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山西省发展脱水蔬菜出口的问题探讨

我国山西省发展脱水蔬菜出口的问题探讨

贾秀玲北京大学杜志敏应县绿源脱水蔬菜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省是一个煤碳资源大省,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同时,山西省也是一个农业经济落后省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近一千元。由于作为经济发展中心的煤炭资源逐渐减少,近几年山西省政府把山西的经济结构转型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尽管山西的农业经济发展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但山西农业有许多资源可以利用,比如蔬菜资源,近年山西省政府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利用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在原产粮区发展蔬菜种植,为发展脱水蔬菜出口产业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源基础。作为山西脱水蔬菜出口产业发展基地的应县,其出口量占到了山西省的80%以上。研究其在实践中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对于如何提高脱水蔬菜附加值,促进山西脱水蔬菜出口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县在山西脱水蔬菜

出口产业中的地位及发展现状应县是山西脱水蔬菜出口产业的龙头县,年生产量约占山西省的65%以上,年出口量约占山西省的80%以上。山西省的脱水蔬菜加工业近年来逐渐发展,生产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朔州、大同、运城地区。据2011年7月份数据统计,在闻喜县、洪洞县、右玉县、临猗县、夏县、运城市区都各有一个企业获得脱水蔬菜出口自营权,但与应县不同,这些县区的脱水蔬菜产品主要内销,出口量很少。应县的脱水蔬菜主要是供出口。

近年来,山西应县积极引导外商和本地资金投资脱水蔬菜加工业,2010年以来,县政府重点扶持了绿源、五峰、绿谷、强人等年产量达300吨企业的发展壮大,应县脱水蔬菜加工企业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发展脱水蔬菜加工企业30多家,应县已成为华北地区大型的热风干脱水蔬菜生产销售集散地。山西应县的脱水蔬菜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8%左右,应县产品主要销往英国、美国、荷兰、德国、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的脱水蔬菜品种主要有脱水青红椒、脱水尖椒、脱水胡萝卜等产品。2010年全县共出口脱水蔬菜8050吨,处理原料约16.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全县菜农因种植加工脱水蔬菜所需新鲜蔬菜增加收入9000万元。脱水蔬菜出口在应县已成为带动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链。

二、以应县为例,看出口脱水蔬菜的经济效益

(一)脱水蔬菜加工厂的投资成本及收益脱水蔬菜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下文的数据是根据应县现有脱水蔬菜加工龙头企业的实际情况得出。

一个脱水蔬菜加工企业的投资和收益如表1所示: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是10%-25%,约5-6年间就可以收回投资成本,操作机械简单,当地农民经过指导即可操作,只要有优秀的管理人员即可。一般一个投资四百万的大型脱水蔬菜加工企业,一天的平均产量是六吨,按照不同的产品可产生纯利润约20000万元-50000元左右。

(二)脱水蔬菜加工业对机械产业的带动作用

加工生产脱水蔬菜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以及辅助设备。直接带动了机械产业的发展。脱水蔬菜行业规模越大,对机械行业的带动越大。以生产脱水胡萝卜丁为例来说明。需要的主要设备包括洗菜机、切丁机、漂烫槽、漂洗槽、离心机、干燥机、封口机。这些设备的产地、品牌不同,价格构成亦不同,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去选择。辅助生产设备主要包括手工操作工具,如各种工作台、周转箱、地量称、运输车、蒸气锅炉等。

如果生产其他脱水蔬菜品种时,还需要再增加一些其他生产设备。主要有滚筒清洗机、万能洗菜机、多用切菜机、离心切菜机、磨切机、真空包装机、输送带等。出口脱水蔬菜除了可以直接创汇,还能有力地带动相关机械行业的发展。

(三)脱水蔬菜加工业对蔬菜种植业的带动作用

脱水蔬菜加工业的发展,直接带动应县蔬菜种植业的发展,直接增加了菜农的收入。由于脱水蔬菜企业越来越多,需要的新鲜蔬菜原材料越来越多,每年的新鲜蔬菜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应县菜农从中获益非浅。应县每年的新鲜蔬菜产量约在30万吨左右,脱水蔬菜加工行业每年约处理16-17万吨左右,除去全县人民自己消费以及外销的新鲜蔬菜,其余的全部由脱水蔬菜加工企业消费,因而应县蔬菜市场每年都能很快出清,菜农不会出现象南方产菜区那样的卖菜难的问题,相反,应县新鲜蔬菜每年都供不应求,因而菜农的菜价年年上涨,带动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也带来了收益年年增长,可以说应县的脱水蔬菜加工业功不可没。

2010年山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4244.1元,远低于全国的人均水平5153.2元。假如发展脱水蔬菜出口产业,按2010年数据计算,山西蔬菜类(含菜用瓜)播种面积245.0千公顷,总产量893.1万吨①,借鉴应县的比例,有50%的蔬菜用于脱水蔬菜出口业,那么约可生产22万吨左右脱水蔬菜,可创收7.216亿元-17.292亿元左右。按2008年全省普查农业人口1422万人计算,人均约可增收50元-122元。

