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长笛,重奏,技法,主题,莫扎特,半音,钢琴。
奏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琦[1](2015)在《手风琴独奏曲《民歌主题变奏》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手风琴在新疆来讲多少年来一直是各民族喜爱的乐器,通常哈萨克族民乐队及婚庆中、蒙古族民乐队、维吾尔族婚庆中都有它的身影。可以说它是一件新疆各少数民族不可或缺的乐器,在它身上流淌着民族的“血液”。我国着名音乐学家、手风琴教育家张欢教授与国内着名手风琴演奏家王茗教授扎根新疆这片热土生活工作数十余年,在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影响下将俄罗斯族民歌《卡琳努什卡》与新疆其他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相结合创编了举世闻名的手风琴独奏曲《民歌主题变奏》。笔者在本文写作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力求“科学性”与“规范性”相统一,在与二位作者访谈的过程中对手风琴独奏曲《民歌主题变奏》创作背景、音乐本体、创编特征等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对此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求研究成果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具有更强的理论性,从而来强调新疆少数民族风格手风琴音乐创编的重要性、紧迫性、独特性以及对其创编意义、创编启示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论题的起源及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通过对二位曲作者的身平介绍以及本曲创作意图等方面的叙述将《民歌主题变奏》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第叁部分:从音乐本体及创编特征(包括旋律发展、调性布局、节奏特点、美学思想)这两个方面对《民歌主题变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第四部分:《民歌主题变奏》的创编以及新疆民族风格手风琴作品创编对国内手风琴发展总趋势以及对艺术硕士(MFA)发展前景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4)
郭赟[2](2014)在《听觉的影像(下)——意大利作曲家尼诺·罗塔《长笛叁重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乐章音乐结构《长笛叁重奏》第一乐章的曲式是倒装再现的奏鸣曲式,带有尾声。这也是罗塔比较钟爱的音乐结构方式,在这首叁表8.《长笛叁重奏》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图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在C大调中,在持续音C上以呈示性陈述方式将叁个音乐材料清楚地展现出来,并作收拢性终止。连接部采用材料C的不断模进的方式作过渡性陈述,在(本文来源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郭赟[3](2014)在《听觉的影像——意大利作曲家尼诺·罗塔《长笛叁重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意大利当代作曲家尼诺·罗塔以其电影音乐闻名于世,90年代以来,罗塔创作的室内乐作品开始引起国外音乐学家的关注。特别是最近10年,国外有数篇博士论文研究尼诺·罗塔的技法特点。线性的音乐思维是罗塔作品中的重要特征之一,而《长笛叁重奏》的创作在这一点上更具突出和直观。这部作品不仅是作曲家繁盛时期的作品,且为20世纪意大利的室内乐创作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它也是意大利音乐学院研究生学位考试的演奏曲目之一。由此,笔者试图以罗塔长笛叁重奏第一乐章的分析来阐述罗塔线性思维下的音乐材料、和声语汇、调性特点以及曲式结构,并为进一步研究这部作品的学者和演奏家提供音乐分析的视角,以期填补这一研究空白,同时,也希望这篇文章会引起人们对罗塔严肃音乐的研究兴趣。(本文来源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刘雯[4](2014)在《《赶秧雀》叁重奏分析与演奏提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杜达金原谱《赶秧雀》是首欢快且极具民族特色的长笛独奏曲。在刘雯、付豪、舒思雨叁人共同改编,杜达金指导后,作品在旋律大致不变的基础上结合长笛特点,融入长笛特色,改编为长笛叁重奏曲,并予以一定分析。(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4年05期)
冯小桐[5](2013)在《舒伯特作品《鳟鱼钢琴弦乐五重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鳟鱼钢琴弦乐五重奏》被认为是舒伯特室内音乐中最受欢迎、最着名的一部。本文从这部作品创作背景入手,详细分析了各乐章的演奏特点,以期使广大演奏者对这一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文来源于《大舞台》期刊2013年08期)
李金菁[6](2012)在《论钢琴室内乐的演奏》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琴室内乐是西方主要的音乐表演形式之一,也是钢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该体裁的演奏对钢琴学习者有重要意义。莫扎特《钢琴五重奏》KV.452是一部为钢琴与4种管乐器所创的室内乐重奏,作品极具代表性与艺术价值,被公认为是同类体裁中难得的佳作。本文以莫扎特《钢琴五重奏》KV.452为例,对钢琴室内乐的演奏及合作问题进行探讨。笔者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与学习,总结出钢琴室内乐体裁的学习方法与演奏要点,撰写成文,希望能够帮助钢琴学习者提高室内乐的演奏水平,进一步拓宽钢琴学习的视角,推动我国钢琴室内乐的发展。论文由引言、正文与结语构成。引言:简述室内乐的起源及发展,并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正文共四部分:第一部分,钢琴室内乐综述;第二部分,简述莫扎特的生平及艺术创作,并着重对其室内乐创作进行介绍;第叁部分,从作品的艺术成就、曲式结构及创作手法等方面,对莫扎特《钢琴五重奏》KV.452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解读,并结合演奏实践,对莫扎特《钢琴五重奏》KV.452的风格诠释、声部合作及钢琴演奏技术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第四部分,阐述钢琴室内乐训练的重要意义,对我国音乐院校钢琴室内乐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该体裁学习的几点认识。结语: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总结了一些适用于钢琴室内乐学习的练习方法,希望对钢琴学习者掌握该体裁的演奏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2-06-01)
