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下颌前突,SSR,颞下颌关节,TMJ
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论文文献综述
马赫迪,舒敬恒,邓绪钊,刘展[1](2018)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对下颌前突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学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下颌前突占所有下颌畸形的43%,不仅影响患者容貌,还对患者颞下颌关节(TMJ)的结构和功能有所影响。1.5%的下颌前突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是常规手术,SSRO会改变TMJ的形态学参数,从而缓解或加重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的症状,而目前尚存在争议。探究下颌前突患者在SSRO后TMJ各形态学参数的变化以及症状和临床体征的改变。方法 共招募10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和17名接受SSRO的下颌前突患者,对其进行大视野CBCT扫描(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为术前组和术后组),利用CBCT影像重建出牙颌系统(含TMJ)的叁维模型,并对其关节间隙、髁突尺寸、髁突角和升支角等13个形态学参数进行(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08-17)
张晨[2](2017)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行双侧下颔升支矢状劈开截骨(BSSRO)后退术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有研究表明,相对其他种族,中国人中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发生率更高[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外观容貌以及口颌面功能的要求,寻求手术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也日益增多。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BSSRO)后退术是目前采用最广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BSSRO手术前后软硬组织的改变对咀嚼功能和侧貌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分析术前术后软硬组织的变化,以及软组织和硬组织变化之间的关系对手术前精细方案的制定,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都有极大的帮助。目前,大量研究都集中在术前术后单纯的硬组织或软组织改变量,而探究两者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尚不完全,并且不同研究所得出的软硬组织变化量比值也不同。故为了给术前精确手术设计提供更多的数据参考,本研究将分析下颌角区硬组织、髁突位置术前术后改变,以探讨BSSRO后退术对下颌角区的影响以及手术所采用的骨叉后推定位法对髁突位置的影响,为完善的手术设计和术前预测提供指导;分析BSSRO后退术前后软组织与硬组织变化量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软组织厚度以及硬组织变化量对软硬组织变化量比值的影响。目的:1.测量并分析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行BSSRO后退术前后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量,探讨BSSRO后退术对下颌角区硬组织以及髁突位置的影响;2.分析颌面部软组织和硬组织变化量之间的关系,为术后软组织侧貌的精确预估提供临床数据;3.分析软组织厚度以及硬组织变化量对软硬组织变化关系的影响,为BSSRO后退术方案设计及术前软组织变化预测提供更多的指导意见。材料方法:选择于2012年至2017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18例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6月-1年拍摄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将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影像资料导入Dolphin影像软件,建立相应测量体系,选取17项能反应颌面部软硬组织、侧貌形态的标记点进行测量分析。获得的数据以SPSS软件用配对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进行数据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SSRO后退术后,硬组织参数中Go点水平向后移,Me-Hp夹角增大,SNB减小,ANB由负值变为正值,下颌长度和下颌综合长度减小,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水平、垂直位置及其他标记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2.对部分硬组织参数变化量及其相应的软组织参数变化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可得出B点与STB点移动量、Pog点与STPog点移动量都具有显着正相关性(p<0.05),Pearson相关系数皆为0.95,相关性强;软硬组织移动量平均比值分别为1.04:1和0.76:1。3.B点处软组织厚度越大,STB与B移动量比值呈下降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STPog与Pog移动量比值基本不受相应软组织厚度影响;STB与B移动量比值基本不受B点移动距离影响;Pog点移动距离越大,STPog与Pog移动量比值呈下降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BSSRO后退术后,上下颌骨关系和口颌系统功能可得到显着改善,骨叉后推定位法操作简便,可作为术中定位髁突位置的有效方法之一。2.下颌软组织变化量与硬组织变化量显着相关,可指导手术设计与术前预测。3.软组织厚度及硬组织移动量对术后软硬组织变化量比值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4-01)