三、从应县看山西脱水蔬菜出口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独立的销售渠道,原材料价格波动大,利润空间小

应县所有的脱水蔬菜加工厂都没有出口资质,不能自营出口。从整个山西脱水蔬菜出口来看,主要是利用中间商进行的,脱水蔬菜出口的利润大多被中间商赚走了。脱水蔬菜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非常大,当蔬菜价格上升时,只能通过降低作为原材料的蔬菜购买价格来获得利润,但这又必然损害到菜农的利益,如果菜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只有两个办法:或者供应给价格低劣质原材料,或者减少产量。使用劣质原材料必然会直接影响到脱水蔬菜的产品质量,而菜农减少种植产量必然会直接影响到脱水蔬菜生产原材料的供应,这两者对于脱水蔬菜的生产和出口都是致命的。由于过度依赖中间商,一旦与中间商发生冲突分歧,产品就会面临囤积的困境,使得企业的生产风险加大。

(二)加工业务外包,没有培育起本地熟练工,出口恶性竞争

应县脱水蔬菜加工业务都是外包给山东菏泽人干。山东菏泽近年来脱水蔬菜出口产业发展的非常迅速,培养了大量的熟练工。菏泽人通常由包工头带队,承包应县的脱水蔬菜加工。每吨产量付给1500元的加工费,还要管食宿和往返路费。仅加工费这一项,每年菏泽人就要从应县拿走1350万元。应县脱水蔬菜加工企业虽然多,但大分是家庭作坊式的企业,产品加工工艺雷同,技术水平以及产量也都相近,不能进行规模化联营。从整个山西来看,现在出口时可选择的国际贸易公司有限,每个中间商订购量有限,生产厂商不得不压低价格,或者使用给交易员回扣的方式来拉拢贸易公司优先订购。各个县各自为战,信息隔绝,互不往来。这样的恶性竞争损害了全行业整体的利益。

(三)原材料供货不足,生产周期短,生产能力闲置

脱水蔬菜与作为原材料的新鲜蔬菜的生产比例是1∶20,生产商对蔬菜原材料的需求是巨大的。还有一些意外的损耗如停电、机器损坏维修期等会导致购买的原材料腐烂掉不能使用,需要一些额外的蔬菜储备。现在应县菜农生产的新鲜蔬菜,质量好的往往以高市场价格直接装箱外销,轮不上脱水蔬菜加工企业,剩下的质量次的蔬菜才卖给脱水蔬菜加工企业,虽然价格相对低一些,但还是高于其他地区的同等质量水平的蔬菜价格。脱水蔬菜加工企业没有好的原材料,为保证成品质量,只能加大原材料消耗量,消耗比例会达到1:25-1:30,这无疑加大了生产成本。每年生产旺季,本地原材料的抢购现象时有发生,当地菜农也借机提高蔬菜价格,导致各个厂商的生产成本一直不稳定。应县蔬菜生产季节一年只有四个月,脱水蔬菜加工企业受原材料的局限,一年只能生产2个半月到3个月,生产能力一年中就有9个月的闲置期,浪费惊人。

2007年以来,应县的蔬菜产量一直在减少。从2007年的879889吨,2008年的410432吨,2009年的388201吨,2010年的356368吨②,应县的新鲜蔬菜产量一直在减少。种植新鲜蔬菜需要大量的水浇地,而且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次灌溉,需水量极大。近几年来,受水利灌溉条件的制约,单纯依靠本县的蔬菜种植,已不可能满足脱水蔬菜业大规模扩展和常年生产要求。

四、山西脱水蔬菜出口业出现发展瓶颈的原因分析

(一)农业从业人口文化水平偏低,厂商文化层次偏低

应县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据山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统计,应县全县的农业从业人员有11.2227万人,其中高中毕业的只有4706人,占4.193%,大专及以上的只有166人,占0.1479%。整个山西省农业从业人员1203.7万人,高中毕业占11.5%,大专及以上者仅占1.1%③。绝大部分的厂商管理者文化水平较低,有些甚至小学没毕业,勉强脱离文盲行列,缺少国际贸易知识,没有直接与外商谈判的能力,没有行业领军人物,多数满足于夫妻店,没有进军世界市场的雄心和眼光。这严重影响了脱水蔬菜产业的发展,更加影响出口效益。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是制约山西脱水蔬菜出口产业走向国际的重要原因。

(二)多功能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少,交易期短,调运功能差

应县只有三个功能比较全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集蔬菜的调运、收购、批发、加工于一体。但这三个蔬菜市场都是季节性经营,只是在每年的7-10月份是蔬菜市场,而在11-4月份则变为粮食市场。就目前来说,现有的蔬菜市场的调运功能远远未发挥出来。

