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族组成论文_张小东,张硕,孔令菲,魏高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族组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化学,分离法,组分,结焦,褐煤,分子,水平。

化学族组成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东,张硕,孔令菲,魏高洋[1](2015)在《山东金源气煤萃取后的族组成和化学组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超声萃取的方法,采用苯、二硫化碳(CS2)和四氢呋喃(THF)叁种溶剂对山东金源气煤的四种不同煤体结构煤(原生结构煤、碎裂煤、碎粒煤和糜棱煤)进行了分级萃取,结合元素分析、工业分析以及柱层析法,对煤样的化学组成和族组成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溶剂萃取率有增大的趋势;溶剂萃取作用下,C元素和H元素含量增加,S元素和O元素含量减小,这种变化趋势主要是煤中主要元素相对含量变化的体现;随着煤体破坏程度增加,气煤萃取物中的总烃含量增大,非烃类含量减小,与无烟煤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尽管煤体结构不同,但各煤样的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族组分相对含量均呈现一致性的对比关系.(本文来源于《煤炭转化》期刊2015年01期)

刘成坚[2](2011)在《煤的化学族组成与煤的热解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的热解和煤的组成和结构关系密切,根据煤的化学族组成研究方法,将煤中有机物分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碳青质和焦六组分,首先研究各单个组分的热解特性,找到其热解动力学模型,再在此基础上研究各族成分之间的影响规律,建立反应网络,求得反应速度参数,综合各步研究进行反应集总就可以得到整个煤的热解模型。由于此模型建立在化学族组成的基础上,化学族组成是在从分子水平对煤进行认识和研究,这样求得的煤热解模型机理清晰、预测准确性高、具有普适性,与以往的模型有较大的不同。在当前煤热解研究中,此种方法是一个较好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1年10期)

王桂良,孟仟祥,陈建兰,张力[3](2007)在《柱色层族组成分离方法对黄芪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柱色层族组成分离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研究分析了甘肃岷县黄芪的化学成分,从中分析鉴定出9个系列276种有机化合物,即:烷烃类、类异戊二烯、萜类、霍烷、甾类、多酚类、脂肪酸酯、脂肪酸和芳香酸、甾烯酮类.已鉴定的成分占总提取物的62.130%,其中正己烷馏分为1.816%、芳烃馏分为15.690%、二氯甲烷馏分为3.500%、甲醇馏分为41.120%.其研究结果为系统了解黄芪的化学成分和黄芪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也为中草药化学成分的系统分析研究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甘肃科学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田原宇,乔英云,刘芳[4](2006)在《褐煤的化学族组成研究方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化学族组成研究方法对褐煤进行分子水平研究。介绍褐煤化学族组成研究的思路,六组分的定义和划分,并建立了褐煤的六组分分离法,为褐煤生产腐植酸、褐煤转化过程的反应历程、反应机理以及反应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腐植酸》期刊2006年04期)

杨素,黄贤平,杨苏平[5](2006)在《用近红外分析方法测定重质馏份油的化学族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扬子公司不同厂的重质馏份油的近红外谱图,以偏最小二乘方法为数学工具,通过色-质连用法取得基础数据,建立重质馏份油的近红外光谱族组成模型。采用该模型测定未知样品与色-质连用法的测定结果相比,饱和烃中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的质量分数和芳烃质量分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7、0.9854、0.9968 和0.9984。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方法的结果一致。近红外方法重现性好,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且不消耗有机溶剂。(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06年04期)

魏荣梅,余剑英,吴少鹏,董华均,张咏梅[6](2006)在《紫外光老化对沥青化学族组成和物理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较高温度下对两种基质沥青(AH-70、AH-90)进行了紫外光氧老化,研究了紫外光对两种沥青化学族组成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的连续辐照下,两种沥青的饱和分、芳香分和沥青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饱和分含量变化很小,芳香分含量明显降低,沥青质含量显着增大,而两种沥青的胶质含量变化有明显差异:AH-70的胶质含量先略微增大后又减小最后基本不变;AH-90的胶质含量先稍微增大而后持续减少,总减少量明显比AH-70多。沥青族组分的变化直接影响其物理性能,在老化过程中,沥青的软化点、针入度和延度的变化与沥青的族组成的变化表现出良好的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石油沥青》期刊2006年01期)

