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群体论文_杨晓梦,李霞,普晓英,杜娟,Muhammad,Kazim,Ali

导读:本文包含了定位群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群体,自交系,陆地棉,黄萎病,棉花,千粒重。

定位群体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梦,李霞,普晓英,杜娟,Muhammad,Kazim,Ali[1](2020)在《大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总花色苷含量和千粒重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特有的紫色大麦紫光芒裸二棱和澳大利亚引进的黄色大麦Schooner构建的193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对2013—2015年3年3个试验点的大麦籽粒总花色苷含量和千粒重进行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大麦总花色苷含量和千粒重之间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共检测到12个总花色苷含量QTL,分别位于1H、2H、4H、6H和7H染色体,贡献率为5.06%~23.86%; 8个千粒重QTL,分别位于2H、4H和7H染色体,贡献率为4.67%~42.32%。贡献率大于10%的QTL有10个,大于20%的有5个,最大的可达42.32%。其中至少2年2点重复检测到2个总花色苷含量QTL,分别位于2H Bmag0125–GBM1309和7H EBmatc0016–Bmag0206区间,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3.66%~17.76%和13.07%~16.43%;3年3点重复检测到2个千粒重QTL,分别位于2HScssr03381–scssr07759和7H GBM1297-GBM1303区间,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4.67%~14.55%和34.51%~42.32%,其加性作用方向均一致。控制总花色苷含量与千粒重的主效QTL同位于2H和7H染色体。(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20年01期)

宋楠,杨欣明,杨燕萍,张艳,左学丽[2](2019)在《利用冰草Agropyron Gaertn.杂种群体定位株高发育动态QTL》一文中研究指出检测冰草Agropyron Gaertn.杂种群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控制株高的QTL,揭示株高发育的分子遗传机理,获得更多调控株高的遗传信息。以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 Z2098和二倍体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Gaertn.Z1842杂交构建的F_1代CP (异花授粉)杂种群体为材料,根据两年两个试验点四个环境下不同发育阶段株高的表型数据和已有的冰草遗传图谱,采用完全区间作图法对冰草株高进行发育动态QTL分析。结果发现,通过非条件QTL定位,共检测到69个QTL,9个主效QTL,分布在7个连锁群,单个QTL解释0.52-20.52%的遗传变异;通过条件QTL定位,共检测到107个QTL,11个主效QTL,分布在7个连锁群,单个QTL解释0.30-19.99%的遗传变异。两种QTL定位方法共同检测到37个QTL,分布在除7号染色体外的其余6条染色体上。四个环境下共同检测到两个条件QTL,Qtph3-2和QtPh3-4,分布在3号染色体19cM和52cM处,且是在多个时期表达对环境稳定的QTL。QTL多在株高发育后期被检测到但没有一个QTL能在所有时期都表达,并且控制株高的QTL数量及该QTL表达的遗传效应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表现,说明控制株高生长的基因/QTL以一定的时空方式表达。解析株高在不同时期QTL/基因的累加效应和特定时段内的净表达效应,对植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克隆株高基因和指导生产实践均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胡俊美,王宏伟,孔令让[3](2019)在《半野生和驯化小麦组成的巢式关联作图(NAM)群体加工品质的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团揉混特性对评估小麦加工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使用半野生和驯化小麦品种组成的小麦巢式关联作图(NAM)群体进行四个环境下的面团流变学特性实验,其用于鉴定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QTL位点。利用现有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整合遗传连锁图谱,共检测到49个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QTL位点,其解释了0.36-10.82%的表型变异率,除染色体2D,3A,3D,6B,6D和7D外,其余染色体均有分布,其中29个QTL位点属于新QTL位点。在叁个或更多环境中定位到四个新的QTL (QM1PH-1B.4,QM1PH-3B.4,QWdEm-1B.2和QWdEm-3B.2),其中QM1PH-3B.4是一个主效的QTL位点。在1B,3B和4D染色体上检测到8个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遗传区域,这些遗传区域表现出影响面团揉混特征的多效性。此外,在49个QTL中,15个QTL位点的有利等位基因来自于3个半野生亲本,这表明半野生亲本提供的QTL等位基因在驯化品种中仍未被利用。因此,半野生小麦品种可以作为重要的种植资源丰富现有的小麦基因库,为小麦遗传研究提供更丰富的变异资源。(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胡俊美,王宏伟,孔令让[4](2019)在《小麦巢式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是小麦育种的重要内容,本实验采用中国的驯化品种偃展1号为公共亲本分别和欧洲的驯化品种Hussar以及我国特有的叁个半野生小麦(云南小麦、于田稻麦、察雅折达29)进行杂交获得的四个RIL群体所组成的巢式群体为实验材料进行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巢式群体进行90K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最终构建了包含205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的整合遗传图谱,并结合八个种植环境下所调查的群体农艺性状进行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共检测到124个多环境稳定表达的QTL位点,其中包括54个穗部相关性状QTL位点,4个单株产量QTL位点,43个旗叶相关性状QTL位点以及23个株高QTL位点。其中,62个QTL位点的有利等位基因由叁个半野生亲本提供,这表明半野生小麦是重要的小麦遗传资源。此外,还检测到控制多个性状的19个QTL簇,这对小麦的聚合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实验中两个多环境稳定表达的QTL位点(QSL-4A.1和QSPS-7A.1),通过334个自然群体的小麦品种/品系的单倍型分析进行了验证,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小麦产量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丁双玉,许勇,任毅,Cecilia,McGregor,张岩[5](2019)在《基于四个遗传群体的西瓜整合图谱构建及重要经济性状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与意义:人们长期对于现代栽培西瓜优良性状的选育使得西瓜遗传基础变得狭隘。野生亚种是西瓜育种中优异基因的重要来源,但将野生亚种中的优良性状基因转入到现代栽培西瓜中的成功率很低。由于缺乏高质量的遗传图谱致使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在西瓜中的应用尚未实现,难以在图谱之间进行整合和比较分析。本研究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9年08期)