屈振宇,王茜,丰鑫,绳兰兰,马卫东[3](2015)在《3D打印技术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19~35岁,平均23.5岁)下颌发育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BSSO(Hunsuck模式,64侧),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并建立下颌骨3D模型,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下颌骨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截骨导板。64侧手术分别由年轻主治医师或具有丰富正颌手术经验的专家(主任医师)使用或不使用截骨导板来完成,对各组完成下颌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的时间进行计时。术后复查CBCT并按照LSS(lingual split scale)分类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口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各组完成下颌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59,P<0.05),其中主治医师不使用导板组的手术用时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尽管所有64侧手术均按照标准方式进行,仅有59.38%(38/64)的骨折线遵循标准Hunsuck骨劈开线,21.88%(14/64)骨折线累及下颌神经管,其余18.75%(12/64)是其他方式。经列联表分析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发现,截骨导板的使用影响舌侧骨劈开线的方式(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能够帮助年轻医师更快更好地完成BSSO。(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何伟,谢晓艳,王兴,王晓霞,傅开元[4](2015)在《上颌Le Fort Ⅰ型分块截骨术及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上颌Le FortⅠ型分块截骨术及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9名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及髁突位置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分别于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及BSSRO术前1周内(T1)、术后1周内(T2)、术后3个月(T3)及术后6~14个月(T4),行双侧颞下颌关节锥形束计算机断层(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在经过轴位断面上髁突最大内外径中点并与髁突最大内外径垂直的斜矢状断面上,按照Kamelchuk法测量双侧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后间隙及上间隙,计算髁突位置参数,计算髁突在关节窝中位于前位、中位及后位等3种不同相对位置的分布比例,并对不同时期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2时期双侧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后间隙及上间隙[右侧:(2.78±1.23)mm、(2.47±0.89)mm、(3.07±0.85)mm;左侧:(2.93±0.83)mm、(2.69±1.14)mm、(3.44±1.16)mm]分别与T1[右侧:(1.81±0.95)mm、(1.65±0.55)mm、(2.13±0.52)mm;左侧:(2.12±1.05)mm、(1.79±0.59)mm、(2.15±0.93)mm]、T3[右侧:(2.08±1.25)mm、(1.79±0.68)mm、(1.80±0.76)mm;左侧:(2.05±0.75)mm、(1.99±0.94)mm、(2.14±0.71)mm]及T4[右侧:(1.94±0.77)mm、(1.81±0.69)mm、(2.05±0.69)mm;左侧:(1.89±0.69)mm、(1.80±0.61)mm、(2.19±0.75)mm)]时期比较,均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3及T4期双侧关节各间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位置参数及髁突相对位置分布比例在各时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T2时期髁突向下移动,但在T3时期髁突位置恢复至与术前一致的位置,并在T4时期保持稳定状态。结论: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行上颌Le FortⅠ型分块截骨术及BSSRO术后,短期内髁突的位置可发生显着改变,但可逐渐恢复至术前髁突的位置并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于天平,李菁[5](2015)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意外骨折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是治疗下颌骨畸形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经过不同学者的改良,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已经明显降低,但意外骨折仍不可以避免,本文对SSRO中发生意外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于天平[6](2014)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下颌骨裂开方式的观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研究对象CBCT影像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对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下颌骨不同裂开方式进行分类,同时探讨影响裂开方式的下颌骨的解剖因素及相关操作因素。研究对象及方法研究一:选取2011年7月到2012年10月就诊于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的患者130例,男性62人,女性68人,年龄平均为23.26±4.85岁,范围在17-44岁之间。纳入标准:(1) BSSRO手术过程中无意外骨折发生;(2)患者未同时进行下颌角手术,如“下颌角咬肌肥大畸形整复术”;(3)无下颌骨骨折病史。在术前3天以及术后1月对所有研究对象行CBCT(韩国怡友巴泰克公司,Implagraphy)扫描获取患者术前术后相关CBCT数据及影像资料。按照Hunsuck学者提出的的改良型术式进行手术。以下颌角点(Go)为界对BSSRO手术骨裂开方式进行分类,同时观测不同裂开方式患者下颌升支皮质骨厚度、下颌角角度以及下颌升支横断面形态的差异。