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早熟禾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种质,甘肃,抗旱性,高温,生理反应,花序,耐热性。
早熟禾属论文文献综述
陈秉龙,马兴贇,刘勇,魏小星,周改娥[1](2017)在《早熟禾属8种牧草苗期抗旱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出适应青海湖流域干旱环境的草本。试验选取8份来自不同地区的早熟禾属(Poa)种质材料进行抗旱性研究,对牧草苗期进行连续干旱,并测定干旱第0d、5d、10d的细胞膜透性、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叶绿素的含量,运用Fuzzy数学中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判,比较50种材料的抗旱性强弱。结果表明,连续干旱胁迫下,8种早熟禾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显着降低(P<0.05),且种间也具显着差异(P<0.05);而细胞膜透性、脯氨酸、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显着增加(P<0.05),且种间也具显着差异(P<0.05);经评定披早熟禾属牧草苗期抗旱性顺序为:青海草地早熟禾>509-073>I-3-1-8>I-3-27-3>I-3-25-8>I-3-26-7>I-3-25-3>09-329。(本文来源于《青海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李建霞,丁昕,丁良霞,许崇梅[2](2016)在《中国早熟禾属植物部分种叶下表皮微形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早熟禾属20种、6亚种及2变种植物的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以明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早熟禾属植物中的分类学意义。结果显示:(1)早熟禾属植物的叶下表皮长细胞多为长筒状或纺锤形,少数短筒状,细胞壁波状弯曲或近平直;脉间具有短细胞或缺如;气孔器多数常见,副卫细胞平行形至低圆屋顶形;脉上具有刺细胞或缺如,脉间刺细胞多为缺如;脉上硅细胞单生或对生,椭圆形、肾形、新月形、近方形、长方形边缘波状弯曲或结节形;部分早熟禾属植物叶下表皮存在冠细胞。(2)早熟禾属植物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在长细胞的形状及其细胞壁的弯曲与否、短细胞的有无及其形状、气孔器的分布与副卫细胞的形状、刺细胞的分布、脉上硅细胞的形状、冠细胞的有无这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可为该属植物种间分类提供参考依据。叶表皮微形态证据支持高原早熟禾、细叶早熟禾作为草地早熟禾亚种的处理意见。(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景美玲,马玉寿,李世雄,王彦龙,刘玉[3](2014)在《早熟禾属3种牧草在祁连山区的适应性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青海省祁连山区引进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扁茎早熟禾和青海冷地早熟禾3种早熟禾属牧草,对其进行2年的栽培观测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牧草均能在祁连山区海拔3 700 m的地区正常越冬,完成生育期。青海草地早熟禾的干草产量最高,为4 531.8 kg/hm2;青海扁茎早熟禾的种子产量最高,为797 kg/hm2;青海冷地早熟禾地下生物量最高,为1 545.2 kg/hm2。说明这3种牧草均适合在该地区种植。(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2期)
颜丽丽[4](2011)在《干旱胁迫下4个野生早熟禾属草种的抗旱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出抗旱能力较强的野生草坪种质资源,以早熟禾栽培品种"午夜"为对照,对4个野生早熟禾属草种进行了抗旱性研究。胁迫21d期间每隔3d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片萎蔫率(LW)、叶片相对电导率(E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RWC含量、SOD和CAT的活性都明显下降,而LW、EL和MDA的含量却明显上升,且各指标之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相关性;4个草种抗旱能力强弱依次为硬质早熟禾、草地早熟禾、早熟禾、细叶早熟禾,其中硬质早熟禾与其他材料均有显着差异,抗旱性表现较突出,为选育抗旱草坪草种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6期)