郭志军,赵云雷,陈伟,王红梅,龚海燕[6](2019)在《陆海高代回交群体抗黄萎病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定位棉花抗黄萎病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方法】以海7124和TM-1配制抗感组合F1,再以鲁棉研28为轮回亲本构建的137个BC4F1家系为作图群体,筛选出多态性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标记,并与已发表的整合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相比对,构建遗传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进行大田和病圃两个环境下抗黄萎病QTL定位。【结果】216个多态性SSR位点分布在26条染色体上,可覆盖棉花基因组3 380 cM(centi Morgan),标记间平均距离15.77 cM。定位到6个QTLs,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8.56%~20.26%,其中5个QTLs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在第1染色体上新定位到一个QTL。本研究可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病育种提供帮助。【结论】定位到6个黄萎病相关QTLs,其中1个是在第1染色体上新发现的QTL。(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乔文青,严根土,石建斌,王宁,张亚林[7](2019)在《陆地棉低世代群体纤维品质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功能注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纤维品质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定位及其基因功能注释,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纤维品质有差异的陆地棉品种(系)中棉所49和396289为亲本构建F2群体,以高密度遗传图谱为基础,对3个环境的F2:3家系做包括细度和成熟度等在内的7个纤维品质性状QTLs定位,利用直系同源基因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COG)、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等数据库对QTLs做基因功能注释。【结果】获得157个与纤维品质有关的QTLs,分布于20条染色体上,A03、A04、D02、A11和D07等有较多性状的QTLs聚集,可能是控制纤维品质性状的关键染色体。共获得13个稳定QTLs,其中qFL-A03-1和qFin-A11-4在3个环境中重复出现,另有9个QTLs则在2个环境中重复出现。通过COG、GO和KEGG对QTLs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共获得4 763个候选基因,3个数据库分别注释到2 416、4 188和2 512个基因,在稳定QTLs中共注释到429个基因,其中一些基因可能与纤维品质关系密切。【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得的高密度遗传图谱有助于获得较多QTLs,有利于纤维品质相关候选基因的筛选及性状的改良,提高育种效率。(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周富亮,梁思维,张金钰,李明,蒋锋[8](2019)在《基于四交群体的作物QTL定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四交群体(Four-way cross population)是一种有效的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检测群体.对四交群体下的玉米株型、耐密性、开花相关等性状以及棉花的株型、生理、产量、纤维品质等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玉米、棉花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胡文静,梁秀梅,高致富,高德荣,程顺和[9](2019)在《扬麦17/宁麦18的F_2群体株高QTL定位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扬麦17和宁麦18均为高产小麦品种,为研究两者的株高遗传机制,以扬麦17与宁麦18杂交获得的310个F_2单株及其衍生F_(2:3)家系为材料,利用已构建的覆盖19条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谱,对株高性状进行QTL定位。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到8个株高QTL,分别位于2D、4B、5A、5B和7A染色体上,4个QTL在两世代中均检测到,其中 QPh-YN-5A.1为一主效株高QTL位点,矮秆效应来自扬麦17,LOD值为8.69和12.81,可解释14.36%和20.46%的表型变异; QPh-YN-2D.1、 QPh-YN-5B.2和 QPh-YN-7A的矮秆效应来自宁麦18,可在两世代中分别解释2.84%和6.37%、4.26%和5.46%、2.15%和3.16%的表型变异。另外4个QTL仅在单世代检测到,其中 QPh-YN-2D.2、 QPh-YN-4B和 QPh-YN-5B.1的矮秆效应来自宁麦18,可分别解释5.05%、11.24%和4.62%的表型变异, QPh-YN-5A.2的矮秆效应来自扬麦17,可解释7.72%的表型变异。(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海丰,姜子政,范龙飞,陈新伟[10](2019)在《群体突发异常事件检测与事件源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群体突发异常事件检测与事件源定位算法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算法分为群体异常行为检测和事件源定位两个阶段,在异常行为检测阶段,提出一种空间、时间联合的异常行为检测算法:在空间角度,提取平均动能分布直方图来描述人群的运动特征,并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不同状态的人群运动特征进行分类;在时间角度,构建隐马尔可夫模型,对场景中连续的人群行为状态进行异常检测。在事件源定位阶段,在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框架下通过计算异常行为人群的反向延长线交点,实现了事件源位置的定位,并可同时标记多个事件源位置。在UMN公共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并与传统光流法、SIFT点检测法与社会力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检测出群体异常行为,且AUC=0.967,比上述3种方法的AUC分别提高0.127、0.074、0.007,并成功标记出事件源的合理位置。(本文来源于《中国民航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定位群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检测冰草Agropyron Gaertn.杂种群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控制株高的QTL,揭示株高发育的分子遗传机理,获得更多调控株高的遗传信息。以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 Z2098和二倍体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Gaertn.Z1842杂交构建的F_1代CP (异花授粉)杂种群体为材料,根据两年两个试验点四个环境下不同发育阶段株高的表型数据和已有的冰草遗传图谱,采用完全区间作图法对冰草株高进行发育动态QTL分析。结果发现,通过非条件QTL定位,共检测到69个QTL,9个主效QTL,分布在7个连锁群,单个QTL解释0.52-20.52%的遗传变异;通过条件QTL定位,共检测到107个QTL,11个主效QTL,分布在7个连锁群,单个QTL解释0.30-19.99%的遗传变异。两种QTL定位方法共同检测到37个QTL,分布在除7号染色体外的其余6条染色体上。四个环境下共同检测到两个条件QTL,Qtph3-2和QtPh3-4,分布在3号染色体19cM和52cM处,且是在多个时期表达对环境稳定的QTL。QTL多在株高发育后期被检测到但没有一个QTL能在所有时期都表达,并且控制株高的QTL数量及该QTL表达的遗传效应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表现,说明控制株高生长的基因/QTL以一定的时空方式表达。解析株高在不同时期QTL/基因的累加效应和特定时段内的净表达效应,对植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克隆株高基因和指导生产实践均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位群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杨晓梦,李霞,普晓英,杜娟,Muhammad,Kazim,Ali.大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总花色苷含量和千粒重QTL定位[J].作物学报.2020

