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慧琳音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音义,异文,转注,外来词,语词,高僧,词汇。
慧琳音义论文文献综述
黄仁瑄[1](2018)在《《辩正论》之慧琳“音义”校勘举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辩正论》之慧琳"音义"见慧琳音义卷八十五-卷八十六,其中存在)、脱、衍、倒等种种文字问题。勘正这些文字谬失,对深化慧琳音义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汉语史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广锋,黄仁瑄[2](2018)在《《高僧传》之慧琳“音义”的讹、脱、倒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僧传》之慧琳"音义"见慧琳音义卷八十九-九十,其中存在讹、脱、倒等种种文字问题。勘正这些文字谬失,对深化慧琳音义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孙慧[3](2018)在《近15年《慧琳音义》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汪银峰2004年所作研究综述情况,可约略看出2004年前关于《慧琳音义》学术研究的主要成果,相比来看,2004年以来的近15年《慧琳音义》研究呈现深入化、系统化发展。从研究所涉及的《慧琳音义》研究价值、版本校勘、文字词汇音韵考校、征引典籍考辨等多方面,梳理近15年《慧琳音义》研究成果,认为《慧琳音义》研究在文字音韵考证校勘、语料数据库建立等方面有可喜的发展。提出深入开展《慧琳音义》词汇、训诂体式研究及加强研究数字化条件等建议。(本文来源于《黎明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孙建伟[4](2018)在《《慧琳音义》版本异文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慧琳音义》勘刻流传的趋单向性特征,决定了其版本间的异文现象主要由"抄写"而成。从差异事实出发,《慧琳音义》版本间的异文现象大致可归为两类:第一类,主要由于刊刻、用字习惯等因素造成的相对成系统的版本异文,此类异文现象具有可类推性;第二类,主要由于选用了异体字的不同写法或是对错讹文字疏于校理而造成的非系统性版本异文,这类异文现象的核心特点在于不具有类推性。对《慧琳音义》版本间的异文现象进行考探,既有助于对其本身的校勘和阅读使用,同时也可以为汉字字际关系、汉字"字料库"等理论研究提供字形演变的更多素材。(本文来源于《民俗典籍文字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庞琳[5](2018)在《《慧琳音义》引《春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慧琳《一切经音义》,简称《慧琳音义》,是唐代一部注释佛经典籍的集大成式的着作。其援引了大量古籍并吸收玄应、慧苑等人的音义对佛经中的词汇进行注音、释义与辨形。对《慧琳音义》的研究广涉语言学及文献学,关于其引书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对以高丽藏本为底本建立的《慧琳音义》数据库进行校对,使其更加贴近原本。使用相应的查询条件建立起新的子查询,将音义部分中引用了《春秋》的词条检索出来。由查询结果可得,《慧琳音义》引用《春秋》释6词,引用《左传》及杜预注释1293词,引用《公羊传》及何休注释188词,引用《榖梁传》与范宁注释33词。其引用形式包括单引原文、单引注文以及引原文加注文。将引文内容与阮刻《十叁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及《春秋榖梁传注疏》相比较,大致分为相同与相异两种情况。将有相同释词的词条排列在一起,并逐一疏证,同时参阅相关文献,判断慧琳本与注疏本的异同关系。相同又包括完全相同、基本相同与节引,相异则包括异文、转释以及)误。转释具体包括意引与同义换释两方面,)误则是文字上的脱、)、倒、衍以及误引。由此,能够对《慧琳音义》引用《春秋》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由于多种原因,文中仍存在许多不足,有待今后改进。(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刘梦晰[6](2018)在《《慧琳音义》转注字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土,并日渐兴盛。至唐代,佛教信众已遍布华夏,佛经翻译的需求随之日盛。佛经本为梵文,需译成汉文方能在中土弘法,然译经者的语言文字能力参差不齐,故汉译佛经中或有譌谬。唐玄应法师撰《一切经音义》,慧琳法师着《一切经音义》(本文简称《慧琳音义》),辽希麟又作《续一切经音义》,均以训释佛经中词语为事。其中慧琳《一切经音义》一百卷,词条释义中多引所释字正体、俗体、或体、古文、籀文等字形,堪称“小学之渊薮”。六书中“转注”一说自古鲜有公论,锺如雄《转注系统研究》为转注说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锺如雄以“本字转形”为转注,即汉字将旧形转为新形的方法,旧形与新形的构形方式唯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而转注为这四种构形法之间的转换枢纽,如同假借,也只能是字际关系,而非一种独立的汉字构形法。本文以锺如雄的转注理论为纲领,对《慧琳音义》所释词条中的转注字(正体、俗体、或体、古文、籀文等)进行穷尽性搜集与整理,再运用“六书”的构形原理,详细分析其转形理据。