黄丽,王璐,李存福,陈浩,郭明章[5](2011)在《北京地区早熟禾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收集优良的草坪种质资源,对北京地区野生早熟禾属(PoaL.)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北京共有早熟禾属植物20种1个亚种,其中7个种及1个亚种为新分布,西部和北部山区早熟禾属植物物种分布较为丰富,尤其是东灵山、百花山、海坨山及喇叭沟门。从垂直分布看,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为广布种,从平原到高海拔地区均有分布。硬质早熟禾(Poasphondylodes Trin.)在低山区常见,其他物种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 m以上的地区。通过研究23份来自不同居群的草地早熟禾花序特征,发现不同居群的花序性状间存在较大的变异,花序基部最短分枝长的变异最大,花序小穗数次之。(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方强恩,孙英,白小明,王靖婷,孙吉雄[6](2010)在《甘肃早熟禾属野生植物资源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野外调查、鉴定分析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对甘肃省早熟禾属野生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有早熟禾属植物35种2变种,分属于微药组、早熟禾组、大禾组、林地组、低山组、类早熟禾组、砾地组、泽地组和中亚组9个组,其中低山组种类最多,微药组和早熟禾组次之。从亚区分布看,青藏高原植物亚区种的数量居首(9组30种),占总种数的81%;其次是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8组28种),亚洲荒漠植物亚区和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在组数和种数上相对较少。从分布地区看,甘南和张掖(祁连山)等寒冷高海拔地区种类最多(33种),占全省的89%,其次是酒泉(阿尔金山)、临夏、陇南、天水和武威,兰州、定西及白银种数贫乏。分析认为,甘南和张掖祁连山地区是甘肃早熟禾属植物的多度中心。(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牛全禄,李慧玲,梅桂如,王淑彩,郭振华[7](2010)在《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资源及其分布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搜集整理文献和鉴定分析标本,对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①在不同的地方植物志中,硬质早熟禾、胎生早熟禾、罗氏早熟禾和绿早熟禾存在同物异名现象;通过参考《中国植物志》,对以上植物的名称作了订正;②甘肃有早熟禾属植物共35种2变种,按照刘亮的分类系统将这些植物分为9个组,分别为微药组、早熟禾组、大禾组、林地组、低山组、类早熟禾组、砾地组、泽地组和中亚组;针对以上植物编写了分组分种检索表;③在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中,早熟禾、细叶早熟禾、草地早熟禾、硬质早熟禾分布最广,在全省各地区都有分布;从各个地区看,甘南州、陇南植物种类最多,其次是临夏、天水、张掖(祁连山)、武威和兰州,河西、白银及陇东种数贫乏。(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期刊2010年02期)
颜丽丽[8](2009)在《野生早熟禾属(Poa L.)和羊茅属(Festuca L.)的引种及抗逆性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收集野生早熟禾属和羊茅属种质的基础上,进行了种质适应性初选,对于初步筛选的表现较为优良的草种,进行了耐热性与抗旱性研究。通过研究,获得了以下结果:1.在北京及周边地区进行了野生草坪草种质资源的采集。经鉴定,采集材料中早熟禾属8种分别为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Keng)、硬质早熟禾(Poasphondylodes Trin.)、草地早熟禾(Poa pyatensis L.)、林地早熟禾(Poa nemoralisL.)、早熟禾(Poa annua L.)、细叶早熟禾(Poa angustifolia L.)、西伯利亚早熟禾(Poa sibirica Roshev.)和白顶早熟禾(Poa acroleuca Steud.)。羊茅属中有3个种,分别为紫羊茅(Festuca rubra L.)、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和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Keng.)。2.经过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一年时间的初步筛选,能够适应北京地区生长,并表现出较好坪用性状的野生草坪草有4种,分别为草地早熟禾、早熟禾、细叶早熟禾和硬质早熟禾。3.对四种野生草坪草进行耐热性研究。以草地早熟禾栽培种“午夜Midnight”为对照,探讨了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硬质早熟禾、细叶早熟禾、早熟禾和“午夜Midnight”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56.56℃、55.95℃、53.78℃、52.88℃和56.09℃;耐热能力强弱依次为草地早熟禾、硬质早熟禾、早熟禾、细叶早熟禾,其中草地早熟禾耐热性表现较突出,为选育耐热草坪草种提供了依据。4.对四种野生草坪进行抗旱性研究。以草地早熟禾栽培品种“午夜Midnight”为对照,对4个野生早熟禾属草种进行了抗旱性研究。4个草种抗旱能力强弱依次为硬质早熟禾、草地早熟禾、早熟禾、细叶早熟禾,其中硬质早熟禾与其他材料均有显着差异,抗旱性表现较突出,为选育抗旱草坪草种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9-06-01)