[2].宋楠,杨欣明,杨燕萍,张艳,左学丽.利用冰草AgropyronGaertn.杂种群体定位株高发育动态QTL[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3].胡俊美,王宏伟,孔令让.半野生和驯化小麦组成的巢式关联作图(NAM)群体加工品质的QTL定位[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4].胡俊美,王宏伟,孔令让.小麦巢式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5].丁双玉,许勇,任毅,Cecilia,McGregor,张岩.基于四个遗传群体的西瓜整合图谱构建及重要经济性状QTL定位[J].中国瓜菜.2019

[6].郭志军,赵云雷,陈伟,王红梅,龚海燕.陆海高代回交群体抗黄萎病QTL定位[J].棉花学报.2019

[7].乔文青,严根土,石建斌,王宁,张亚林.陆地棉低世代群体纤维品质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功能注释[J].棉花学报.2019

[8].周富亮,梁思维,张金钰,李明,蒋锋.基于四交群体的作物QTL定位研究进展[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

[9].胡文静,梁秀梅,高致富,高德荣,程顺和.扬麦17/宁麦18的F_2群体株高QTL定位及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9

[10].李海丰,姜子政,范龙飞,陈新伟.群体突发异常事件检测与事件源定位算法[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定位群体中的可育花(左)和不...黄瓜亲本,FB1B和FB2B群体单株SCAR标...的精细定位Fig3-13Finemappingo...协同产品创新中概念设计的技术路线免疫算法的基本架构一5M5127一2和M5172一分别在Ag和A01基因...

标签:;  ;  ;  ;  ;  ;  ;  

定位群体论文_杨晓梦,李霞,普晓英,杜娟,Muhammad,Kazim,Ali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