从整个山西省来说,缺乏大型的蔬菜集散地和蔬菜调运市场。应县在山西属于走在前列的县。其他地区的情况更差。山西山区多,平原少,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主要以煤为中心,因而山西整体蔬菜调运能力差,跟不上脱水蔬菜业的发展。原材料不足的问题,是制约山西脱水蔬菜出口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水资源恶化

生产脱水蔬菜需要大量的水,应县脱水蔬菜加工厂都是使用自己打的深层井。我国新的食品法颁布后,按照新的技术标准,原有的水源经过化验大部分不合格,全县几十家脱水蔬菜加工厂中,只有5家通过审查,获准生产。这对应县脱水蔬菜加工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这使得应县大部分脱水蔬菜加工企业直接濒临灭亡的边缘。

水资源是山西脱水蔬菜出口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瓶颈。山西目前的机井分布近于饱和,地下水资源区已近全部开发,地下水严重超采④。对于脱水蔬菜加工业来说,自建深层井水源不能用的话,再找合适的井位去建设新的水井基本上不可能。所以水源的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问题。

五、解决山西脱水蔬菜发展瓶颈的措施探讨

山西脱水蔬菜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原材料供应不足和出口价格没有自主权,在解决问题时,应把解决这两个制约因素作为主要矛盾来抓。

(一)扶持龙头企业取得自营出口权,创建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从应县来看,应县的脱水蔬菜加工业对于蔬菜种植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大量脱水蔬菜加工企业停产,菜农将出现卖菜难的困境,从而减少蔬菜种植,农民收入减少,不利于农业发展。因此对于那些濒临倒闭的小企业,政府要积极帮助他们按照国家的标准和要求改进生产,取得合法手续,政府要帮助企业引进净化、改善水质的技术,改善企业深层井的水质,解决脱水蔬菜加工企业的水源问题。为脱水蔬菜加工企业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

脱水蔬菜加工企业没有自营出口资质是最主要的障碍。因为不能自营出口,所以不能按生产成本来变化销售价格。所以政府要致力于发展本省脱水蔬菜加工企业的自营出口权。首先帮助龙头企业取得自营出口权,让其他中小型企业依靠龙头企业的传帮带逐渐成长,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企业群,政府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建立本省脱水蔬菜产品多层次的独立销售体系。各大企业可以联合经营,建立脱水蔬菜生产出口基地,统一生产,各县各地区互通信息,由行业协会组织,生产出来的产品按统一标准,统一定价出口,打出品牌效应,形成规模经济,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脱水蔬菜产业链。只有本省企业掌握了价格发言权,山西的脱水蔬菜出口产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二)建立行业协会规范行业秩序,培养领军人物和本省外贸人才,增强对外谈判能力

以龙头企业为首成立行业协会,一方面进行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秩序,另一方面,形成统一的价格谈判组织,一致对外,防止恶性竞争,低价竞销。

培育行业的领军人物,带动全行业发展。政府要积极引进人才,用优厚的待遇和条件吸引优秀的外贸人才进入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对外谈判能力,同时选送本地的优秀人才到相关部门培训,让他们尽快成长,具备卓越的国际贸易谈判能力。

在获得自营出口权后,要注重品牌策略,提高产品的质量,创建名牌产品。行业协会要注重技术研究和信息交流,注重工人素质技能的培训。不断地改进加工技术,降低原材料损耗,降低生产成本。定期对从业工人进行培训,以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另外,及时发布进口国的需求信息,促进企业出口。

(三)拓宽原材料供应基地,增强蔬菜调运能力,建立蔬菜供应链原材料不足的问题缘于不能

自营出口的桎梏。在获得自营出口权后,一方面能根据自身的生产成本制定销售价格。另一方面,去掉中间商的剥削,现有的销售价格可以有一个很大的提升空间,自可以承受较高的原材料价格,可以从周边地区调运蔬菜,或者可以使用南菜北调的原材料,原材料不足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蔬菜市场要长年恒定的专营蔬菜的交易、加工、调运,加强蔬菜市场的调运功能,保证本地脱水蔬菜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

另外,研究改进贮藏技术,把一些可以长期储存的蔬菜如白萝卜、胡萝卜、土豆、洋葱在旺季时大量廉价买进储存,以备蔬菜生产淡季时使用。同菜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创建蔬菜供应价值链,形成一体化产业链。▲

注释:

①《中国农业年鉴2010》,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3月。

②《山西统计年鉴》(2005-2010年),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011年出版。

③《山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汇编》(农业卷),山西省每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山西省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

④《山西通志》(第十卷水利志),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中华书局出版,1999年第一版。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年鉴2010》,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3月。

[2]山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汇编》(农业卷)[M],山西省每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山西省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

[3]《山西统计年鉴》(2005-2010年)[M],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011年出版。

[4]《山西市县通志》[M],山西市县简志编写组编写,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第一版。

[5]《山西通志》(第十卷水利志)[M],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中华书局出版,1999年第一版。

标签:;  ;  ;  

我国山西省发展脱水蔬菜出口的问题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