颜丽丽,韩烈保[9](2009)在《4个野生早熟禾属草种的耐热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草地早熟禾栽培种"午夜"为对照,通过测定高温胁迫下4个野生早熟禾属草种的几项生理指标,探讨了半致死温度、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叶片脯氨酸含量以及叶片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硬质早熟禾、细叶早熟禾、早熟禾和"午夜"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56.56℃、55.95℃、53.78℃、52.88℃和56.09℃;高温胁迫下,各草种随着胁迫程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都表现为质膜透性增大,游离脯氨酸积累先增加后减少,丙二醛含量持续增长。4种草受高温胁迫时伤害的程度存在差异,耐热能力强弱依次为草地早熟禾、硬质早熟禾、早熟禾、细叶早熟禾。(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9年06期)
李锦萍,李玉玲,白丽娜,卢学峰[10](2007)在《青海早熟禾属植物系统修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青海省早熟禾属植物的研究,提出了一个青海省早熟禾属分类系统排列,首次确认青海省产10组45种,其中8种为青海新记录种类,2种青海特有种.(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早熟禾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早熟禾属20种、6亚种及2变种植物的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以明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早熟禾属植物中的分类学意义。结果显示:(1)早熟禾属植物的叶下表皮长细胞多为长筒状或纺锤形,少数短筒状,细胞壁波状弯曲或近平直;脉间具有短细胞或缺如;气孔器多数常见,副卫细胞平行形至低圆屋顶形;脉上具有刺细胞或缺如,脉间刺细胞多为缺如;脉上硅细胞单生或对生,椭圆形、肾形、新月形、近方形、长方形边缘波状弯曲或结节形;部分早熟禾属植物叶下表皮存在冠细胞。(2)早熟禾属植物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在长细胞的形状及其细胞壁的弯曲与否、短细胞的有无及其形状、气孔器的分布与副卫细胞的形状、刺细胞的分布、脉上硅细胞的形状、冠细胞的有无这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可为该属植物种间分类提供参考依据。叶表皮微形态证据支持高原早熟禾、细叶早熟禾作为草地早熟禾亚种的处理意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熟禾属论文参考文献
[1].陈秉龙,马兴贇,刘勇,魏小星,周改娥.早熟禾属8种牧草苗期抗旱性鉴定[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7
[2].李建霞,丁昕,丁良霞,许崇梅.中国早熟禾属植物部分种叶下表皮微形态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6
[3].景美玲,马玉寿,李世雄,王彦龙,刘玉.早熟禾属3种牧草在祁连山区的适应性表现[J].江苏农业科学.2014
[4].颜丽丽.干旱胁迫下4个野生早熟禾属草种的抗旱性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1
[5].黄丽,王璐,李存福,陈浩,郭明章.北京地区早熟禾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J].草地学报.2011
[6].方强恩,孙英,白小明,王靖婷,孙吉雄.甘肃早熟禾属野生植物资源分布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10
[7].牛全禄,李慧玲,梅桂如,王淑彩,郭振华.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资源及其分布初探[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
[8].颜丽丽.野生早熟禾属(PoaL.)和羊茅属(FestucaL.)的引种及抗逆性的筛选[D].北京林业大学.2009
[9].颜丽丽,韩烈保.4个野生早熟禾属草种的耐热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
[10].李锦萍,李玉玲,白丽娜,卢学峰.青海早熟禾属植物系统修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