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缩略语论文-盘珊君

现代汉语缩略语论文-盘珊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汉语缩略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缩略语,词汇构式化,基于使用的构式观

现代汉语缩略语论文文献综述

盘珊君[1](2019)在《词汇构式化视角下的现代汉语缩略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研究是一个逐渐拓展、层层递进的过程。先是经历了从修辞学到词汇学的转变;然后有部分学者开始研究缩略语的构造问题,并探讨其语法功能的变化;近年来,学者又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关注到现代汉语缩略语前后意义的转变。在构式化理论越来越多地用来探索汉语的语言演变时,我们发现缩略语在微观构式层面(micro-construction)上,也存在新意义和新形式的配对,符合“词汇构式化”的定义和特征。我们认为在现代汉语缩略语中,大部分现代汉语缩略语其新形式和新意义的配对是即时节点临时创建的结果,被Traugott(2013)称为瞬时词汇构式化(Instantaneous Constructionalization);有的缩略语则在构式化进程中是渐进的,经过了一系列变化才最终固化,这种类型的构式化被称为渐进性词汇构式化(Gradual Constructionalization)。本文将运用词汇构式化、认知语言学的一些相关理论,从词汇构式化的新视角去解释具有代表性且固化了的现代汉语缩略语,同时将“基于使用(Usage-Based)的”的构式理论应用于研究之中,探索在构式化的过程中,语法、语义、语音、语用的变化。本文一共五章,主要探讨现代汉语缩略语作为词汇构式化的结果,是如何生成、构建、运用的。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缘由,介绍了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本文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理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新式构式语法理论的具体内容,词汇构式化的概说和特点,举例说明了词汇构式化的两种类型,并阐述了“基于使用(Usage-Based)构式观”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这种构式观是一种摒弃孤立、静态地研究语言现象的方式方法,而将其置于“整体的、基于使用”的模型中的研究方法。第叁章是从形式(form)和意义(meaning)两方面来阐述缩略语的新构式的形成,形式表达意义,意义体现形式,两者相互依存。形式方面主要从语音形式和语法形式两方面去讨论;语义变化则是从旧式到新式的过程中,对形成的多义链接、隐喻扩展链接和部整链接进行分类说明。第四章是用一种整体的视角描述缩略语,探讨新形式和新意义配对时的可预测性与理据性。在基于使用的网络模型下,探讨新构式是如何进行“不完全预测”的,同时分别对语法、语用、交际因素等参与特定形态构式发展时的变化进行描写,并且关注到频率效应(frequency effects)对缩略语建构产生的影响。第五章结语部分,主要简单阐述了研究成果,总结不足之处及对未来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何亚红[2](2019)在《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词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缩略语,即普通话中经过压缩和简略而语义不变的词语。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会促使高频率词语缩减字数,从而达到交际的最优化目的,这个过程就是缩略的过程。缩略作为一种造词方法,是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缩略的词语并不是任意的,必须是那些经过高频使用并且意义变得整体化的词语>。词汇化是一种产生新词的词汇性质形式的历史演变,而缩略的词汇化是比较特殊的词汇化,它的特殊性体现在缩略过程中只有能指发生改变,所指并没有发生改变。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中收集到的标注明显的缩略语作为考察对象,运用双音化、词语模、音节语素化等理论,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来探讨缩略语的词汇化现象。本文把研究对象限定于《现代汉语词典》中,通过穷尽性地统计第叁版到第七版中的缩略语,总结缩略语的历时变化,并以第七版为例,具体分析缩略语的数据,从而揭示出缩略语的词汇化动因。缩略语虽然都已成词,但在共时层面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同层次的差别。本文从这些差别入手,阐述了缩略语词汇化程度的判定标准,并根据判定标准把缩略语分为叁种程度:低词汇化缩略语、中词汇化缩略语和高词汇化缩略语。最后,本文还探讨了缩略语在共时层面上的另一个差别,即缩略语在形式和句法功能上的不对称,并试图归纳出缩略语的发展倾向或趋势。(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赵荣琳(ARPAKORN,TEYARAJKUL)[3](2017)在《现代汉语机构类缩略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中的机构类缩略语数量多、应用广,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但是,目前人们只对缩略语有所注意,对机构类缩略语还没有专门的研究。鉴于此,本文采用文献检索、实证研究、描写分类、总结归纳等方法,对现代汉语中这一特殊的现象进行研究,以期待得出可以信赖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经验和教训。同时,机构类缩略语研究对辞书编纂和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共六章,主要探讨机构类缩略语的定义、类型和原型关系以及缩略方式等。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对缩略语和机构类缩略语进行研究综述,并探讨研究价值、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难点等。同时指出,人们对于缩略语的关注主要在于其定义、构成方法、语法功能和原型的关系以及使用规范,这对于机构类缩略语的特征具有相当的积极性作用。第二章主要探讨机构类缩略语的定义。缩略语不同于简称,它必须满足四个条件:存在原型形式、原型形式先出现、缩略后和原型形式的意义一致且比原型形式简洁。同时,缩略语排除了字母、数字等缩略形式。而机构类缩略语就是一个正式的机关、团体或其它工作单位名称的缩略语。第叁章总结了机构类缩略语的类型。机构类缩略语被划分成意义类型、结构类型、状态类型和语音类型。其中机构类缩略语的意义类型可以分为文化类、政治类、社会类、经济类、军事类、交通类和其它类,文化类机构名称为最多,反映了文化发展的主题。机构类缩略语以名词性为主,内部部分则有联合、动宾等结构差异。而状态类型则有言语性和语言性的分别,前者指临时性的不固定的缩略语,后者则比较稳固通用。机构类缩略语在语音上,以二音节、叁音节、四音节为主,占据了所有机构缩略语的绝大部分。第四章总结了机构类缩略语的缩略方式。机构类缩略语的最常见的缩略方式有两种,完全缩略和部分缩略。前者有十一种方式,主要是按照语节来提取关键字组合成缩略语,后者有四种,主要是整个语节的删除和保留来组合成缩略语。然后分析了机构类缩略语及其原型形式之间的关系。机构类缩略语及其原型形式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密切。从语音方面,原型形式一般要比缩略语至少多出两个音节,并且超出二到六个音节的原型形式数量最集中;从语法结构上,原型形式以四到十一音节最多,每个可以划分出很多语节,这和缩略语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从习惯和认知上来看,人们对于缩略语的创造和使用,都有一种意识和规律在,都是尽量符合人们的说话习惯,建立联想,避免歧义等。第五章提出了机构类缩略语研究的意义。机构类缩略语研究对辞书编纂和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辞书编纂方面,应该少收一些言语性的缩略语、不符合人们习惯的缩略语和具有歧义性的缩略语。同时,还要注意一些机构缩略语的漏收和误收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上,应该让学生多了解中国文化和具体国情,进而理解缩略语的涵义,同时也要编纂一些字典,开展一些有关缩略语的教学课程,真正让留学生了解现代汉语。第六章对机构类缩略语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一些比较可靠的结论。即缩略语不同于简称,而机构类缩略语被划分成意义类型、结构类型、状态类型和语音类型。它与其原型形式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密切,最常见的缩略方式有两种,完全缩略和部分缩略。机构类缩略语研究对辞书编纂和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6-13)

