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四川数学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抗战时期四川数学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论文摘要

四川地处西南一隅,历史悠久。1937年,抗战爆发,大量高校内迁西南,给四川带来了诸多高等教育人才,使数学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目前,就抗战时期数学高等教育研究而言,对于内迁高校概况、作用和意义、区域性以及内迁高校影响的个案研究较丰富,对于四川数学高等教育专题类的的研究几乎没有。抗战时期,迁川高校众多,对四川数学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参差不齐,因此主要选取国立四川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三所高校进行研究。其中,四川大学作为抗战时期唯一一所本土国立大学,武汉大学,中央大学作为内迁高校中对四川高等数学教育影响最大的两所国立大学。该研究主要从三所高校数学系在抗战时期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等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笔者通过查阅、梳理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档案馆、重庆市档案馆图书馆民国时期的全部高等教育类档案,以及相关论文、专著,试图从以上几个方面,探索三所高校数学系在抗战时期的课程设置,具体工作如下:(1)抗战时期四川高校数学系概况。抗战爆发,大量高校内迁四川,重点梳理了抗战期间四川本土及内迁高校的数量、类别、区域。其中,3所本土大学和8所内迁大学开设有数学系。故选取了两所具有代表性的内迁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武汉大学,从招生人数、师资力量以及内迁影响进行分析。(2)抗战时期高校数学系课程设置。主要以国立四川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中央大学为研究对象,从课程设置年限、课程类别,每周时数、学分分配、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概述,并与全国课程标准对比。总结出3所大学课程设置内容丰富,且侧重分析类课程。(3)抗战时期四川高校数学系课程实施。从国立四川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数学系课程的实施对象教师及教科书编译情况进行概述。首先从教师的教育背景、任教大学、留学经历来体现这3所高校的师资力量,以此突出三所高校数学高等教育的课程实施状况。其次梳理出民国时期所出版高等数学书目,然后整理分析出三所大学数学系使用教科书概况。最后,在总结了国立四川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武汉大学课程设置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来源
  •   1.2 文献综述
  •     1.2.1 相关专著
  •     1.2.2 相关期刊论文
  •     1.2.3 地方志及地方教育史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目的和问题
  •   1.5 研究方法和过程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过程和论文结构
  •   1.6 创新点
  • 2 抗战时期四川高等学校概况
  •   2.1 抗战前期四川高校基本状况
  •   2.2 抗战时期迁川高等学校概况
  •   2.3 抗战时期高校开设数学系简况
  • 3 抗战时期四川数学高等教育课程设置
  •   3.1 全国数学系课程标准颁布
  •   3.2 抗战时期四川高校数学系课程安排
  •   3.3 课程组织
  •     3.3.1 必修和选修
  •     3.3.2 学年分配
  •     3.3.3 学时分配
  •     3.3.4 学分分配
  •     3.3.5 课程类别
  •   3.4 课程内容研究
  •     3.4.1 代数课程内容对比研究
  •     3.4.2 分析课程内容对比研究
  •     3.4.3 几何课程内容对比研究
  •     3.4.5 统计课程内容对比研究
  • 4 抗战时期四川高校数学系课程实施
  •   4.1 数学高等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
  •   4.2 数学高等教育课程教科书
  • 5 研究结果与展望
  •   5.1 研究结果
  •   5.2 研究启示
  •   5.3 不足之处以及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李萍

    导师: 张红

    关键词: 抗战时期,四川,数学高等教育,课程设置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社会科学Ⅱ辑

    专业: 数学,高等教育

    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分类号: O1-4;G642.3

    DOI: 10.27347/d.cnki.gssdu.2019.000567

    总页数: 80

    文件大小: 2552K

    下载量: 50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央大学农学院若干重要史实研究[J]. 中国农史 2017(04)
    • [2].“跑警报”:抗战时期中央大学学生生活研究[J]. 民国研究 2016(02)
    • [3].1932年中央大学校长更替难局及其化解[J]. 民国研究 2010(02)
    • [4].抗战时期中央大学西迁重庆沙坪坝[J]. 档案记忆 2017(01)
    • [5].《中央大学据点报告》——一份见证南方局青运工作的史料[J]. 红岩春秋 2013(05)
    • [6].九一八事变后中央大学学潮[J]. 档案与建设 2014(10)
    • [7].抗战时期中央大学的内迁[J]. 民国研究 2018(02)
    • [8].抗战初期中央大学内迁“鸡犬不留”[J]. 档案与建设 2010(10)
    • [9].抗战时期的中央大学[J]. 文史天地 2013(01)
    • [10].可供性视角下的算法研究——韩国中央大学申东熙教授访谈[J]. 青年记者 2019(36)
    • [11].罗家伦与中央大学[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12].我校与台湾中央大学签定校际合作协议[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13].中央大学六易校长 高校史上一大奇观[J]. 文史月刊 2011(12)
    • [14].成果斐然 别具特色——台湾中央大学戏曲研究述评[J]. 中华戏曲 2009(02)
    • [15].首都迁移与“最高学府”的转换——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大学与中央大学[J]. 贵州社会科学 2019(08)
    • [16].1949—1952年:红色政权在云南的建立与巩固(上)——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校友口述“西南服务团”历史[J]. 江淮文史 2014(02)
    • [17].台湾离职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专访台湾中央大学姚振黎教授[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5)
    • [18].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心性[J]. 幸福(悦读) 2012(10)
    • [19].学科规训视野中近代中国心理学学科的发展——以中央大学心理学系为例[J]. 心理学探新 2009(05)
    • [20].现代大学的两大学统——以民国时期的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为主线考察[J]. 学术月刊 2010(01)
    • [21].台湾中央大学戏曲研究室收藏[J]. 东方收藏 2013(09)
    • [22].从校训校歌探索高校办学的理念与启示——以西南联大、中央大学为例[J].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4)
    • [23].大学における講義「技術史教育」とその教育效果——中央大学,上智大学での講義实施事例[J]. 机械技术史及机械设计 2008(00)
    • [24].中大研发取得日、美、欧专利 光纤取代USB 1 s可传40 GB[J]. 光机电信息 2011(05)
    • [25].旧政协会议期间,中央大学里的民主党派[J]. 民主 2012(02)
    • [26].徐镳[J]. 档案与建设 2009(05)
    • [27].游寿(1906-1994)[J]. 中国书法 2014(06)
    • [28].广播了146天的一则寻人启事[J]. 山西老年 2019(09)
    • [29].想压过“西南联大”是否有“不自信”之嫌——我对《西北联大》一书的肯定与批评[J]. 博览群书 2017(08)
    • [30].民国中央大学党化教育研究[J]. 档案与建设 2015(03)

    标签:;  ;  ;  ;  

    抗战时期四川数学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