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移动多媒体广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媒体广播,卫星广播,系统频率,频段,功率通量密度,卫星网络,移动通信,发射功率,数字音频广播,第叁代
移动多媒体广播论文文献综述
邱雨[1](2019)在《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卫星系统频率使用权益得到巩固》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19)设立的9.1.2问题,旨在解决1467MHz~1492MHz频段卫星广播(声音)业务和移动通信业务的兼容共存问题。在2015年以前,1452MHz~1492MHz频段为卫星广播(声音)业务使用频段,也被称为L-(本文来源于《人民邮电》期刊2019-12-12)
谌湛,许菡[2](2018)在《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的检修与维护》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达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任务目标,技术人员在日常维护检修工作中,必须做好从接收信号到发射信号每一个环节的检查,才有可能保证机房所传输节目的安全播出,而要做到这一点,检修人员除了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强烈的责任心外,还要做到对仪器设备的合理使用。(本文来源于《声屏世界》期刊2018年S1期)
黄晓燕[3](2018)在《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媒体技术快速更新的大背景下,多媒体广播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在移动学习中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针对多媒体广播技术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阐述了该技术的软硬件优势。(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8年14期)
田向东[4](2018)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远程监控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远程监控系统是一套安全可靠、技术先进、运行稳定、性能优良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本文论述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远程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和系统结构。(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8年14期)
顾舜丽[5](2018)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发展近况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呈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等一系列移动终端。在2014年,手机以20.5%的发展趋势,超越了个人电脑成为中国第一上网终端。在大数据、云计算时代,手机是碎片化传播的重要媒体,能够对人们的碎片时间进行补充,并且快节奏使群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众更加追求新闻资讯的便捷性与时效性,手机客户端能够随时阅读,全方位为用户提供持续不断的新闻资讯,并且涵盖多方面功能,有效地促进人们对移动终端与空闲时间的有效利用。本文在此背景下浅要分析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发展近况,并针对多媒体广播电视的发展展开并研究提出发展策略,希冀促进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观察》期刊2018年06期)
刘廷军,同瑛,谢韬,李哲山[6](2016)在《移动多媒体广播内容生产系统实现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移动多媒体广播及相关无线传输领域,随着业务类型和数量不断发展,因传统业务编辑系统相对独立,缺乏统一的内容生产和管理平台,导致资源浪费和管理困难问题愈加突出。本文介绍的内容生产系统整合各个业务系统的功能和资源,快速实现各类业务的制作和播发,加速内容和服务的资源整合,有助于移动多媒体广播领域内容生产的良性发展。(本文来源于《广播与电视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于建军[7](2016)在《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与T-MMB技术特点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国内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现阶段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不一,争论和研究较多的则属CMMB及T-MMB这两种技术,包括其关键技术、建网和产业化进程等方面,这些问题的研究,可更好地推动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与T-MMB技术,并对其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为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性依据。(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6年08期)
鲁瑞勇[8](2015)在《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授时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CMMB单频网结构和信号体制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CMMB授时的系统基础和信号体制基础,阐述了CMMB授时的基本原理,充分论证了CMMB授时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了CMMB作为常规授时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改进意见。(本文来源于《广播电视信息》期刊2015年12期)