田原宇,乔英云[7](2005)在《褐煤的化学族组成研究方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化学族组成研究方法对褐煤进行分子水平研究。介绍褐煤化学族组成研究的思路,六组分的定义和划分,并建立了褐煤的六组分分离法,为褐煤生产腐植酸、褐煤转化过程的反应历程、反应机理以及反应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5-12-01)

陈光[8](2004)在《渣油化学族组成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氧化铝作填充柱,渣油试样用不同溶剂进行冲洗后,可分离为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通过对 其试验方法的探讨发现,测试方法不同,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来源于《石油商技》期刊2004年06期)

田原宇[9](2004)在《煤的化学族组成初步研究及其在煤等离子体热解制乙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的结构及其反应性研究是煤洁净转化和优化利用新技术开发和现有技术改造中最重要基础问题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重视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和应用实践。其中,基于煤的化学结构和组成的认识,研究煤在等离子体状态下的热解反应性就是一种重要的应用实践。本文针对煤等离子体直接热解制乙炔过程中煤的性质对热解机理和结焦机理以及反应产物的重要影响,开发了一种由环己酮回流抽提和CS_2—NMP混合溶剂超声波辅助抽提组成的两步抽提的溶剂体系,实验表明该溶剂体系对不同煤化程度的煤种均有较高的抽提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煤的化学族组成的概念和煤的六组分分离法,并对不同的煤种进行了煤的化学族组成初步研究。 另外,作者还通过柴油和空气的冷模试验研究了煤粉在等离子体射流中的混合问题,分析并选择了等离子体反应器中的进料方式。同时针对等离子体反应器中温度、射流速度和压力场的高梯度特性,提出了高温反应区和较高温度反应区的双反应区的反应器模型。 在煤化学族组成、煤粉与等离子体射流混合和等离子体反应器双反应区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对煤粉在热等离子体中的反应影响因素、反应产物和残渣以及结焦物进行了详细研究,讨论了煤在等离子体高温反应区中的拟自由基反应机理和较高温反应区中的自由基反应机理;根据煤在等离子体反应器内壁结焦的各种因素和结焦物的X R D和S E M的分析,讨论了煤在等离子体反应器中的结焦机理,解释了煤在等离子体中热解制乙炔中的结焦现象,并提出双粒径进料消焦的措施。 基于煤等离子体直接热解制乙炔的研究基础,提出了煤等离子体间接热解制乙炔的两个组合工艺,即煤快速热解和等离子体热解制乙炔组合工艺和煤连续焦化和等离子体热解制乙炔组合工艺。通过上述工作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一、关于煤的两步溶剂抽提的研究 (1)煤的可溶化体系是煤化学族组成研究的前提,对可溶化体系的优化需要从高抽提率、溶剂回收性、普遍适应性、快捷省时、方便准确等多方面对溶剂选择、溶剂组合方式、溶剂抽提方式等因素综合考察和选择。 (2)一种较好的煤的可溶化体系由环己酮和CS_2—NMP(1∶1,v/v)复合溶剂 太原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组成,环己酮对煤采用回流连续抽提,CSZ一一NMP(l:1,v/v)复合溶剂 对煤采用超声波辅助室温间歇抽提。 (3)提出了相对抽提率的量化参数,应用该参数可实现溶剂对不同煤化程度 的煤种的可溶化程度的比较。 (4)环己酮和CSZ一NMP(l:1,v/v)复合溶剂的两步抽提对不同煤化程度的 各煤种均保持了较大的抽提率,基本达到对不同煤种的可溶化要求。二、煤的化学族组成初步研究的结果 (1)提出了利用化学族组成研究方法对煤进行分子水平研究的新思路,并建 立了煤六组分分离法,为煤的结构和反应性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2)对神府、子长、东山、平朔煤进行化学族组成分离和红外表征的结果表 明煤六组分分离法可行,煤的各化学族组分与对应的石油的各化学组组分. 相似,可借鉴重油热裂化、焦化、加氢中一些比较成熟的基础理论认识煤 的热解、液化、气化、焦化等过程。叁、热等离子体射流中颗粒注入研究的结果 (l)利用柴油油雾在亚、超音速气流中横向喷射冷态模拟煤粉在等离子体射 流中的受力和运动轨迹,结果表明随着气流速度由亚音速向超音速增加, 一定速度的煤粉与气流混合均匀度变差,混和长度增加,符合动量传递规 律。 (2)煤粉在等离子体射流颗粒注入可选用载气喷射引射送粉、径向进料的方 式。四、煤在等离子体中热解制乙炔的研究 (l)将等离子体反应区分为高温区和较高温区,使具有参数梯度的反应区假 设为两个拟均匀反应区,可以简化等离子体中化学反应研究的难度,较容 易地解释许多等离子体化工的实验现象。 (2)煤在电弧等离子体中反应的主要的产物是乙炔和一氧化碳,乙炔的来源 主要是煤中的饱和分和芳香分。 (3)随着等离子体发生器功率的增加,煤的乙炔收率增加:随着煤的粒度降 低,乙炔收率增加,残煤中的挥发分降低。 (4)在保证煤粉输送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载气流量,有助于提高煤的 太原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转化率和乙炔收率;供粉速率提高而煤粉动量降低,煤的有效转化率下降。 (5)淬冷有利于乙炔的生成,但同时污染了产品气,使分离难度增加;水淬 冷时,淬冷水与高温热解气反应,可生成CO和COZ。 (6)XRD分析表明反应后的残渣石墨化度增加,品胞参数尺寸增大。 (7)煤在电弧等离子体中热解机理可分为高温区拟自由基反应机理和较高温 区自由基链反应机理,实验数据说明这两种机理是合理的。五、煤等离子体热解制乙炔装置结焦性研究的结果 (l)在电弧等离子体射流的条件下,煤种的结焦能力不同,煤中的芳香分、 胶质、沥青质和碳青质是结焦前驱体。 (2)影响反应装置结焦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04-02-26)