于春梅[4](2017)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缩略语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缩略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共时状态下词汇系统,词典是不可替代的宝贵材料。《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是规范的中型语文词典,其宗旨都是推广普通话、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收词皆以普通话词汇为主。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中所收录的缩略语为研究对象,横向比较分析它们在收词、立目、词形、释义等方面的异同,以期对缩略语研究及词典编纂有所裨益。文章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意义和语料来源。第二部分,主要考察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中缩略语收录的具体情况,对收录的缩略语在类型、词类、音节等方面进行定量统计,并且具体阐述了收录缩略语的特点。收录方面,主要对两部词典中的缩略语在数量上和系统性上进行详细的考察。特点方面,缩略语形式上主要有对应性、可逆性、双音化的特点;语义上有守恒性、言简义丰的特点;语用上受到地域、行业、文化水平等的限制。第叁部分,主要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中的缩略语立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阐述了立目差异的原因。第四部分,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中缩略语词形进行比较分析,基于《人民日报》数据库和BCC数据库,对两部词典选取的不同词形做出全面的探究和分析。第五部分,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中缩略语释义部分进行横向比较,阐述了两部词典中缩略语释义在义项数量、义项排列顺序、释义用语、词类标注等方面的不同,并指出了缩略语释义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主要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7-05-01)

黄玲玲[5](2017)在《浅论现代汉语缩略语语义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能力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部分,汉语缩略语是以"部分的语言形式代替完整的语言形式",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表达上的"经济"而采用的语言形式。汉语缩略语诞生之初对于人们而言往往是新词语,它的语义建构是由缩略语建构的语素充当认知参照点,通过激活相关词汇概念进行概念整合。因此,其语义建构是一个以高度突显的缩略语为参照点,引导通达其原式的推理还原过程。现实的语境在缩略语的语义建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提示和限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7年06期)

