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打洛镇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666212
摘要:《指南》要求教师在数学学科知识与儿童的生活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从儿童的生活经验中发现真实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意义,我们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数学认知幼儿生活
兴趣是孩子天性爱好的外在表现,也是推动孩子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生动力。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不管是对他们的学习还是生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长要重视孩子数学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搞好数学学习的动力,是调动孩子积极主动学习的最佳方法。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必须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使学生有学习的自觉性,懂得要有目的地去学习数学。
数学是打开未来世界的钥匙,让孩子学好数学,有助于他们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比较抽象、枯燥的数学教育中,幼儿对学习数学兴致不高,情绪不愉悦,总是缺少一种热情和兴趣。因此,在数学教育中,要提倡数学“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感知“数”的意义与用处,进行数学教育的渗透。这种教育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和教具,教幼儿从生活中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它打破了传统数学教学中单纯教幼儿学习“数”的方法,让幼儿通过对事物进行配对、排序、分类等相关的感官练习,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进而增强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种教育是以“活”的教材和“活”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有趣的活动,最终达到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数的教学中,要让教学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充满时代气息和活力。
1.教学设计“生活化”。教材,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应避免死搬硬套,根据需要,可更新原教材内容,使教学活动源于幼儿生活,引导幼儿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
2.操作练习“生活化”。体验和感悟是人的品格发展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不通过感悟和体验,外界的东西再好,对主体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提倡教、学、做三者统一,就能生动地说明了体验和感悟的重要性。因此,在学习数学时,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幼儿在生活里活动着的环境中操作练习,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在操作练习时,要注重选取生活中的实物让幼儿摆弄,将园内活动引向社会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交往中获取直接经验,自己感悟数学知识。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可以给幼儿提供钮扣、蚕豆、花生、红豆等操作材料,让幼儿百玩不厌。
3.数学教育“生活化”。数学学科虽然有自己的逻辑性、严密性,但是在数学知识中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能起到优化数学教育的作用。如在教学口述应用题时,根据幼儿所讲内容,有意识地进行保持生态平衡、爱护树木、爱护动物、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等的教育。
由于这些教育是幼儿们熟悉而感兴趣的,又是伴随着幼儿们的回答而产生的,有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其德育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二、幼儿生活“数学化”
幼儿的生活“数学化”,就是要让幼儿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最大限度地拓展数学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1.活动要“数学化”。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与数学常常打着交道,数学教学对幼儿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在幼儿活动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幼儿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幼儿来园后,引导他们看看每班来了多少个小朋友,通过统计增强幼儿的数学运用意识;幼儿玩手指游戏时,我们采用计数器让幼儿手口一致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顺数、倒数练习;幼儿玩耍时,引导他们数数楼梯的台阶,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幼儿玩扑克牌游戏时,指导他们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幼儿整理玩具时,他们会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等等,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
2.家庭生活“数学化”。幼儿来自各个家庭,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等各不相同,引导幼儿去发现、去交流家庭生活中的“数学”,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运用谈话的方式请幼儿们讲讲自己家中的人数及相互间的关系称谓,交流他们家的住址、电话号码,甚至父母的手机号码;演演打电话的情境等等,这些内容拓展了幼儿学数学、用数学的天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