划分,更深入地分析和探讨了语言、心智和实在叁者的关系,并对叁大语言理论的科学实在观的问题根源进行了剖析。(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9-04-11)

周频[7](2009)在《Halliday的建构主义科学实在观遭遇的问题与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功能语言学对科学实在论作过系统的论述,基于Whorf的语言相对论以及意义的建构论。该理论认为,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即"耦合"(coupling)。Halliday基于语法隐喻理论对科学语篇进行分析,指出科学知识并非对实在的符合,而不过是语言对人类经验的重建或重塑,科学理论只不过是语言的建构物。因此,Halliday都持科学的反实在论立场。Halliday的语言理论的科学实在观面临如下两方面的问题或困境:(1)无法划清科学理论与非科学或伪科学学说的界限;(2)无法对科学知识的增长或科学进步的事实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从建构主义的语义观出发批驳科学实在论是不能成立的。(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09年01期)

李立[8](2008)在《田野中“何物存在”——以人类学实在观为焦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表现如何不同,人类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形成关于对象文化的认识。与其他学科相比,人类学认识的特殊性在于它以田野作业为基础。田野作业的基础性使人类学研究的经验性与实证性得到充分强调,与此同时,也可能让研究者陷入未经反思的实在论承诺,以致忽视必不可少的认识论考量。不幸的是,这一倾向在目前的人类学界仍然很普遍。在此背景下,本文借田野中"何物存在"这个问题引出关于人类学实在观的讨论,在田野作业的方法论情境中审视实在论的困局和不可避免的建构性,进而从理论的维度反观人类学表层实在、深层实在、关系实在和解构实在四种实在观的变更脉络,为人类学实在观的建构与反思创造必要的认识论语境。(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08年04期)

周森林[9](2008)在《玻尔与爱因斯坦的实在观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实在问题是现代哲学和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基础性理论问题。在这一问题上,玻尔和爱因斯坦存在较大的分歧。玻尔通过微观测量问题建立了一种现象实在观,在他看来,依存性和相关性是实在的基本特征;而爱因斯坦坚持实体实在的观念,对他来说,实在独立性是科学认识的本体论前提。对实在及其性质不同的理解,导致了他们在真理问题、因果性问题等一系列重要的哲学问题采取了不同的立场。(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11期)

周森林,张鲁殷[10](2008)在《论爱因斯坦的实在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实在问题是现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问题。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通过对物理学的发展现状和理论基础的反思,对实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把握爱因斯坦的实在观,对于理解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丰富现代哲学理论都非常必要。(本文来源于《理论学习》期刊2008年05期)

实在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爱利亚学派把绝对不变的"存在"作为宇宙的唯一实在,开启了将纯粹理性作为哲学的存在方式的道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实在观论文参考文献

[1].贺来.“终极实在”观的创造性转换与马克思的社会概念[J].社会科学战线.2016

[2].杨敏姣.爱利亚学派之实在观[J].语文学刊.2013

[3].皮可慰.论发展的物质实在观[J].广西社会科学.2012

[4].成素梅.论量子实在观[J].江西社会科学.2010

[5].周频.叁大语言理论的科学实在观批评[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

[6].周频.再论语言、心智和实在叁者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9

[7].周频.Halliday的建构主义科学实在观遭遇的问题与困境[J].外国语文.2009

[8].李立.田野中“何物存在”——以人类学实在观为焦点[J].广西民族研究.2008

[9].周森林.玻尔与爱因斯坦的实在观之比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10].周森林,张鲁殷.论爱因斯坦的实在观[J].理论学习.2008

论文知识图

实在的完形图示限的,我们永远也不能物理学革命的号角——量子论的创立-马克斯...2.2德国安塞尔姆?基弗夜里的秩序...Whorf的语言相对论假设中语言、思想和...附录1984年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4)重大项目2006年哲学学科其他研究立项情况(...

标签:;  ;  ;  ;  ;  ;  ;  

实在观论文_贺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