孙宝新[6](2016)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数词缩略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词缩略语作为汉语词汇系统的特殊形式,是汉语中构造新词的重要方式。但是迄今为止,数词缩略语还没有引起学者们的普遍关注。现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以下简称《现汉》第6版)中的数词缩略语为研究对象,从中获取278个数词缩略语,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从来源、特点、流变叁个方面进行研究。《现汉》(第6版)中数词缩略语主要来源于古代汉语,外来语最少。在音节分布上,以双音节、四音节为主,叁音节和多音节为辅。在结构上主要以偏正式为主。从抽取方式上来看,主要有取头式、取中式、取尾式和统括式。从数词缩略语的发展变化看主要有词性改变意义不变,整体意义代替原词语意义和旧词新用叁种。(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王博[7](2016)在《现代汉语缩略语的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推进以及人们思维和语言的迅猛发展,现代汉语中的一些音节较多的词语逐渐需要简化为音节较少的词语,于是缩略语出现了。近年来,缩略语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相应的研究也层出不穷。本文从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特点、发展原因、影响因素和对缩略语研究的意义几方面对缩略语作以研究,以期有利于社会和语言的发展及人们的交际。(本文来源于《知音励志》期刊2016年07期)

蒋向勇,邵娟萍[8](2016)在《现代汉语缩略语生成的避歧原则及其认知理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缩略语生成时一般会遵循避歧原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避歧其实是为了实现语言形式上的突显,以最突显的部分来代替完整的原式,因此其认知理据是概念转喻,目的是为了实现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共同的经济省力。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由于新生成的缩略语在使用频率和突显程度上均处于劣势,因此遵循避歧原则生成的缩略语,会优先得到激活;反之则可能受到抑制而较难激活,甚至得不到激活。(本文来源于《湖南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蒋向勇[9](2015)在《现代汉语缩略语构造的取首原则及其认知理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缩略语构造时呈现出明显的取首字倾向。认知是语言的基础,汉语缩略语构造时的取首原则有其认知理据。研究表明,首字是最为突显的,取首字是认知转喻突显原则的体现。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词首位置是最能吸引注意力、记忆效果最佳的位置。此外,首字处于突显位置,在还原时首字易于激活,具有更好的启动效应。汉语缩略语基于"代表字"进行还原激活扩散时,遵循的是一种惯性的从左至右的线性思维顺序,因此居左位置的首字会优先保留下来。(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南君[10](2015)在《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汇是语言中最基本的元素,很多个词汇的连接直接构成了一个句子,这样我们才得以交流表达,才能准确的表达我们所想表达的。同时,词汇是语言中最灵活的,也是语言中变化最快的因子,伴随着社会前进步伐的加快,社会生活的节奏随之加快,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缩略语了。缩略语的变化发展也可以看作是汉语言词汇的一个发展方向,缩略语的发展必然会对汉语言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将略微的探究缩略语,尝试着了解缩略语的发展方向、结构方式以及与原词的关系等等。(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5年16期)

现代汉语缩略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缩略语,即普通话中经过压缩和简略而语义不变的词语。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会促使高频率词语缩减字数,从而达到交际的最优化目的,这个过程就是缩略的过程。缩略作为一种造词方法,是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缩略的词语并不是任意的,必须是那些经过高频使用并且意义变得整体化的词语>。词汇化是一种产生新词的词汇性质形式的历史演变,而缩略的词汇化是比较特殊的词汇化,它的特殊性体现在缩略过程中只有能指发生改变,所指并没有发生改变。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中收集到的标注明显的缩略语作为考察对象,运用双音化、词语模、音节语素化等理论,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来探讨缩略语的词汇化现象。本文把研究对象限定于《现代汉语词典》中,通过穷尽性地统计第叁版到第七版中的缩略语,总结缩略语的历时变化,并以第七版为例,具体分析缩略语的数据,从而揭示出缩略语的词汇化动因。缩略语虽然都已成词,但在共时层面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同层次的差别。本文从这些差别入手,阐述了缩略语词汇化程度的判定标准,并根据判定标准把缩略语分为叁种程度:低词汇化缩略语、中词汇化缩略语和高词汇化缩略语。最后,本文还探讨了缩略语在共时层面上的另一个差别,即缩略语在形式和句法功能上的不对称,并试图归纳出缩略语的发展倾向或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汉语缩略语论文参考文献

[1].盘珊君.词汇构式化视角下的现代汉语缩略语研究[D].广西大学.2019

[2].何亚红.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词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赵荣琳(ARPAKORN,TEYARAJKUL).现代汉语机构类缩略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4].于春梅.《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缩略语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7

[5].黄玲玲.浅论现代汉语缩略语语义建构[J].山西青年.2017

[6].孙宝新.《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数词缩略语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王博.现代汉语缩略语的发展研究[J].知音励志.2016

[8].蒋向勇,邵娟萍.现代汉语缩略语生成的避歧原则及其认知理据[J].湖南社会科学.2016

[9].蒋向勇.现代汉语缩略语构造的取首原则及其认知理据[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10].南君.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认知研究[J].校园英语.2015

标签:;  ;  ;  

现代汉语缩略语论文-盘珊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