鲁昱晖,孙永[9](2015)在《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市场竞争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元化的竞争策略是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能够市场化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具体表现为以受众市场为定位的营销策略,提供优质、便捷、融合的业务服务,打造多样化的内容产品,注重搭建宣传渠道等四个方面。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市场策略对传统广播媒体突破发展困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传播与版权》期刊2015年12期)
尤琳[10](2015)在《面向移动多媒体广播的系统RaptorQ码译码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多媒体业务在第叁代移动通信中出现,在面向传输速率极高的第四代移动通信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时,其传输性能及速率仍需提升。因此,针对多媒体业务的传输质量及传输速率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由于移动网络的网络结构是特定的,并且多媒体业务要求多个用户能够同一时间接收相同的信息,而现有的IP组播技术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并且不满足移动网络特性,从而引出了3GPP提出的多媒体广播组播MBMS协议体系,是一种解决多媒体实用的最佳方案。MBMS的数据可靠性传输是通过系统Raptor码的FLUTE协议来保证的,系统Raptor码是一类典型的前向纠错码,能有效地解决数据丢包问题。虽然传统上可通过TCP协议来保证数据可靠传输,但是TCP协议采用的自动反馈重传ARQ机制由于需要反馈信道,当信道环境较差,一个或多个用户发出的重传信息请求时,会使移动多媒体业务的传输延迟增加并且会造成数据拥塞现象。相比于ARQ,无需反馈信道的前向纠错码更适用于移动多媒体业务背景。首先,本文以属于前向纠错编码的一种典型码--系统Raptor码为研究对象。为满足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传输速率快、多媒体通信质量高的条件,对系统Raptor码译码算法的改进方面进行研究,例如经列变变换的优化方案,称为IM1、采用最大似然方式进行行选择的优化方案称为IM2,并进行了仿真与分析。综合上述两种简化方案对系统Raptor码进行优化,称为IM3。最后仿真比较这叁种优化方案与系统Raptor码之间的译码成功概率,编译码时间、译码复杂度,证实了叁种优化方案均能达减少系统Raptor码的译码时间及降低译码复杂度的目的,并且IM3的优化效果较优。其次,以属于喷泉码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Raptor Q码为研究对象,其中喷泉码是前向纠错码的一种。虽然可通过系统Raptor Q码替代系统Raptor码,能提高传输性能,但是它是以增加编译码时间与编译码复杂度为代价的,需对其进行简化,达到减少系统Raptor Q码的译码时间、降低译码复杂度的目的。首先将用于对系统Raptor码的叁种优化方案用于对系统Raptor Q码进行优化,并仿真比较这叁种优化方案与系统Raptor Q码的译码成功概率、编译码时间、译码复杂度,结果证实能达到上述目的;然后依据系统Raptor码的译码步骤,简化系统Raptor Q码的译码步骤,与前面所述叁种优化方案分别组合,称这叁种系统Raptor Q码的优化方案为Nocopy-IM1-Raptor Q、Nocopy-IM2-RaptorQ、Nocopy-IM3-RaptorQ。最后仿真比较这叁种优化方案与系统Raptor Q码的译码成功概率、译码时间、译码复杂度,仿真结果证实,Nocopy-IM3-Raptor Q的优化效果较优。最后,本文在上述基础上,根据对FLUTE协议的研究,对该协议流程进行实现。首先将其中的前向纠错码-系统Raptor码用系统RaptorQ码替代,用于传输静态图片,提高传输质量。然后进行仿真比较,其结果证实,当编码分块较小时,系统Raptor Q码与可替代系统Raptor码,虽然系统Raptor Q码能增加编译码耗时,但相比系统Raptor码的性能优。对于其编译码耗时较高、复杂度较高问题,可通过本文设计的优化方案进行解决。最后该优化方案替代系统RaptorQ码作为FLUTE协议的编码方式,用于传输静态图片。本文为满足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指标要求,对FLUTE协议中的系统Raptor码进行了译码优化,以减少译码时间,降低译码复杂度;面向第五代移动通信时,为提高数据传输质量,将系统Raptor Q取代系统Raptor码,为解决其复杂度高、编译码耗时高的问题,对系统Raptor Q码进行了译码优化。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系统Raptor Q码的译码时间、降低了译码复杂度。(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12-01)
移动多媒体广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达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任务目标,技术人员在日常维护检修工作中,必须做好从接收信号到发射信号每一个环节的检查,才有可能保证机房所传输节目的安全播出,而要做到这一点,检修人员除了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强烈的责任心外,还要做到对仪器设备的合理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动多媒体广播论文参考文献
[1].邱雨.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卫星系统频率使用权益得到巩固[N].人民邮电.2019
[2].谌湛,许菡.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的检修与维护[J].声屏世界.2018
[3].黄晓燕.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8
[4].田向东.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远程监控系统[J].电子制作.2018
[5].顾舜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发展近况探究[J].观察.2018
[6].刘廷军,同瑛,谢韬,李哲山.移动多媒体广播内容生产系统实现与应用[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6
[7].于建军.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与T-MMB技术特点介绍[J].西部广播电视.2016
[8].鲁瑞勇.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授时可行性分析[J].广播电视信息.2015
[9].鲁昱晖,孙永.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市场竞争策略[J].传播与版权.2015
[10].尤琳.面向移动多媒体广播的系统RaptorQ码译码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标签:多媒体广播; 卫星广播; 系统频率; 频段; 功率通量密度; 卫星网络; 移动通信; 发射功率; 数字音频广播; 第叁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