全文包含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简述《慧琳音义》的成书过程、现存版本、文字研究现状,与本文研究的资料来源及其研究意义。第二章,简述转注字研究历史,厘清转注字的界定标准,对转注字与同源字、古今字、假借字加以区分,把握《转注系统研究》中以“本字转形”为转注,即汉字将旧形转为新形的方法,旧形与新形的构形方式唯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而转注为这四种构形法之间的转换枢纽,如同假借,为字际关系,而非一种独立的汉字构形法。第叁章,以《转注系统研究》中所建立的汉字转注体系为依据,以六书中的“转注”属于汉字“旧形翻新”这一科学论断为指导,逐字梳理《慧琳音义》中的异体字,将其中具有转注关系的字归纳成一个个转注字组,择其要者进行考辨,再分类说明其转换规律。最后为“结论”部分,总结《慧琳音义》转注字的研究结果,统计说明《慧琳音义》转注字研究已完成部分中各类转换方式的数量,体现了“转注”于汉字孳乳中的枢纽作用。并认为,汉字因其使用者众多,故而新字产生过程及方式实非简单,汉字旧形翻新的过程常常包括两类以上的形体转换类别,本文称为复合型,列于附录中。(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期刊2018-03-01)
周碧香[7](2017)在《《慧琳音义》与禅典外来词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古时期文化交流频繁,使得中古汉语展现出丰富的面貌,大批外来词加入,为汉语体系注入崭新的生命力。音义,实为佛经语言最早的语料库,可作为研究外来词定型的基准点。禅宗语言与佛典语言的分别,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点。本文梳理晚唐五代禅籍的外来词,与《慧琳音义》对比,并列举中土文献用例,了解外来词从中古至近代的发展状况。经由对比分析,归纳佛典外来词发展的不同历程;不同的面貌,都是词汇发展的历程,即词语定型的过程。此文归纳外来词由异趋同、定型的历程,统整《慧琳音义》规范化和后世运用的情形,了解外来词融入汉语体系的历程。(本文来源于《汉语史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郑妞[8](2017)在《《慧琳音义》引《说文》省声字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省声造字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存在,但在长期的流传中,后人对省声多有篡改,从而形成了今天所见大小徐本中诸多省声字参差不一的情形,关于此点,笔者曾撰文,讨论了唐代学者对《说文》省声的勘定状况,认为今所见省声已远非《说文》原貌。~①《慧琳音义》作为一部包罗宏富的佛教音义大典,广泛征引各类古籍,保留了很多唐代尚存的典籍数据。它在流传过程中经历了从写本到刻本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大量的异文、逸文和衍脱文。可将它与传世本相互比勘,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其中《说文》是最(本文来源于《人文论丛》期刊2017年02期)
黄仁瑄,聂宛忻[9](2017)在《《经律异相》之慧琳“音义”的讹、脱、倒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律异相》之慧琳"音义"见慧琳《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八、七十九,其中存在讹、脱、倒、衍等种种文字问题。勘正这些问题对深化慧琳音义研究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丁庆刚[10](2017)在《《摩诃僧祇律》之慧琳“音义”考校》一文中研究指出《摩诃僧祇律》之慧琳"音义"存在讹、脱、衍、倒等文字问题。今以《中华大藏经》为底本,结合《高丽大藏经》、《碛砂大藏经》以及相关典籍对《摩诃僧祇律》之慧琳"音义"进行校勘,以期对佛经音义及汉语史研究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殷都学刊》期刊2017年03期)
慧琳音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僧传》之慧琳"音义"见慧琳音义卷八十九-九十,其中存在讹、脱、倒等种种文字问题。勘正这些文字谬失,对深化慧琳音义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慧琳音义论文参考文献
[1].黄仁瑄.《辩正论》之慧琳“音义”校勘举例[J].汉语史学报.2018
[2].李广锋,黄仁瑄.《高僧传》之慧琳“音义”的讹、脱、倒问题[J].语言研究.2018
[3].孙慧.近15年《慧琳音义》研究述评[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8
[4].孙建伟.《慧琳音义》版本异文考论[J].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8
[5].庞琳.《慧琳音义》引《春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6].刘梦晰.《慧琳音义》转注字考[D].西南民族大学.2018
[7].周碧香.《慧琳音义》与禅典外来词对比分析[J].汉语史学报.2017
[8].郑妞.《慧琳音义》引《说文》省声字考[J].人文论丛.2017
[9].黄仁瑄,聂宛忻.《经律异相》之慧琳“音义”的讹、脱、倒问题[J].语言研究.2017
[10].丁庆刚.《摩诃僧祇律》之慧琳“音义”考校[J].殷都学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