戴咏川,戴承远[10](2003)在《石油沥青的软化点和化学族组成之间的关联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 1 0 0多组沥青数据对国内外学者提出的五个由沥青四组分计算软化点的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其标准偏差大多大于 5℃ ,最高达 2 4 .4℃ ,尤其是氧化沥青误差更大。可见仅用四组分含量来计算沥青软化点是不够的 ,还必须考虑四组分的性质(本文来源于《石油沥青》期刊2003年02期)

化学族组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煤的热解和煤的组成和结构关系密切,根据煤的化学族组成研究方法,将煤中有机物分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碳青质和焦六组分,首先研究各单个组分的热解特性,找到其热解动力学模型,再在此基础上研究各族成分之间的影响规律,建立反应网络,求得反应速度参数,综合各步研究进行反应集总就可以得到整个煤的热解模型。由于此模型建立在化学族组成的基础上,化学族组成是在从分子水平对煤进行认识和研究,这样求得的煤热解模型机理清晰、预测准确性高、具有普适性,与以往的模型有较大的不同。在当前煤热解研究中,此种方法是一个较好的研究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族组成论文参考文献

[1].张小东,张硕,孔令菲,魏高洋.山东金源气煤萃取后的族组成和化学组成研究[J].煤炭转化.2015

[2].刘成坚.煤的化学族组成与煤的热解初探[J].广东化工.2011

[3].王桂良,孟仟祥,陈建兰,张力.柱色层族组成分离方法对黄芪化学成分的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07

[4].田原宇,乔英云,刘芳.褐煤的化学族组成研究方法及应用[J].腐植酸.2006

[5].杨素,黄贤平,杨苏平.用近红外分析方法测定重质馏份油的化学族组成[J].红外.2006

[6].魏荣梅,余剑英,吴少鹏,董华均,张咏梅.紫外光老化对沥青化学族组成和物理性能的影响[J].石油沥青.2006

[7].田原宇,乔英云.褐煤的化学族组成研究方法及应用[C].第五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2005

[8].陈光.渣油化学族组成方法的探讨[J].石油商技.2004

[9].田原宇.煤的化学族组成初步研究及其在煤等离子体热解制乙炔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4

[10].戴咏川,戴承远.石油沥青的软化点和化学族组成之间的关联关系探讨[J].石油沥青.2003

论文知识图

饱和烃吸附法测定值对近红外交互验证结...芳烃吸附法测定值对近红外交互验证结果...褐煤化学族组成分离流程基础油硅胶一氧化铝双吸附柱法分离步骤一20反应后残渣的扫描电镜照片一1液蜡和柴油等离子体热解装置结焦速率

标签:;  ;  ;  ;  ;  ;  ;  

化学族组成论文_张小东,张硕,孔令菲,魏高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