通过SPSS17.0软件对相关解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二:选取2010年5月到2013年8月于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颌外科行BSSRO手术的患者304例,男性136人,女性168人,平均年龄为22.06+4.15岁,范围在17-44岁之间。单纯下颌前突者138人,面部偏斜者120人,下颌前突伴上颌后缩者46人。CBCT扫描及手术操作同实验一。结果研究一:BSSRO手术下颌升支正常裂开方式有2类:(1)在下颌升支舌侧的下颌舌骨沟附近裂开,此类比较多见,占75.38%;(2)在下颌升支后缘中央区域裂开,占24.62%。下颌升支皮质骨厚度分布不均匀,其中皮质骨厚度最薄的区域位于下颌升支舌侧的下牙槽神经管与升支后缘之间。下颌升支横断面形态可分为叁类,分别为:(1)类叁角形,占28.46%;(2)半月牙形,占61.54%;(3)均匀型,占10.00%。单因素统计分析表明,BSSRO手术不同裂开方式患者下颌升支舌侧的下牙槽神经管后方区域皮质骨厚度、下颌升支后缘区域皮质骨厚度、下颌角角度以及升支横断面形态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下颌升支后缘区域的裂开方式与上述四因素相关(P<0.05)。研究二:BSSRO手术下颌骨意外骨折的发生概率为3.78%,骨折可以分为单发性及多发性两类,其中单发性骨折有20侧,占3.29%;多发性骨折有3侧,占0.49%。单发性骨折根据具体骨折部位的不同,进一步分为以下3亚类:(1)下颌升支颊侧被切开,占2.63%;(2)下颌骨近心骨段前上角骨折,占0.49%;(3)下颌升支舌侧骨皮质纵行骨折,占0.16%。多发性骨折具体可以分为一下2亚类,分别是:(1)下颌升支颊侧被切开同时伴有乙状切迹垂直骨折,髁突遗留在远心骨段内,占0.33%;(2)下颌升支颊侧被切开同时伴有近心骨段中央部骨折,占0.16%。BSSRO手术意外骨折与下颌骨的解剖因素及术中操作因素相关。结论:1. BSSRO手术,下颌升支裂正常开方式受到下颌升支舌侧下牙槽神经管后方区域的皮质骨厚度、下颌升支后缘区域皮质骨的厚度、下颌角角度以及下颌升支横断面的形态等解剖因素的影响。2.术前通过CBCT对患者的下颌升支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对预测BSSRO手术下颌升支的裂开方式有一定帮助。3. BSSRO手术,下颌骨意外骨折较难避免,意外骨折几率受到解剖及操作因素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4-05-01)
刘展,张远理,钱英莉,樊瑜波[7](2013)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的数值模拟及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模拟术后各特征时期愈合骨段及TMJ的应力分布,为临床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提出建议。依据一位接受SSRO的女性患者术前头部CT,结合关节盘的解剖特征和两个关节面的形状,对皮质骨、松质骨、关节软骨和关节盘进行叁维重建。按照真实手术要求进行SSRO的模拟,(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8-19)
吴志刚,张凯,廖圣恺,徐涛,王德顺[8](2012)在《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矫治下颌骨畸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矫治下颌骨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例下颌骨畸形患者中单纯下颌前突畸形3例,前突伴偏颌畸形2例,继发性偏颌畸形1例。X线头影测量SNA为79°~83°,SNB为80°~88°,ANB为-5°~-2°。采用改良口内进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并配合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结果:创口均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例均获得协调的上下牙颌关系和满意的面部形态。结论:口内进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配合正畸治疗是治疗下颌骨畸形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邹虹,张华,李雪美,彭郁林,李丽[9](2012)在《心理干预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肌功能康复训练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术后肌功能康复训练中的作用。方法:60例接受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系统治疗和肌功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测量术前、术后2、4周的张口度;术前、术后4、8周的焦虑自评评分和力。结果:实验组术后4周时张口度已接近术前水平,术后8周时力接近术前水平,焦虑情绪改善,实验组各方面参数相比对照组都有明显提高。结论:系统地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改善认知态度,使焦虑情绪得以改善,医患配合度提高,从而提高治疗有效率。(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2年06期)
杨东昆,王涛,毛晓斌,张桂梅,刘鹏[10](2012)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与下颌角整形术同期进行的骨愈合动物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兔同期行下颌骨切开术与咀嚼肌剥离术,模拟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与下颌角整形术同期手术,对比观察术后骨愈合情况,从而推测其可行性。方法:选取1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n=8)一侧行下颌骨切开术与咀嚼肌剥离术同期手术,对侧不手术:对照组(n=8)一侧行下颌骨切开术,对侧不手术;正常对照组(n=2)不行任何手术。对比观察术后2、4、8、12周手术侧骨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骨愈合过程相似,12周时各组兔骨小梁矿化度无显着差异。结论:下颌骨切开术与咀嚼肌剥离术同期进行,其术后骨断端达到骨性愈合,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2年02期)
