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生成素抑制因子论文_陈薇,陆月梅,王琛琛,丁其培,章杨韦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管生成素抑制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管,因子,核糖核酸,抑制,内皮,内膜,子宫。

血管生成素抑制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陈薇,陆月梅,王琛琛,丁其培,章杨韦[1](2018)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MI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海安医院收治的患者临床资料,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4例为A组,良性卵巢肿瘤患者78例为B组,各项检测指标均正常的体检合格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MMIF、Ang-2、VEGF指标,比较3组VEGF、Ang-2及MMIF的表达水平,分析3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进展中的作用。结果 A组VEGF、Ang-2及MMIF的表达水平较B组、对照组均升高,且B组高于对照组(P <0. 05)。VEGF、Ang-2及MMIF在A组按R-AFS分期为Ⅲ~Ⅳ期患者中的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者; VEGF、Ang-2及MMIF在A组痛经评分为2~3分患者中的表达水平高于0~1分者(P均<0. 05)。结论 VEGF、Ang-2及MMIF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且与R-AFS分期、痛经评分存在显着关系,可为临床诊断与靶向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期刊2018年10期)

钟镇宇,陈俊霞[2](2015)在《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血管生成素功能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能有效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主要分子机制是通过核转位和激活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刺激r RNA转录和核糖体生成.ANG也被发现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帕金森病(PD)患者中存在基因编码区的功能突变,表明其在运动神经元生理方面发挥作用,其缺陷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是胞内酸性蛋白质,由4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质量约为50 k D,当其与核糖核酸酶A(RNase A)结合形成复合物后,可抑制RNase A的90%以上活性,从而有效调节细胞内RNA水平.ANG具有低核糖核酸酶活性,是RNase超家族一员,与RNase A有着高度保守的同源顺序.序列、结构和酶学等分析表明,RI也能够与ANG紧密结合,且得到体外实验的证明.研究发现,RI具抑癌基因功能;RI与ANG在细胞内共定位;Co-IP和GST pull-down证实其相互作用,获取了RI与ANG在体内结合的直接证据;RI与AKT磷酸化表达负相关.在膀胱癌细胞及临床标本中证实了RI与ANG和PI3K/AKT通路分子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肿瘤细胞生长与转移的关系.在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表明,RI调节ANG活性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即RI通过结合ANG而封锁其核转位和调控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及其相关通路交互应答(cross-talk)的能力,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RI是一个有希望的抗肿瘤蛋白新药和血管生成抑制剂,可望成为基因治疗的靶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刘玉林,庄翔,陈俊霞[3](2015)在《血管生成素及其突变体与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蛋白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ANG)突变体与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的相互作用。方法构建p CMV-3×flagANGH13R和p CMV-3×flag-ANGH114R突变体质粒;用免疫荧光标记结合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来确立RI与ANG突变体蛋白在BIU-87细胞内的定位;用GS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检测RI与ANG突变体蛋白在细胞外的相互作用;用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检测两蛋白在人膀胱癌BIU-87细胞内的相互作用。结果 p CMV-3×flag-ANGH13R和p CMV-3×flag-ANGH114R突变体质粒构建成功;RI和ANG突变体蛋白存在共定位现象;GST-RI融合蛋白诱导表达正确,RI和ANG突变体蛋白在原核反应体系中存在相互作用;RI与ANG突变体蛋白在真核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结论 RI和ANG突变体蛋白在原核反应体系和真核细胞中都存在相互作用,并且两突变型与RI相互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5年03期)

俞丹华[4](2015)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MIF)、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经病理确诊的EMs患者98例,为异位内膜组。按照美国生殖协会分期标准(R-AFS)分期分为Ⅰ期26例、Ⅱ期29例、Ⅲ期22例和Ⅳ期21例;按照痛经评分0~1分57例和2~3分42例。选择同期确诊的良性肿瘤患者30例为在位内膜组。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妇女3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各组血清MMIF、VEGF和Ang-2水平,以及MMIF、VEGF和Ang-2水平与EMs分期和痛经评分的关系。结果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的MMIF、VEGF和Ang-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异位内膜组的MMIF、VEGF和Ang-2水平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组(P<0.01)。EMs患者的MMIF、VEGF和Ang-2水平随着r-AFS分期级别和痛经评分的升高而升高(P<0.05或P<0.01)。结论 MMIF、VEGF和Ang-2参与了EMs的发生和发展,有望成为EMs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李林,舒静,刘玉林,陈俊霞[5](2014)在《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与血管生成素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与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的相互作用。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标记结合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来确立RI与ANG蛋白在细胞内的共定位。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技术验证RI和ANG蛋白的相互作用。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4T-RI,转化E.coli BL21大肠杆菌(DE3)表达,并经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4B(glutathione sepharose4B)纯化GST-RI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和免疫印迹鉴定表达情况,利用GST蛋白沉降技术检测RI与ANG蛋白在体外的结合作用。应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实验检测两蛋白在真核细胞内的结合作用。结果细胞内免疫荧光标记的RI和ANG蛋白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下存在共定位现象。FRET结果显示RI与ANG在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另外酶切和测序结果证明原核表达质粒pGEX-4T-RI构建成功,GST-RI蛋白诱导表达正确,GST蛋白沉降结果显示RI和ANG蛋白在原核细胞反应体系中存在相互作用。结论 RI和ANG蛋白在原核细胞反应体系和真核细胞中均存在相互结合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4期)

血管生成素抑制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能有效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主要分子机制是通过核转位和激活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刺激r RNA转录和核糖体生成.ANG也被发现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帕金森病(PD)患者中存在基因编码区的功能突变,表明其在运动神经元生理方面发挥作用,其缺陷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是胞内酸性蛋白质,由4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质量约为50 k D,当其与核糖核酸酶A(RNase A)结合形成复合物后,可抑制RNase A的90%以上活性,从而有效调节细胞内RNA水平.ANG具有低核糖核酸酶活性,是RNase超家族一员,与RNase A有着高度保守的同源顺序.序列、结构和酶学等分析表明,RI也能够与ANG紧密结合,且得到体外实验的证明.研究发现,RI具抑癌基因功能;RI与ANG在细胞内共定位;Co-IP和GST pull-down证实其相互作用,获取了RI与ANG在体内结合的直接证据;RI与AKT磷酸化表达负相关.在膀胱癌细胞及临床标本中证实了RI与ANG和PI3K/AKT通路分子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肿瘤细胞生长与转移的关系.在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表明,RI调节ANG活性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即RI通过结合ANG而封锁其核转位和调控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及其相关通路交互应答(cross-talk)的能力,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RI是一个有希望的抗肿瘤蛋白新药和血管生成抑制剂,可望成为基因治疗的靶基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管生成素抑制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陈薇,陆月梅,王琛琛,丁其培,章杨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8

[2].钟镇宇,陈俊霞.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血管生成素功能的调控[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5

[3].刘玉林,庄翔,陈俊霞.血管生成素及其突变体与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蛋白的相互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

[4].俞丹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

[5].李林,舒静,刘玉林,陈俊霞.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与血管生成素的相互作用[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一19WSRI、RNH和RAI同源性多重比较雷公藤红素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发病前507个蛋白的表达谱叁维结构图大黄素在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条件下对...重组人内皮抑制素的促NIH3T3细胞增殖...

标签:;  ;  ;  ;  ;  ;  ;  

血管生成素抑制因子论文_陈薇,陆月梅,王琛琛,丁其培,章杨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