赵涛[7](2011)在《纵情放歌,你唱我和 钢琴曲《壮乡组曲》第二首《歌墟》中的主题贯穿与调性变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倪洪进是我国着名钢琴家中在演奏和教学之余进行钢琴音乐创作比较成功的代表性作曲家之一,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体现壮族人民风土人情的钢琴组曲《壮乡组曲》,其中包括四首小品(《船从远方来》、《歌墟》、《摇篮曲》、《酒歌》),其中以《歌墟》一曲技术最为精炼,在此曲中,作曲家将西方音乐的变奏手法与中国风格的结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一些段落中使用了复节奏手法,转调手法更加大胆自由,为音乐材料思想内容的充分揭示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本文正是就这首作品的上述特征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研究作曲家是如何将核心主题组织成曲的。(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1年04期)
王非[8](2010)在《传统中寻找根基 探索中获得灵感(下)——施尼特科《第二弦乐四重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前苏联着名作曲家阿尔弗雷德.施尼特科的《第二弦乐四重奏》。分析的角度广泛而全面、深入而透彻,并以独到的观点和详实的例子详尽地阐述了作品中各种创作技法和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去感受作曲家那充满才气和富于个性的创作手法,特别是他在创作中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探寻其立足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之上去积极学习和吸收现代不同风格、流派的写作技法从而形成自己的作曲风格和个性的创作轨迹。通过本文的剖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施尼特科的《第二弦乐四重奏》,我们也可以更好地把握和贴进作曲家的创作个性和灵魂。(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2010年02期)
唐澜,张梦[9](2010)在《伟大的变奏:分析《静静的顿河》第四部的风格转变——从作家的创作语境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创作语境对作家的创作有直接的影响。在肖洛霍夫创作《静静的顿河》的漫长过程中由于创作语境的变化使作品的风格前后发生了不少改变,尤其在经历维约申斯克案之后,现实的原因使作家在第四部的创作中风格发生了较大改变,这些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去意识形态化和回归人的魅力。(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0年01期)
王非[10](2009)在《传统中寻找根基 探索中获得灵感(上)——施尼特科《第二弦乐四重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前苏联着名作曲家阿尔弗雷德.施尼特科的《第二弦乐四重奏》。分析的角度广泛而全面、深入而透彻,并以独到的观点和详实的例子详尽地阐述了作品中各种创作技法和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去感受作曲家那充满才气和富于个性的创作手法,特别是他在创作中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探寻其立足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之上去积极学习和吸收现代不同风格、流派的写作技法从而形成自己的作曲风格和个性的创作轨迹。通过本文的剖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施尼特科的《第二弦乐四重奏》,我们也可以更好地把握和贴进作曲家的创作个性和灵魂。(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2009年02期)
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第一乐章音乐结构《长笛叁重奏》第一乐章的曲式是倒装再现的奏鸣曲式,带有尾声。这也是罗塔比较钟爱的音乐结构方式,在这首叁表8.《长笛叁重奏》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图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在C大调中,在持续音C上以呈示性陈述方式将叁个音乐材料清楚地展现出来,并作收拢性终止。连接部采用材料C的不断模进的方式作过渡性陈述,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奏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王琦.手风琴独奏曲《民歌主题变奏》分析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
[2].郭赟.听觉的影像(下)——意大利作曲家尼诺·罗塔《长笛叁重奏》分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
[3].郭赟.听觉的影像——意大利作曲家尼诺·罗塔《长笛叁重奏》分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
[4].刘雯.《赶秧雀》叁重奏分析与演奏提示[J].黄河之声.2014
[5].冯小桐.舒伯特作品《鳟鱼钢琴弦乐五重奏》分析[J].大舞台.2013
[6].李金菁.论钢琴室内乐的演奏[D].山西大学.2012
[7].赵涛.纵情放歌,你唱我和钢琴曲《壮乡组曲》第二首《歌墟》中的主题贯穿与调性变奏分析[J].音乐创作.2011
[8].王非.传统中寻找根基探索中获得灵感(下)——施尼特科《第二弦乐四重奏》分析[J].中国音乐.2010
[9].唐澜,张梦.伟大的变奏:分析《静静的顿河》第四部的风格转变——从作家的创作语境谈起[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
[10].王非.传统中寻找根基探索中获得灵感(上)——施尼特科《第二弦乐四重奏》分析[J].中国音乐.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