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有研究表明,相对其他种族,中国人中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发生率更高[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外观容貌以及口颌面功能的要求,寻求手术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也日益增多。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BSSRO)后退术是目前采用最广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BSSRO手术前后软硬组织的改变对咀嚼功能和侧貌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分析术前术后软硬组织的变化,以及软组织和硬组织变化之间的关系对手术前精细方案的制定,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都有极大的帮助。目前,大量研究都集中在术前术后单纯的硬组织或软组织改变量,而探究两者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尚不完全,并且不同研究所得出的软硬组织变化量比值也不同。故为了给术前精确手术设计提供更多的数据参考,本研究将分析下颌角区硬组织、髁突位置术前术后改变,以探讨BSSRO后退术对下颌角区的影响以及手术所采用的骨叉后推定位法对髁突位置的影响,为完善的手术设计和术前预测提供指导;分析BSSRO后退术前后软组织与硬组织变化量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软组织厚度以及硬组织变化量对软硬组织变化量比值的影响。目的:1.测量并分析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行BSSRO后退术前后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量,探讨BSSRO后退术对下颌角区硬组织以及髁突位置的影响;2.分析颌面部软组织和硬组织变化量之间的关系,为术后软组织侧貌的精确预估提供临床数据;3.分析软组织厚度以及硬组织变化量对软硬组织变化关系的影响,为BSSRO后退术方案设计及术前软组织变化预测提供更多的指导意见。材料方法:选择于2012年至2017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18例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6月-1年拍摄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将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影像资料导入Dolphin影像软件,建立相应测量体系,选取17项能反应颌面部软硬组织、侧貌形态的标记点进行测量分析。获得的数据以SPSS软件用配对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进行数据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SSRO后退术后,硬组织参数中Go点水平向后移,Me-Hp夹角增大,SNB减小,ANB由负值变为正值,下颌长度和下颌综合长度减小,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水平、垂直位置及其他标记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2.对部分硬组织参数变化量及其相应的软组织参数变化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可得出B点与STB点移动量、Pog点与STPog点移动量都具有显着正相关性(p<0.05),Pearson相关系数皆为0.95,相关性强;软硬组织移动量平均比值分别为1.04:1和0.76:1。3.B点处软组织厚度越大,STB与B移动量比值呈下降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STPog与Pog移动量比值基本不受相应软组织厚度影响;STB与B移动量比值基本不受B点移动距离影响;Pog点移动距离越大,STPog与Pog移动量比值呈下降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BSSRO后退术后,上下颌骨关系和口颌系统功能可得到显着改善,骨叉后推定位法操作简便,可作为术中定位髁突位置的有效方法之一。2.下颌软组织变化量与硬组织变化量显着相关,可指导手术设计与术前预测。3.软组织厚度及硬组织移动量对术后软硬组织变化量比值无明显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论文参考文献
[1].马赫迪,舒敬恒,邓绪钊,刘展.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对下颌前突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学参数的影响[C].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8
[2].张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行双侧下颔升支矢状劈开截骨(BSSRO)后退术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D].浙江大学.2017
[3].屈振宇,王茜,丰鑫,绳兰兰,马卫东.3D打印技术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中的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5
[4].何伟,谢晓艳,王兴,王晓霞,傅开元.上颌LeFortⅠ型分块截骨术及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5].于天平,李菁.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意外骨折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
[6].于天平.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下颌骨裂开方式的观测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
[7].刘展,张远理,钱英莉,樊瑜波.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的数值模拟及有限元分析[C].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2013
[8].吴志刚,张凯,廖圣恺,徐涛,王德顺.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矫治下颌骨畸形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
[9].邹虹,张华,李雪美,彭郁林,李丽.心理干预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肌功能康复训练中的作用[J].口腔医学研究.2012
[10].杨东昆,王涛,毛晓斌,张桂梅,刘鹏.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与下颌角整形术同期进行的骨愈合动物实验研究[J].激光杂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